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野地瓜」,是農村娃最愛,吃三大桶嫌少,如今少到一顆難求

2020-12-13 家居花草閣

歡迎來到「家居花草閣」的百家號,小編每天會分享農村植物的價值、用處,喜歡農村植物的朋友可別錯過啦。

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是幸福的,大自然就是我們的遊樂場,裡面無數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都是我們最好的玩伴,累了就可以在大樹下面休息,渴了就可以喝最甘甜的山泉水,餓了就能上山採摘野菜野果吃,這一種農村孩子才獨有的快樂,既簡單又充實,可惜的是這麼多年之後,一切都變得物是人非。

相信很多農村孩子還都記得,正是山裡面那些野果陪伴了我們整個童年,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它們給了我們最大的滿足,如果說到哪一種野果最美味,很多人真沒有一個定論,只有少部分人深知,這種「野地瓜」,是農村娃最愛,吃三大桶嫌少,可謂是最美味的野果沒有之一,如今卻少到一顆難求!

野地瓜

野地瓜又叫地瓜泡,從我記事起就知道它叫野地瓜了,這野果的藤子葉子能餵豬,我們當地的小夥伴覺得這個野地瓜比任何一種水果野果都好吃,聞著極香,好多年沒吃過了,那種味道讓人沉醉,也許每個人的口味不同,但我個人覺得它比任何一種水果野果都好吃!

而且,野地瓜一般長在荒地的,我們都不煩它,但長在田裡的就要斬草除根了,一長一片會對作物不好。每到野地瓜成熟,只要靠近野地瓜的藤蔓就聞到一陣陣香味,藤蔓一般是長在山上的小溪邊,一撥開葉子全是紅色的野地瓜,長得特別茂盛,掐斷枝葉有白色漿水流出,我們農村人都知道這種白漿是可以用來止血的。

公地瓜和母地瓜

一開始我們一群小夥伴見到野地瓜直接送入口中,但有一次我打開一顆最紅的野地瓜,結果裡面都是白色的小蠕蟲,然後打開不太紅的就像蟲卵,這才知道野地瓜並非全是美味的,問了村裡大一些的孩子,他告訴我們野地瓜分為公母,只有公地瓜可以吃,而母地瓜則是不能吃的。

可以吃的是公地瓜,它的個頭極小,果皮顏色也要比母地瓜淡上許多,母地瓜的果皮則是深紅色的,公地瓜的觸感也比母地瓜更為細膩一些,將公地瓜的頂端切開之後就會有一種香味溢出,但母地瓜的頂端因為有間隙,很容易進蟲,所以才有了我們看到那些白色小蠕蟲,聞起來沒有香味,而公地瓜是密封的,沒有蟲子進入。無論怎麼對比,母地瓜都是比不過公地瓜的。

如今,野地瓜這個野果在很多地區已經是少到一顆難求的地步了,再也不會出現以前那一大片的場面,最多也就幾顆露在外面,不知道你們都見過這種美味野果嗎?你能分清楚母地瓜和公地瓜嗎?

文:家居花草閣 (百度百家號原創首發,嚴禁盜圖盜文,違者必究!)

