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尚義草莓返銷北京 昌平扶貧五年有戰「果」

2020-12-11 騰訊網

凌晨4點半,孫桂珍從炕上坐起來,沒有推醒身邊的老伴,獨自披上衣服下了炕。她上班的草莓園,離家5裡地。

河北尚義距離北京不到300公裡,但往往要比北京早冷上一個月。9月底的早晚,已經有了涼意。孫桂珍不自覺地緊了緊衣領。

「好在10月15號就要供暖了。」說這話時,縣政府辦的司機老魏正載著考察團趕往草莓園。自2016年北京昌平與河北尚義籤訂幫扶協議,在紅土梁鎮建起了草莓種植基地,這條路他已經「跑」過太多遍。

沿著瑟爾基河自南向北,兩山之間的低洼處逐漸從一片荒地變成連片的草莓大棚。行至高點時,老魏停下車望了出去,「就像是沿河生出了一條致富的銀線。」

尚義縣的脫貧故事就藏在這條銀線裡。

昌平尚義草莓基地大棚內的高架苗。受訪者供圖

一畝大棚一個蘑菇

15顆紅透的草莓剛好裝滿一盒。張新國掃了一眼,從裡面挑了個頭最大的,小心地擦掉泥土,俯下身遞給身旁的小孩。

昌平南邵鎮的消費扶貧市集要連開三天,孩子是家長帶著來「趕集」的。在尚義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的張新國,帶著尚義的夏季草莓「返銷」北京,「盯」到大集結束後,還要趕回尚義。

在北京,夏季草莓是「空白」,尚義的草莓一年四季能結果。這裡草莓種植的技術、資金和人才,都是昌平「送」過去的。作為昌平的扶貧幹部,張新國2019年掛職以來,兩地之間他沒少折騰。

尚義縣是河北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有貧困村94個,其中深度貧困的15個。2019年,這裡的GDP總值只有43.9億元,全部財政收入還不到4億元。

「要把培育產業作為脫貧的根本出路」,河北省省長許勤曾這樣肯定昌平的做法。但在這之前,選擇什麼產業帶到尚義,是一條沒人走過的路。為找到這條路,昌平經過了漫長的「試錯」。

初來乍到時,尚義的氣候條件,曾讓昌平扶貧人認為「種什麼都能成」。位於河北省西北部的尚義,正好處在河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碰撞形成的半高地勢上,被分成壩上、壩下兩個地貌單元。

紅土梁鎮在壩下,海拔1140米,屬於半高冷地區,氣溫冷涼,7、8月份最熱的時候平均溫度也不超過18℃,瑟爾基河流經,水源豐沛。

然而,昌平過來幫扶的第一年,試種的百合、慄蘑為啥都沒成,一畝大棚最後只結出了一個蘑菇。

2018年,昌平將自己最具優勢的草莓種植產業帶到尚義,經過一茬作物輪番試種和糾錯,他們終於發現了「玄機」——當地的氣候條件,簡直就是草莓的天然種植場。

大棚裡的草莓。受訪者供圖

「無中生有」的草莓園

可是問題來了。尚義全縣19萬人口,農業人口佔去近八成,竟沒人會種草莓。

馮永衛2014年起就在紅土梁鎮工作,當上鎮長也有兩年了。用他的話說,尚義的草莓種植「是個無中生有的項目」。

為這個全新的種植項目,昌平請來了「外援」——李偉斌自己經營的萬德園草莓種植基地,在昌平甚至整個北京都很有名氣。經營多年,早就形成了穩定的渠道——上遊能引進國外種苗,下遊有固定銷路,夾在產業鏈中遊的種植,當地人不會,但李偉斌是行家裡手。

2017年,昌平區政府找到李偉斌,希望他能在尚義落地,政府拿錢建大棚、修水渠,由李偉斌負責投產後的運營。

當時已經66歲的李偉斌很猶豫。他脫口而出一連串的困難,包括條件艱苦,對人員不熟悉,夏天有時會斷電,沒地方洗澡,做飯比較難……不過,聽說尚義是半高冷地區,李偉斌又有些心動,這是他一直在找的——一年四季可結果,剛好彌補我國夏季草莓的空白。

2017年8月、9月,李偉斌走遍了尚義所有可能的地方考察,同時滿足氣候、交通、旅遊三個關鍵要素的只有紅土梁鎮。

「溫度和氣候適合草莓生長;距離縣城不遠,從張家口到尚義必須經過紅土梁;挨著草原天路景區,可以發展觀光、採摘,遊客順路打卡;向北還有2000多畝空間用於未來拓展……」

