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出太多敗家子

2020-12-11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作者:艾小羊

來源:我是艾小羊

再大的教育資源差異,也比不過父母心態的差異。

在中國當下的社會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無憂,生活優越。

但是許多的工薪階層,收入並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當富二代養,滿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機電腦非蘋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01

我身邊就有個這樣的家庭,一家三口,父母經營著一家小店,女兒在上大學。

由於電商的發展,小店生意很難做,有時候夫妻倆一個月忙下來連房租都出不來,兩口子平時中午吃飯,連個葷菜都不敢點。

但是女兒上了大學之後,第一個假期回來就找爸媽要蘋果手機,說自己的手機太掉價,在朋友面前抬不起頭。

然後她父母硬生生地拖了一月的貨款,擠出來五千塊錢,給女兒買了手機。

在中國像這樣的父母實在太多了。

他們不顧家庭資源的差異,百般努力,傾盡所有,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

家庭不寬裕,他們覺得自己虧欠了孩子,擔心自己孩子被別人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嬌慣、寵溺孩子,再苦再累,也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於是大多數的孩子都過著一種極其享樂的生活,用著最新的電子產品,穿著時興的大牌,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雖說關愛下一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值得弘揚,但萬事都要有個度,太過溺愛就走向極端了,父母的「呵護」,對於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

「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

事實證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挨窮挨怕了的父母, 因不想孩子再步自己的後塵, 繼續窮下去,寧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在孩子小時候,不讓孩子做家務活,只需專注讀書, 其他事情都不用理, 結果養出了白眼狼和啃老族。

不曾也不能吃苦的孩子,因不曾嘗試過勞作的辛苦, 會變得好吃懶做,只顧享樂,沒有擔當和不知感恩。

即使長得牛高馬大, 也依然是伸手將軍, 依賴父母和他人的供養。

這些窮人家的「富二代」只會使家庭變得更窮。

02

去朋友公司談事,說到團隊建設,他困惑地說:

「以前我覺得窮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責任心,現在簡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員工,窮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行為乖張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

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

我有一個員工,單親家庭,父母工作不穩定,他小時候跟爺爺奶奶長大。

爺爺奶奶家裡也窮,但正因為窮,只要有10塊錢,就把10塊錢全花在他身上。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他,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我窮我有理、我弱我有理,這種心態讓同事對他意見很大。

離職前,我找他談話,他表情游離,忽然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昨天在路上看到有個人,特別像我爺爺。」

我知道長大成人對他是一種凌厲的痛,因為寵愛他的人再也幫不了他。

03

補償心理,是長輩的自我安慰。

10年前,窮人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能夠保持清醒:我們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責任,自強自立;

如今,各種創富神話衝擊社會各個階層,越來越多沒有創富的人,把責任推給機遇、社會不公、階層固化,因為看不到希望,只能傾盡所有對孩子進行補償:我不管你將來如何,至少小時候,別人有的你都有。

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

我去一個賽艇俱樂部玩過幾次,有個14歲的男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他每天早晨6點起床,搭公交轉地鐵再步行來訓練。

訓練完畢,幫教練收拾好器材,去另外一個地方打籃球。

要去美國留學,他擔心體力跟不上,跟同學玩不到一塊兒,所以拼命練習。

晚上,他還要回家給父母做飯。

他媽媽只會做西餐,他爸對吃沒什麼要求,他想吃什麼,就得做給全家人吃。

如果不是在賽艇俱樂部看到他,我會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安到他頭上。

他父親是上市公司高管,我問他為什麼這麼捨得孩子吃苦。

他驚訝地說:「怎麼叫吃苦。這不就是活著的日常嗎?」

如果你身邊有誠實的創業者,而不是像馬爸爸一樣會演講的,你可能同意這樣的觀點:

富人都是真正苦過的,他們不會覺得讓孩子吃苦是很大的問題。

04

限於自己的眼界,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個錯誤: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

