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茶,一塊月餅,農曆八月十五日,又到中秋月明時

2020-12-07 水波美食薈

隨著中秋腳步的臨近,我們熟悉的月餅又要在市場上爭奇鬥豔了。在每年的月餅比拼中,總能發現一款或者幾款有特色的月餅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這一年的焦點和新寵。這些都與月餅供應商們每到中秋使出渾身解數討好消費者的初心是相關聯的。

吃貨軍團對於時令特色的月餅當然也不會放過,中式月餅、蘇式月餅如數家珍。坦白講,只有月餅、月亮、好茶、親朋團聚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才會感覺到濃濃的中秋團圓氛圍。兒孫饒膝,美味月餅、淡淡清茶在八月十五的月亮的映襯下,顯得那麼的美好。

談到月餅,不得不提的就是好茶,塵封了多年的記憶之門被緩緩打開,小時候圍坐在天井裡,我們在嬉戲打鬧,大人們在品茗賞月的景象又歷歷在目。

No More Baby

Ana Key,The Minority Group

馬上就要到八月十五了,小編在這邊介紹一些美味的月餅,同時也會準備了一些好茶,在這團圓的日子裡面,清茶與月餅更配哦。

一杯清茶,一塊月餅,農曆八月十五日,又到中秋月明時。

月餅與茶是絕配,一來當月餅的甜膩遇上茶的甘冽,口感相得益彰;二來從養生角度而言,消食提神的茶也是賞月夜健康之選。

絕配第一彈 五仁月餅+綠茶

五仁月餅屬於廣式月餅,1939年隨著昆明冠生園的建立傳入雲南。昆明冠生園生產的五仁月餅,在傳統的廣式五仁月餅配方上進行了改進,使產品既保留了廣式月餅的原有風格,又帶有雲南地方風味。 五仁月餅是「名門正派」,最經典的月餅口味之一,是廣式月餅的招牌品種,後來又融入了雲南的地方風味。

五仁月餅作為老式的廣式月餅代表之作,原本是銷量最多,傳播最廣的一種月餅。小時候能買到的月餅基本上就是五仁,棗泥,豆沙,蓮蓉這幾種,尤其多的就是五仁。廣東還有手動作坊製作的五仁月餅,雖然包裝簡陋,用油紙包著,15元1個(2007年),打開油紙,裡面是扁扁的一塊,大概手掌心大小,掰開,皮薄餡料多,各種堅果、芝麻、小冰糖、蓮蓉等,嚼起來那叫一個香!

近年來網上有不少人都叫囂讓五仁月餅難吃無敵,叫囂著要讓五仁月餅滾出月餅界,甚至還為此編造了不少的段子,說五仁月餅最出是由人體的五種汙穢物製作而成,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哦,五仁月餅可是出身名門哦。 不過和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五仁雖出身名門但並非「最傳統月餅口味」也談不上「月餅祖師爺」,由於需要用到的乾果必須從多個產地採集。五仁的誕生沒準比大家想像的還要靠後,很高概率到清末才出現。 賞月吃月餅的習俗也是到明代才正式確立。

當時月餅的一大特色,就是求大——古人中秋祭月,用的瓜果桃李都喜歡碼放在月餅上,因此月餅既要夠大,最好再能結實點;明末《帝京景物略》裡提到過有二尺大的月餅,而清朝土豪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提到當時北京最好的糕餅鋪致美齋,做出來的月餅也是大者尺餘。除了貪大,明清時期月餅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死甜,當時主流月餅都是自來紅,自來白(兩種用果仁搭配大量白糖和冰糖翻炒成餡的烤制月餅),棗泥這類。因為那會的人吃月餅,除了八月十五當日以外,還要留一部分到除夕再吃,稱之為「團圓餅」。所以月餅的製作理念就和切糕差不多——用大量的糖來阻止食物變質。 如果想吃不太甜的月餅,往往就是有錢人家準備來節內享用的。

