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把汕頭建成醫療特區

2020-12-18 人民日報

#奮力走在前列 再創特區輝煌#今天,網民評論專欄刊發網友「鏗鏗」文章《把汕頭建成醫療特區》。

加快汕頭經濟特區建設,可從建設「醫療特區」著力。要全面落實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抓關鍵促提升,全力開創衛生計生事業「三新」局面,努力把汕頭醫療衛生事業建成展示特區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窗口。

一、激流勇進,提升自我

建設區域醫療高地,打造汕頭醫療衛生發展新高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省實驗室的總體部署,創建一批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省內一流的高水平醫院、專科學科和省重點實驗室。爭取省的支持,在汕頭設置一批省級醫療衛生分中心。以「創三甲」為抓手,推動潮南民生醫院、潮陽區大峰醫院等第二批醫院通過「三甲」評審。完善醫療人才引進政策,加快引進和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組建一流專家團隊。建設一批跨地區醫聯體、專科聯盟和臨床科研培訓基地,進一步發揮汕頭醫療衛生輻射帶動作用。

積極實施醫改試點推廣項目,開拓綜合醫改新局面。爭取我市有更多的醫改項目納入全省試點範圍,加快分級診療、醫保支付改革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等新一輪醫改清單的深入實施。推進汕大附一院、市中心醫院等11個醫聯體分工協作和優質資源下沉,實施「總額預付、節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醫保支付改革,力促患者下轉分流,鞏固醫療費用控制成果。支持潮南民生醫院、白求恩潮陽醫院、宜華華僑醫院等民營醫院建設,擴大社會辦醫規模。

建設健康汕頭,提升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新水平。以創建衛生強市、衛生強區縣為抓手,推動一批區縣級醫院升級改造和村衛生站公建規範化建設。特別是推進城市醫院支援鄉鎮衛生院三年行動計劃(「103060」計劃),著力解決基層醫生嚴重缺乏問題。落實基層公立醫院人才招聘自主權,突破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引進瓶頸。同時,要積極實施「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加快遠程醫療建設,讓基層群眾能夠在當地得到城市醫院高水平醫生的診療服務,讓基層患者少跑腿、更便利。醫療衛生質量攸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容不得半點閃失和馬虎。我們要啟動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推動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均等化,提升群眾醫療衛生服務獲得感。

二、再造輝煌,超越自我

要在眼界、模式、動力上實現「三個超越」,以全新姿態和站位去迎接和破解發展中的各種難題。

汕頭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視野,既要立足汕頭,又要超出汕頭。汕頭的醫療衛生已經具備了區域領先優勢,必須在「走在前列」上有更大作為。要把服務粵東2000萬群眾健康納入汕頭醫療衛生的發展規劃,加大投入和制度創新力度,在粵東地區率先建成衛生強市。

汕頭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模式,既要追求規模,更要追求質量。要在三級醫院布局、重點學科上重視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特別是在強基層上,更加強調能力建設,必須通過在崗人員再教育、擴大醫學本科畢業生招聘規模等方式,切實改良基層專業技術人員素質結構問題。

汕頭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動力,要走共建共享新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群眾健康,不僅取決於醫療衛生部門的保障水平,也與城市健康理念、生活方式、居住環境、食物安全、城市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完善等密切相關。要堅持共享共建理念,與各相關部門攜手共建健康汕頭,推動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強大的健康促進合力。

