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35個非遺傳承人八成超65歲 項目或瀕絕跡(圖)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佛山35個非遺傳承人八成超65歲 項目或瀕絕跡(圖)

  秋色巡遊是市民最熟悉的非遺項目之一。

  粵劇是佛山的傳統非遺項目。

  佛山34項省級非遺 其35個傳承人八成超65歲

  近日,順德八音鑼鼓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目前公示期已過。又一新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同時,也讓人不禁想到:那些散落在佛山五區的非遺如今怎麼樣了?據記者了解,目前全市共有13項國家級非遺和34項省級非遺,市級非遺更是高達69項。其中,為數不少的非遺項目面臨後繼無人之憂,甚至連佛山最著名的秋色扎作技藝同樣堪憂。同時,35名省級非遺傳承人超過八成均在65歲以上,甚至已有4人離去。如何讓非遺不成為「遺憾」,發人深省。

  非遺項目以傳統技藝和民俗為主

  重申報輕傳承成主要問題

  按照項目類別來區分,佛山非遺項目共有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體育及雜技等十大類別,其中傳統技藝及民俗兩類已經佔據了30項以上。

  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委員會委員、佛山非遺專家梁詩裕介紹,清代中後期,佛山民間工藝達到最鼎盛時期,當時大量木版年畫、剪紙、香雲紗等傳統技藝產品在中國南方熱銷。因此,在最鼎盛時期,傳統技藝和民俗已經是佛山非遺項目的代表。到了1956年,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的成立,為佛山市非遺項目帶來了另一個發展高峰。

  在非遺增多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逐漸凸顯。梁詩裕稱,近年來,不少鎮街積極申報非遺項目,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很多鎮街都以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為理由,衝著這個去申請,甚至稱花多少錢都願意。」因此,越來越多鎮街的地方特色文化項目申報為非遺項目,但在非遺項目成功申報過後,非遺項目的保護卻沒有了下文。「地方積極性很高,但是停留在申報上。如龍舟說唱、八音鑼鼓、木雕等非遺項目,申請成功後當地政府卻沒有去培養傳承人。」

  全市有國家級非遺13項

  全市(含順德區)共有13項國家級非遺,包括粵劇、剪紙、木版年畫、石灣陶塑技藝等。同時,共34項省級非遺以及69項市級非遺。

  省級非遺禪南順佔九成

  在佛山五區共34項省級非遺項目中,禪城、南海和順德佔了90%以上,三區共計32項,其中禪城區共有17項,南海區共有9項,順德區共有6項。而高明區僅有花鼓調一項,三水區僅有粵曲星腔一項。

  從數量來看,五區非遺項目分布不均,是否有各區申報力度不同有關?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關宏解釋稱:「非遺是一個歷史發展的成果,圍繞佛山古鎮的項目比較多,而南海和順德的歷史文化積澱也比較深厚,因此這三個區相對來說集中了更多非遺項目。」

  多少項目瀕臨絕跡?

  一年一度的秋色巡遊將於11月份來臨,每年秋色巡遊,栩栩如生的水果、蔬菜、點心等以假亂真,成為秋色中最吸引人的環節。像生秋色扎作技藝,作為秋色七色中的一色——景色,是不可或缺的一色。但這些日子來,秋色傳承人何信卻苦於找不到人來幫忙做。「佛山秋色是國家級非遺項目,但是秋色是一個大概念,裡面的80%左右的手工藝已經後繼無人。」梁詩裕介紹。

  而省級非遺佛山木雕的傳承人何耀輝同樣面臨這個問題,在燎原路的木雕檔口內,何耀輝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裡面創作。純手工的佛山木雕全靠工藝師一筆一划在木頭上刻畫,昔日廣泛應用於廟宇、祠堂、高官貴人大宅內,作為建築花窗、門樓雕刻及案臺擺件等,直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依然流行。但如今,木雕基本已經淡出視野。「木材貴,手工更貴,有時候雕一張木椅,可能就需要花上一年的時間,如今的年輕人哪裡能沉下心來學習。」何耀輝在兩三年前收了三個徒弟,如今已經走了兩個。

  多少傳承人已老去?

