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理解了「道」字,就讀懂一半了

2020-12-04 古文理解

《孫子兵法》始計篇「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中國傳統文化中,「道」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概念,先秦諸子、儒、道諸家,無不論「道」。而《孫子兵法》的「道」,作為謀劃軍事戰略基礎,為「利戰」服務,決定戰爭「成敗」,關乎生死存亡。孫子說:「道」,就要令民與上同意,上下一心、同命運共生死,形成眾志成城的「勢」,這是戰前準備的核心和關鍵。所以,理解了「道」,也就做好了戰前準備,也就贏了一半主動權,也就讀懂《孫子兵法》的一半了。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黃樸民教授教授等指出,孫子「道」論,是「治道」、「人道」和「戰道」三者的統一體,包含著治國法則、道義恩信、客觀規律等意蘊」,基本涵蓋治國之道、國君將帥德行素質、戰爭規律三個方面,其中治道與道義兩個層面互為表裡、相輔相成。認為這樣的理解是比較全面的。

民本思想濃厚的「治道」:孫子的治道,要言不煩,從整體上表現為一種總體態勢,一種政通人和、講信修睦、民眾歸附的政治形勢、國內態勢,即國家有「道」。道義恩信皆備的「人道」:從宏觀層面,孫子的「道」是對國家發展大政方略的整體性描述,即「治道」;從微觀層面,則具體細化為一種道德品質,是衡量國君、將帥素質品行的一個重要表現,即「主孰有道」。判斷戰爭趨向的戰道:孫子「道」論極為豐富,不僅涵蓋了政治、道義等範疇,同樣包含著規律、方法的範疇。  在理論上這樣的理解就能帶給我們無限想像,在實際中,要以此有所啟發,我想我們遇到的事情應該都沒有孫子說的「兵者」那樣的複雜重要,需要上升到生死存亡,但是我們遇到的事情有時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實際應用中,對「道」要有因變的理解即不變與變化。堅持「大道」不變,並按照事情或項目的大小,團隊或組織規模,事物進展的階段等來考慮階段性的「道」,堅持根本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的和諧統一。

在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我們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抗擊侵略者,而抗戰勝利後,國共之間爆發了內戰,我們就要徹底的消滅反動派,而在解放後,我們就要消滅地主階級了,但最終都是為了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復興,這其中的「道」就因為我國環境而變化。

再比如,對有一個淘寶網店,主要目的就是要盈利的,但是在雙十一期間,並不能像平時那樣經營了,就要以最大的優惠來增加瀏覽量和曝光度,要薄利多銷為原則來開展這個期間的經營活動,並以此為「道」來制定相應的計劃。

