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九月天中餐廳可謂比較知名的連鎖餐飲,近日有市民發現,九月天的多家門店紛紛關門。一時間,關於「九月天跑路」「九月天老闆抵押門店」等傳聞甚囂塵上。4月23日,九月天公司濟南總部回應稱,目前濟南確實已經沒有九月天餐廳了,所有門店均已倒閉轉讓,原因系「經營不善」,公司將聯繫顧客協調退卡事宜,最快於下月底進行。
九月天高新萬達店還在營業,但店面也已經被轉讓。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戚雲雷 攝
多家門店倒閉
儲值卡無處退
「九月天」沒能挨過這個春天。聽到閉店的消息,郝女士急了。她家住山大路附近,因為經常和家人在九月天陶然居洪樓店就餐,所以趁今年1月份店裡搞活動時辦理了一張儲值卡,充2000元贈送800元。郝女士辦完卡後曾到店裡消費過幾次,但由於春節期間比較忙,有一段時間沒再去。
今年3月,郝女士在路過機場時,看到九月天機場店關門了,當時她並沒有太在意。直到4月初,她到山大路店就餐時,發現這家分店也關門了,她這才意識到情況不對。「我只消費過幾次,卡裡還有1700多元,店關門了卡裡的錢怎麼辦啊?」
郝女士說,她當時聯繫了九月天山大路店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告訴她店面正在裝修。但當她再問門店什麼時候開業時,工作人員表示開業之後也不是這個老闆了,「換人了。」這個回答讓郝女士很吃驚,因為她之前就從別的途徑聽說九月天的店面被老闆抵了,而工作人員的回答無疑佐證了這個傳言。
考慮到卡裡還有不少錢,郝女士想儘量再消費一些。不過,當她打電話給九月天優品匯店時,也被告知門店已經關了。後來她從朋友那裡聽說,目前只有高新萬達店還開著,她便拿著卡去消費了一些。「聽說高新萬達店也快不行了,到時候九月天的門店都關了,我們該找誰退錢啊?」郝女士擔憂地表示。
只剩一家門店營業
但店面已經轉讓
在百度地圖裡搜索「九月天餐廳」,可以搜到十餘家門店,分布在歷下、市中、槐蔭等各區。不過,按照郝女士的說法,截至目前,洪樓店、機場店以及優品匯店均已關門,其他店面尚不清楚。4月23日中午,記者來到九月天優品匯店發現,這家鋪面已被另一家店所取代。
下午1點多,記者又來到高新萬達店,發現這家分店確實還在正常營業。由於剛過午餐時間,店裡沒有顧客就餐,幾名服務員正坐在一起吃午飯。「(儲值卡)可以使用,沒說不讓用。」一名服務員告訴記者,目前濟南確實只剩他們一家分店可以用九月天的儲值卡,市民在其他分店辦的卡也可以在他們店消費。不過,至於其他門店為何關門,服務員表示不清楚。
能不能退錢?這名服務員表示,他們在辦卡的時候就已經跟顧客說了,不退不換,而且卡上也寫得很明確。「如果非要退的話,只能跟公司商量,我們解決不了。」市民擔心高新萬達的九月天也開不了多久了,卡裡的餘額沒地方消費。對此,服務員表示,他們剛交完一個季度的房租,正常營業。
隨後,記者從高新萬達商管辦公室也了解到,他們這裡的商鋪確實是每隔一個季度交一次租金,最近一季度的租金九月天已經如期上交了,而且店鋪的經營正常,他們也沒聽說店鋪要跑路的情況。
23日下午,記者聯繫到九月天餐飲濟南總部,工作人員回應稱,現在濟南已經沒有他們的九月天餐廳了,所有門店都倒閉了,倒閉原因系「經營不善」。
工作人員薛女士介紹,濟南的九月天門店都已經被他們轉出去了,現在店面都是別人的了,不過市民之前辦的儲值卡還能在高新萬達店用,但也只是「暫時能用」,至於能用到什麼時候,她也不清楚,這家店不屬於他們公司了。
系經營不善倒閉
最快下月底退卡
薛女士說,他們會給辦卡市民退還卡內餘額,但因為店面都沒了,所以目前他們沒有具體的辦公地點。「我們到時候會統一退卡,跟每個顧客聯繫,最快也得到下個月底。」薛女士解釋,退卡慢是因為辦卡的市民太多,他們需要集中一下,再挨個跟顧客聯繫。
「他們跟我說的是下個月等通知,具體什麼時候能退錢,還要等他們公司協商。」郝女士表示,突然就關店倒閉了,讓她也覺得納悶。其間,郝女士還從工商部門得知,原來並不只她一個人擔心九月天關門導致卡裡的錢退不了,因為有的市民充值了五六千,還有的充了兩萬。
「反正我卡裡就剩一千多塊錢,退不了的話我就都去吃了。」在和九月天協商退卡的同時,郝女士也做好了打算。不過,由於住址距離高新萬達比較遠,去吃一次飯要花費很長時間,她只希望九月天公司儘快給他們退卡。
業內人士把脈
餐企集中供大於求
張明(化名)在濟南從事餐飲行業20餘年,在他看來,九月天的敗局並非偶然。張明說,從濟南和全國的大環境來看,餐飲行業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供大於求。「你像濟南市,大部分餐飲集中在城市綜合體裡面,多達幾十家,供大於求,競爭肯定特別激烈。」張明表示。
此外,張明說,他們經過仔細論證,認為現在社會上已出現了嚴重的「潮汐現象」,周一至周五飯店裡幾乎沒有人吃,而周六、周日顧客席捲而來,還房貸的壓力也遏制了年輕群體消費的衝動。
延伸報導:全國商場餐飲僅有兩成在盈利
近日,國家統計局等機構公布最新調查數據,2017年雖然整個餐飲市場呈現兩位數的增長,但餐企「死亡率」高達30%,商場餐飲則更為嚴峻,呈現20%盈利、40%保本、40%虧損的「244結構」。另據贏商大數據中心監測,2017年全國一二線城市545家大型購物中心(商業面積≥5萬㎡)共關店10087家品牌,餐飲關店數量佔比36%;其中,近10%的商場餐飲開業不到半年就被淘汰出局。而開店品牌中,餐飲開店數量佔比38%。
在張明看來,餐飲企業「死亡率」高還有眾多原因。除了供求關係,投資餐飲行業的風險也較大。張明表示,餐飲業的投資門檻特別低,但從投資學上講,餐飲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業態,因為「易進難出」,誰都能進來,但一旦經營不好資金鍊斷了,投資的錢連20%都收不回來。「風險特別大。」張明說,現在大部分餐飲都是中餐,同質化經營特別厲害,因此不要抱著做餐飲就肯定掙錢的想法。
最後,是外賣對餐飲業的影響。張明認為,現在市面上存在大量靠外賣生存的小店,有些店都沒有進行正規登記,成本非常低,而正規餐飲店則需要租店面、請大廚、給員工發工資,成本非常高,不少餐飲店受外賣的衝擊堅持不下去而垮掉。雖然沒有相關數據,但張明估計外賣至少分走了實體餐飲店30%的客源。
張明表示,餐飲業存在很多問題,如同質化競爭和菜品創新不到位等,但一時又無法改變,只能靠市場的自我調節。
齊魯晚報 記者 戚雲雷 實習生 隋明玉 畢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