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區總體規劃》解讀十
產城融合:居住用地120平方公裡規劃三類社區
住房發展策略:
1.促進產城融合。依據就業人口的規模和構成配置居住用地規模和社區類別。社區布局以職住平衡為導向,滿足就業人口就近居住的需求。企業宿舍或單身公寓鼓勵採取開放式建設模式,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增加社會交往,共享社會公共服務設施。
2.完善生活配套。加強基礎教育、醫療、文體等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通過公共物品的供給建設功能完備的社區,提升城市活力,吸引市民就近居住。
3.構建保障體系。按照「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實現群眾住有所居為目標,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和管理機制」的總體要求加強保障性住房供應。針對中低收入階層、被徵地農民、外來務工人員等保障對象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住房產品。保障房布局與就業崗位供給和徵地相結合,形成保障性住房均衡布局的體系。
4.倡導多元和諧。針對不同居住人群的需求和消費特徵,綜合功能區布局、交通條件、自然資源和地形地貌特徵等因素建設不同類型的社區。提倡混合社區建設,商品房開發與保障性住房供給相結合,鼓勵商品房開發過程中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實現社會資源共享。
5.貫徹生態理念。延續成都平原的田園風光,保護利用自然山水和農田景觀資源,建設城田相融、低碳環保的生態社區。以快速交通、公交、綠道為導向組織居住區布局。
居住布局:
規劃天府新區居住用地120平方公裡,比現狀增加約85平方公裡。規劃居住用地佔城鎮建設用地總面積的18.5%。
貫徹產城融合的理念,採取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方式,與各功能區的產業布局相適應;以公交導向為原則,與交通走廊和公共設施布局結合,採取帶狀分布、點狀集聚的布局方式。
天府新區規劃三種類型的社區,分別為高品質生態社區、普通商品房社區和兼容型社區,其中兼容型社區包括商務兼容型社區、研發兼容型社區、產業兼容型社區三類。
1. 天府新城:結合金融商務中心布局居住用地,以普通商品房和商務兼容型社區為主;麓湖、錦江沿線適宜建設高品質生態社區。規劃居住用地面積約32平方公裡。
2.創新研發產業功能區:居住用地依山臨水布置,鼓勵建設研發兼容型、商務兼容型和高品質生態社區。規劃居住用地面積約12平方公裡。
3.龍泉高端製造產業功能區:依託龍泉老城區集中布局居住用地,以普通商品房為主,產業區內布置產業兼容型社區,北部臨山濱水區域適當布局研發兼容型和高品質生態社區。規劃居住用地面積約24平方公裡。
4.空港高技術產業功能區、成眉戰略新興產業功能區:居住用地主要沿交通廊道點狀布置,並與產業用地結合。以普通商品房為主,產業區內布置產業兼容型社區,雙流機場周邊地區適當布置商務兼容型社區。規劃居住用地面積共約40平方公裡,其中空港高技術產業功能區30平方公裡,成眉戰略新興產業功能區10平方公裡。
5.南部現代農業科技功能區:結合產業用地點狀布置居住用地,以普通商品房和產業兼容型社區為主。規劃居住用地面積約10平方公裡。
6.兩湖一山國際旅遊文化功能區:結合文化旅遊設施、利用優越的景觀資源建設高品質生態社區。規劃居住用地面積約2平方公裡。
政策保障性住房規劃:
政策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農民還建房、低收入人群保障房和產業工人住房三類。政策保障性住房應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特徵,合理的安排在各功能區。儘量與周邊居住社區混合布局,共享公共設施和社會服務。
1.農民還建房:規劃城鎮建設用地涉及區內被徵地農民約35萬,全部在區內還建,需要居住用地約6-7平方公裡。
2.低收入人群保障房:保障房選址布局在鄰近就業地點、公交站場等交通及生活成本較低的地區,並在六大功能區內相對均衡分布。鼓勵採用出讓商品房插建保障房的形式,促進社區融合。
3.產業工人住房:鼓勵通過政府與園區、企業的合作,將部分產業工人的住房統一納入保障房範圍,採用在鄰近廠區地塊建設居住小區的形式,提高開放性,增進社會交往,共享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在供給模式上可探索採用廉租房、企業自建或市場代建、政府收購或長期租賃鄰近鄉鎮的住房並整理出租等方式,滿足產業發展所需的居住配套需求。四川新聞網記者 董焦 陳淋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