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餐廳「九月天」倒閉集體轉讓,全國商場餐飲僅有兩成在盈利?

2020-12-18 齊魯壹點

在濟南,九月天中餐廳可謂比較知名的連鎖餐飲,近日有市民發現,九月天的多家門店紛紛關門。一時間,關於「九月天跑路」「九月天老闆抵押門店」等傳聞甚囂塵上。4月23日,九月天公司濟南總部回應稱,目前濟南確實已經沒有九月天餐廳了,所有門店均已倒閉轉讓,原因系「經營不善」,公司將聯繫顧客協調退卡事宜,最快於下月底進行。

九月天高新萬達店還在營業,但店面也已經被轉讓。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戚雲雷 攝

多家門店倒閉

儲值卡無處退

「九月天」沒能挨過這個春天。聽到閉店的消息,郝女士急了。她家住山大路附近,因為經常和家人在九月天陶然居洪樓店就餐,所以趁今年1月份店裡搞活動時辦理了一張儲值卡,充2000元贈送800元。郝女士辦完卡後曾到店裡消費過幾次,但由於春節期間比較忙,有一段時間沒再去。

今年3月,郝女士在路過機場時,看到九月天機場店關門了,當時她並沒有太在意。直到4月初,她到山大路店就餐時,發現這家分店也關門了,她這才意識到情況不對。「我只消費過幾次,卡裡還有1700多元,店關門了卡裡的錢怎麼辦啊?」

郝女士說,她當時聯繫了九月天山大路店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告訴她店面正在裝修。但當她再問門店什麼時候開業時,工作人員表示開業之後也不是這個老闆了,「換人了。」這個回答讓郝女士很吃驚,因為她之前就從別的途徑聽說九月天的店面被老闆抵了,而工作人員的回答無疑佐證了這個傳言。

考慮到卡裡還有不少錢,郝女士想儘量再消費一些。不過,當她打電話給九月天優品匯店時,也被告知門店已經關了。後來她從朋友那裡聽說,目前只有高新萬達店還開著,她便拿著卡去消費了一些。「聽說高新萬達店也快不行了,到時候九月天的門店都關了,我們該找誰退錢啊?」郝女士擔憂地表示。

只剩一家門店營業

但店面已經轉讓

在百度地圖裡搜索「九月天餐廳」,可以搜到十餘家門店,分布在歷下、市中、槐蔭等各區。不過,按照郝女士的說法,截至目前,洪樓店、機場店以及優品匯店均已關門,其他店面尚不清楚。4月23日中午,記者來到九月天優品匯店發現,這家鋪面已被另一家店所取代。

下午1點多,記者又來到高新萬達店,發現這家分店確實還在正常營業。由於剛過午餐時間,店裡沒有顧客就餐,幾名服務員正坐在一起吃午飯。「(儲值卡)可以使用,沒說不讓用。」一名服務員告訴記者,目前濟南確實只剩他們一家分店可以用九月天的儲值卡,市民在其他分店辦的卡也可以在他們店消費。不過,至於其他門店為何關門,服務員表示不清楚。

能不能退錢?這名服務員表示,他們在辦卡的時候就已經跟顧客說了,不退不換,而且卡上也寫得很明確。「如果非要退的話,只能跟公司商量,我們解決不了。」市民擔心高新萬達的九月天也開不了多久了,卡裡的餘額沒地方消費。對此,服務員表示,他們剛交完一個季度的房租,正常營業。

隨後,記者從高新萬達商管辦公室也了解到,他們這裡的商鋪確實是每隔一個季度交一次租金,最近一季度的租金九月天已經如期上交了,而且店鋪的經營正常,他們也沒聽說店鋪要跑路的情況。

23日下午,記者聯繫到九月天餐飲濟南總部,工作人員回應稱,現在濟南已經沒有他們的九月天餐廳了,所有門店都倒閉了,倒閉原因系「經營不善」。

工作人員薛女士介紹,濟南的九月天門店都已經被他們轉出去了,現在店面都是別人的了,不過市民之前辦的儲值卡還能在高新萬達店用,但也只是「暫時能用」,至於能用到什麼時候,她也不清楚,這家店不屬於他們公司了。

系經營不善倒閉

最快下月底退卡

薛女士說,他們會給辦卡市民退還卡內餘額,但因為店面都沒了,所以目前他們沒有具體的辦公地點。「我們到時候會統一退卡,跟每個顧客聯繫,最快也得到下個月底。」薛女士解釋,退卡慢是因為辦卡的市民太多,他們需要集中一下,再挨個跟顧客聯繫。

