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詩合為事而作」,文字從來就不只是單薄的話語,風骨二字,自古以來就貫穿於歷朝歷代那些詩人中。他們不只有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更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
隨著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的落幕,彭敏最終是苦心人天不負,奪得了總冠軍。在這股風潮下,人們紛紛開始試圖理解詩詞之美時,我們不該忽略這個節目真正想要傳達給我們何種精神。
第十期,總決賽。隨著主持人的兩句「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拉開了帷幕。而導師們的寄語,更是振聾發聵。從王立群老師開始,提起了陸遊,這個被傳頌千年的愛國詩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兩句。這位一生愛國的老人,氣息奄奄之際,把兒子們叫到跟前,用盡最後的力求囑託著:我這一死,與這世間的一切再沒了關聯,可是我唯一難過的,是再也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了。如果有我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的那一天,請你們一定不要忘了,在祭祀的時候把這個好消息帶給我。老驥伏櫪,烈士暮年,我們從陸遊的這兩句詩中讀出來的,是一位老人,將家國二字烙印在了生命最深處的地方。
同樣的,不管是康震老師所引用的「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還是酈波老師所作的「此身雲水青山去,萬古滄溟赤子心」,無不是這些前輩們以詩詞的形式感懷觀眾: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二字,自古以來就深深地印在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裡。
不管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寫國之壯美,還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哀慟國破家亡,抑或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誓立報國壯志,又如「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之報國無門,這些人因心中有國而流芳百世,國家因這些人而薪火相傳。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而人的詩心傲骨,正是撐起一個民族長盛不衰,繁榮富強的中流砥柱。
同樣是另一位老人,作為中國詩詞大會年齡最大、閱歷最豐富的的長者,王立群先生。老先生一生教書,從小學、初中一直教到大學博士生,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桃李滿天下。雖然70多歲,老先生依然在鑽研知識、筆耕不輟,目前還承擔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擔任首席專家,而且,每年寫出一兩本新書,力所能及地普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老先生的書我讀過,難得的用心書寫的優美文字,有高度又有深度,最重要的是通俗易懂,特別適合孩子們閱讀。
最後想說的,這次疫情期間,日本給我們捐贈了大批的醫療物資,令國人感動。但是更令人唏噓感嘆的是,捐贈箱上的中國詩詞「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等等,讓很多中國網友覺得,它很貼切、暖心,非常治癒。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就是詩詞的力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希望詩詞大會這樣的節目越來越多,引導我們的孩子更加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世界人民所了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