原標題:南通水稻田排澇搶收全面展開 力爭11月10日前完成秋收
秋收秋種關鍵時刻,恰逢連綿秋雨,我市各地、各部門緊緊圍繞穩糧抗災奪豐收的目標,大力開展秋超行動。至10月26日,全市260萬畝水稻田排澇搶收全面展開,力爭11月10日前保質保量完成秋收任務。
10月,秋糧已經進入大面積收穫期,面對雨情澇情,各地立足秋糧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鬆,搶在雨前開展收割,做好災害性天氣防範預案。10月24日,如皋華日生態稻米栽培基地開鐮,水稻喜獲豐收。經理陳實介紹,經過150天生產期,選擇10月底稻莖稻葉青綠時收割,品質最佳。收割機啟動、提升機進糧倉、點火烘乾,秋收全程機械化一條龍作業,在下雨前已經全面展開,兩天結束。稻米收割後兩小時就送倉乾燥,鎖定營養。類似全市500多家全託管家庭農場,以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雄厚實力,成為我市抗災奪豐收的主力軍。市農委派出3個工作組,奔赴各縣市區田頭,指導農民打開壩埂,迅速排澇,降低水位。農機處副處長陸錦林等農機服務人員深入一線,搞好跨縣域農機具調配,組織好跨區機收,最大限度縮短了收種用時。此外,全市通過跨省移庫,騰出倉容用於秋糧收購,目前可利用倉容46萬噸,基本滿足收貯需要,保證農民利益不受損。
如東:稻穀田裡發芽,愁煞種植戶
「水稻長在田裡,稻穀就發芽了,40多年沒見過了。」26日,雨譁啦啦下個不停,12點55分,記者來到如東經濟開發區苴鎮街道辦事處的蘇洋稻福米專業合作社連片種植區,九陽村11組73歲的老農桑盛華拔起一把水稻告訴記者:「像這種水稻長在田裡發芽的情況,只有1974年發生過。」(見圖,記者 楊新明攝)
蘇洋稻福米專業合作社在苴鎮街道辦事處5個村流轉6000畝耕地,從事糧食種植,桑盛華是田間管理員之一。「18號,我到田邊上轉轉,看看稻穀何時開鐮收割,仔細一看,嚇了一跳,好多穀子發了芽。」
踮著腳尖,盼著出太陽,前幾天,果真出了太陽,桑盛華滿心歡喜,準備搶抓晴好天氣搶收,誰知,海馬颱風來襲,又是連續陰雨。「目前,九陽村1000畝水稻,已經三分之一發芽。如果再持續降雨一周的話,發芽面積肯定要翻倍。」桑盛華憂心忡忡地說,「辛勤培管,好不容易搭起了豐產架子,想不到豐收果實被老天捲走了。」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糧價下跌,種糧虧本,而土地流轉費早已給了農戶,各種農本也投下去了。」桑盛華告訴記者:「希望承辦農業保險的公司派人到田頭來核災,加大理賠,幫助種田大戶渡過難關。」
如東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今年種植水稻81萬畝,通過推廣良種良法,豐收在望。眼下進入稻穀收割的季節,連日陰雨綿綿,種植戶們眼睜睜看著稻苗困在田裡開始倒伏,稻穀陸續發芽。「全縣已有8萬畝水稻長在田裡發芽,農機手們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天氣一轉晴就搶收,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如東縣農委副主任徐長青告訴記者。
如皋:農機手做好搶收準備
如皋市白蒲鎮合興村是一個純農業村,也是如皋的產糧大村。26日一大早,村黨總支書記陳永建帶領農戶提著工具冒雨來到水稻種植基地地頭,為稻田挖溝排水。「我們搶抓前兩天的晴好天氣,已經突擊搶收了一部分水稻;通過冒雨積極排水,目前稻田沒有出現大面積倒伏現象。」陳永建告訴記者。
今年,如皋共種植水稻68萬畝。「從9月底以來持續的陰雨天,影響了秋收進度,但通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市只有部分稻田出現了少量倒伏和水稻穗發芽。」如皋市農委作栽站站長丁旭告訴記者,為了豐收果實搶到手,秋收期間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新聞媒體向農戶及時告知每天的天氣信息,督促農民搶晴天,加快收割進度。農機部門組織農機手維修收割機,突擊搶收。如皋市農委組織人員分組下到各鎮(區、街道),督查推進水稻收割,各鎮村組織雨天排澇,預防水稻倒伏發芽。
如皋市米業商會通過建立的微信群,提醒廣大水稻種植大戶密切關注天氣,及時聯繫收割機,搶抓雨停間隙和陰天全力加快收割進度。(施曄)
(責編:黃竹巖、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