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王爺熱衷生孩子,一個王爺的子孫有近千人,家人見面互不認識

2020-11-20 騰訊網

大明弘治五年底,山西巡撫向明孝宗匯報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又一次刷新了朱氏家族的生育紀錄,截至這年八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明孝宗覽奏苦笑搖頭。他有點好奇,這些王爺能記清自己的兒女嗎?

這確實也是明代中葉以來許多王府遇到的難題。慶成王的兒子們也大多繼承了父親出眾的生育能力。在慶成王的兒女數創紀錄的同時,孫子輩的人數也多達163人,曾孫輩達510人,再加上眾多的妻妾女眷,整個慶成王府中,僅正牌主子就有一千多人。正如明孝宗所料,慶成王根本無法記清所有的家庭成員,以致每次節慶家庭聚餐,同胞兄弟們見面,都要先由人介紹一番。到了正德初年,慶成王終於弄不清自家人口了,焦慮地向明孝宗上奏:「乞令各將軍府查報。」

慶成王一府的人口增長,僅僅是明代皇族人口爆炸的一個縮影。朱元璋建國之初,分封子孫於各地,初封親郡王、將軍才49位。這些王爺好比種子在各地繁衍,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近百萬人之多。事實上,人口如此急遽膨脹,是由背後強大的制度造成的。

朱元璋在歷史上留下的形象至為冷酷,唯有在自己的子孫面前體貼得無以復加,為了確保他們生活幸福,他絞盡了腦汁。開國不久,還沒來得及大封功臣,他便急不可耐地把所有兒子都封為親王。還規定了皇族子孫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制,諸王的府第、服飾和軍騎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見了都要跪拜等。

朱元璋給大明王朝的官員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低的工資標準,給自己兒孫們制定的俸祿標準卻唯恐不厚。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為了讓後代充分享受生活,他規定皇族不必從事任何職業,所有消費都由國家承擔。十歲起開始領工資,結婚時由國家發放房屋、冠服、婚禮費用,死時還有一筆厚厚的喪葬費。這種無微不至的「愛護」,在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

朱元璋的皇族政策只有一個漏洞,那就是他幻想著可以通過藩王掌握軍隊來捍衛朱家王朝的安全,結果自永樂年間起,親王作亂不斷,導致明朝歷代皇帝不斷致力於彌補這個漏洞。皇帝們一方面保證皇族的生活窮奢極欲,另一方面則極力強化對皇族特別是藩王的控制。到明代中後期,這種控制達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為了怕王爺們聯合地方勢力作亂,規定親王們終生只能生活在王府裡。如果沒有皇帝的許可,連出城掃墓都不行。親王們之間甚至終生不得相見。

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王爺被剝奪了幾乎所有的自由,成了高級囚徒。由於不能從事任何社會職業,他們只有一個增加收入的渠道,那就是多生孩子。因為多生一個孩子,國家就按等級多發放一份俸祿。在這種制度下,明代中後期開始,皇族們展開了激烈的生育競賽,最終導致皇族人口膨脹,也就不難理解了。

