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為什麼能夠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020-12-14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發源於太行山東麓的洹河,是我國北方的一條小型水系。多少個紀元,她靜靜地流淌在豫北平原,宛如一名裸臥的少女,冰肌玉膚,睡意朦朧。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躺在洹河懷抱的豫北重鎮安陽,曾經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王朝的都邑所在地。

  這個王朝便是商朝。商王朝在安陽的都邑,被稱為殷墟。

  殷墟,書寫在豫北大地的古老傳奇,靜靜地躺在洹河之濱,等待人們去閱讀、去聆聽(李自攝)。

  這是一個受全世界關注和景仰的遺址。這是一個被稱為「考古聖地」的遺址。這是一個有著輝煌身世的遺址。

  1899年,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被現代金石學家收藏。

  1908年,學術確認甲骨系安陽殷墟所出。

  1928年,學術界首次正式對殷墟進行科學發掘。

  1934年,發現商王朝的王陵區。

  1936年,驚現被稱為「世界最古老檔案」,保存有1.6萬片帶字甲骨的大型甲骨坑。

  1939年,安陽村民從地下掘出司母戊大鼎。

  1961年,殷墟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6年,發掘保存完整的商代國王配偶「婦好」墓。

  1983年,中國古都協會將殷墟列入中國七大古都。

  1999年,東北外緣鑽探出面積達4.7平方千米的商代夯土城。

  2000年,考古界評選「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殷墟以最高得票數名列第一。

  2001年,中國政府開始提出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0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將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從全球角度確認了殷墟作為「具有普遍和突出價值」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地位。

  殷墟為什麼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5年9月,受世界遺產委員會委託,金秉模先生以聯合國專家的身分,於「申遺」前夕專程考察了殷墟。金秉模先生對殷墟的價值和申遺準備情況給予了高度肯定。2006年7月,國際古物古蹟理事會(ICOMOS)向世界遺產中心提交的殷墟申遺意見中,金秉模先生的考評報告是重要依據。

  殷墟的文化價值,首先在於它以沉睡地下數千年的實物資料,證實了曾零星見載於中國古代文獻中的商王朝的豐在,而且提供了有關商王朝的豐富知識。

  作為商王朝的都邑,殷墟的核心價值,在於甲骨文。甲骨文是漢字的前身。殷墟出土的10餘萬片甲骨卜辭,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天文、氣象等各方面,是研究殷代社會的珍貴資料。人類歷史長河中,包括埃及象形文字、兩河流域楔形文字等在內的古老文字體系早已不再使用,但甲骨文卻將生命延續至今。不僅今天中國的10幾億人仍然使用漢字,漢字還對日、韓等國文化產生了根本性影響。中華文明的光芒穿越時空,照耀了半個地球。

  3000年前的甲骨文,正是漢字的前身。漢字造字所依託的象形、會意、形聲甚至假借均見於甲骨文中。今天絕大多數漢字,不過是歷史上幾經改革之後,逐漸變化過來的。

  殷墟還記錄了許許多多的重要創造發明。最典型的例子是塊範法青銅器鑄造技術。這種獨具一格的技術完成了重達875千克的司母戊方鼎,將中國青銅文明推進到鼎盛時期。

  殷墟又是中國文明進程中許多重要制度的鞏固或轉型時期。

  中國人歷史強調血緣,重視親情。這一特徵很大程度上緣於商代社會高度發達的「宗族結構」。居住在殷墟的商人按各自的「族」相聚而居,死後也聚葬一起。建立在血緣關係基礎上的宗族社會組織,直到近代才逐漸受到現代文明衝擊而解體。

  高大的城牆、威嚴的宮殿、特別是嚴格的「中軸線」布局,是數千年來中國歷代城市的特徵。明清北京城就是典型的「中細線」布局的例子。殷墟洹北商城的發現,將「中軸線」布局的城市營建制度追溯到了3300年前的商王朝。不僅如此,我國華北地區普遍採用的「四合院」建築樣式,早在商代已經普及。位於洹北商城內的一號商代建築基址,長170餘米、進深約90米的四合院,總面積達1.6萬平方米。

  瀕危或已經消失的特有文化現象,是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高度重視的遺產內容。商代的大規模「殺祭」正是這樣一種文化現象。雖然「殺祭」並非商文明所獨有(中南美的瑪雅人也曾熱衷殺祭),並且顯然算不得什麼光彩面,但商王朝動輒成千上百人的「殺祭」規模以及「殺祭」方式的繁複程度,的確是不能輕鬆一筆淡然忘卻的。

  2006年在立陶宛召開的第30界世界遺產大會確認,殷墟遺址符合世界文化遺產六條標準中的四條:

  II、殷墟作為商王朝都邑,展現了包括文字系統在內的頂峰時期的中國古代青銅文化。

  III、殷墟的文化遺存提供了非同尋常的關於商代晚期文化傳統的證據,包括豐富的科學與科學發明與技術成就,例如建立在日相與月相觀察上的天文曆法、刻寫在甲骨上的中國最早的書寫文字。

  IV、殷墟的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留下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傑出範例。他們奠定了中國古代宮殿制度和陵園制度初期形態,具有重要意義。

  VI、殷墟的考古發現,為漢字語言、古代信仰、社會制度以及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留下了物質證據,

  從而具有突出的普遍的價值。

  資料來源:第3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材料(WHC-06/30. COM/8B; Paris, 20 June 2006.)。

  世界古物古蹟理事會(ICOMOS)報告的原文全文如下:

  (ii):Yinxu, capital of the late SHang dynasty exhibits an exchange of important influences and the highest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China’s ancient bronze culture, including the system of writing.

  (iii):The cultural remains at Yinxu provide exceptional evidence to cultural traditions in Late Shang Period, and are testimony to man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chievements and innovations, such as the solar and lunar calendar system, and the earliest evidence of systematic written Chinese language in oracle bones.

  (iv):The palaces, ancestral shrines and the royal tombs of Yinxu are outstanding example of early Chinese architecture. They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establishing the early prototypes for Chinese palace architecture and royal tomb complexes.

  (vi):The material remains discovered at Yinxu provide tangible evidence to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system of Chinese writing and language, ancient beliefs, social systems, and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which are considered of outstanding universal significance.

  考古學今天似乎已經成為顯學。或許未必了解殷墟還是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地,而殷墟走過的道路,更是中國考古學史的縮影。據統計,半數以上的中國知名考古學家曾在殷墟工作。殷墟田野工作中所創造方法被帶到各地,並在考古作業中應用。殷墟也因此被稱為「中國考古學家的搖籃」。

  作為我國眾多古遺址中發掘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揭露面積最大的遺址,殷墟的發掘工作目前還在繼續。

  作為中國第33處世界文化遺的,殷墟在1961年公布的全國重點保護範圍基礎上,參照新的考古發現以及遺址的保護現狀,劃定了強制性保護範圍。該外圍已在聯合國世界遺產中心備案,受國際

  條約的保護。中國作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締約國,有義務兌現自己保護和管理好殷墟的承諾。

  目前殷墟遺址所揭露的面積約佔整個殷墟面積的15%。地下還埋藏著無數的寶藏。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對於殷墟這樣一樣具有重要文化和歷史價值的遺址來說,決不是發掘面積越大越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對於古遺址應該採取「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殷墟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更是需要悉心保護。

  殷墟是一部精彩的地書。它記錄了中國3000年前燦爛的青銅文化。它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它需要我們精心閱讀,共同關注。

