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年輕人的崩潰只有0次和無數次。
近日,《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最新《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報告中,香港再度蟬聯世界「最貴」城市💰
事實上,早在諮詢公司Mercer(美世)年初發布類似調查中,香港就已連續三年穩居全球生活成本榜首。
這兩份報告都不是空手套白狼,在各方面,香港確實配得上這全球第一👇
光是房價這一點,就足以讓香港登頂全球生活成本榜首。
根據全球地產服務商CBRE的相關報告顯示:今年香港再次以125. 4萬美元(1,987美元/平方英尺)的住宅均價,蟬聯「全球房價最高城市」!
約14.1萬元/平方米的平均房價,如果是市區內的房子,更是高達20.7萬元/平方米。
就算放在今年這種情況下,香港的平均樓價依舊上漲了4.7%,這樣的均價和漲勢,直接把香港送上了房價最難負擔城市榜首,並成功蟬聯十年。
就連香港本地人都面臨著買不起房的問題,更別提打工人了。
「買不起房,我還可以租房啊」,不知說出了多少打工人的心聲,但你心裡的小九九,包租婆直接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上來直接$2,682(約合人民幣17,644元)的平均月租,位列全球第三,要知道香港這租金水平,與第一名紐約只相差了$188。
換句話說,你每一次賣命追趕的kpi,都在為房東打工😑
當然,在租金的重壓之下,企業也直呼吃不消,根據房地產服務機構JLL(仲量聯行)的相關數據顯示:香港中環地區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全球最昂貴辦公樓。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高達313美元/平方英尺的平均租賃成本,比紐約中城都足足高出近50%,這就導致很多機構紛紛搬離中環。
今年8月,中環甲級寫字樓空置率15年來首次高達6%,另有約41%受訪者正計劃在租約期滿後遷出,香港中環,愛不起了💔
如果說房價和租金開啟了香港打工仔的崩潰實錄,那麼最讓人頭禿的就是香港的物價。
我們來看一份香港er的日常生活帳單👇
這還是自給自足(動手做飯)的理想狀態,要是想開個葷,在附近酒吧小酌一杯🍺、簡單吃一頓二人晚餐。
那麼恭黑嘞!你已經成功花費465.5港幣吃上了全球第三貴的晚餐。
如果再算上工作通勤:坐趟地鐵(單程)10港幣就沒了,碰上遲到打個出租🚕,100港幣更是直接白給。
要是還有點其他娛樂活動,那就更是花錢如流水,錢在口袋裡還沒捂緊,就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看到這,我們不禁發出疑問:在如此寸土寸金的香港,到底要賺多少錢才可以cover日常開銷?
高薪行業🙋,入股不虧,上述種種問題,對香港投行banker來說,都是只灑灑水、謀問題的啦~
同樣是投行banker,香港的banker一定是最有錢途的!拜託,你不會以為今年香港投行flop了吧?