相關焦點

  • 穿越到明朝為什麼要當王爺不當皇上?看完這些特權,你也想當王爺
    名字叫做《穿越到明朝當王爺》。其實剛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大白就很不解,既然是穿越的,如果可以自己選擇身份的話,為啥不直接去當皇上呢,幹啥要當個小王爺呢,知道我了解了明朝的關於明朝宗室的制度,大白才明白過來,原來明朝的王爺這麼自在的嗎?雖然明朝後期的王爺屬實有點慘,但是這之前的也太自在了吧。
  • 穿越到明朝為什麼要當王爺不當皇上?看完這些特權,你也想當王爺
    因為吸取了前朝的教訓,宋朝和元朝基本上都是因為宗室才滅亡的,所以就明朝就規定了一系列的封藩制度。而且剛一開始,明代皇族子孫享有很大的特權,他們還不受普通法律約束,除此之外,他們還不歸當地官府管制。我好羨慕,我也想有一個如此大氣的土豪哥哥。就這樣,明朝這麼多代這麼多王爺就都閒了下來。人不能閒,人一閒,就會有了下一代。因為不用擔心錢財,就這樣,王爺每天都很閒,閒下來之後就會去生孩子,因為也不用擔心奶粉錢,並且還有人替自己養孩子,那麼就會有很多孩子,孩子一多,那麼皇室宗族的人就會越來越多,而皇帝所要承擔的也就越多。
  • 還想回到明朝當王爺,知道明朝藩王過得是啥日子嗎?
    這其中最多的就是回到明朝當崇禎或是當個王爺,當然了,沒人希望穿越回去做一個農夫或是苦力。做崇禎暫且不提,就說說你要是真的回到明朝當王爺,你知道你的日子會有多慘嗎?明朝開國的時候,王爺們的日子還是非常舒服的,你別看朱元璋對外面的功臣和官員下手那個狠,對自己的這幫兒孫們那可是呵護備至。含到嘴裡怕化了,放在手上怕掉了。
  • 在明朝當王爺會過上怎樣的生活?
    [摘要]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明朝的皇帝們就制定了種種規矩,來管束王爺。明朝的藩王們,應該是大明帝國中最超然的群體了。不用承擔什麼重大責任,卻可以安居王府享受榮華富貴。回到明朝當王爺,也是許多人的夢想。不過你以為,在明朝當了王爺,就可以橫行無忌,沒人能治你了嗎?實際上,到明朝中後期,大明無數天潢貴胄,過的都是一種類似高級囚犯的生活,管理相當嚴格。誰能管這些皇親國戚?除了唯我獨尊的皇帝,還有一個非常威武的部門——宗人府。在《大明會典》這本明朝官方重典裡,宗人府在官職表中高居首位,就連號稱「天官」的吏部都屈居其後,可見其地位之超然。
  • 明朝和清朝的王爺,一個外放,一個禁足,有何不同?
    在《新唐書》中有提到「雖以國王之,實與匹區夫不異」,唐自中葉,宗室子孫多在京師,幼者或不出合,雖以國王之,實與匹區夫不異,故無赫赫過惡,亦不能為王室軒輊,運極不還,與唐俱殫。然則歷數短長,自有底止。彼漢七國、晉八王,不得其效,愈速禍雲。平心而論,想必明朝,清朝對於皇室的控制做的也不錯。
  • 歷史知識:明朝王爺過得比皇上還好,後來是為何被打壓的
    因為吸取了前朝的教訓,宋朝和元朝基本上都是因為宗室才滅亡的,所以就明朝就規定了一系列的封藩制度。而且剛一開始,明代皇族子孫享有很大的特權,他們還不受普通法律約束,除此之外,他們還不歸當地官府管制。而且各個王爺住的地方,所穿的衣服和軍騎,都在天子下面一等,就是衣食住行除了皇帝以外都在其他人之上。
  • 看完明朝王爺的生活,你還想回到明朝當王爺嗎?
    朱元璋是一個勤奮的皇帝,在他死之前,為明朝謀劃所有的規則,只希望接下來的子子孫孫照做就可以了。但是他亂封親王的惡果終究體現,著名的靖難之役讓朱棣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中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朱棣上臺後非常清楚藩王權力過大的惡果,因為他就是這麼混出來的,因為做賊心虛,所以馬上對此進行了改進。
  • 為什麼明朝的王爺不讓進京,而清朝的王爺不讓出京
    明朝的王爺是「非有詔不得入京」,而清朝的王爺卻是「沒有聖命不得離京」。同樣是王爺,為何差距這麼大。再加上明朝初定時,元朝舊勢力依舊強大,全國各地小摩擦不斷,也需要有能力的將領鎮守四方和重鎮。但這樣做有一個巨大的隱患,就是地方勢力過於強大,威脅權力中樞。所以後來有了「削藩」政策,但卻削藩削得有點過火了,引發靖難之役,燕王朱棣把建文帝拉下了皇位。
  • 明朝不讓王爺留京,清朝不讓王爺離京,哪種方式更有利於統治?
    明朝不讓王爺留京,清朝不讓王爺離京,到底哪種方式更有利於統治?明、清兩朝對王爺的不同處置方式各有利弊,而其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為減少王爺對皇權的威脅。明朝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對朱氏子孫進行了分封,只要是他的兒子都是王爵,兒子的王爵又由嫡孫繼承,一直到該門戶無子嗣繼承自動就斷了爵位。明朝所有的王爵必須要就藩。
  •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種做法更高明?
    明清兩代始終是分不開的,講明朝一定說到清朝,說清朝時也不例外。明清兩朝中央集權和專制統治達到頂峰,進而再度強化。清朝對明朝的借鑑意義,不可以說不大。可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你認為那種做法更高明?
  • 清朝不準王爺出京,明朝不準王爺進京,哪個更有用