相關焦點

  • 河南殷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是兩位遊客在殷墟博物苑的碑林參觀(2005年10月攝)。7月13日,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一致決定,將中國河南省的殷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佔地約24平方公裡,是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並經甲骨文及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安陽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後,中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已達33處,數量居世界第三位。
  • 130多位國內外專家呼籲將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本報訊(記者李虎成)7月29日晚上,正在安陽參加2004中國殷商文明國際學術會的130多位海內外專家、學者,聯名發出「為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呼籲書」,呼籲儘快將殷墟納入世界文化遺產。  「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理所當然的事!」
  • 中國安陽殷墟7月13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華社維爾紐斯7月13日電(記者張國旺 張碧弘 楊勤)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13日一致決定,將中國安陽殷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安陽殷墟由此成為中國第33處世界遺產。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13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殷墟申報世界遺產成功對中國來說很不平凡。
  • 安陽殷墟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中新網北京5月17日消息:據中央電視臺晚間新聞報導,昨日,河南安陽市政府已正式向聯合國申報,將殷墟列入世界優秀文化遺產名錄。此前聯合國一個相關組織剛剛結束了對安陽殷墟的考察,認為殷墟完全應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殷墟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遺址,被譽為商代歷史的「地下博物館」。
  • 「甲骨文」贏得世界掌聲 殷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繼7月12日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之後,13日,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再次傳來喜訊:河南安陽商代遺址——殷墟被批准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我國共有33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中國發行特種郵票紀念殷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十周年
    新華社鄭州7月14日專電(記者雙瑞)為紀念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十周年,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日前發行《殷墟》特種郵票,並於13日在殷墟所在地河南安陽舉行了首發儀式。    《殷墟》特種郵票1套3枚,由中國知名郵票設計師王虎鳴設計。郵票名稱「殷墟」以甲骨文書法呈現,3枚郵票內容分別呈現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青銅器和玉器。
  • 世界文化遺產——安陽殷墟
    殷墟是世界文化遺產,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國家5A級景區,是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地,甲骨文發祥地。 殷墟,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橫跨洹河南北兩岸。 一、殷墟的價值 2006年,第三十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表決通過殷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大會評價殷墟:「這裡出土的15萬片甲骨上,發現了目前中國文字體系最早的證據,至今仍為世界上1/4的人口使用。
  • 殷墟躋身世界文化遺產厚重文化訴說古都滄桑
    □記者朱淑博整理    核心提示    北京時間2006年7月13日15點16分,從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傳來消息,安陽殷墟「申遺」成功,殷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安陽殷墟也因此成為繼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之後中國的第33處世界遺產。
  • 河南安陽殷墟,這些無可比擬的重大意義,使其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6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為漢字的前身、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體系之一,不僅證明古老的漢字是獨立起源的,還提供了中國古代獨立的文字造字法則,對3000年以來的中國文化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商后母戊鼎(圖3)的鑄造,充分說明商代後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模宏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緻,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2002年1月18日,被國家文物局作為國家一級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 安陽殷墟:方寸之間展現世界遺產
    □本報記者張莉娜本報通訊員 張麗嬌    6月18日10時許,河南郵電印刷廠印刷車間內,省政協副主席靳綏東啟動了「《殷墟》特種郵票印刷開機儀式」按鈕,一張張帶著溫度的《殷墟》郵票,呈現在人們眼前。
  • 殷墟「申遺」成功 殷商文化光耀世界 - 安陽市政府網站
    殷墟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三十三處世界文化遺產。    現任《安陽日報》編輯部主任的王濤,當年作為一線記者在報導殷墟「申遺」成功的稿件中這樣寫道:「喜訊就像長了翅膀,迅即傳遍了安陽的千家萬戶。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古都沸騰了。
  • 世界文化遺產!河南安陽殷墟遺址!
    我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文物古蹟,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殷墟。殷墟位於中原腹地,河南省安陽市,在商代後期時,這裡是全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 世界文化遺產 安陽殷墟發掘史
    殷墟保護和管理    新中國成立前,國民黨政府對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極不重視。迫於國內各階層人士的呼籲,雖然成立了安陽古物保存委員會,但有名無實,對殷墟的保護與管理處於放任自流狀態,致使盜掘之風四起。外國的一些所謂「文化人」乘機掠奪殷墟的珍貴文物,大量的甲骨文、青銅器等器物被盜運而流散於國外,對殷墟的破壞很大。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十分珍視祖國的文化遺產,重視對文物的保護。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禁止珍貴文物圖書出口暫行辦法》、《在古文化遺址及古墓葬之調查發掘暫行辦法》等政策法令。
  • 河南安陽世界文化遺產、5A級景區「殷墟」第一文字甲骨文
    殷墟(世界文化遺產、5A級景區、河南安陽殷墟)編輯殷墟是中國至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 [4]1961年3月,國務院將殷墟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殷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4] 現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世遺】中國土司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網圖片庫 李維君 攝2015年7月4日消息,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三十九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土司遺產」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這次申報的三處遺址為中國規模較大、格局完整、遺存豐富且最具價值特徵代表性的土司城遺址。
  • 新加坡小販文化、韓國燃燈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新加坡小販文化和韓國佛誕節慶典燃燈會16日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綜合外媒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周三召開第15屆會議,在其所委任的國際專家評估團推薦下,宣布新加坡小販文化和韓國燃燈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 「萬裡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重要國際商路——「萬裡茶道」這是繼「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後又一條橫跨亞歐大陸的國際古商道最新消息「萬裡茶道」已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萬裡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自2012年啟動涉及我國的八個省份山西就是其中之一
  • 廣西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廣西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北京時間2016年7月15日15時20分,經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0屆會議審議通過,廣西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自治區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黃宇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這是廣西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第一處巖畫類世界文化遺產。」
  • 神秘的世界最大青銅鼎、「世界四大古文字」——殷墟揭秘強大商朝
    這裡就是以小屯村為中心,橫跨洹水南北兩岸附近的20多個自然村落,神秘的商朝王都——殷墟。(攝影:程越峰)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佔卜的記錄,商王和貴族幾乎每事必卜。殷代有專門掌管佔卜和紀錄的貞人約有上百人。商代以後,甲骨佔卜逐漸失去了其顯赫地位。目前殷墟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
  • 日本和紙技術正式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11月27日報導,正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政府間委員會27日決定將「和紙 日本手漉和紙技術」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本政府期待這能夠幫助外界重新評價日本傳統文化,並將之推廣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