2018年以來,昌平區拿出240萬元,加上北京市的支持,共2040萬元投入到了佔地320畝的一期草莓種植基地,建設草莓育苗大棚、日光溫室178棟,於2019年投產。

「引進這樣的龍頭企業,就相當於引進了育-產-銷的完整草莓產業鏈——不愁種,也不愁賣。」馮永衛掐下一顆熟透的「紅顏」放在手裡反覆掂量,「無中生有」的項目在紅土梁鎮扎了根。

大自然的「考驗」

午休過後,李偉斌貓著腰走出帳篷,初秋季節,天高雲淡,午後的陽光也不再像夏季那樣灼熱、刺眼。草莓基地的內部道路空無一人,60多名工人全在大棚裡忙活。

他走到園區唯一的玻璃大棚外,隔著透亮的玻璃向裡看,秧苗油綠、草莓可愛。李偉斌很安心。

一年下來,李偉斌交出了「成績單」:年繁育草莓商品苗600萬株、原種苗50萬株,生產鮮果5萬公斤。

「成績單」裡也有不少學費,自從到了尚義,大自然就在不斷地給李偉斌上課。

「正常澆草莓,可第二天醒來發現草莓全爛在了地裡。原來尚義用的是泉水,溫度比北京要低上10來攝氏度,草莓受不了。」

「按照北京經驗,3月底4月初栽苗,誰知道突然一場雪下來,第二天苗全都凍死了。」

「棚的高低不同,加上排水還沒建好,趕上一場大雨,秧苗全都淹死了。」

也有一些驚喜的地方,李偉斌發現尚義非常適合育苗,繁育出的種苗和商品苗都質量極高,根系粗壯發達。

草莓的最佳育苗期是每年的3月到8月,最適宜的溫度是6-28℃。不要說南方地區,就連北京這樣的北方城市,一進入7月溫度驟然升高,也無法再進行草莓育苗和種植,多年以來,夏季草莓幾乎空白。

「尚義7月份平均氣溫不超過17.8℃,8月份不超過18.1℃,完全可以在夏季種植草莓,溫度低也減少了病蟲害幹擾,秧苗不易得炭疽、枯萎病等絕症,是生產種苗最好的地方。」李偉斌說。

今年的600多萬株商品苗剛剛賣走,北京、內蒙古、山東、雲南、新疆……供不應求。經過第一年的探索,李偉斌估計,今年賠不了,明年產量能翻番。

草莓園的「戰果」還在不斷擴大。今年5月,二期草莓園也已經在尚義「上馬」。

北京市投入100萬元參與建設的紅土梁鎮永勝地村幸福互助院項目。受訪者供圖

脫貧農家的「幸福院」

孫桂珍的工作地點,就位於二期草莓大棚。11年前,她的老伴突發腦溢血失去了勞動能力,種地只能放下,家裡成了貧困戶,「房子都快塌了。」

孫桂珍成了家裡的頂梁柱,賺錢、照顧孩子、看護愛人。開始那些年,孫桂珍一年打工的收入只有四五千塊錢。後來好一些,日薪提高了,但因為工作不穩定,一年下來收入也不過萬兒八千,生活勉強為繼。

今年5月,昌平尚義草莓種植基地二期項目「上馬」,孫桂珍跟鄰村的郭素桃一起謀了份差事,每天澆苗、拔草、栽苗,一天收入110元,加上加班費、領班費……孫桂珍一個月最多能拿到4000元錢。

2018年以來,北京投入市級幫扶資金600萬元,昌平區也拿出193.5萬元,在尚義縣建了4家互助幸福院,改善周邊村屯的農戶居住環境。家在永勝地村的孫桂珍,也住上了互助幸福院。

並排而建的小磚房被統一漆上了粉色的外立面,午後時分,上了年紀的大爺在自家門前的空地上打盹,或者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扯著嗓子聊天,都做了半輩子鄰居了,現在還能一起搬進嶄新的房子裡繼續相互照應。

孫桂珍的「新家」25平方米,有衛生間、廚房和起居活動三塊空間,雙人床、沙發和書桌擠在一處空間裡,顯得有些侷促,但也比過去好多了。

幫助貧困戶脫貧,昌平拿出了「解決方案」,提供就業崗位增加務工薪金是其中之一,還包括土地流轉租金和資產收益再分配,也就是說,扶貧項目需要每年拿出政府項目投資的7%留給縣級財政,用於公益基礎設施建設、公益性崗位、村戶分紅等的再分配。