他們的孩子不管學習好不好,反正從來不洗內衣、不打掃衛生、見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績以外的事情跟他沒關係。

這樣直接導致孩子的責任感差、社交能力差。

工作後,成了團隊裡做事不動腦筋,出問題就想推卸責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他們從沒把自己當成一個完整的人,可以對某個綜合性的項目負責,而是一枚螺絲、一個零件,幻想後面有為自己收拾戰場的家長。

富人穿100塊錢的衣服是節儉,窮人穿同款就是窮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館打工是賺零花錢,貝克漢姆的兒子去打工就是勵志。

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中,貧窮的父母往往培養了孩子過剩的自尊。

為了不讓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是窮人,乾脆不讓他們穿100元的衣服、去咖啡館打工。

貝克漢姆兒子曾去咖啡館打工,時薪20元人民幣。

然而,自尊是虛無的,生活是現實的,虛榮不能幫任何人撐過一生。

貧窮家庭的這種自尊教育,讓孩子特別「晚熟」。

當同齡人已經知道踏踏實實為一日三餐、十年後的生活拼命時,他們卻抱著熱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擺出成功人士的派頭,就能成功。

貧富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

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

結果,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05

林青霞人生最抑鬱的時候,聖嚴法師送給她8個字:

面對,接受,處理,放下。

這8字方針,同樣適用於家境不如意的父母。

為人父母真正的成長,是能夠正視自己人生的失敗,反思貧窮的成因。

我永遠記得小學5年級的某天,一貫冷傲堅強的父親在飯桌上說:

「我這輩子才華和努力都夠,賺不到錢的原因是個性太強、處事不圓滑。」

後來他又多次反思這個問題,以至我大學就開始看心理學的書,一直特別重視自己的情商修煉。

父親身上貧窮的成因,在我這裡得到了很好的修復。

如果他沒有坦誠面對,而是怪家庭怪社會,後代可能就會在偏執的怪圈中,變得又窮又驕傲。

家長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堅強更有威信。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要跟住在羅馬的人比,父母與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終究是離羅馬一天天近了。

面對,接受,處理,放下。

願天下為人父母者,都堅信父母比學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資源差異,也比不過父母心態的差異。

