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青浦檔案 ,作者青浦檔案
青浦檔案
青浦檔案局微信工作平臺,發布工作動態等搭建互動交流的平臺。
↑ 點擊「綠色青浦」輕鬆關注~
青龍鎮,位於今青浦區白鶴鎮東北部和重固鎮北部,猶如一條東方青龍,曾經昂首立於吳淞江畔,騰飛於東海之濱。它興於唐,盛於宋,衰於元,宋時有「小杭州」之稱,是上海第一古鎮、最早貿易港和經濟中心,也是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之一,在上海城市史、江南市鎮史、中國貿易史和港口史上具有重要影響。
▲唐宋時期青龍鎮位置圖
青龍鎮之名的出現,目前發現最早的歷史文獻是成書於北宋元豐三年的《元豐九域志》,其卷第五「兩浙路」中提到:「華亭……青龍一鎮」,僅記錄了青龍鎮之名,未載鎮名的由來。
關於青龍鎮此名的來歷,與三國東吳孫權將建造的青龍戰艦放置於此地的傳說有關。青龍戰艦的傳說最早見於元豐七年朱長文所撰的《吳郡圖經續記》。南宋《紹熙雲間志》在上卷「鎮戍」一節中雖然將青龍鎮作為獨立的條目予以載錄,但是也僅沿襲了《吳郡圖經續記》的說法。後歷代方志文獻都沿用了青龍戰艦說,可謂歷代認同了此說法。
▲《紹熙雲間志》記載的青龍鎮
在此基礎上,由陳繼儒、俞廷諤等修纂的崇禎《松江府志》闡述了青龍戰艦:「孫權嘗造戰艦於此破曹軍赤壁,因號青龍艦」,「吳王孫權代兄領兵割據江東,欲攻曹操,大造青龍戰艦,命周瑜、程普各領萬人,與劉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軍,遂識武功,因名其地為青龍江,後為青龍鎮」。故而現今許多宣傳報導中引用了這一說法。光緒《青浦縣誌》更將孫權建青龍戰艦的時間明確鎖定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吳孫權造青龍戰艦於江,名曰青龍,此鎮名所自始也。」
▲1987年,中國軍事博物館復原的赤壁之戰中的鬥艦
(長37.4米,寬9米,高約7米)
青龍戰艦說帶著濃烈的傳說色彩,已經無從考證,但是此說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三國時青龍鎮一帶屬於東吳的轄區。公元200年,孫權在其兄孫策死後,基本控制了江東的局面。為穩固自己的勢力,他憑著長江之險,大練水兵,積極備戰,抵抗北方的曹操。208年,孫權與劉備聯合在赤壁打敗曹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勢。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以弱勝強的重要因素就是擁有一支英勇善戰的水軍和實力非凡的艦隊。而東吳造船技術在三國中處於領先水平,能夠建造大型的樓船戰艦。《三國志·吳書·賀齊傳》記載孫權所造戰艦「雕刻丹鏤,青蓋絳襜,……蒙衝(衝鋒艦)、鬥艦(主力艦)之屬望之若山」。《梁書》「諸夷傳」記載孫權曾遣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航海出使東南亞諸國。北周庚信曾在《哀江南賦》一詞中這樣寫道:「排青龍之戰艦,鬥飛燕之船樓。」青龍作為威震四方的神獸,東吳孫權雄踞江東稱雄,欲以青龍為標誌所建戰艦也在情理之中。
▲青龍鎮老街
青龍鎮還有其他名稱:
龍江。此得名與地處青龍江畔有關。弘治《上海志》載,「青龍鎮,稱龍江,在四十五保,去縣西七十裡」;正德《松江府志》曰:「青龍鎮,在四十五保,松江南青龍江上,一名龍江」。萬曆《青浦縣誌》、崇禎《松江府志》、光緒《青浦縣誌》方志都如此記名。但龍江之名起於唐宋還是明代,或者為當時的俗名,就不得而知了。
通惠。該名一度為官方名稱,但是時間不長,僅存在了約二十年,即始於大觀年間。
資料:青浦檔案
原標題:《「青龍鎮」名字的由來,竟與孫權有淵源!》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