郭素桃除了在草莓園打工賺的2000多元,2019年還從昌平引入的草莓園、光伏、白羽肉雞等產業項目的資產收益再分配中賺得了1700元錢。一年下來,郭素桃家的收入達到2.9萬多元,家庭年人均純收入9837元。

隨著一戶戶家庭脫貧,尚義縣今年2月正式「摘帽」,張新國說,到今年10月,所有貧困戶將全部退出,徹底脫貧。

孫桂珍(左)和郭素桃(右)手捧收穫的草莓。受訪者供圖

告別貧窮的「定心丸」

天潤園草莓基地的史強,是二期草莓園的「外援」。他開著車在草莓園裡轉,5月份才啟動的項目,路面和排水還沒有做好,開起車來總不那麼順暢。

他很習慣這樣的顛簸,佔地630畝的項目,史強每天要轉上好幾遍,「這時候很多地方的苗都不長了,就這裡的還在瘋長。」600萬株商品苗、60萬株原種苗、30萬公斤鮮果的年度任務清單,他覺得問題不大。

經過5年探索,昌平對外扶貧趟出了那條沒人走過的路——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資金支持、技術保障、市場推廣,這是由一顆小草莓得出的寶貴經驗。

從2016年兩地籤訂幫扶協議至今,北京已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4億元,其中昌平區級資金4089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36個,累計輸送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68人次。

對脫貧後的鄉村振興,昌平打算幫助尚義縣再拓展種植基地2000畝,建設草莓研發中心、冷藏冷凍和精深加工車間,開發凍乾草莓、果茶、果汁等產品,打造從繁育、生產、物流、產品加工、休閒採摘為一體的全產業鏈。