  順德八音鑼鼓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才沒多久,卻傳來了一個壞消息,八音鑼鼓省級非遺傳承人梁兆帝在數天前去世了。「非遺不等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說要搶救非遺。」順德區文體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從2009年以來,八音鑼鼓已經開始向第三批國家級非遺發起衝擊,直至今年才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花了足足5年時間。

  據關宏介紹,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1人,省級非遺傳承人35人,市級非遺傳承人82人。但據記者了解,目前全市11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已經有3人去世。

  梁詩裕表示,目前全市的非遺傳承人中,超過八成的傳承人年紀在65歲以上,不少已經70多歲。

  多少資金用於搶救非遺?

  梁詩裕表示,如今全市每年用於非遺搶救的經費大約在30萬元左右。

  記者查閱今年公示的《佛山省級非遺傳承人補貼和項目資助名單》發現,今年的非遺傳承人在生活補貼方面的名額減至6人,其中生活補貼金額最高的還是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佛山木版年畫的傳承人馮炳堂,他一年補貼費用9600元,其餘省級非遺傳承人則是每年4800元。

  圖解非遺現狀

  每逢中秋節,秋色賽會熱鬧非凡;春節時,家家戶戶貼上木版年畫;三月三,祖廟廟會萬人空巷。昔日的老佛山,這樣的場景最為熟悉不過。時光流轉,花開花落,昔日就在身邊的非遺項目卻逐漸遠離生活。

  如今,佛山有多少非遺項目你知道嗎?他們經歷著什麼樣的光景你又知道嗎?

  發展出路:

  建立傳承基地及傳習所

  儘管對於木雕、龍舟說唱等非遺項目來說,依靠生產性保護「前途渺茫」,但傳承下去依然是不容置疑的。

  據關宏介紹,今年,佛山市共成立了20個傳承基地及4個傳習所,來對瀕臨絕跡的非遺項目進行保護,其中包括木版年畫、彩燈、十番、木雕、粵曲星腔等。

  「建立了傳承基地或傳習所後,首先,非遺項目將積極參加當地的文化活動,展示非遺技藝;其次,傳承基地及傳習所有傳承任務,必須培養相當數量的徒弟。」關宏表示,相關部門每年也將對傳承基地及傳習所進行資助。 潘慕英 圖/記者何波

  這34項省級非遺

  有多少你是第一次聽說?

  禪城區

  粵劇(國家級)、剪紙(國家級)、佛山木版年畫(國家級)、石灣陶塑技藝(國家級)、佛山獅頭(國家級)、佛山祖廟廟會(國家級)、佛山彩燈(國家級)、佛山秋色(國家級)、佛山木雕、佛山春節習俗、行通濟、石灣玉冰燒釀製技藝、石灣龍窯營造與燒制技藝、源吉林甘和茶、蔡李佛拳、詠春拳(同屬禪桂)、馮了性風溼跌打藥酒

