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漳泉共推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泉州12月16日電 (吳冠標)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會商交流會1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開,40餘名專家、建設保護單位代表與會交流研討,共同推進閩南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

閩南文化在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各國廣泛傳播,而福建省的泉州、漳州、廈門三市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核心區,是世界閩南人的原鄉祖地和精神家園。2007年6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批設立,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經過驗收評估,2019年12月25日,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是對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工作的一種肯定。」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張立峰在此次會商交流會上說,十多年來,泉州、漳州、廈門積極探索和實踐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已經取得了較好成效。

為進一步做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協同推進閩南文化發展,泉州、漳州、廈門建立聯動會商機制。在此次會商會上,三城市文旅部門代表分別就當地文化生態建設經驗進行交流。

「去年開館的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成為受市民喜歡的公共文化產品,成為來泉遊客了解體驗閩南文化的網紅點。」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孫少磊表示,泉州市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平臺的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並在城市化進程中將古城歷史遺蹟和文化生態保護建設納入規劃建設重點,同步推進閩南文化活態傳承和固態保護。

廈門市提出閩南文化保護名錄製度,允許臺胞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加強與其他閩南文化地區的交流合作。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共服務處(非遺處)處長黃天福在會商交流會上說,廈門市藉助立法的手段和措施,逐步改變閩南傳統文化工作只有文化部門單打獨鬥的場面,形成全市相關部門共同關心重視並細化分工的常態化制度。

漳州市重視閩南文化推廣,擴大對臺對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舉辦海峽兩岸保生大帝信俗文化節、南詞交流展演等交流活動,密切兩岸文化交流往來,推動閩南文化在交流中傳承與發展。

「非遺好比池塘裡的魚,池水乾涸或者被汙染了,生態被破壞了,魚兒就會產生變化或者死亡。所以我們要抓住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的根基,涵養文化生態,調動社區、團體、個人主動性和創造性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蘭靜說。(完)