「他們跟我說的是下個月等通知,具體什麼時候能退錢,還要等他們公司協商。」郝女士表示,突然就關店倒閉了,讓她也覺得納悶。其間,郝女士還從工商部門得知,原來並不只她一個人擔心九月天關門導致卡裡的錢退不了,因為有的市民充值了五六千,還有的充了兩萬。

「反正我卡裡就剩一千多塊錢,退不了的話我就都去吃了。」在和九月天協商退卡的同時,郝女士也做好了打算。不過,由於住址距離高新萬達比較遠,去吃一次飯要花費很長時間,她只希望九月天公司儘快給他們退卡。

業內人士把脈

餐企集中供大於求

張明(化名)在濟南從事餐飲行業20餘年,在他看來,九月天的敗局並非偶然。張明說,從濟南和全國的大環境來看,餐飲行業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供大於求。「你像濟南市,大部分餐飲集中在城市綜合體裡面,多達幾十家,供大於求,競爭肯定特別激烈。」張明表示。

此外,張明說,他們經過仔細論證,認為現在社會上已出現了嚴重的「潮汐現象」,周一至周五飯店裡幾乎沒有人吃,而周六、周日顧客席捲而來,還房貸的壓力也遏制了年輕群體消費的衝動。

延伸報導:全國商場餐飲僅有兩成在盈利

近日,國家統計局等機構公布最新調查數據,2017年雖然整個餐飲市場呈現兩位數的增長,但餐企「死亡率」高達30%,商場餐飲則更為嚴峻,呈現20%盈利、40%保本、40%虧損的「244結構」。另據贏商大數據中心監測,2017年全國一二線城市545家大型購物中心(商業面積≥5萬㎡)共關店10087家品牌,餐飲關店數量佔比36%;其中,近10%的商場餐飲開業不到半年就被淘汰出局。而開店品牌中,餐飲開店數量佔比38%。

在張明看來,餐飲企業「死亡率」高還有眾多原因。除了供求關係,投資餐飲行業的風險也較大。張明表示,餐飲業的投資門檻特別低,但從投資學上講,餐飲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業態,因為「易進難出」,誰都能進來,但一旦經營不好資金鍊斷了,投資的錢連20%都收不回來。「風險特別大。」張明說,現在大部分餐飲都是中餐,同質化經營特別厲害,因此不要抱著做餐飲就肯定掙錢的想法。

最後,是外賣對餐飲業的影響。張明認為,現在市面上存在大量靠外賣生存的小店,有些店都沒有進行正規登記,成本非常低,而正規餐飲店則需要租店面、請大廚、給員工發工資,成本非常高,不少餐飲店受外賣的衝擊堅持不下去而垮掉。雖然沒有相關數據,但張明估計外賣至少分走了實體餐飲店30%的客源。