八好意思,人家依舊slay全場,據德勤中國的相關報告顯示:
2020年上半年,港交所以59隻新股、871億美元的IPO成績,排名全球第三。
雖然整體新股數量下跌了22%,但總體融資金額卻上漲了25%,前五大新股較去年同期更是上漲了118%。
報告預計:2020年全年,香港將會有大約130隻新股上市,融資額高達1,600-2,200億港元。
港交所IPO進行得風風火火,投行家們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至於薪資,那就更是水漲船高。
要知道,薪資一直是香港banker的自信資本,迷人的12%稅率,加上獨有的住房補貼,在香港想要實現稅後年薪百萬,簡直輕輕鬆鬆。
為了更加直觀反映香港投行的鈔能力,我們再來橫向對比一下紐約和倫敦:
從圖中不難看出,無論是稅後base、還是bonus,香港都妥妥完勝紐約和倫敦,除了特有的住房補貼之外,有些投行還會提供每天200港幣的餐補(加班時段)。
總體算下來,香港banker的到手收入已經是紐約的2倍,倫敦的2.2倍了。
當然,我們不能總朝錢看,如果從long term career的角度來看,相比於動作不斷的美國、脫歐改革的英國,香港投行對全世界的同學都敞開大門:
📌非常喜歡美國本科生和研究生:特別是名校的畢業生,幾乎美國Top 30之內的院校,都是他們的Target School,在申請金融和Quant類時,會非常有優勢。
📌非常喜歡英國本科、碩士生:英國本地投行競爭非常激烈,Headcount還不及美國office的1/10,錄取的人極少,這樣一來,學術背景不是很強的英國留學生,也會選擇轉戰香港。
📌大陸地區學生申請會稍微難一些:因為大陸地區多是來自清北復交的學霸,所以對本科不是target school的同學來說,研究生要進target school,才能夠提升進入香港金融投行圈的概率。
這樣一來,由於海納百川的特點,香港各大bank內部,員工來源差異化很大,所以在交流起來還是以英語和普通話為主。
如果說美國投行偏愛本科生,那麼香港投行就偏愛普通話😍
u1s1,在英美等國家,能做到MD的中國人幾乎是個位數,但在香港,你很容易看到中國人做MD。
再加上近年來,香港投行都focus大陸,無論是幫助大陸公司IPO、M&A,還是在解讀內地數據、升職和處理人際關係上,中國留學生都會有很大的語言優勢(普通話+英語)。
當前,香港有81%的PE、78%的M&A人士都能流利地說普通話,很多投行升職都要求普通話。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同時,相比於美國投行一個組上百號人,香港都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線,每個組的人數基本上控制在10+,新人Analyst會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responsibility。
因此對中國留學生而言,香港地區的晉升優勢會遠大於英美,畢竟是亞洲人的地盤,做任何事上手都會更加容易。
當然,要想成為香港高薪體面人,光了解投行優勢還不夠,你更要熟悉他們的招人套路👇
🙋招聘時間:一般,香港投行會在7月集中開放申請,但去年,香港投行足足提前了2個月,5月初就開啟了申請通道,要知道此時,很多同學Final都沒考完!
🙋招聘流程:網申→一面→二面→Superday,通常在提交application後的3~5天會收到Online Test(除非你的簡歷實在不OK)。
🙋劃重點:他們還很看重申請者的Technical技能,面試中Technical Questions佔比會比較多。
所以,要想拿到香港投行Offer,首先要保證你簡歷質量要過關,然後再去提高自己的Technical和Behavioral技能。
我們知道,熬過了2020最輕鬆求職季,2021史上最難求職季也接近尾聲,在疫情、網課的雙重夾擊之下,會有相當一部分留學生直接佛系放棄求職。
同時香港本地的求職情況也不容樂觀:
📌競爭人數增加:當前,美國大選、疫情風波不斷,英國脫歐改革不斷,其他留學國本土工作少之又少,香港作為海納百川的求職地,再加上不斷增加的留學人數,香港勢必將吸引更多留學生。
📌競爭者實力增強:除了原本的美國藤校、G5、清北復交等Top學校的學霸同場競技,近年來也有排名30~50,甚至50之後的同學成功進入香港金融圈,再加上近年來申請信息越來越透明化,商科生的優勢也隨之變小。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照樣有人已經拿到了Offer,WST學員連續五年攬獲香港金融圈發出的50%以上的Offer,佔據半邊江山,而WST老學員面新學員已是香港投行面試常態。
2017-2021申請季
WST已累積800+學員拿到中國香港地區offer
並且香港九大投行招收的50%以上
可轉正實習生/全職分析師為WST學員
其中花旗香港70%以上為WST學員
摩根大通香港60%以上為WST學員
......
👇👇👇
事實證明,有準備的人,運氣不會太差!想知道特殊時期如何斬獲高薪Offer?面對日趨激烈的求職環境,香港投行必考的Technical Questions還無從下手?
別慌!12月19日,來線下聽我們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