  南海區

  獅舞(國家級)、佛山十番(國家級)、樂安花燈會、九江雙蒸酒釀製技藝、官窯生菜會、藤編、金箔鍛造技藝、詠春拳(同屬禪桂)、賽龍舟、鹽步老龍禮俗

  順德區

  龍舟說唱(國家級)、香雲紗染整技藝(國家級)、人龍舞(國家級)、八音鑼鼓、陳村花會、廣繡

  高明區

  花鼓調

  三水區

  粵曲星腔

相關焦點

  • 佛山白眉拳、塔坡習俗…13個項目入圍區級非遺名錄
    日前13個非遺項目和19位非遺傳承人分別入選禪城區級非遺名錄和區級非遺傳承人推薦名單具體是哪些項目
  • 佛山5項目入選省級非遺,順德佔2席
    近日,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佛山5項非遺項目入選,分別是鷹爪拳、洪拳(順德洪拳)、奶製品製作技藝(順德雙皮奶)、中醫正骨療法、三水胥江祖廟廟會。
  • 佛山秋色巡遊今晚舉行 百餘項目帶你領略非遺
    原標題:百餘項目帶你領略非遺   一年一度的秋色巡遊伴著濃濃的秋意來了,今晚在佛山祖廟門前,55個國內外巡遊項目將從這裡出發,讓你足不出戶就能領略異地風情。而在昨晚,55個巡遊項目在祖廟門前進行了彩排,現場熱鬧非凡。據悉,本次活動演職人員規模達2000人之多,展演項目逾百個。
  • 2020佛山秋色賽會啟動!6個佛山非遺項目等你參與
    佛山日報訊 記者束維報導:9月18日,2020佛山秋色賽會「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啟動,並正式推出線上報名,開設佛山彩燈、佛山木雕、佛山秋色、佛山獅頭、佛山剪紙、佛山木版年畫等6個課程,通過「學習+製作」的形式舉行,使學生和家長親身參與其中,從而感受非遺傳承的力量。
  • 江夏第二批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出爐 草把龍等12個項目(傳承人)入選
    此次共有12個項目(傳承人)入選該區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名錄,分別是:草把龍(朱漢生)、玉器雕刻技藝(張軍橋)、通草畫技藝(胡家洪)、荊楚刺繡技藝(徐凡)、安山柯氏生態原漿酒製作技藝(柯進)、山坡河堖燒製作技藝(劉自林)、山坡光明茶製作技藝(韓英文)、金口生炸丸子製作技藝(謝修文)、金口榨油技藝(雷壽術)、湖泗豆腐角製作技藝(張保鴻)、湖泗合菜面製作技藝(吳連英
  • 非遺傳承人饒寶蓮:把手藝當做一輩子的事業
    在近日舉行的「遇見·非遺」佛山非遺文化體驗活動上,記者見到了首屆「佛山·大城工匠」饒寶蓮,她現場表演佛山剪紙技藝,令各國領事館官員及家屬讚嘆不已。形神兼備的作品背後,是20多年從未間斷的辛勤付出。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廣東剪紙)省級代表傳承人,剪紙早已成為饒寶蓮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她認為,工匠精神就是「把手藝當做一輩子的事業,精益求精,從一而終」。好家風是人生路上的指南針饒寶蓮出生在廣東梅州。「爺爺當時是鎮長和校長,父母是知青,小時候家教很嚴格。」
  • 青島市非遺項目展演 百餘位傳承人亮絕活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燭竹馬、扛閣、武術七星螳螂拳,以及平度柳腔、平度民歌、民間曲藝……6月10日是我國首個「自然與文化遺產日」,五四廣場一年一度的「青島市非遺項目展演」上演「平度專場」,130餘位傳承人和學藝者,帶來精彩非遺項目演出現場反響熱烈,吸引不少市民和外國友人觀看。
  • 2017廣東(佛山)非遺周暨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動舉行
    「秋色來咯」——佛山秋色大燈籠央廣網佛山11月3日消息(記者王雪薇 官文清)11月2日-5日,「2017廣東(佛山)非遺周暨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動」,在「嶺南歷史文化名城」——佛山隆重舉行。其中,特別邀請了廣東周邊高鐵沿線各城市的非遺表演6個項目;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包括佛山)11個表演項目;省內其他城市表演的非遺項目5個;佛山本地隊伍以展示佛山傳統秋色七色18個表演項目組成。廣大市民可以一次性欣賞到全省各地非遺項目的頂尖展演以及國內外表演團隊帶來的精彩節目。
  • 非遺在身邊,一起探尋非遺傳承人的中國地圖!有你家鄉的嗎?
    上個月16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名單,共計1082人。目前,全國五批共計3068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非遺傳承人分布地圖6月9日,是中國第13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名單出爐 湖北45人上榜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布《關於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確定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1082人)——湖北共有45人入選!你家鄉有什麼非遺項目和傳承人上榜了嗎?
  • 要成「非遺」傳承人譜系不能少於三代!
    申報條件細化《辦法》對非遺代表性項目與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條件進行了細化:市級、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應當「在本地傳承一百年以上」,市級、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傳承譜系也「不得少於三代」。為避免家族壟斷導致代表性項目的單一化發展和生命力脆弱,《辦法》對家族傳承有更嚴格的要求:明確家族傳承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已有代表性傳承人且具有傳承能力的,「原則上不再從該家族中評定新的代表性傳承人」。