相關焦點

  • 2015年廈漳泉「閩南金山角」 初步實現同城化
    廈門、泉州和漳州同屬於「閩南金三角」地區範疇,從歷史來看,三地的語言、文化、習俗等相近,經濟交往、人員往來更是非常頻繁。正是在這樣的現實與歷史背景之下,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應運而生。省發改委主任鄭柵潔表示,推動城市一體化發展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新趨勢,是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新途徑。
  • 「五個一體化」的廈漳泉都市圈探索與實踐
    廈漳泉都市圈地處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被稱為「閩南金三角」。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習近平同志主持編制的《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中就提出「建設以廈漳泉為主體的城市群體」,2002年調研廈門時明確指出「未來國家和區域間的競爭是城市群之間的競爭」,為廈漳泉都市圈建設指明了方向。廈漳泉三市始終牢記習總書記的囑託,以「五大發展理念」統籌新型城鎮化與大都市區建設,區域競爭力、影響力持續增強。
  • 漳州構建生態之城 在廈漳泉同城化中彰顯個性特色
    漳州構建生態之城 在廈漳泉同城化中彰顯個性特色   中新社漳州4月12日電 (劉永明) 記者12日在福建漳州市碧湖市民生態公園看到,園藝工人在大型機械設備的幫助下植樹綠化,一片繁忙景象。
  • 廈漳泉爭取同城化發展規劃報批國務院 欲形成國家戰略
    關鍵詞共同市場 建一體化資本市場  廈漳泉將不斷打破行政性壟斷,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統一規範企業登記註冊條件和程序以及重點行業準入標準。   三市計劃一起推進金融服務同城化,建立廈漳泉大都市區金融風險處置聯動機制。
  • 廈漳泉三地市打算打破行政區劃限制 推進環保一體化
    三地聯合整治環境,可使大家更好地享受生態人居。圖片攝於漳州江濱公園  海都閩南網訊 廈漳泉地理位置相近,環境聯繫緊密。為此,三地將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推進環保一體化。【現狀】三地各自為政 難以解決環境難題  廈漳泉三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日益突出。重大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能源設施大規模建設,使得三地的環境汙染特徵正在發生轉變。  當前,三地市區域內,水體富營養化問題較為突出,飲用水源存在氮、磷超標現象。
  • 廈漳泉合併分析,有什麼好處?
    廈漳泉「抱團」迎接區域性競爭廈漳泉三市合計,以全省1/5的土地面積,2/5的常住人口,產出了全省近一半的GDP。這是2009年的數據,但足以說明閩南可以打造一個特大型城市。那麼三市怎麼融合呢?提案認為,要麼在行政上通過合併根本解決,要麼逐步推動城市融合,淡化行政界限,使廈漳泉成為一個統一的大經濟體。廈漳之間互補性比較強,廈泉之間競爭性關係多一些。廈漳泉大都市區建設,應當從廈漳融合開始著手,進而推進廈漳泉一體化。三市「抱團」迎接區域性競爭,需要一個龍頭。提案認為,廈門的產業結構比較先進,城市管理比較成熟,知名度、美譽度比較高,可以為周邊漳泉地區作出更大的貢獻。
  • 廈漳泉同城化總體規劃出爐 3市形成大心臟
    、沿海產業城鎮集聚帶、藍色海洋保護與開發帶;「兩軸」指廈漳-龍巖-贛州發展軸和廈泉-三明-撫州發展軸。海西晨報(微博)10月11日報導,在昨天的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黨政第二次聯席會議上,三市研究討論了《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總體空間形態上,《總體規劃》把三市簡化為「一核、三帶、兩軸」,即:「一核」指大都市核心區;「三帶」指綠色山地生態保育帶、沿海產業城鎮集聚帶、藍色海洋保護與開發帶;「兩軸」指廈漳-龍巖-贛州發展軸和廈泉-三明-撫州發展軸
  • 廈漳泉大都市區 核心區達7772平方公裡
    到時,廈漳泉將基本形成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國際門戶功能,成為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國際性大都市之一,實現與臺灣經濟文化的深度融合。關鍵詞大都市區形成「一核、三帶、兩軸」空間格局根據意見稿,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準備規劃形成「一核、三帶、兩軸」的空間格局。所謂的「一核」指廈漳泉大都市核心區。
  • 廈漳泉會同城化嗎?真相被揭開
    被稱為閩南「金三角」的廈漳泉,語言、文化、習俗等相近,經濟交往、人員往來更是頻繁,要素的密集度、發展的繁榮度、聯繫的緊密度,堪稱全省之最,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因應形勢而生。隨著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福廈動車的開通、輕軌項目的啟動,特別是翔安隧道、翔安大道、廈漳大橋的接連開通、捷報頻傳,廈門正從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迅速轉型,並形成以廈門—泉州—漳州為中心城市的價值高地。