相關焦點

  • 階級固化嚴重,寒門難出貴子?是窮家富養出太多「白眼狼」
    然而在現在的中國,有很多家境很普通甚至比較貧困的人家,也在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富二代去養,穿衣必阿迪耐克,手機必蘋果三星,生生用一個家庭的財富堆出了個「小祖宗」。我們小區就有這樣一個三口之家,夫妻倆支撐著一個小店慘澹經營,維持房租都有些勉強,夫妻倆平時吃飯都不敢點肉菜。而他們的女兒去上大學卻是張口就要換最新款的蘋果手機,為了不讓女兒丟了面子,夫妻倆硬拖了一個月的貨款滿足了女兒。
  • 用4種方法「富養」孩子的家庭,不但出不了貴子,而且會出敗家子
    自古以來,就有這樣一種說法,叫做寒門出貴子,意思說即使經濟很落魄,家裡也可以培養出有出息、有前途的孩子。在古代,有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出自寒門。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現代,人們慢慢發現,寒門不再容易出貴子,反而容易出敗家子。
  • 很多家庭「窮家富養」,養出了太多敗家子,網友:這樣真的好嗎
    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發展,貧富差距也開始拉大,孩子該「窮養」還是「富養」也成為了父母圈當中普遍關注的問題。中國的父母都有一種普遍的精神,為了孩子的生活可以犧牲自己。所以導致了很多並不富裕的家庭,父母也覺得孩子要「富養」,這一輩的父母年輕時大多都吃過很多苦,所以不希望孩子受苦。
  • 為什麼說「寒門再難出貴子」?孩子這三個「窮養」的特徵藏不住
    在近些年「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可以說是甚囂塵上,雖然大家對於這一現狀感到十分反感,也有很多人駁斥,但是窮養出來的孩子越來越難以出頭,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談到「窮養」,其實我們應該辨析一個概念,那就是經濟上的貧困和窮養其實是兩個概念,如果一個家庭不給孩子教育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那麼哪怕這個家庭有再多的物質資源,也都算是窮養,而如果一個家庭能夠給孩子成長中足夠的養料,那麼哪怕經濟條件不算優秀也是富養。
  • 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富家子弟總結出「3點」,網友:太現實!
    很多人會問:「寒門能出貴子嗎?」根究目前狀況來說,寒門的確能出貴子,但只是少數。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富家子弟總結出「3點」,網友:太現實!一、輸在起跑線富家子弟一出生就擁有優質的資源,他們有資本去見識更多的東西,一般來說,他們的眼界會比寒門子弟寬廣些。
  • 寒門果真難出貴子?
    網友1:果然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網友2:家庭教育強過學校教育。 網友3:父母才藝雙全,孩子在這種薰陶下肯定不會差。 等等等等的評論,這種彩虹評論千篇一律,直到有一條評論吸引了我。
  • 為啥貧困家庭養出的「敗家子」居多?這幾種原因一針見血,很現實
    可現如今有一種狀況,那就是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往往培養出來的孩子更加優秀,經濟條件差的家庭,卻更容易養出「敗家子」、「不孝子」。很多人感慨這是因為「寒門難出貴子」,可真的如此嗎?其實不然,只不過是經濟條件約束下導致父母的教育關鍵「畸形」。
  • 寒門再難出貴子?窮孩子跟富孩子差的不僅僅是錢!
    導言:我相信大家都聽過「窮爸爸」跟「富爸爸」教育孩子的故事,雖然這這是一本投資財經類的書,但是兩個教育方式完全不同的條件,孩子的成長經歷也是天差地別,只是不知道你們看了有什麼感想。這種情況下培養出來的孩子當然差距巨大:富人家的孩子出生後幾年就開始請先生教學,學完字以後四書五經,儒學六禮樣樣精通,從小開始就為「國考」準備,走向仕途。而百姓家的孩子,從會跑以後就開始跟著家裡人去勞作,從小幹到大,到了該結婚的年紀就攢點聘禮就結婚了,然後每代人以此更替,只有極少數的人能衝破困苦,名列高榜,擺脫貧苦。
  • 寒門再難出貴子,素質教育的副作用越來越明顯
    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為例,寒門學子的比例從80年代的一多半到現在的十幾個,取而代之的則是外籍學生的比例大幅增加。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呢?沒錯,最直接的原因是教育,準確的說應該是素質教育的副作用越來越明顯了。有也許會說是如今鄉村老師水平太差導致寒門出貴子的難度大大加大。老師的確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但要是把寒門難出貴子的「鍋」都甩給老師,那就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 字子扎心,認為寒門能出貴子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寒門是什麼意思!
    社會正解:字子扎心,相信寒門能出貴子的人,大概根本就不知道「寒門」是什麼意思!「寒門再難出貴子」在當今已經不算是什麼新鮮的概念了。越來越多曾經沉迷於「寒門貴子」幻夢中的人逐漸開始醒悟,當今的社會,寒門出貴子絕非易事!
  • 寒門再難出貴子?看北大研究生劉媛媛怎麼說!