比如《紅樓夢》七十六回,賈府過中秋時吃的月餅由做點心的廚子準備,但地位最高的賈母當天吃的月餅——「內造瓜仁油松瓤月餅」卻是皇宮發的。近幾年一些新版「紅樓菜譜」裡都有這種月餅的做法,多少有些穿鑿附會的味道,但既然名字叫「瓜仁油松瓤」,那瓜子和松仁是不會少了;無獨有偶,袁枚《隨園食單》中記載的劉方伯月餅,也是以松仁和瓜子仁為主,加上核桃仁碾成細末,再稍微加冰糖和豬油作餡。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果仁月餅,或許就是五仁最早的雛形。

而綠茶因其相當突出的抗氧化功效成為深受女性喜愛的美容和瘦身良物,更能消解果仁的積滯。用透明的玻璃壺衝泡一壺上好的毛尖或者龍井,更是綠意盎然,賞心悅目。

絕配第二彈 廣式月餅+普洱

廣式月餅是我國南方,特別是廣東民間傳統應節食品—— 中秋月餅的一個形式,廣式月餅聞名於世,最基本的還是在於它的選料和製作技藝無比精巧,其特點是皮薄鬆軟、油光閃閃、色澤金黃、造型美觀、圖案精緻、花紋清晰、不易破碎、包裝講究、攜帶方便,是人們在中秋節送禮的佳品,也是人們在中秋之夜,吃餅賞月不可缺少的佳品。

起源

「廣式月餅」起源於1889年,當時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作酥餅的餡料,清香可口,大受顧客歡迎。光緒年間,這家糕酥館改名為「連香樓」,那種蓮蓉餡的餅點已定型為現時的月餅。

宣統二年,翰林學士陳太吉品嘗該店月餅後大加讚賞,但覺「連香」二字不雅,建議改成「蓮香」,並手書了「蓮香樓」招牌,沿用至今。廣州市由「蓮香樓」始,各食肆、餅家紛紛仿效生產月餅,又形成「陶陶居」、「廣州酒家」、「金口月餅」、「趣香」、「大三元」等月餅名牌,「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海內外。

分類

按照口味分有鹹、甜兩大類。按照月餅月餅餡分有:蓮蓉月餅、豆沙月餅、五仁月餅、水果月餅等。月餅餡料的選材十分廣博,除用芋頭、蓮子、杏仁、欖仁、桃仁、芝麻等果實料外,還選用鹹蛋黃、叉燒、燒鵝、冬菇、冰肉、糖冬瓜、蝦米、桶餅、陳皮、檸檬葉等多達二三十種原料,近年又發展到用鳳梨、榴槤、香蕉等水果,甚至還使用鮑魚、魚翅、鱷魚肉、瑤柱等較名貴的原料。

特點

廣式月餅原產廣州,現廣東、香港、上海等地都有生產。以小麥粉。以小麥粉、轉化糖漿、植物油、鹼水等製成餅皮,經包餡、成形、刷蛋等工藝加工而成的口感酥軟的月餅。

廣式月餅的主要特點是重油,皮薄、餡多。餡料多選用當地著名特產,如椰絲、橄欖仁、蜜橘餅、廣式香腸、叉燒肉、鹹蛋、糖漬肥膘等。在工藝上,制皮、制餡均有獨到之處,外皮棕紅有光,並有清晰、凹凸的圖案;餡心重在味道和質地。在風味上,善於利用各種呈味物質的互相作用構成特有風味,如用糖互減甜鹹、用辛香料去肉類腥味,利用各種輔料所具有的不同分子結構而產生不同的色、香、味,形成蓉沙類餡細膩潤滑、肉禽類和水產製品類口味甜中帶鹹的特點。

廣式月餅品質繁多,傳統廣式月餅按其餡心不同可分果仁型、肉禽型、椰蓉型、蓉沙型等,20世紀90年代後又開發了水果型、果醬型、蔬菜型等。

廣式月餅配料講究,皮薄餡多,美味可口,花色繁多,不易破碎,便地攜帶,也易於保藏,因此在國內和國際的食品市場上深受歡迎。它的品名,一般是以餅餡的主要成分而定,如五仁、金腿、蓮蓉、豆沙、豆蓉、棗泥、椰蓉、冬蓉等。它的原料極為廣泛,如蛋黃、皮蛋、香腸、叉燒、雞絲、燒鴨、冬菇、奶粉等。都可作為原料,並配製成眾多的花色品種。