作者:鏗鏗

相關焦點

  • 汕頭特區規劃局第一任局長方克森:特區是汕頭的希望所在
    1980年,方克森還在汕頭地區計劃委員會工作,是當時建築行業的骨幹,曾作為辦事人員參與特區調研。得知確定在汕頭建立經濟特區的消息時,他特別高興:「特區是汕頭的希望,汕頭發展有希望了!」但彼時的他並不知道,自己將與汕頭經濟特區產生什麼樣的聯繫——3年後的1983年,他調往特區管委會,任特區規劃局第一任局長。後來,他又成為分管特區規劃建設工作的特區管委會副主任。
  • 【特區40年】汕頭經濟特區首位公關經理:親歷特區建設樁樁新鮮事
    吳劍崗本來也有機會到省直屬機關工作,但是適逢汕頭經濟特區成立不久,如火如荼的特區建設召喚著他,他毅然放棄了留在廣州機關單位工作的機會,投身家鄉火熱的建設中。「青春年少的我們,盼望著在家鄉的熱土上描繪最美的藍圖。」吳劍崗說。
  • 汕頭再出發:充分利用特區立法權承接對臺合作
    如今最受關注的是,汕頭將如何按照省委的要求,擦亮經濟特區這塊品牌,重新「特」下去?  新任市委書記三個月的李鋒,此前在深圳任常務副市長時,便主抓改革。到汕頭後隨即展開各種調研。  如何實現汕頭的突圍,備受期待。  今年6月份,「汪洋特區三道題」課題組對汕頭特區進行了調研。其間,汕頭常務副市長鄭人豪介紹了汕頭決策層初步的特區思路。
  • 汕頭中行:奮楫爭先四十載 特區金融立潮頭
    站在汕頭市金砂東路南望市區,中國銀行汕頭分行的大樓和相連的酒店建築似一艘乘風逐浪的大船,這幢「汕頭國際金融大廈」曾是汕頭特區的地標性建築,見證了特區金融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蓬勃發展。經濟興,金融興。近乎於白手起家,特區「開荒牛」們解放思想、敢闖敢試、搏浪弄潮,充分發揮潮汕豐富的僑鄉資源,鼓勵、吸引潮籍僑胞回鄉投資建設,開創了一批富有汕頭特色的招商引資項目,興辦了一大批「三來一補」和三資企業,為特區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充分發揮了「試驗田」和窗口作用。汕頭中行作為特區的金融先鋒,1983年在特區率先成立龍湖辦事處,積極發揮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優勢,為連接海外僑商、支持特區建設提供強勁的金融支撐。
  • 這裡是汕頭,百載商埠、活力特區!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蟻璐雅 王漫琪 趙映光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蟻璐雅 林桂炎 宋金峪 作為全國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40年來汕頭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全國首創」,探索一個又一個的「全國率先」,瞄準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全力打造內秀外名的活力特區
  • 汕頭「創文」一年重拾自信 僑鄉「特區效率」回歸
    中新網汕頭5月19日電 (記者 張見悅 陳啟任)佔道經營杜絕了、違章建築被清除了、道路拓寬了、生態環境改善了……中新網記者連日來走訪了僑鄉汕頭多個區縣看到,該市在全市範圍內推動創文整治,讓城市環境迅速改觀,營商環境更加優化,正實現信心回歸、潮商回歸、形象回歸、特區精神和特區效率回歸的發展態勢。
  • 我的特區故事|「開荒牛」唐世傑的醫者仁心
    唐世傑是1997年被引進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的,當時汕頭大學面向全國招聘人才,在內陸長大的他嚮往海濱城市,汕頭又是經濟特區,沒費太多思量,他就攜家帶口來到了這座城。23年過去了,他一手創辦的整形燒傷外科學科,專科科技影響力連續5年位居全國前50位,2019年榮獲廣東省「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
  • 政協委員陳經緯:設立廣東「潮汕新區」或將汕頭特區擴大到潮州...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經緯集團主席陳經緯在全國政協聯組會議上發言 人民網北京3月7日電 (記者 劉陽)3月6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經緯集團主席陳經緯在全國政協聯組會議上作專題發言,他提議設立廣東「潮汕新區」或將汕頭特區擴大到潮州
  • 旅行中國:汕頭勝景
    特區內建起了龍湖、東湖遊樂園和新津河海濱度假村。1992年特區擴大,除龍湖區外,汕頭全市均開發為特區。市內還有許多遊覽勝地,更可領略汕頭「山、海、廟、史」四重奏的風光。汕頭原是一個海邊漁村,元朝時稱為「廈嶺」。清嘉靖年間,現外馬路老媽宮一帶形成一條沙脊,當地稱這種自然沙堤為「汕」,故名「沙汕」,後沙脊逐年連成一片,稱作「沙汕坪」。
  • 汕頭,古城建成於1717年,看著很好看
    在汕頭市榕江北岸的舊城區,從汕頭西堤碼頭到外馬路口的1公裡路,雲集著大量建於20世紀初期的建築,這就是汕頭老城。馬路邊避雨的「騎樓」、鱗次櫛比的老字號商鋪、略顯蕪雜的街道,以及門窗附近古樸的裝飾花紋,都無不透露著汕頭老城獨特的歷史風情。
  • 廣東汕湛高速汕頭段2019年全線建成
    從汕頭市有關方面了解到,按照全市「落實發展年」、交通建設攻堅戰的部署要求,省、市重點交通項目汕湛高速汕頭段建設正全速推進。按照計劃,今年9月份汕湛高速將全線建成具備通車條件,汕頭將再增加一條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快速通道。