    ,所以在幾年前,一名教師就在網上以「寒門再難出貴子」為題,發帖,引來眾多網友跟帖評論,一時間,掀起一段軒然大波。北大湖北招生組負責人朱懷球也曾表示,「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疊加了優越家庭的優勢,寒門子弟拿什麼和他們爭?靠什麼改變命運?」不僅是在求學道路上,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窮人家的孩子背著各種負擔與享受優質資源的富家子弟競爭,一個還在起跑線上未曾起跑,而另一個卻已經馬上到達了終點。
  • 寒門難出貴子?看鄭強、曹德旺、陳丹青怎麼說
    而近年來,"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甚囂塵上,無不體現著中國廣大普通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憂心。而來自不同領域的佼佼者,都對"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話題有不同見解。鄭強:過度自主招生阻礙寒門出貴子自主招生是高校為了發現全能型人才,通過自主命題的方式,在高考之外以降分錄取來招攬人才。一次訪談節目中,鄭強教授被問到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時,他說道,寒門難出貴子在於一項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這項制度存在有其合理之處,但不可濫用這項制度。
  • 寒門出貴子,寒門真的可以出貴子嗎?
    這部劇主要講述了,半碗村很窮,書立家更窮,窮得連作業本都買不起,徐老師發現了這個平日裡淘氣又不服管教的學生,有著不可思議的過人才智,在徐老師的努力和資助下,書立不僅在數學競賽上嶄露頭角,,還順利的考入北京的重點學校。這個寒門貴子是如何產生的呢?他又是具備了哪些條件呢?
  • 深度解析寒門再難出貴子
    正是這種情況導致了現在很多人認為對教育不太重視,在加上教育上的腐敗更讓人們對此失去信心。現在就開始論述為什麼寒門再難出貴子,我覺得這得從兩個方面來討論這個問題。一、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第一,當人們現在說寒門再難出貴子這說明寒門以前能出貴子,那麼就必須先了解以前寒門是怎麼出貴子的。
  • (連載)什麼是寒門?什麼是貴子?難在哪裡?
    才子佳人,窮秀才做狀元,哪個人不想嘛.寒門貴子的故事是廣為流傳,地痞亭長劉季之流,居然也做得皇帝?再細細想,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 激勵多少人努力前進。已經有太多正能量文章讓人奧裡給!今日不如聊聊幾個概念吧。什麼是寒門?在我們的印象裡,寒門就一個字:窮。窮到家徒四壁,窮到無藥可醫,窮到日常生活都出現了問題。
  • 農村俗語:「寒門難出貴子」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是農民們的無奈
    農村俗語有很多,而今天筆者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農村俗語:「寒門難出貴子」。這句農村俗語只有短短的6個字,背後卻有無數農民們的辛酸與無奈,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且「寒門難出貴子」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古時的「寒門貴子」對應的是今天的什麼?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
    就以「寒門出貴子,男兒當自強」來說吧:中國古代社會沒有九年義務教育,沒有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沒有對學生的貧困補助和助學貸款,與中考高考最相似的是科舉制「進士、明經」的選舉,在那個很多人都吃不起飯的年代,上得起「官辦學堂」甚至上得起「私塾」的人家,都不會很窮的。
  • 寒門再難出貴子?9條攻略,讓你成為1%的寒門貴子
    原題:成為1%:寒門貴子的9條攻略經作者首席米蟲授權發布來源:簡書,首席米蟲@堆米記投資,微信號duimijtz 一、如果沒有牛逼的爸媽,難道就真不能有牛逼的未來? 那篇大火的《寒門再難出貴子》文中,農村家庭出身的治國,儘管品學兼優相貌堂堂,善於溝通勤於做事,可最後因為拿了一包招待用的煙想帶給爸爸,不受直接領導待見,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說獲得實習轉正的機會;而父母本是機關內有權勢的女孩周周,父母一番活動後,作者HR收到行長直接示意,要留下來轉正,這個時候,行長甚至還不認識周周,勿論她的工作能力和表現是否滿足要求。
  • 我還相信寒門出貴子嗎?
    網友一 現在的寒門已溫飽,不思進取,其實不是這回事,問題是社會的進步,得已繁華,有些在校學生,經不起衝擊,年紀輕輕的就放下了書包,明明是有條件上學的都不上
  • 寒門再難出貴子?階級固化帶來不可逆轉的現實:很難,但並非不可
    寒門再難出貴子?階級固化帶來不可逆轉的現實:很難,但並非不可!早在一年前就在網上看到「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帖子,當時看的整個人非常亢奮,也很迷茫,作為一個還在象牙塔中,對未來毫無方向的寒門子弟來說,這樣的毒雞湯無異於給了自己沉重的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