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真實的緬甸果敢,緬文已經成主流文字,曾經國門漢字已換掉

2020-11-22 娛樂故事歡樂多

提起果敢這個地方,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果敢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和我們中國的雲南省緊緊的挨著。在歷史上果敢這個地方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但是如今它已經歸屬緬甸。當然也有很多人去過果敢這個地方,有人說果敢這個地方非常喜歡中國文化,甚至很多果敢姑娘願意嫁給中國人,生活在果敢的人們也都在使用中文。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果敢,直擊真實的緬甸果敢。

根據資料統計,到現在為止果敢這個地方一直生活著25萬的人口,這25萬人口當中有90%都是華人,這個地方也是緬甸北方的華人聚集地。因此很多中國遊客旅行的時候都想走進果敢這個地方,看看果敢這個地方人們的真實生活狀況。很多人聽聞這裡的人們至今都在使用漢字說中文,過著中國的節日,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其實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果敢的人們可以使用自己的民族文化,因此在果敢這個地方,擁有著自己的國門。當時果敢的國門都是用漢字來書寫的,所以說走進他們那裡的時候就會發現,果敢這裡真的是有濃鬱的中華氣息,文化也都是源自中華的文化。但是這都是在2008年之前的時候。2009年的時候,果敢改名為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從那以後果敢的人們不僅在生活上,就連在文化上也在悄悄地發生了改變。

現在我們走進果敢,就會發現現在果敢這個地方幾乎都是用緬文來教育,而前幾年的中文教育早就不再適用,現在甚至還在這個地方開辦了多家可以學習緬文的中學。而今天我們走在果敢的大街上,就會發現原來的時候,果敢這個地方幾乎全部都是中文的招牌,但是現在路上的招牌全都變成了雙語。緬文成了果敢的主流文字,而那些書寫著漢字的國門,現在已經成了中文和緬文的對照,緬文的體積比中文要大一些。

但如果你真正和當地人們交流的時候,當地人就會告訴你,他們還是感覺看著中文熟悉,而一些年齡大的人們就會告訴你,他們年齡大了,學習緬文有一定的困難,他們的孩子在學校學習緬文的時候也經常因為學不好而感到苦惱。原來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現在緬文在果敢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生活的果敢的當地人們,卻始終沒有忘記中華的文化。他們逢年過節都在熱烈的慶祝,和中國沒有多少差距。因此看了他們現在的狀態之後,很多人感到莫名的心酸了起來,不知道你來沒來過這個地方旅行呢?