    而朱元璋分封的藩王 ,享有高度軍事自主權,如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手下都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不受朝廷節制。 藩王擁有監視地方臣民的權力。 對比明清兩代朝廷對宗親的態度,可以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明朝藩王「非有詔不得入朝」,而清朝宗室卻是「無聖命不準離京」。從本質上說,兩者都是為了防範自己人對皇位的威脅,儘管效果各有千秋,但相比之下清朝的手段顯然更為高明。
  • 月關歷史架空小說《回到明朝當王爺》讀後感
    現在再品讀這部小說,真是有太多難忘的回憶,今天也就順帶借這篇讀後感表達出來,與諸君共賞。《回到明朝當王爺》,其中表達的故事很簡單,無非就是一個現代人穿越到明代,然後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在有意或無意中改變了明朝歷史格局的故事。
  • 明朝歷史上的王爺們怎麼創收?多生孩子能多領俸祿
    他規定皇族子孫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制。諸王的府第、服飾和軍騎,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見了都要「伏而拜謁」。朱元璋給大明王朝的官員們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低的工資標準,給自己兒孫們制定的俸祿標準卻唯恐不厚: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為了讓後代們充分享受幸福,他規定皇族不必從事任何職業。
  • 為什麼明朝很多宗室王爺的名字都是特別少見的生僻字?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位生育能力非常強的皇帝,這輩子一共生有二十六個兒子、十六個女兒。朱元璋不僅能生兒子,還很為眾多兒子們的未來著想,規定他所有的兒子及其後代都永遠是親王並且不用工作,生活支出完全由朝廷負擔。
  • 有人把明朝王爺的名字放在一塊,發現了一張元素周期表!
    就會知道明朝的皇帝 往往身兼數職,比如說: 木工小達人天啟帝朱由校 熱衷cos、旅遊的正德帝朱厚照 三十年不上朝的宅男萬曆帝朱翊鈞 等等等等
  • 明朝的王爺生活還不如普通人,是真的嗎?不如一起來看看
    每次提到明朝就會有很多的人感到可惜,因為這樣一個繁榮的朝代最後卻敗給了遊牧民族,對方只用了幾萬人就建立了大清。這個朝代的滅亡可以說是非常奇特的,整個過程都像是做夢一樣。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不少的穿越文學,主要是以明朝為背景,渴望能夠回到那個時期,變成有名的大臣改變未來。
  • 一百多萬皇族後代,明朝的王爺們「吃」垮了大明王朝?
    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一代創業人大多都是從貧苦環境中,走出來的,也就是都經歷過苦日子,都知道苦日子不好過,因此,他們往往會格外的疼愛第二代以及第三代人,這也就造成了,有很多富二代或者富三代自幼嬌生慣養,長大後囂張跋扈,成為紈絝子。而老朱便是這樣的人。
  • 為什麼在北京沒有見到明朝王爺的墓,而清朝王爺的墓到處都有?
    今天有個在北京旅遊回來的同學向我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北京沒有看到一個明朝王爺的墓,而清朝王爺的墓到處都有?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卻蘊含了清明兩朝對於宗室的安置方法,值得深入探討。在北京城,有很多王爺墳和疑似王爺墳的,就連坊間也有很多傳送。例如建國門外的豫王墳,既豫親王多鐸的墓;八王墳是英親王阿濟格的墳墓;城西五路居有鄭親王的墓等等,然而這些發現的王爺墳墓幾乎都是清朝的,沒有一個明朝王爺的。
  • 為什麼明朝王爺不能進京,清朝王爺不能出京
    為什麼明朝王爺不能進京,清朝王爺不能出京通過我國漫長的歷史不難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很多興盛強大的王朝都是連在一起的,前有秦漢,後有唐宋、明清。而明清作為兩個最後的封建王朝,是經常被放在一起&34;的,提起明朝的歷史自然是少不了清朝,同樣的說道清朝的過往難免要捎帶著明朝,作為封建歷史上最後的兩個王朝,明清都是將中央集權制度發揚到了極致。
  • 明清對王爺的限制,清朝王爺不能出京城,明朝不能進,誰的手段高
    歷朝歷代對藩王的限制都是非常厲害的,封建帝王家族,為了子孫綿長,皇帝們會生很多孩子,這主要是保證後繼有人。今天我們來講講明朝和清朝這兩個朝代對藩王的限制,兩個王朝對藩王的限制有著截然不同的做法,明朝的時候,藩王們是不能夠走進京城的,而清朝的王爺不能夠出京,這兩種做法,哪個更厲害一些呢?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將自己的孩子分封到了全國各地,讓他們幫助自己管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