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女兒奴」,也不是重男輕女,而是一種無性別觀念式的教育。
編 輯:柔山
曾聽過一位父親對女兒說的一番話,讓我感動了很久:以後你有了另一半的時候,你們吵架了不要告訴我,因為你們會和好你會原諒他,而我永遠都不會原諒他。
這大概就是一種女兒奴「晚期」的體驗吧,今天給大家分享幾位寶媽的心聲,聽聽她們口中的老公都是哪種程度的女兒奴。
老公是個「女兒奴」是一種什麼體驗?寶媽:好像生了一個「情敵」
寶媽1:我女兒4歲,我老公和她說話的聲音超級嗲,平時說話都是用疊詞,什麼吃飯飯、喝水水、睡覺覺,真是愁人,聽得我想「離家出走」。
寶媽2:我閨女特別淘氣,有時候把我惹生氣了我就會對她發脾氣,這個畫面要是被我老公看到了,他看我的顏色都充滿敵意了,這家裡沒有和我一個戰隊的!
寶媽3:我在家裡地位是倒數的,感覺像是個外人,什麼好吃的好喝的都緊著女兒先,我十月懷胎給老公生個「小情人」。
寶媽4:老公惹我生氣了,我這邊對他進行批評教育呢,女兒過來了,一把抱住爸爸,讓我不可以兇他爸爸,寶寶看我的眼神都很不屑,好像生了一個「情敵」。
看來女兒奴的情況,正在各個家庭中不斷的蔓延,甚至成了一種新式的潮流。
「女兒奴」已經成為了新的潮流
大家會有這樣的一種發現,那就是家中只要有個女兒,便一定有個非常寵愛女兒的老公,硬漢般的老公一遇道女兒就繳械投降了。
光是先想一想,都覺得這個畫面格外的溫馨,甚至腦海中還會自動浮現許多粉紅色的泡泡。
不過如果家庭中不是只有女兒,還有兒子,那么女兒奴的父親對兒子來說,無疑是一種「毀滅式」的打擊了。
美國一位學者曾做過這樣一項調查,以50個有女兒和兒子的家庭為對象,要求父親需在身上佩戴錄音機,並且要48小時之後才可以摘下。
而這個錄音機會隔9分鐘就進行約50秒的錄音,一次來記錄48小時內父女或者父子間的對話內容。
48小時候過後,工作人員為父親們摘下了錄音機,而調查結束之後,實驗的數據是:父親們會用5倍的時間和女兒聊天唱歌。
而留給兒子的時間只有3倍,並且內容大多是圍繞批評教育兒子。學者也得出了進一步的結論:父親會更好的去體會和感受女兒的情緒,而教兒子控制情緒。
由此可以見得「女兒奴」已經成為另一種蔓延世界的普遍現象了,不過這也對兒子來說,真的公平嗎?
寵愛女兒沒有錯,可是兒子也需要被關愛
其實寵愛女兒並是不一件錯事,而女兒奴這種情況的問題則出在,很多人在起初就本末倒置了。
很多父母都認為,生女兒好,因為女兒是小棉襖,會更貼心,殊不知這所謂的貼心則是大家心中默認的女孩子就該貼心,而將女兒標籤化了。
舉個明星當中女兒奴的「典範」——汪小菲,汪小菲曾在一檔節目中分享了自己的育兒觀:女兒就是要被保護起來的,要給她最好的,這樣長大才不會被輕易騙走。
「兒子和女兒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兒子就該多鍛鍊他,這樣他才會變得勇敢,以後才能成為一個男人,有擔當。」
汪小菲的這番話聽起來充滿了對女兒的愛護以及對兒子的用心,可是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固有的在性別上的偏見。
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看法,那就是女兒生來就是脆弱的,天生就該被保護,而男孩則需要勇敢獨立有擔當。
像這樣的觀念,無論是對女兒還是對兒子來講,都是一種不平等,只會給孩子們帶來傷害,會讓男孩子失去了童年時期父母的關注,女兒失去了學習獨立的機會。
這種性別上的刻板印象只會造成孩子成長的部分缺失,男孩子也同樣需要關心照顧,以及父母的愛,這樣男孩子長大後才會懂得如何去愛別人。
好的教育是無性別"歧視「觀念的教育
小時候總聽到父母說:女孩子就該有個女孩子的樣子,不要整天像個男孩子一樣。長大後的我想對那時候的父母說:女孩子的樣子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
女孩子也可以淘氣、惡作劇,男孩子也可以喜歡洋娃娃;女孩子也能學會承擔責任,男孩子也可以溫柔細膩會照顧人。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去共同競爭,去挑戰去拼搏,不要用「她是女孩子、她不可怎樣」去定義。
她或他是什麼樣的人,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這個世界也允許溫柔的男性和強悍的女性存在。
如果你是真的疼愛你的孩子,那就該讓這個世界上存在更多的可能。
今日話題:你家有女兒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