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農村,相信大家小時候都吃過很多野果,有些叫的出名字,有些叫不出名字,有些只有土名。在眾多的野果中,它並不出眾,也沒有華麗的外表,卻進過很多農村娃的口。(訂閱:笑傲三農,了解天下三農事)
不會吃的,或者對它不了解的,可能對它沒有什麼興趣!雖然算不上最好吃的野果,但它卻陪伴不少的農村娃,度過小時候的美好時光。
它,學名叫菝葜,有些地方叫金剛藤、山梨兒、雞肝根等等。咱們土話叫什麼已經忘記了,好像叫針鍋!只是清楚的記得,小時候進山幹活,經常會摘它來吃。
菝葜果還沒有成果時,非常澀,成熟後,顏色一般呈現呈色,吃起來清澀酸甜,但甜度不是很高,但經霜凍後會更甜,吃多了嘴巴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感覺。
菝葜的莖長有刺,有時採摘它的果子,會不一小心被刺到,不過這些刺比較少,不會感覺很疼!
菝葜廣泛分布於我國的西南、中南、華東、華南等地方,其根莖可入藥,有祛風利溼、解毒消癰等作用,主治風溼痺痛、痢疾等。在前述地區的山林、路旁、河谷或山坡上,只要留意一下,都能發現它的身影!
農村長大的朋友,大家都認識菝葜嗎?小時候都吃過它麼?相信很多人都吃過,只不過不知道它的學名而已。但如果問它的味道如何,相信很多人都不敢恭維。因為它的味道確實一般般,但卻留給咱們難忘的記憶。對於它,大家有多少認識?歡迎在最下方的寫評論處各抒己見、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