廣東人體質中胃寒的比較多,而普洱茶既有綠茶的養生之用又具紅茶的暖胃之功。

普洱一般味略苦澀,正好解除月餅的甜膩且普洱茶含的茶鹼非常少,不易造成飲後失眠,正好可以對月暢飲。

絕配三 冰皮水果月餅+伯爵茶

作為這幾年的創新特色月餅,冰皮水果月餅不但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與追捧,而且特別深受小小吃貨們的歡迎。

冰涼的冰皮加上各種各樣的水果餡料,不僅有觸碰到嘴時的那一抹清涼,而且也充分滿足了小朋友們對於水果獵奇的心態,所以這幾年,這類月餅的銷量逐年遞增,也成為我們中秋賞月時月餅家族的新成員。

提到這麼多冰皮水果月餅的好處,我們當然要用壓箱底的好茶來搭配,才能體現出我們這一組絕配的於眾不同。

上好的紅茶淨飲是一種境界,香氣瀰漫先苦後甘。追溯以下飲食文化的時尚史,冰皮水果月餅配伯爵茶,又平添了中西傳統文化相遇相生的佳話。

大家在中秋節美食還會有哪些記憶,歡迎留言點讚。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秋節定在農曆的八月十五日
    為什麼中秋節定在農曆的八月十五日 2011-09-10 15:43 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
  • 中秋吃月餅,月餅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古代人中秋飲食有何講究?
    一到中秋節,大家想到的就是吃月餅,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是我國傳統糕點之一,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月餅圓又圓,象徵著團圓和睦,吃月餅也是中秋節節日食俗。
  • 來,一起過最有詩情畫意的中秋!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此夜,人們仰望著朗朗明月,享受著和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刻。而遠在他鄉的遊子,也會藉此寄託自己的思鄉之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來並一直流傳至今。其實,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 秋 節 顧名思義,秋天中間的節日,農曆七月 八月 九月是秋天,八月十五日正好是秋天的正中間,所以叫 中 秋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領域 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 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為中秋之半 (二)、八月十五中秋節不屬於24節氣裡其中之一的節氣,中秋佳節倍思親,是民間的傳統節日,又是民間的拜月節日。中秋是安陰曆得的節日:是和月亮的陰晴圓缺有關。24節氣都是陽曆的節日,和太陽在空中的位置有關。
  • 中秋節到了,別只顧著吃月餅,你還需要知道這些
    從此中秋吃月餅就流傳下來了。朱元璋說相傳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賞月習俗賞月的習俗是從唐玄宗賞月開始的。
  • 每年農曆八月,民間都要過中秋節,家家戶戶賞月,聚吃月餅、瓜果
    中國古代每年農曆八月,民間都要過中秋節這一重要節日。節日期間,家家戶戶不但要賞月、拜月,而且還要聚吃月餅、瓜果等食品,並有相互饋贈月餅的習俗,飲食文化活動頗為豐富。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民間稱「八月節」或八月半」。每屆此時,家家戶戶要合家團聚,共賞明月,度過最美好的時刻,因此,此節也被稱為團圓節。據史載中秋節時,民間普遍有吃月餅和各種瓜果的風俗。
  • 中秋 | 萬裡歸心對月明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之八月中秋》著名的文史教授鄧雲鄉在《長安一片月》中道:「八月節,天上滿月,人間團圓,拜月,供『月光馬兒』和『兔兒爺』,雖然似乎是『媽媽經』上的迷信事,但那情調是美好的……往往形成千百年來人們生活中一點有情趣的點綴,有熱愛生活的美好願望在裡面……」 而月餅也是中秋不可缺的一環。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為什麼中秋節在八月十五日?
    為什麼中秋節的日子在八月十五?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按照比較科學的說法,就是這是一種天文現象。滿月叫「望」,「新月」叫「朔」,朔是每月初一日。如果朔在初一凌晨,那麼望應該在十五的晚上。因此當朔在初一出現比較晚時,望就出現在了十六。而且十六的月亮比十五的月亮更圓的次數是比較多的,所以就形成了這種說法。
  • 中秋和中秋月餅那些事兒
    而到了唐代,全唐詩中有111首記載八月十五賞月的詩歌,在題目中標出「八月十五」或「中秋」所作,或在正文詩句中寫出這一時間。如唐代詩人李嶠寫的《中秋月二首》、詩聖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等。從這些詩句的描述斷定,八月十五賞月,在那時已是文人士大夫階層廣泛流行的習俗。
  • 八月十五有吃什麼的習俗 臨沂人不只是吃月餅
