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網訊】9月17日ST銀億公告稱,公司再度與銀億控股籤署以資抵債框架協議,以解決關聯方資金佔用問題。不過,ST銀億近日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銀億系」危局將走向何方仍拭目以待。因流動性風險觸發的「銀億系」危局仍在蔓延,今年6月,銀億控股及銀億集團已申請破產重整。目前,重整風險尚未波及「銀億系」旗下的上市公司,正因此,ST銀億、康強電子以及*ST河化成為「銀億系」著力保全的關鍵。特別是,ST銀億作為「銀億系」的核心上市平臺,獲得了更多資源的加持。
ST銀億公告稱,鑑於銀億控股及其關聯方對公司的佔款尚未償還完畢,為控制資金回收風險,公司與銀億控股、如升實業和熊續強籤署了《以資抵債框架協議》,熊續強控制的如升實業擬將其持有的山西凱能股權轉讓給公司,用以抵償銀億控股及其關聯方對公司的佔款。
據悉,山西凱能的主要資產是通過其全資子公司靈石國泰控制的5家煤礦企業,靈石國泰分別持有寶華煤業、南河煤業、鴻利煤業、紅巖煤業、亨元順煤業5家煤礦企業100%、51%、60%、80%、100%的股權。資料顯示,上述5個煤礦的主要產品為原煤和鋁礬土,總設計產能為300萬噸/年,各礦合計儲量為1.61億噸,目前已開採448.9萬噸。同時,5個礦區已有3個分別完成鋁礬土資源勘查、初步探明儲量約5000萬噸,下一步計劃取得鋁礬土探礦權和採礦權。
雖然資源儲量可觀,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山西凱能持有的靈石國泰100%股權以及5家煤礦企業的相應股權已被質押,5家煤礦企業的採礦權也已被抵押。此外,山西凱能持有的5家煤礦企業相應股權也被凍結。根據協議,此次以資抵債擬由如升實業將其持有的山西凱能股權轉讓給ST銀億,ST銀億應支付的股權轉讓價款抵償銀億控股及其關聯方應向ST銀億清償的佔款。ST銀億表示,以資抵債事項將有助於儘快解決關聯方資金佔用問題,交易完成後,公司將直接持有山西凱能股權從而間接擁有煤礦資產,有助於提升上市公司資產質量。
2017年以來,民企債務危機日益嚴峻,其中山東、浙江地區的情況最為嚴重。就浙江而言,盾安、新光、銀億,以及近期債券違約的三鼎等,相繼出現了資金鍊斷裂情況,各自負債規模往往高達數百億,令市場震驚。
銀億集團位於浙江寧波,實控人為熊續強。官網信息顯示,公司創立於1994年,是一家以製造業、房地產、貿易為主的綜合性集團。企查查顯示,銀億集團旗下有16家子公司,其中銀億控股是主要的股權平臺之一。官網顯示,銀億集團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783億元、利稅40多億元,曾一度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61位」。
2014年以來,銀億集團在維持地產等傳統業務的同時,還大舉向國際高端製造業進軍,先後收購了美國ARC汽車公司、日本ALEPH公司、比利時PUNCH公司等。同時,銀億集團還在資本市場大展拳腳,除借殼上市的銀億股份外,銀億控股還於2014年通過收購成為了康強電子的大股東;2016年,銀億控股又拿下了河池化工。
然而,就在企業大力擴展的同時,風險也在迅速累積中。2018年下半年,銀億集團及其控股的上市公司風險開始陸續暴露:銀億股份2018年三季報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1.57億元,同比減少近7成;2018年11月,中誠信認為銀億股份的大股東股權質押比例較高、貨幣資金下降,將銀億股份、及15銀億01等相關債券列入了觀察名單;11月中旬復牌後,銀億股份股價在兩個月內腰斬;2018年12月,銀億控股宣布將銀億股份5%股權轉讓給寧波開發投資集團,所得10.34億元用於歸還借款本息。2018年12月底,銀億股份宣告15銀億01債券未能償付3億元回售款,債務危機就此爆發。
在2019年年報中,ST銀億專門提示公司面臨著行業競爭、戰略實施以及流動性三大風險。針對流動性風險,ST銀億稱,目前公司已出現多起債務違約的流動性困難局面,新增融資大幅減少,給公司生產經營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並表示,將加快銷售和項目周轉、加快盤活和處置存量資產,從而加快資金回籠;積極與金融機構溝通爭取新增融資,以及與相關債權人溝通爭取展期;同時,積極督促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歸還佔用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