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葛這個詞來自英語的boycott,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才見得到。
馮小剛與徐帆夫婦對金雞的表態曾一度讓我們斟酌良久,用拒絕,用告別,用抵制,都未如理想,因為我們還不習慣用杯葛--而恰恰這個外來詞包含了馮徐態度的所有可能的理解,從最溫和的消極對待,到強忍怒氣的抵制,乃至暴跳如雷的抗議,都可涵蓋其中。多好。
只是當初如果譯者是選用杯擱這兩個字,似乎更為傳神。酒桌上,觥籌交錯間,一個人忽地把杯子那麼一擱,不喝了,若再加一個拂袖而去,那當然是在傳遞明白無誤的信息:我被得罪了,我生氣了,我不和你們玩了!而且,這擱還有很多種,輕輕放下,這是風度;重重一拍,那是怨忿;要是這杯給「擱」地上了,那更不得了,要在古代邊上可能會有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殺將出來了。
我還摸不準馮小剛夫婦擱杯子的力度,但我知道他們是期待著好歹有個響的,不然也犯不著來個夫唱婦隨前赴後繼。響是肯定有的,畢竟這也成了好幾天的娛樂熱點,大家也都知道了兩個事實,一是《一聲嘆息》票房挺好,二是馮小剛夫婦挺牛。
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說杯葛的,一如酒桌上不是任何人都有資格擱杯子的。有的人撂下杯子舉座皆驚,這宴席就不對味了,這酒就沒法喝了;有的人想放杯子嚇唬人,別人或是談笑如常當你沒來,或是乾脆鼓掌相送再贈幾句風涼話。大牌如張藝謀,杯葛坎城電影節,其效果也就讓對方回應作個解釋。至於馮小剛,和他很熟的金雞評委何群先以「我就是不喜歡《一聲嘆息》」堵回頭,然後再直指馮小剛是炒作,一副就算你馮小剛丟一千個杯子在地上我也不在乎的樣子。
作為一個圈外人,我覺得馮小剛這次挺沒面子的。雖然他一廂情願地說缺了他馮小剛金雞百花會很沒面子。人家老謀子杯葛坎城還有個藝術見解政治立場不同的堂皇理由,馮小剛卻為了自己的電影沒入圍而杯葛金雞,動機已落了個檔次,效果更可以說是碰了一鼻子灰。
玩杯葛這一招前,何不先看看值不值為了這隻金雞而開罪同桌喝酒的一大圈子人,二是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兩,若兩者都沒什麼成算,何不收拾起心情,打幾個哈哈,多喝兩杯,畢竟,以後還是在這個圈子裡混的。(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