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蕭
當下,房子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是最重要的財產,並且沒有之一。據央行此前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平均資產為317.9萬元,但大部分都是以實物資產為主。其中,房子價值佔到了家庭總資產的7成以上。
也就是說,如果你家有100萬元的資產,那麼僅房子的價值就佔到了70萬元。正是因為房子的價值很高,所以長期以來,有關房屋產權的歸屬問題,一直牽動著老百姓的心緒。
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區的住戶和開發商發生爭執的情況。一般爭執的原因也無外乎三個,一是房價在短時間內大量下跌,不少住戶接受不了。二是房屋質量不合理,小區業主維權。
第三,就是房產證沒有按時下發。而房產證,就是房屋產權的象徵。由此不難看出,人們對於房屋產權的重視程度。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和房屋產權有關的那些問題。
說到房屋產權問題,相信不少人首先想知道的,就是商品房70年產權到期以後,房子的歸屬問題。在這裡,先給大家解釋一個問題,什麼叫做「70年產權」?一直以來,不少人都被「蒙在鼓裡」,認為70年產權是指房子的期限,即房子住滿70年就「到期」了。
事實上,所謂的70年產權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它所指的根本就不是房子,而是土地。
眾所周知,在我們國家,土地是不允許個人私有的。而開發商建房所用的土地,也是從國家那裡拍來的。需要注意的是,開發商拍來的土地,也只是有使用權,不是所有權。這個使用權,就是70年。
換言之,房屋70年產權,是從開發商拿地的那一刻起開始計算,而不是從你籤訂購房合同,也不是從你搬進房子的那一刻起開始計算。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開發商是在2000年拿到手的土地,那麼使用權就截止到2070年。但是大家都知道,開發商建房也是需要時間的,甚至一些爛尾樓一蓋就是二三十年的時間。
所以實際的「房屋產權期限」,根本就沒有70年之久,一般都是65年左右。遇到一些爛尾的情況,那就更少了。因此,大家在買房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開發商的拿地日期。只有這樣,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房子還剩多少年「產權」。
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再來看,70年時間過去之後,房子的歸屬問題。此前,一些人一直擔憂,房屋產權到期以後,房子就不是自己的了。事實上,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
例如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民法典》中,就對房屋歸屬問題作出了詳細的規定,即「自動續費」。也就是說,房屋產權到期以後,可以自動續期,是不用擔心被收回的。
當然了,屆時續費房子產權,可能會繳納一筆費用,不過不會太多,甚至也不排除減免的可能。具體如何,還要看以後國家的規定,畢竟我國從1998年才正式房改。
換言之,年齡最大的商品房,也不過20多年的時間,距離產權到期還很遙遠。因此,現在也沒有必要快早考慮這件事情。
其實客觀來看,一個家庭不太可能70年都不換房子。特別是現在的商品房,且不說建築質量如何,但就居住舒適度而言,一般十來年後就大打折扣了。就拿一些2000年左右建成的老舊小區來說,要麼已經被拆遷了,要麼就被劃入了「舊房改造」項目。
由此可見,一套房子滿打滿算,能住20—30年的時間就已經算非常不錯了。至於70年,實在是太久了。就算是18歲買房,住滿70年產權,也接近90歲的高齡了。
簡單點來說,即便你想住夠70年,其實也非常困難,大概率是逃不過拆遷的。而且有很多商品住宅,設計使用年限就是50年。年限到了以後,就屬於危房了,居住起來也不安全。總而言之,可以明確告訴大家的是,房子永遠是個人的私有財產。
即便產權到期,也可以自動續費。倘若遇到拆遷等情況,也可以按照規定領取補償。
看完這些,相信不少朋友心裡都踏實了。其實還是那句話,這本身就是一種多餘的擔憂,畢竟70年的時間太久了。按照現在的人均壽命來看,已經相當於一個人的一生了。
況且到那個時候,世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已經不是我們能想像到的了。那麼對於這件事情,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柒零財經觀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