  • 官方:推動「廈漳泉」都市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強指出 將積極推動「廈漳泉」都市圈建設 上升為國家戰略 4月24日下午,閩西南協同發展區辦公室召開第四次主任會議,協同區五市領導通過「雲見面」方式,深入交流,共商、共謀閩西南協同發展之路,明確下階段重點舉措。
  • 廈漳泉城際R1線擬年底開建!閩南大都市圈來了!
    廈漳泉比鄰而居 所以R1線的建設 一直備受關注 但令人鬱悶的是 2019年4月,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就已經透露,備受期待的廈漳泉城際軌道R1線正在緊鑼密鼓開展前期工作。 廈漳泉三市已成立R1線建設聯合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推進R1線相關工作,正在開展R1線位方案研究並開展預可行性研究。
  • 廈漳泉同城化日益加深 「鐘擺族」將越來越多
    廈漳跨海大橋將於明年實現通車 (曉飛 攝)發揮廈門經濟特區龍頭帶動作用,加快推進廈漳泉大都市區建設 ——報告摘要工作生活雙城化、房子兩地買、婚姻周末化、社交網絡多城交叉——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突破城市界限,原有的單一城市生活工作模式被打破,「鐘擺族」應運而生,他們每周過上「5+2」的雙城化的工作和生活。
  • 「廈漳泉大都市圈」悄然崛起,泉州市離真正的大城市還差幾步!
    論城市建設,這幾年,泉州始終走在發展快速道上,不論是「環灣、向灣」發展戰略、「海絲新城建設」,還是「廈漳泉大都市圈」的建設等均獲得了實質性突破,不斷助力著泉州往大城市的方向邁進。特別是廈漳泉大都市圈的規劃,將成為打開泉州大城市格局的重要一環。
  • 閩南文化:閩南文化概念的習慣性使用!
    閩南文化概念的習慣性使用,在現實中遇到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困惑,即以廈、漳、泉三地為稱呼的閩南文化,近年來在推動閩南文化的研究與發展過程中,遭到了異地同質民系人的較普遍地質疑。問題在於以地域為概念所概括的文化內涵顯得過於狹小,不足以在最大層面上完整地容納全部異地同質民系文化的內涵。
  • 廈漳加快同城化進程 廈漳泉3市有望合併區號
    我市將力爭與漳州合併區號或者免收區間費用,移動通訊廈漳兩地同城化不收漫遊費。民革廈門市委會今年兩會上提出《關於以廈漳一體化為先導加快推進廈漳泉大都市區建設的建議》,市發改委和市經發局近日分別給予辦理答覆: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協調各部門,順應同城化發展的要求,不斷拓寬兩市合作領域,拓展民生共建共享的領域。
  • 廈漳泉將合力打造"大廈門灣" 制定統一環保規劃
    廈漳泉將合力打造"大廈門灣" 制定統一環保規劃 xm.fjsen.com 2011-10-26 08:14  鮑娜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海峽導報10月26日訊(記者 鮑娜)「倡導大廈門灣概念,推動三地制定統一環保規劃,推動大廈門灣生態監測管理系統建設,共同努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 2020年廈漳泉融為一城 "同城化總體規劃"浮出水面
    2015年,廈漳泉大都市區要初步實現同城化,2020年基本實現同城化。     這是《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的目標。昨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規劃已經過三市研究討論,廈漳泉大都市區的範圍、發展目標、戰略定位和空間布局漸漸清晰。    廈漳泉長途編號加快編制實施深化"三網融合"試點    大都市區涵蓋三市全域    規劃提出,廈漳泉大都市區目標範圍包括三市全域,面積約2.6萬平方公裡,2011年總人口1666萬人。
  • 廈漳泉VS福莆寧 獨家解讀福建南北兩翼同城化
    相似的路線 同城圈都鎖定「一小時」 廈漳泉、福莆寧一前一後,還是讓人讀出了「兄弟情」。 「不管是從領導機制上,還是已經公布的路線圖,都很像。」當福莆寧同城化框架協議籤訂後,有細心網友對比之前的廈漳泉同城化協議,找出了一系列共同點。 網友認為最像的,首先是領導機制。
  • 廈漳泉R1線再傳大消息 最新線路圖曝光
    ▲廈漳泉都市區R1調整後線路方案示意圖(最終方案以批覆的為準)  廈漳泉比鄰而居  所以R1線的建設  2019年4月,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就已經透露,備受期待的廈漳泉城際軌道R1線正在緊鑼密鼓開展前期工作。  廈漳泉三市已成立R1線建設聯合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推進R1線相關工作,正在開展R1線位方案研究並開展預可行性研究。
  • 廈漳泉城際軌道R1線線路擬調整,最新線路圖公開!福廈鐵路也...
    福莆寧都市區F2、F3調整後線路方案示意圖(最終方案以批覆的為準)泉州-廈門-漳州(R1線)線路串聯了泉州、廈門和漳州三市,是廈漳泉大都市區城際鐵路主骨架線路;線路起於福廈高鐵泉州東站,跨洛陽江進入泉州東城區,經成華南路、坪山路跨晉江進入晉江市,沿機場連接線、和平路至晉江機場,經安海、水頭跨圍頭灣進入廈門翔安機場航站樓,出機場後向西沿S201下穿廈門島東西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