張明表示,餐飲業存在很多問題,如同質化競爭和菜品創新不到位等,但一時又無法改變,只能靠市場的自我調節。

齊魯晚報 記者 戚雲雷 實習生 隋明玉 畢楊

相關焦點

  • 雙節同慶「撞火」濟南餐飲市場:人氣餐廳午餐翻了四次臺
    國與家撞了個滿懷,撞「火」省城餐飲市場。記者採訪發現,由於中秋節與國慶節相連,雙節假期前3天,山東省內不少知名餐飲企業從早到晚座無虛席,家宴、婚宴,再加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地遊客,共同帶旺濟南餐飲市場。
  • 雙節期間濟南餐飲市場火爆,人氣餐廳午餐翻4次臺
    國與家撞了個滿懷,撞「火」省城餐飲市場。記者採訪發現,由於中秋節與國慶節相連,雙節假期前3天,省內不少知名餐飲企業從早到晚座無虛席,家宴、婚宴、再加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地遊客,共同帶旺濟南餐飲市場。
  • 商場6成店關門!沃爾瑪撤店濟南泉城路東西冰火兩重天,租金差10倍!
    有些店鋪連轉讓的廣告都已殘破不全。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一樓商場內約6成店鋪已經關門,還有一些尚在營業的店鋪也打出了轉讓的廣告。火爆一時:泉城路339號曾是最「洋氣」的去處。當年9月該店正式開業,這是濟南首家、也是山東首家外資超市。而當時必勝客餐廳也籤訂了800平米的購買合同。一樓有必勝客,二樓、三樓是沃爾瑪,四樓為新世紀電影院,吃喝娛購一體,成為了當時最「洋氣」的生活方式之一。「當時開業的時候,商場裡人擠人,走都走不動。」
  • 半年倒閉了16萬家餐廳,知名餐飲突然死亡原因解密
    2016年全國餐飲收入超過3.5億元,同比增長11.2%,與此同時,餐飲業的月倒閉率高達10%,年複合倒閉率超100%,北上廣深更是半年倒閉16萬家餐廳。2016年的餐飲業,經歷了洗牌、變革等一系列波折,在大浪淘沙後,一批新品牌湧現,一批老企業倒下。你看一個大品牌名聲在外,其實早已暗潮洶湧,危機四伏。今年1月,茶香書香在寒冬中倒閉了!
  • 2009國內零售企業關門倒閉事件盤點
    都都文具的總部08年幾度搬遷,如今去向成謎。  成都鹽市口地下商場  鹽市口地下商場(註冊名為天座鞋業批發城)從1993年起一直租賃成都天座商城的物業,並作為總租賃商把商鋪轉租。天座商城與天座鞋業批發城的租賃合同在2007年9月30日便已結束。天座商城決定重新關閉打造。
  • 倒閉仍在繼續!酒店、知名餐廳接連結業,街邊小店日子也不好過!
    如今,很多城市餐飲門店陸續開們迎客,逐漸恢復了熟悉的煙火氣,但也有很多餐飲店、餐飲品牌受到的波及還沒有停止。昔日熱鬧步行街冷了,個體餐飲店「越小越難」!5月12日晚間,九毛九集團發布公告稱,已決定關閉客流較少的門店及停止在北京、天津及武漢經營的22間九毛九餐廳。
  • 主題餐廳成競爭利器 臺中百貨商場餐飲營收比重創新高
    臺中百貨商場將主題餐廳視為競爭利器,近幾年爭相引進大型、知名的連鎖餐廳進駐,餐飲美食佔百貨商場的營收比重已攀升到歷史新高、甚至即將超越化妝品業種的營收佔比!擁有高聚客力、低毛利的餐飲美食,已成為各百貨商場最受歡迎的業種。
  • 關店盤點:2020,我的餐廳就這樣倒閉了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開始至4月15日,我國共新增餐飲類相關企業35.9萬家,吊銷&註銷相關企業3.2萬家。去年同期,全國餐飲企業一共新增了50.5萬家,吊銷或註銷了19.5萬家。雖說每年餐廳關店和倒閉,本就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但是在今年上半年,疫情為原本正常的「新陳代謝」按下了加速鍵。
  • 2020大批店鋪倒閉轉讓背後,實體店如何生存和盈利
    2020實體店如何生存和盈利?2020年,受到疫情的衝擊與「線上電商」、「網店」的衝擊,一批批的店鋪不得不面臨著倒閉轉讓的風險,大街上一排排的空店鋪,著實讓人看著心疼。難道說是實體店無法生存下去了嗎?真的是主要因為電商的衝擊?
  • 餐飲2018倒閉大盤點:眾多老字號消亡!
    僅在2018上半年,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平均每個月10%的餐廳倒閉;全國餐飲突破3.5萬億元,但只有20%的餐廳賺錢……  餐飲企業倒閉的倒閉,虧損的虧損,跨界打劫者無數,很難有逆風而上的品牌。和餐飲老闆聊天,也是說很少見到今年勢頭好的品牌。  我們盤點了一批去年倒閉的餐廳,雖只是冰山一角,但其問題重重,觸目驚心。
