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一直有崇尚誠信的優良傳統。「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將守信視為人安身立命的基礎;「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認為誠實是天道人倫的法則。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依然如此。近日,在河南鄭州,賣盒飯的王先生在工地門口放了一箱盒飯,在盒飯箱子上面寫上字,讓農民工自取,他忙完回來收一下。
王先生稱,都是老顧客,互相信任,盒飯沒有丟一份,也沒有沒付錢的,他們都是自己拿飯掃碼付錢,農民工很樸實,天寒冷但是人心是相互的。
在一些「無人銷售攤點」裡,沒有收銀員,甚至沒有監控設備,全憑顧客「自覺」付錢,但絕大部分攤點都未出現顧客「不付錢走人」的現象,靠的就是買賣雙方的誠信。
香格裡拉西瓜攤無人收銀三年無人逃單
在雲南省香格裡拉市上江鄉福庫村,有一個無人銷售西瓜的攤點,顧客自行稱重,自行掃碼微信支付,買賣全憑誠信。攤主木衛軍表示,擺攤3年來,沒有丟過一個西瓜。
近年來,類似的「無人銷售西瓜攤」還有很多,如無人銷售菜攤、無人銷售雞蛋攤、無人銷售水果攤等等。
這些「無人銷售攤點」設立的初衷是為了節省人力和人工成本,但這更是一道「誠信考題」,考驗著每一位顧客的誠信和公德心。
青島無人攤位義賣蔬菜,利潤捐出抗擊疫情
今年1月30日,在青島閩江路一家飯店前,一場特殊的無人看管蔬菜義賣活動讓很多人感動。義賣的蔬菜價格遠低於目前市場價,義賣所產生的利潤也都捐贈給青島市慈善總會。
不少路過的市民從攤位上挑選出想要的蔬菜後,主動拿出手機掃描付款碼支付,飯店負責人說「沒有一例逃單的情況發生」。
「誠信零錢盒」: 放進24元 收回32元
不僅是無人菜攤,還有誠信零錢盒。成都市槐樹店社區居一些公交車站臺上,有一隻透明的便民零錢盒,搭乘公交的市民若急需零錢,可以自己從零錢盒裡取錢用,方便時再把錢還回去。有一天,社區工作人員發現,早上在零錢盒裡放進了24元,晚上竟收回了32元。
農民工吃飯忘刷卡專程來補刷
5月24日,河南鄭州。一農民工大爺自稱忘付錢來到餐館老闆處補刷卡。餐館老闆怕大爺記錯了多花錢,現場反覆確認,隨後象徵性地刷取了1元錢。不少網友為大爺和老闆點讚。
50年前欠醫院3元 南京老爺爺還款千元感恩
2017年,一位七旬老人顫顫巍巍地走進南京市第一醫院,遞上一個紅包,內有1000元和一張紙條:"上世紀六十年代,因病欠醫院三元錢,今獻千元請收下。"老人不願留下姓名轉身離開。醫院工作人員驚訝又感動,稱老人為"最誠信的患者"。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信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會良序發展的基石。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源於每個人的付出與努力,只有人人堅持誠實守信,才能築起誠信社會的大廈,才會形成促進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正能量」。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莫元婧 綜合沸點視頻、雲南廣播電視臺、青島新聞網、成都晚報、看看新聞、北京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