如果想要查看我的其他文章,可以點擊「關注」,關注後即可查看我的全部分享,很高興我們能一起認識農村植物,豐富見識……

相關焦點

  • 農村這種「野地瓜」,是小時候的最愛,現在卻很少看到它們的身影
    農村這種「野地瓜」,是小時候的最愛,現在卻很少看到它們的身影眾所周知,農村地區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可以說是一個「聚寶盆」。小時候在農村地區長大的網友應該非常熟悉,這裡有著豐富的野草和野果,它們能夠豐富我們的餐桌,做成美味佳餚,有的更是珍貴的中草藥材。在這裡可以吃甘甜的果子,可以喝甘甜的泉水,小編就是從農村長大,提到這裡可以說是充滿回憶。隨著現在農村經濟發展迅速,許多的土地和自然環境被開發,大量的野生植物的生長環境被佔用,以前那些經常吃到、見到的野生植物不同於以往那樣常見了。
  • 農村老話說「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爛」,你知道地瓜功效嗎?
    農村裡的小孩,對於山上的一些野果子是非常熟悉的,在什麼季節吃什麼野果子都是心知肚明。而在農村裡,也是有很多這方面的童謠,比如」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爛「就是一句很多農村人從小念到大的童謠。而今天就是農曆六月初六,這表示山裡的一種叫做」地瓜「的野果子又熟了。
  • 過去被農村娃當零食,吃起來美味可口,如今市場一斤要賣20元
    在農村中,我們總能看到滿地的綠色植物,道路兩邊也會長出雜亂的小草,映襯著農村的自然風光。可能在城裡人眼裡,它們只有觀賞價值,但在老農來看,不同野草的價值各有不同,有些藥用功效多,也有一些食用價值高。 在八九十年代,農村的物質生活還不是太豐富,還需要為了溫飽而努力,農村娃很難能吃上零食。
  • 山上一種「野地瓜」,果實香甜味美,愛「藏」進土中,如今少見
    我們小時候的時候沒有什麼零食和水果吃,都愛往山上跑,因為山上有各種各樣天生的野果子,可以當作零食,有板慄、葡萄、獼猴桃、樹莓等等。山上一種「野地瓜」,果實香甜味美,愛「藏」進土中,如今少見。這種「野地瓜」它的學名就叫做地枇杷,還有別稱就是地果、地瓜藤,是一種常綠的藤本植物。
  • 農村這種果子,長在土裡,比草莓還嬌貴!城裡人花錢也難吃到
    農村這種果子,長在土裡,比草莓還嬌貴!城裡人花錢也難吃到在農村生長著不少野果和蔬菜,而且這些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最珍貴的東西,這些食材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以食為天,每個人都需要這些食材,農村這些蔬菜和水果的種類最多。
  • 農村這野貨名叫「地膽頭」曾是農村人的主食,如今它的根部很值錢
    想必大家都知道,以前農村裡的生活條件是比較艱辛的,人們每天都是早出晚歸的幹農活。而每天的夥食卻是非常單一的,除了自己種植的農作物之外,吃的就是野外的野菜了。說到野菜,不知道在農村裡長大的朋友以前都有吃過哪些野菜呢?今天小優就跟大家分享一種野貨,它的名字就叫做地膽頭。
  • 這種美味是茶樹上的寄生,以前農村娃經常吃,如今很少有人認識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這種美味是茶樹上的寄生,以前農村娃經常吃,如今很少有人認識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奇怪的事物,比如大自然中的一些植物,沒有根系也能生長,最佳的例子就是黃藤和桑寄生,它們都沒有根,卻能在其他植物身上旺盛的生長著,這得益於它們的寄生能力,它們寄生在別的植物身上,靠吸食其它植物的汁液為生,就像人肚子裡的蛔蟲一樣,屬於寄生物種。
  • 山裡一種「小蘋果」,過去農村娃當零食,如今成稀罕貨,80元一斤
    而對於那個時候的筆者來說,最吸引我的還屬野果,要知道那個時候的農村娃大多沒什麼零食吃,而野果一般都是摘下來洗一洗就能吃了,用來做零食再適合不過了。而且山區裡的野果也十分的多,從春季可以一直吃到冬季,如樹莓、地石榴、野枇杷、八月炸、拐棗等等。
  • 貴州農村這句俗語「六月三地瓜酸,六月六地瓜熟」是什麼意思?
    農村人口眾多,再加上幅員遼闊的鄉土,在農村有很多很多的鄉土風情、名言警句。在貴州有這樣一句俗語「六月三地瓜酸,六月六地瓜熟」。80年達的人可能會比較熟悉這句田間地頭的俗語,因為貴州屬於亞熱帶氣候,田埂或土埂以及荒草懟裡長著一種叫地瓜藤的植物,這種植物的果實叫做地瓜子,也就是俗語中的地瓜。野地瓜藤地瓜子一般在農曆六月三以前沒有成熟所以是酸的,而在六月六的時候就徹底熟透了因而比較脆甜。
  •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如今這種畫面在農村隨處可見
    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大山裡的農民也能夠走出山谷了,種的瓜瓜果果也可以賣到城市裡了,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隨著農村條件的改善,農村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搞規模種養的人越來越多,返鄉創業已成了農民工的第一選擇。當然這些得歸功於黨的政策好,再加上地方政府也大力的扶持。