  • 兩月1.3萬家餐飲企業倒閉!網際網路+餐飲成戰「疫」法寶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個月,全國餐飲業企業註銷超1.3萬家。個體商戶難以為繼,連鎖餐企的狀況也並不樂觀。 2月18日,女星陳妍希父親開的餐廳星Bar餐酒館天母店宣布閉店。 2月28日,廣州漁民新村集團旗下的龍苑店也因為疫情原因宣布暫停營業。 2月29日,曾經的"日料霸王"和民居酒屋宣布關閉該集團在中國內地僅剩的11個門店中的7家直營店,其餘4家因合約問題無法立即停業,退出了中國市場。
  • 湖州商場大眾餐飲成中流砥柱 或重新布局
    曾經是皇帝女兒不愁嫁的高端餐飲,如今也不得不放低身段適應市場形勢。另一方面,今年新入駐的東吳銀泰城內,各類特色餐飲人氣居高不下,而曾經一席難求的潘家廊湖鮮一條街,如今大部分餐廳已經悄然歇業……眼下,「壓力山大」的湖城餐飲市場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 音樂餐廳火爆濟南餐飲圈 燒烤、火鍋、自助也搞起「駐唱+」
    愛自拍也愛發朋友圈的新興「吃貨」群體,似乎對城市、夜色、音樂、高顏值餐飲的融合起到了助推作用,娛樂風潮隨之刮進餐飲界。在濟南,已出現了多家頗為火爆的音樂餐廳,而燒烤、火鍋、自助等多種類型的餐廳,很多也都搞起了「駐唱+」和其他演藝。近日記者探訪多家音樂餐廳發現,「養不起」樂手、點歌鬧事等情況也困擾著它們。
  • 美團點評《中國餐飲報告2019》濟南解讀會:山東餐飲產值首次躍居...
    4月25日,在美團點評《中國餐飲報告2019》解讀會濟南站暨大眾點評必吃榜頒獎盛典,圍繞全國4萬億大盤中的濟南餐飲市場,多位行業大咖與近千餐飲從業者展開了深入解讀和討論。報告顯示,濟南火鍋、燒烤品類線上消費增長迅猛,人均消費單價保持平穩態勢。濟南市旅遊美食協會、濟南飲食業協會副會長趙欣、美團點評餐飲學院院長白秀峰、美團點評餐飲生態事業部蘇魯區域經理馮琪等多位行業大咖蒞臨現場。
  • 山東大型商業項目集體露臉 濟南、青島兩巨頭「扛把子」
    在山東商業地產行業,以濟南和青島為代表的兩個「城市巨頭」可以說撐起了省內商業地產的品質,縱觀其發展,我們能看到山東商業地產的色彩斑斕。   濟南:本土商業逆勢而上,外來新秀迅速崛起   作為山東省的省會、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濟南城市核心商業發展較早。1904年,濟南開闢商埠。
  • 上海IFC商場聚集四大全球頂尖餐飲品牌旗艦店(組圖)
    由新鴻基地產發展的上海國金中心商場 (簡稱上海ifc商場) 旨在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顧客帶來嶄新的購物體驗和殿堂級的享受。上海ifc商場為申城消費者搜羅世界各地特色餐飲美饌,多間國際知名食肆已相繼入駐,包括越南菜、日韓菜系、義大利餐、粵菜、臺灣火鍋等各式高檔餐飲,成為滬上首屈一指的美饌勝地。
  • 一天賣一萬五千串,濟南燒烤c位復出,年輕群體為主的餐飲復甦快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好轉,各地的餐飲逐漸復甦,今年3月初濟南逐步放開堂食,如今已有月餘。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走訪十餘家餐館發現,餐飲復工以來,燒烤業備受追捧,偏快餐類、年輕群體為主的餐飲復甦快,營業額恢復至五成以上,而正餐類恢復速度相對較慢。此外,通過觀察走訪發現,消費者在一些消費細節和結構上,也發生著變化。
  • 周報:2018年倒閉餐廳平均壽命456天;海底撈部分門店漲價3%-5%
    2018年餐廳平均存活時間為456天;深圳餐廳年審扣滿25分將被查封;在天津從事網絡餐飲服務需備案;海底撈部分門店漲價3%-5%;瑞幸咖啡將與沃爾瑪合作開店……1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倒閉餐飲門店的平均存活時間僅為456天,其中大多數門店倒在8個月至2年的時間區間內。
  • 濟南這家餐廳開遍了全國,多個品牌風格迥異,你吃過也不知是一家
    你可能也不知道,這家從土生土長的濟南餐飲企業,已經開遍了全國,在全國的餐飲企業中名列前茅,在正餐行業裡更是連續三年名列前三。這家企業叫山東凱瑞商業集團。老闆叫趙孝國,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濟南人。他平時一身時尚的打扮。
  • 聯商網友評論:點評青島近年倒閉的幾大商場
    筆者工作已歷十載,其間目睹了許許多多商場的悲歡離合,今天聽說市北佳世客倒閉,聯想到這十年間眾多倒閉的商場,雖然筆者並非業內人士,只能算是喜愛研究零售業的人士,特別撰文加以分析,望業內人士察之。   1、當代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