史強也有自己的計劃。

「今年把種植技術交給在我這幹活的農戶,明年就找幾個人讓他們承包我的大棚自己幹,他種我收,賺錢是他們的,要是賠了,我就還按一天110元的工資給他們。」

他說,掌握了技術,自己做了老闆,這才是永不返貧的保障。即便有一天他不在這裡幹了,農戶們也不會擔心因為失業再次陷入貧窮。

用史強的話說,這是一顆告別貧窮的「定心丸」。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編輯 張暢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北京草莓哪家強?「五星級」草莓吃過嗎
    6園區草莓獲「五星獎」本屆評選活動,從北京市的昌平、大興、順義、海澱、延慶等10個區的42家草莓種植戶中,評選出五星獎園區6名,四星獎園區8名,三星獎園區12名,優秀獎園區16名。紅顏草莓。活動現場,有22家獲獎園區,為現場觀眾帶來了紅顏、聖誕紅、隋珠、章姬、白雪公主、皇家御用等品種的優質草莓,展示的紅顏草莓,果形端正、飽滿,色澤亮麗,品嘗後的觀眾紛紛表示草莓口感純正、香味濃鬱。白雪公主草莓。
  • 首屆昌平草莓節明天開幕 有2個草莓新品種首次亮相
    形似春季少女的「彌生姬」,口感綿軟的「光點」,白裡透紅的「白雪公主」……31日開幕的首屆昌平草莓節上,將推出21個各具特色的草莓優新品種,還有2個草莓新品種首次亮相,市民屆時可品嘗採摘,聽草莓趣事,感受草莓文化。
  • 首批8.2萬株昌平草莓種苗「紮根」太僕寺旗
    近日,首批8.2萬株草莓種苗由昌平區運抵內蒙古自治區太僕寺旗,被分發至4個村草莓育苗大棚入棚繁育,這標誌著太僕寺旗草莓種苗繁育項目進入實施階段。活動現場,首批草莓種苗運抵寶昌鎮邊牆村草莓育苗基地後進行了分發。
  • 宿遷市宿豫區「流量扶貧」瞄準草莓產業
    2018年12月15日,宿遷市宿豫區新時代鄉村振興講習所「富兩袋講堂」自媒體培訓班暨「流量扶貧村村行」走進宿豫區新莊草莓扶貧園。本次活動由宿遷市委駐宿豫幫扶工作隊、宿豫區扶貧辦、江蘇省農村電商發展聯盟指導;由宿豫區供銷總社主辦,宿遷市商業聯合會,宿遷市電子商務(網商)協會協辦;宿遷市沃爾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
  • 24種常見草莓品種大全,中國20大草莓產地?哪裡的草莓最好吃?
    聚合果直徑1.5~3釐米,鮮紅色。品種很多,果形、果色和大小均有很大差異。世界各地栽培品種多數屬於此種。果實品質優良,供鮮食和加工。原產於南美、北美;中國各地均有栽培。果實圓錐形,顏色深紅有光澤,髓心空,質地細膩,果實酸甜適中。果個大,一級序果平均單果重31g,最大單果重60g。為「四季果」習性,適合生長條件下可全年產果。果實硬度高,耐儲運,貨架期長。綜合抗性強。世界各地大面積種植,目前已替代卡姆羅莎為世界栽培面積第一的品牌。山東臨沂、淄博、萊陽等地有種植。
  • 「臺灣草莓」的四川扶貧故事
    「臺灣草莓」的四川扶貧故事 2020年06月08日 09:1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從雨雪紛飛到春暖花開,從蟬鳴螢飛到金秋碩果,每到採摘季,遊客紛至沓來,體驗採摘樂趣,品嘗美味佳果,享受遠離城市的悠閒生活。  據悉,臺灣牛奶草莓「安家」磐石鎮前,這裡已經有二三十年的草莓種植歷史,由於採用露天種植,技術相對落後,草莓口感也不佳。一次因緣際會,「職業新農人」蘇乾證與臺商王邦棟相識,兩人一拍即合將臺灣牛奶草莓引進四川。一到水果上市的季節,草莓便供不應求。
  • 全國草莓20大主產區,有你的家鄉嗎,吃過哪種?趕緊看看吧!
    精選個大新鮮的丹東久久草莓,49.9元/2斤,還有10元優惠券,實在是太划算了,數量有限,先下手為強!4.昌平草莓昌平草莓,北京市昌平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昌平草莓生長在燕山腳下的山前暖帶,獨特的氣候條件和純淨無汙染的自然環境使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味和口感。
  • 草原天路張北、尚義、沽源段完成示範段規劃 請你提意見!
    1月31日,張家口市政府新聞辦、市旅發委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草原天路張北、尚義、沽源段十公裡示範段規劃,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記者劉雅靜攝河北新聞網1月31日張家口電(記者劉雅靜)為科學有序開發草原天路旅遊資源,使張家口草原天路這張旅遊名片更加響亮,張家口市旅發委承擔了《張家口市草原天路總體旅遊規劃》的編制工作,2017年9月26日,規劃通過河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持的中期成果專家評審,目前,草原天路張北、尚義、沽源段十公裡示範段規劃已編制完成。
  • 為什麼說草莓是水果界的瑪麗蘇?
    大果鳳梨草莓在20世紀初傳入中國,至今不到100年的歷史。據《北滿果樹園藝及果實的加工》(哈爾濱鐵道局,1938年)記載,1915年一個俄羅斯僑民從莫斯科引入5000株草莓品種「維多利亞」到黑龍江省亮子坡栽培;1918年又有一鐵路司機從高加索引種到一面坡栽培。這是確切記載現代大果鳳梨草莓在中國栽培的第一部書籍。
  • 我國最好吃的10大草莓,有沒有你家鄉產的,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