相關焦點

  • 帶你了解真實的果敢,曾經國門漢字已被換掉,緬文已成主流文字
    帶你了解真實的果敢,曾經國門漢字已被換掉, 緬文已成主流文字隨著我國經濟的建設發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是大有提高,生活質量更是沒得說的,跟以前的生活對比起來真的是天差地別的,要說起以前生活,人們生活真的是苦不堪言,
  • 緬甸果敢現狀:昔日國門漢字被去除,緬文越來越重要
    部分國家摒棄漢字是想要擺脫曾為中國附庸之隱性身份,但相較於此部分國家或地區想要擺脫漢字的目的則是因為更深層次的動機,而緬甸果敢地區便是其一。若說其它國家摒棄漢字只是尋求精神上的「獨立」,而緬甸果敢地區則是謀求徹底斷絕曾經身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事實。今時今日緬甸果敢現狀,昔日國門漢字被去除,緬文越來越重要。
  • 緬甸果敢:70多年前民眾仍說流利漢語,現緬文已成正式官方語言
    楊振聲據理力爭表示:"果敢系緬甸聯邦領土,果敢人民應當享受緬甸聯邦的合法公民權益"。儘管如此,70多年前的果敢人與中國人並沒有什麼兩樣,都是黃皮膚,民眾仍說著流利的漢語,甚至還都用簡體中文。在果敢的大街小巷,中國的商品隨處可見,就連它的國門上,都用簡體漢語書寫著"果敢國門"四個大字。
  • 緬甸當局在果敢地區廢除漢字教材,果敢人以後也許不再會講漢語?
    「果敢」地區是緬北最大的華人聚集區,它的統治者原本是彭家聲。在彭家聲主政果敢時期,當地是通用漢語的,因為果敢族就是當年進入緬甸的漢人族後裔。不過,自2009年的果緬戰爭過後,當地已被緬甸軍隊控制。緬甸當局在果敢全面推行緬語、緬化,廢除了漢字教材。因此,果敢人多年以後也許不再會講漢語。曾幾何時,果敢是緬北的漢語通用地區。
  • 緬甸這個民族祖先為漢族,至今仍說雲南話,以漢字為官方文字
    各國邊境由於地理位置上的親近,在過去發生民族融合的現象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在我國和緬甸的邊境地區,就生活著這樣一個特殊的民族,他們書寫漢字,會熟練使用漢語,至今把漢語和漢字都作為官方的語言文字使用。但是在很多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眼中,他們的基因與中國邊境上的雲南人幾乎完全一致,所使用的也是雲南地區的西南官話,所使用的官方語言文字都是純正的漢字,他們被視作雲南華人在緬甸的一支分支,是地道的緬甸華僑「雲南幫」中的一派。
  • 果敢已被緬甸拿下,為啥佤邦能屹立不倒,始終保持獨立?
    它與清廷籤訂了《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正是這份喪權辱國的條約,讓原本歸屬於中國雲南的果敢,成了緬甸的領土。 如今的佤邦大部分人還是說著漢語,它的獨立是有實無名,緬甸當局無力將觸手伸展到此處。 反過來再看果敢,卻已然改換門庭。在果敢漢語教學已不再被允許,國門上的漢字也變成了緬文,長此以往,它就會與緬甸的其他邦無異,徹底融入緬甸。
  • 此地是海外唯一的華人特區 如今當地的漢字和漢語正慢慢被替代
    在果敢電力是中國供給的,所有的電話區號(雲南省臨滄地區的「0883」,「國內直撥」指的是中國)、移動服務都是中國提供。這裡所有的產品都是產自中國,而且這裡通用人民幣,很少有人使用緬幣。果敢因為屬於緬甸,而緬甸法律上不承認華人只承認果敢族,所以果敢人只能自稱自己是果敢民族,把漢語漢字稱為果敢語和果敢文保留下來。
  • 緬甸當局在果敢地區廢除漢字教材,果敢人將來或不會講漢語?
    但這其中,曾隸屬於中國的果敢被劃入緬甸,歸緬甸管理。據了解,果敢的人多數都是華人,講漢語,但緬甸徹底控制果敢後就要求在果敢地區廢除漢字教材,並讓他們學習緬甸文化,說緬語,長期以往發展下去,果敢人將來有沒有可能不再會講漢語?清朝末年的衰敗,讓果敢不再依附於中國,但他們依舊保持中國人的習俗,以漢語為主,到處都是漢字。
  • 記者直擊緬甸果敢戰區:和談並未帶來和平
    由這些人物發展起來的軍閥武裝,在金三角乃至整個緬北形成犬牙交錯的割據狀態,坤沙為首的撣邦,彭家聲為首的果敢,以及緬甸原本就有的兩大民族武裝勢力佤邦和克欽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各自地盤的劃分上,克欽邦控制著緬甸最北部的山區,南下接壤的便是果敢,再往南則依次是佤邦和坤沙曾經的撣邦地盤。這幾大勢力彼此之間有著緊密聯繫,都曾在不同時期與緬甸中央政府開戰,這也成為困擾緬甸局勢的最大難題。
  • 緬甸「果敢王」彭家聲:今已89歲,家中高掛「威震緬北」漢字條幅
    一、遊擊起家,投身緬共,促使果敢成三國鼎立之勢 1931年,祖籍四川的彭家聲出生於當時英屬緬甸的果敢,這是如同塞拉耶佛一樣的是非之地。面對緬甸固有的民族和階級雙重壓迫,彭家聲將武裝力量盡數歸入緬共麾下。
  • 緬甸戰火平息 果敢特區主席下落成謎
    目前有五種版本:被仰光控制;投靠第四特區主席;投靠第二特區佤邦;潛伏在果敢農村欲捲土重來;已逃離緬甸。  「果敢特區主席彭家聲到底躲到哪去了?」果敢同盟軍和緬軍的戰火平息以來,在果敢邊民和南傘邊境等地,彭家聲的下落成為最大的懸念。目前關於彭家聲下落的有五個版本。  「彭家聲投降被緬軍抓住,現已送到仰光被控制了。」
  • 緬甸的一個地區果敢,寫漢字說漢語中國供電,為何一直和緬甸對抗