大道不變,具體事情還是需要具體分析,關鍵是要調動組織內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走出去 美國人讀懂<孫子兵法>了嗎
    我不是研究軍事的,也不是研究孫子兵法的專家,但是對中華文化的經典卻有著濃厚的興趣和長時間的學習,也略略有些心得和體會。因為現在研究孫子兵法非常熱門,國內熱,國外也熱,美國更熱,所以就以《孫子兵法》為例來談談對於經典的解讀方法和體會,以期拋磚引玉。  《孫子兵法》是一部什麼書?是一部兵書。有什麼作用?指導戰爭。誰讀懂了孫子兵法?中國人。
  • 讀懂《孫子兵法》,讀懂古人最高謀略
    數千年來,《孫子兵法》一直被歷代兵家奉為百世談兵之祖,被譽為「兵學聖典」。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僅僅是一部兵書,但其實它的影響力絕不僅限於軍事領域。對於軍事愛好者而言,《孫子兵法》是兵學典範,不讀《孫子兵法》何以談軍事,何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
  • 孫子兵法全球行:臺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中新網臺北12月31日電題:臺灣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記者韓勝寶  中評社曾發表評論:誰讀懂了《孫子兵法》?中國人。這樣回答其實只是答對了一半。為什麼?因為對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還不大了解或者了解不夠。那麼如何才能破譯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的密碼呢?
  • 孫子兵法 | 道天地將法的理解
    在做年度計劃且沒方向的時候,突然想到了孫子兵法,頗有感觸,趁這個機會分享一下個人的理解。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 《孫子兵法》開篇第一句,大氣磅礴,讀懂了事半功倍,不可不知
    中華文明的正源生成於戰國時期,而在春秋時期實際上就已現端倪,今天我們就來品讀一下成書於春秋末期的國學經典之作——《孫子兵法》。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書典籍中,兵書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分支,據不完全統一,叫得上名的古代兵書大約有五千本,而其中首屈一指的可能就要數《孫子兵法》。我們一直說自己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但是軍事思想的發展卻非常的悠久。
  • 孫子兵法:讀懂5大思維模式,受益一生
    《孫子兵法》寥寥數千言卻講透了兵家謀略的真相要義,被視為兵爭《聖經》。《孫子兵法》中彌足珍貴的軍事思想,不僅僅能夠用於擺兵布陣,也能夠用於其他領域。換言之,《孫子兵法》不是在教人們如何屠殺,而是在向人們傳達做事情的行文準則。
  • 孫子兵法解讀: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的區別
    之所以會認為兩者相差不大,是因為我們讀《孫子兵法》時往往連第一篇都沒有讀懂。但這恰恰是與《孫子兵法》相反的,要知道戰爭是非常殘酷的跟想像中通過三六計取勝是完全不同的,而《孫子兵法》講究的就是靠實力取勝。
  • 讀懂孫子兵法的人,更容易成功?關鍵在這四點
    讀懂孫子兵法的人,更容易成功,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古往今來有多少天才將領都是以《孫子兵法》為基的,就算現代的成功企業家們,就連日本企業家松下,也尊稱孫子兵法為第一神明。那麼,讀懂孫子兵法的人為何更容易成功呢?關鍵是他們能領悟到這四點。
  • 《孫子兵法》與統帥之道
    說起《孫子兵法》,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當今商界更是將其奉為經典。《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歷來被奉為兵家寶典,是中國古典文化軍事遺產中的燦爛瑰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它已經被翻譯成很多種語言,在全球軍事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
  • 正確理解《孫子兵法》的真正含義,孫子的創作核心
    說到《孫子兵法》,我們先談談孫子。孫子本名叫孫武,孫字在軍事方面的成就讓後人熟知,例如歷史上著名的柏舉之戰,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在當時信奉鬼神的時代,總打勝仗的孫子卻強調,戰爭的勝負與鬼神之說毫無關係,有著直接聯繫的是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實力和自然條件因素。
  • 《孫子兵法》略遜一籌,《道德經》才是兵法聖書,學會了戰無不勝
    而在《孫子兵法》與《道德經》只見,學界一直有一種共識,那就是:要懂兵法,「就得先讀懂《道德經》,才能更好地理解《孫子兵法》」。如此之說,原因在於,原來,《道德經》才是《孫子兵法》的「鼻祖」,甚至是《孫子兵法》「兵法之道」的思想源泉。那麼,果真是這樣?
  • 《孫子兵法》略遜一籌,《道德經》才是兵法聖書,學會了不得了
    其實,從《道德經》成書時間,及其內容來看,《孫子兵法》很多內容和章節,都借鑑了《道德經》。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道德經》才是最高的兵法。 《道德經》讀懂了,勇於帶兵打仗,可謂是戰無不勝!
  • 《孫子兵法》悟十篇(一):道天地將法
    「學哥十書」:《孫子兵法》、《金字塔原理》、《思考快與慢》、《影響力》、《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優勢談判》、《贏》、《九型人格》、《三體》、《曉說》。——————————————————————                    《孫子兵法》之我見作為孫家老祖宗寫的東西,我從小就非常重視。
  • 漫畫講透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為新課標必讀書目之一。該套一共四冊,逐句逐段解讀《孫子兵法》全文十三篇章節。採用原文+注釋+譯文+歷史故事+華杉詳解+名家註解的體例,對傳統文化做現代化的解讀,讓青少年徹底讀懂《孫子兵法》的內容,更理解這本經典名著的智慧哲理,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並在生活中學有所用。
  • 張翔: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002解讀孫子兵法
    我們看《論語》一共12700字。《孟子》34685字,《墨子》76516字。《荀子》90800字,《孫子兵法》6111字。在我現在感興趣的經典書裡,只有孫子兵法字數最少。能夠快速的讀完,讀透。柿子當然要撿軟的捏。嗯,這很孫子兵法。四是因為《孫子兵法》寫的非常簡單易懂。寫的非常系統。當然了,這是現在我來看也是這樣的。
  • 《孫子兵法》:職場就是「戰場」,讀懂這8句話,讓下屬心服口服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很多人會問,2000多年前的《孫子兵法》,在現代還有用嗎?伐字的外形: 如同人拿著兵器砍人黃色是人 灰色是兵器 紅色是敵人有趣的是,孫子將外交稱為「伐交」。特別強調了外交中的軍事要素。這一下就讓軍武菌想到了美國在20世紀開始奉行的大棒外交政策。
  • 管理者為什麼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然而,大部分人對《孫子兵法》的理解基本就止步於此了。短短六千字,少有人通讀,更不要說讀懂讀透了。劃重點!相隔2500 多年,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了解《孫子兵法》,是我們理解中國謀略智慧和競爭戰略的捷徑。從血與火、生與死中總結出來的戰爭法則是人類最高智慧的結晶,能夠啟發和指導我們在商業領域的競爭和實踐。
  • 《孫子兵法》中的「道、力、慎、勝」是什麼意思?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是世界上第一部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盛典」。《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集中體現,其要旨可以歸結為「道、力、慎、勝」,也即修道、備力、慎戰、求勝。「道」字闡述的是戰爭與政治的關係。認為統治者的政治清明與否對戰爭勝負的作用非常大。
  • 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nbsp&nbsp&nbsp&nbsp書中不少格言警句,我們都能脫口而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兵者,詭道也」「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儼然已經成了象徵東方智慧的一個超級符號。&nbsp&nbsp&nbsp&nbsp然而,大部分人對《孫子兵法》的理解基本就止步於此了。
  • 《孫子兵法》中的道與術
    兵學聖典《孫子兵法》共十三篇,六千餘言。不僅軍事思想璀璨奪目,同樣閃耀著中華文明的哲學光芒。孫子首篇即講「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輕言兵事,不輕開戰端,不好大喜功,一切以國家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