    光強時植株矮壯、果小、色深、品質好,中等光照、果大、色淡、含糖低,採收期較長,光照過弱不利草莓生長,在我國各地均有種植,下面就來看看我國最好吃的10大草莓,有沒有你家鄉產的,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1、建德草莓建德草莓主要集中在風景秀麗、水質優良的新安江畔,受新安江冬暖夏涼江水的影響和山區特定的小氣候環境優勢,該市的草莓具有草莓立體栽培等特點。
  • 河北易縣消費扶貧收入達3.4億元
    河北日報訊(記者李連成 通訊員夏強、李霞光)今年以來,易縣以消費扶貧為抓手,不斷創新消費扶貧模式,打造扶貧新增長點。截至目前,易縣消費扶貧收入達到3.4億元,覆蓋帶動70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增收。
  • 江南「扶貧果」紮根黑土地
    龍井市智新鎮龍江村的溫室大棚(央廣網發 杜金明攝)央廣網寧波11月5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杜金明)南橘北枳的常識可能因一場如火如荼的扶貧協作而被打破。2017年3月,這兩個地理人文、風物都十分迥異的地區因對口幫扶和東西部扶貧協作而結緣。2.07億元援建資金和79個援建項目,是2018年寧波對延邊州的承諾,這其中特色農產品種植產業的對口幫扶讓人眼前一亮。一株株來自寧波的樹苗和秧苗,與39名掛職幹部一樣,需要克服巨大地域差異。
  • 河北張家口崇禮區:一戶一塊特色田 產業扶貧富農家
    河北日報通訊員 張 剛攝創新「四個一批」,扶貧產業更有活力6月底,冬季草莓成熟收尾。紅旗營鄉「莓好莊園」3號大棚內,頂著潮熱高溫,王帽營村貧困戶宇翠美正和老姐妹疏花疏果。「每年都來,一天120元,一年也能掙一萬多。」65歲的宇翠美邊幹活邊和筆者嘮嗑。
  • 一畦春韭綠 百家草莓紅——採春韭、摘草莓 這個假期體驗一個不一...
    那麼這個季節近郊有什麼新鮮上市的果蔬呢?記者從北京市植物保護站了解到,這個時節在京郊有草莓、露地韭菜、小西瓜、水果番茄等多種果蔬新鮮上市,可供市民採摘。一畦韭菜,是春季最生動最鮮明的色彩,也是農家最易得的美味。在昌平草莓園中,隨處可見「一畦春韭綠,滿棚草莓紅」的春日美景,農戶利用空地種出的棚間韭菜正鬱鬱蔥蔥,為在市民採摘草莓時獻上了鮮美又令人放心的本地春韭。
  • 光榮脫貧戶尹以帥:「小草莓」撬動主動脫貧之心
    2016年,種植草莓的第一年。清明前後,尹以帥就起早貪黑的在田裡除雜草、平整土層、疏鬆土壤、滅地下害蟲……他用心種植他的草莓,李鎮長和肖莊村委會幹部也通過扶貧政策,為尹以帥爭取到很多的產業發展補助,比如產業發展專項補助款共計3000元,金融扶貧信貸5萬元等等。這讓尹以帥深信,只要有脫貧的堅定信念,黨和政府就是他的堅強後盾。
  • 華北地區寓意吉祥如意美好的地名有哪些?中國的地名真很美
    華北包括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內蒙古大部分(內蒙古有一部分屬於東北地區,在這兒把整個內蒙古算到華北)。華北古為燕趙之地,河北包括北京、天津(天津明代才興起,也只是相當一個縣的建制)為屬幽州、冀州、司州。後晉因兒皇帝石敬瑭割地給契丹求皇位,導致燕雲十六州給遼,後周收三關。
  • 生產草莓的7大農村鄉鎮,誰是中國第1?遼寧江蘇各佔兩大席位
    長大後才知道,中國是世界上野生草莓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已查明的野生草莓資源品種有20種,其中中國就有11種。隨著經濟的發展,基本上,野生草莓已經愈加難尋蹤跡(在上海等地的郊區,倒是偶爾可以在荒草叢生的田間發現)。現在草莓技術的進步,冷藏運輸科技的成熟,最重要的是居民收入的提升,又恰逢吃草莓的大好時節,無論是街邊小攤還是商場超市,都可以看到又大又紅新鮮上市的草莓。
  • 北京昌平發展文化創新產業 打造「魔術之都」
    原標題:北京昌平發展文化創新產業 打造「魔術之都」  20名層層選拔出來的優秀大學生魔術師將於9月6日至9月8日,在北京市昌平區角逐「金長城大學生獎」。大賽金獎獲得者將代表中國大學生參加10月底舉辦的中國北京亞洲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  魔術是一門綜合的、能夠製造奇蹟的表演藝術。
  • 東阿縣牛角店鎮:「戰疫情、保生產,幹群齊心、草莓產銷無憂」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阿2月16日訊(記者 遲晨 通訊員 姜德軍)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許多行業都按下了暫停鍵,特別是旅遊、餐飲行業受疫情影響全部停滯,但作為農業產業,尤其是靠休閒旅遊為主的草莓採摘產業怎麼樣了
  • 張輝軍任河北赤城縣代縣長,原縣長因扶貧領域問題離任
    據河北赤城縣官網消息,5月4日,縣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十二次會議,決定任命張輝軍同志為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代理縣長。本次會議應到27人,實到25人,符合法定人數。此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於4月25日報導了赤城縣前任縣長馬慧因扶貧領域問題而離任的消息。4月25日,澎湃新聞從當地有關部門獲悉,赤城縣委書記馬海利、縣長馬慧均已在4月22日召開的全縣幹部大會上被宣布不再擔任原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