    在我國雲南於緬甸的交界處,有一片區域。這個區域雖然屬於緬甸政府管轄,但這裡的人說漢語寫漢字用中國的車牌和手機號,就連供電也是中國南方電力公司提供。這個地方就是果敢,地圖上屬於緬甸的老街市。果敢人為何一直要和緬甸軍對抗呢,原因有很多種說法,一種是緬甸政府有多個名族組成,而作為掌控軍權的緬族,實行大名族主義不斷排斥其他名族,就連主張名族平等的緬族首領昂山將軍也被暗殺,緬軍一直控制著政府的實權。一直到2005年,迫於國際壓力,緬軍才放棄獨裁,實行了民主選舉。
  • 緬甸果敢南天門山戰役期間的緬軍D30式122毫米榴彈炮
    緬甸果敢的南天門山坐落於首府老街,緊鄰中國鎮康縣新縣城南傘鎮,是老街周邊最高的山峰,海拔2199米。2015年3月至5月期間緬軍與反攻果敢後駐守在此山峰的果敢同盟軍發生了激烈交戰,當時緬軍出動了各型火炮轟擊南天門山,當時緬軍已裝備數量頗多的122毫米榴彈炮。
  • 別再相信果敢地區廢除漢語了 那是謠言
    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緬甸政府的確在果敢地區推行緬語教學,但是緬政府推行的雙語教學,一邊學緬語,一邊學自己民族語言。緬甸政府肯定知道廢除少數民族(果敢族在緬甸事合法少數民族)本民族語言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他們不會傻到這這樣的事情。當然,緬甸政府有些做法的確顯得小氣斤斤計較,比如在劃分教學時間的時候,緬語教學在黃金時間;街上招牌上的文字緬文必須大一些,還規定緬文要在果文上面……但是,沒有像某些網友說的,禁止使用漢語。在果敢首府老街,中國人比例很大,禁止使用漢語猶如天方夜譚。
  • 緬甸果敢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彭家聲號稱果敢王,長期擔任果敢領導人,但2008年緬甸政府軍突然進攻果敢,拿下了所有地區。3.在2009年的探親戰爭中,彭家聲短暫的拿下了果敢首府老街,在2015年再次發動了反攻戰爭,但實力有限,果敢同盟軍目前只能龜縮在邊境線的紅巖地區。不過,果敢畢竟是緬甸的一部分,歷史已經過去,需要暢想未來,希望緬甸政府能儘早與果敢民族武裝實現和平。
  • 把果敢比成克裡米亞很滑稽 中國對緬政策很穩定
    2月9日起緬北果敢地區再爆戰事,重出江湖的果敢地區前領導者彭家聲發表致全球華人書,希望得到援助。從西方媒體到中國網際網路上,一些極端的聲音將果敢比喻成「克裡米亞」,刺激出複雜的聯想。緬北的事情錯綜交織,果敢與雲南比鄰,緬北戰事往往導致大量緬甸邊民擁入中國境內,加之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是果敢族,即「緬甸漢族」,因而引發中國國內輿論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應對緬北局勢顯然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準確說,這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外交挑戰」。中國的社會力量需要保持冷靜,不輕易表態甚至介入緬北事務,確保政府開展外交所必要的空間。
  • 屹立70年不倒的果敢,憑什麼和緬甸爭鬥?為啥緬軍剿不滅?
    在與我們接壤的國家中,有一個國家比較有意思,這個國家便是緬甸。因為這個國家緊挨雲南省,而其有一個特區果敢,居然還用中國移動的電話號碼、說中文、寫漢字,但是又與緬甸處於對峙狀態,雙方鬥爭持續了70年之久。
  • 緬甸把果敢族人當緬甸人還是中國人?
    果敢地區最早的華人是明朝時跟著永樂帝一起南逃的官兵,以後在當地就住下來了,那個時候沒有非常明顯的邊界線。按照某種說法,我們的先民如果曾經在那裡居住過、生息過,那裡就是中國的土地。所以那時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界線,因為很多華人在那個地方,所以嚴格的說,它慢慢的就變成中國的一部分。
  • 一個曾經的中華屬地——果敢
    後來果敢地區被反清復明的軍隊殘部佔領,並在此地堅持與清軍對抗。清王朝為加強統治在今緬甸北部設立 「木邦宣慰司」,管理果敢地區。1886年英國軍隊佔領緬甸全境,緬甸淪為了英屬印度的一個省,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97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新中國成立後,1960年中緬兩國劃界,本著「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的精神,中國同意果敢繼續留在緬甸版圖。
  • 【緬北在線】果敢族:緬甸的明朝漢人遺民
    18世紀,一支漢人移民後裔成為科幹山的地方勢力,後受封為世襲果敢土司縣。19世紀末,果敢併入英屬緬甸,成為緬甸境內以華人為主體的土司縣,也開始了百年的罌粟種植歷史。1959年緬甸廢除土司制度之後,果敢陷入了長期的動亂,直到1989年停戰才趨於穩定,成為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繞過滇西驚心動魄的崇山峻岭,經中國雲南省鎮康縣的南傘口岸,跨越一條分界小河,就到了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