  • 杭州清波街道啟動「小小非遺傳承人」項目
    杭州清波街道啟動「小小非遺傳承人」項目 2015-07-10 08:20:00 導讀:清波街道正式啟動「小小非遺傳承人」項目,邀請放假宅在家的孩子們一起感受非遺的魅力。  結合獨一無二的轄區資源,昨天上午,清波街道正式啟動「小小非遺傳承人」項目,邀請放假宅在家的孩子們一起感受非遺的魅力。  昨天是第一課,授課的是「過江布技藝」的傳承人吳瑩,她把距今1400多年的古書《齊民要術》裡的扎染方法在課堂上復活了。
  • 86歲中醫非遺傳人仍在一線工作 難覓傳承人
    86歲的楊文琪,是君和堂中醫館的首席中藥材炮製專家,剛剛成為秦淮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承項目為膏、丸的製作,並為此堅持了70年,用他的話說就是,「我放不下。」目前,南京中醫中藥行業裡,還在一線工作的非遺傳承人,僅楊老一人。
  • 「秋色花街映乾坤——僑鄉佛山非遺文化展」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中國僑聯顧問唐聞生出席開幕式並為石灣陶塑技藝傳承人黃志偉、秀工莨作創始人服裝設計師蔡敏頒發捐贈證書。佛山位於珠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毗鄰港澳,自古就是富饒的魚米之鄉。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早在明清時期,佛山就以手工業發達著稱於世,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鎮」、「四大聚」。
  • 漢中市南鄭區對非遺項目傳承人進行年度考核評審
    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通訊員 李文文)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加強非物質文化保護,促進傳承發展,11月開始,漢中市南鄭區非遺中心考核組於對全區涉及傳統戲劇、曲藝、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進行全面考核評審
  • 非遺|諸暨有了首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日前,國家文化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其中,諸暨市蔣桂鳳和趙伯林兩人入選。他們也成為諸暨市首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指經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認定的,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傳承保護責任,具有公認的代表性、權威性與影響力的傳承人。為保護和傳承國家傳統文化,我國從2008年開始至今,先後公布了5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 人民日報:常州開展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
    本報記者 史一棋攝原題:江蘇常州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非遺傳承,與時間賽跑2016年,對江蘇省常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來說,是不幸的一年,也是幸運的一年。不幸的是,在4月和9月,97歲的錫劇傳承人吳雅童、77歲的常州吟誦傳承人秦德祥,兩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先後與世長辭。
  • 中國非遺「疫」外「新生」 - 業界聚焦 - 藝術頻道 - 魯網
    「打扮成小姐、牧童、家院等角色表演花鼓戲,拍成視頻上傳到抖音、快手等平臺,點擊量過萬,更多人重新認識了花鼓戲這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孫玉陽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截至2019年9月,中國有40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 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立此存照」
    其中江蘇省有10人入選,包括常州吟誦項目的秦德祥和錫劇項目的吳雅童。     項目經費下達時,秦德祥76歲,一年前被醫院確診為肝癌晚期;吳雅童96歲,在醫院臥床多月,意識已處於彌留狀態,基本無法與人言語溝通。
  • 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城牆共話傳承
    圖為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現場。 梅鐿瀧 攝   記者現場看到,由刺繡、花燈、皮影、剪紙、布糊畫、木版年畫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構成的「非遺文化藝術迴廊」吸引了來往民眾的目光。定神細視,不同非遺項目又包含了不同流派,在鮮明的對比中盡顯地域文化特色與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