  • 地瓜啊地瓜讓我又恨又愛
    地瓜啊地瓜讓我又恨又愛春分過了,以前的農村,現在開始弄地瓜蓆子,準備席地瓜了吧,不禁又讓我想起了地瓜。我對地瓜有太多的情感,先是恨,希望一輩子不再和地瓜打交道,後又變成喜歡,希望常常吃到地瓜。駐村時,村民輪流管飯,吃的是地瓜面做成的食物。住了一星期,就逃走了,死活不去了。而最難吃的是地瓜面窩窩頭,剛蒸出來膠黏,而冷了很硬,在冬天,掰都掰不開。有一位住校老師,在冬天早晨,地瓜幹窩窩頭掰不開,就向牆上摔。一邊摔一邊罵,摔幾次才摔開。
  • 藏在草叢裡的「蘋果」,過去農村娃當糖吃,如今稀罕少見,別錯過
    在自己小的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們去山上找各種各樣的野果吃,要知道那個時候農村的生活條件是非常差的,根本就沒有多少錢給小孩子買零食吃,那時候能夠買到的零食也非常的少。自然而然地裡和山坡上的那些野果成為了小孩子們最喜歡的零食,有很多野果,直到現在還依然記得它們的味道。
  • 值錢的1種「野地瓜」,比「西瓜」價值高,1斤「18元」,珍貴!
    其實,還有一些野果比較值錢,比如下面的1種野地瓜就很值錢了,有花友前段時間去山上尋找這種野地瓜,結果都沒找到,可見野地瓜如今也不多見。另外,野地瓜也是比較珍貴的,前段時間我也買了一斤野地瓜,都賣到18元了,想想都挺有價值,小時候我也採摘過這種野地瓜。
  • 山裡這種「花朵」,誤認為含毒不能吃,如今「一金難求」
    那麼一般的蘑菇我們吃過很多,現在生活好了,飲食上人們追求綠色健康,山裡的野生蘑菇相比較於栽培蘑菇有著豐富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將野生蘑菇與雞肉或排骨一起煲湯,味道清香四溢,如今野生蘑菇正逐漸成為城裡人飯桌上的美味,有的價格不菲。
  • 過去大量種植,果實像磨盤,農村娃當零食吃,如今卻淪為田間雜草
    導讀:過去大量種植,果實像磨盤,農村娃當零食吃,如今卻淪為田間雜草在農村裡有著許多的野生植物,很多野生植物在以前不受人重視,在如今卻得到青睞,成了市面上的搶手貨,最為明顯的就是一些高營養價值的野菜和野果,比如香椿、槐花
  • 這種野果是松鼠的最愛,農村用來炒瓜子吃,如今100元一斤很搶手
    這種野果是松鼠的最愛,農村用來炒瓜子吃,如今100元一斤很搶手農村人靠山吃山,雖然沒有大城市的絢麗繁華,但卻又一番難得的清淨和安逸,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惠農政策在幾十年前,農村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樣子,那個時候農民家裡並沒有什麼多餘的能力去讓孩子們吃想吃的東西,小孩子們吃什麼呢?自然是從山裡摘來的野果,每年夏秋季節,在家裡幾乎都看不到小孩子的身影,大家都約著在野外摘果子了。
  • 這3種長在山上的土特產,城裡人都沒見過,全吃過才是正宗農村娃
    現如今大家都比較嚮往大城市的生活,因為大城市很繁華,各方面都很發達,但是其實我覺得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更幸福,雖然沒有城市那麼好的生活,但是也不是吃不飽穿不暖,而且農村長大的孩子沒有外界的壓力,童年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還可以經常到山上玩,也可以吃到城裡人都吃不到的東西。
  • 農村一種野花,它的果實常被農村娃當玩具,如今10元一斤成稀罕貨
    生活在農村裡的朋友都知道,農村野外有著各種各樣的野生植物,美麗的野花,好吃的野菜、野果等等,這些野生植物不僅好看使用,同時也把農村裝扮的更為的美麗。對於這些野生植物,筆者一直都是非常喜愛的,因為筆者的童年沒沒少跟野生植物打交道,相信不少90年以前的農村娃也是如此。那時候農村生活不如現在,既沒玩具又沒零食,於是這些野生植物就成了不少農村娃的玩具和零食,如狗尾巴草、蒼耳就是常玩的玩具,三月泡、八月炸、拐棗就是常吃的零食。
  • 冬天裡的地瓜,給你最溫暖的甘甜~
    地瓜無論你身在何方提起地瓜、地瓜幹都是濃濃的鄉愁記憶它承載著一代人的生活滄桑和甘甜。在榮成,說生長在農村50歲以上的人都是吃地瓜長大的,不誇張,過去地瓜是傳統主糧,秋收的地瓜是一個冬天的主要口糧,曾經是榮成人的救命糧。
  • 田邊的一種「葡萄」,兒時常當零食吃,見到別錯過,煮粥很美味
    導讀:田邊的一種「葡萄」,兒時常當零食吃,見到別錯過,煮粥很美味對於很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來說,兒時的記憶當中,有一類東西肯定少不了,那就是野果,可能現在農村娃很難理解,野果又沒水果好吃,為啥以前的大人們會記憶尤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