    明天就是農曆的八月十五了,也是我國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關於中秋節的習俗,大家第一印象一定就是吃月餅,其實在中秋節的習俗中,還有很多其他的食俗。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個中秋,你團圓了嗎
    | 中秋佳節 |——你回家了嗎?——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又到中秋,後半夜的天空掛上了圓月,整個夜晚立刻變得清澈如水,月光皎潔,世界清明,全然沒有深夜的樣子,深夜的風吹在身上有些清涼,裹緊了衣服不想回房去,還是讓人不禁呆呆再望上幾眼,這一年一次的團圓夜。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 2018中秋為什麼吃月餅有什麼來歷 八月十五吃月餅有何寓意
    》》》推薦閱讀:2018中秋祝福語句100條 中秋節經典微信簡訊祝福語大全 中秋節吃月餅是為了紀念什麼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說法一中秋節吃月餅最初屬於祝捷食品,據說在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徵討匈奴得勝,為了紀念李靖八月十五凱旋而歸,所以有了在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 軼事侃談—中秋節吃月餅有何寓意?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
    農曆的八月,天清雲淡,風高氣爽;農曆的八月,花果飄香,空氣中瀰漫著收穫的芳香;農曆的八月,漫山遍野的奼紫嫣紅,五穀豐登,又是一年收穫的季節;農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軍師劉伯溫想出了一條計策,命令士兵把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在餅裡面,然後再派人把餅子秘密發給各路義軍,相約再八月十五日晚上一同起義,共舉大事。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星之火一樣,瞬間席捲了整個元朝大地。
  •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原標題: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 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傳統習俗是「秋暮夕月」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佳節,闔家團圓,沒到中秋佳節時期,每個人第一個想法除了家人團員以外肯定會想到吃月餅,月餅已經成為了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美食。現在的月餅口味也繁多,你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呢?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知道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那麼月餅是怎麼來的?吃月餅的意義是什麼?說來話長,中秋節在古代有多種稱呼,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等都是以前人們對於中秋節的稱呼,因為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過半,而故名「中秋」。
  • 八月十五吃月餅的來歷 中秋節這個習俗從唐代就有了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在這一天的時候,家家戶戶除了吃團圓飯之外還要吃月餅,關於吃月餅的習俗由來已久,你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中秋吃月餅的起源: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 中秋冷知識科普
    中國農曆中,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稱為仲秋,因此中秋也稱為仲秋。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考期恰好在八月,人們就將名標金榜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逢中秋,進行隆重慶祝,成為當時社會的重要風俗,歷朝歷代,盛行不衰。 月餅是楊貴妃命名的
  • 花好月圓是中秋,無錫民間俗稱過八月半,花樣經很多,非常熱鬧
    ——唐代詩僧·寒山農曆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無錫民間俗稱「過八月半」。中秋節是花好月圓親人團聚的日子,無錫百姓歷來十分重視。早上一定要吃桂花糖芋頭,撒上些蜜汁桂花,紅彤彤、香噴噴、甜津津的桂花糖芋頭是老百姓的最愛。到了中午,家裡都要備上佳餚。
  • 中秋原來有這麼多講究?這些傳統你未必知道...
    壹中秋節由來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因古人「中秋」與「仲秋」通用,「仲秋」的叫法慢慢變為「中秋」。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