  • 特區親歷者說丨王瑜:特區效率就是「金字招牌」
    汕頭經濟特區,是經濟特區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40年來,一代代汕頭經濟特區建設者用智慧和汗水,為激情澎湃的「特區故事」寫下了輝煌的汕頭篇章。即日起,南方日報推出「致敬特區40年 汕頭再出發」系列報導,回顧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總結汕頭經濟特區發展經驗,進一步講好改革開放故事、特區故事,振奮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精氣神。敬請垂注!
  • 汕頭和深圳同時發展,為什麼汕頭那麼落後?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的設置標誌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
  • 「改革創新是特區的靈魂,是特區與生俱來的重要使命」
    深圳從一個邊陲農業縣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城市經濟競爭力位居全球前列,珠海從一個落後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汕頭從一座偏遠小城日益發展成為內秀外名的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
  • 她是汕頭最早的「公司辦事員」,見證沙地上建起經濟特區
    同年11月14日,汕頭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成立。1982年3月,特區管委會在龍湖先劃出0.2平方公裡土地進行「五通一平」建設,到1983年8月,建成了第一幢廠房,從此開始接受外商進入特區投資辦廠。1984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區域面積擴大為52.6平方公裡,分龍湖和廣澳兩個片區,其中龍湖片區擴圍至22.6平方公裡。
  • 改革開放40年,深圳GDP增長1.3萬倍,珠海增速超廈門、汕頭
    汕頭能夠成為經濟特區,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是汕頭屬於潮汕地區的核心城市,是我國著名的僑鄉,海外資源豐富,有利於招商引資;第二則是汕頭位於粵閩贛三省交界處,是重要的區域性物流聚散中心,區位優越明顯。但是,汕頭經濟特區這些年的發展,卻讓人感覺和它「特區」的頭銜不相匹配!
  • 汕頭創文讓百姓感受實在變化
    汕頭不能搞『見縫插樓』,而應該是『見縫插綠』,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讓利給老百姓。」在日前舉行的中共汕頭市委十屆七次全會上,汕頭市委書記陳良賢說。  這並非陳良賢首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城市環境問題的重視。5月17日,汕頭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發出了爭創國家文明城市的動員令,提出要開展「九大提升行動」,其中城市環境提升被擺到首要位置。
  • 汕頭: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
    與東海岸新城毗鄰的汕頭高鐵站,一條條高鐵軌道正加速鋪設,如蛟龍般蜿蜒向前。不久的將來,隨著汕汕高鐵的通車,汕頭至廣州或僅需1.5小時……  即將步入不惑之年的特區汕頭,正煥發出新的發展生機與活力。日前,中共汕頭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召開——在邁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的2020年,汕頭的信念更堅定、步伐更堅實:謀劃全年全域的「施工圖」和「任務書」,著重聚焦八大重點,支持「雙區」「雙核」,推動「灣+區+帶」協同聯動發展,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勇做「試驗田」、當好「排頭兵」。
  • 汕頭奏響「協奏曲」
    這是深圳和汕頭全面開啟深度協作後,兩地敲定的首單合作項目。  站在經濟特區建立40年的新起點上,兩個特區的「協奏曲」格外引人關注。  汕頭,曾經的海邊漁村,因改革開放而發生巨變。發展過程也伴隨著問題:產業層次不高、區域發展和城鄉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等情況,束縛了汕頭前行的步伐。  如何對標先進、奏好自身發展「協奏曲」,對汕頭而言,顯得尤為迫切。
  • 中國一座不為人知的特區城市,它是中國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
    中國有六大特區城市,但是很多人只知道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大特區,也許這四個城市開放最早、知名度太高了吧。1988年海南也設立特區,成為中國第五個特區。2010年,中國又設立了一個特區,它是中國內陸第一個特區,也是面積最大的特區,你知道是哪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