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搶救上海小店」成為剛剛結束的兩會的一個熱點,城市在發展中如何為「小店」留下一席空間?在徐匯區的衡復風貌保護區,這些富有特色與活力的街邊小店開得風生水起,相關單位還為這些有溫度、充滿煙火氣的「和美小店」來「著書立傳」。今天,收集並展示海派特色小店的專門手冊《漫步衡復》第三冊正式發布,越來越多的衡復風貌區特色小店藉此進入大眾視線。該手冊由上海衡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衡山·和集聯合策劃出品,已經是同系列連續推出的第三本。
圖說:《漫步衡復》第三冊新書新聞發布會上,小店老闆在分享體驗。袁瑋 攝
全市有64條永不拓寬道路,徐匯的衡復風貌區就有31條,幾乎佔了半壁江山。衡復風貌區作為徐匯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重要承載區和上海國際消費城市示範區之一,始終堅持打造「歷史有根、文化有脈、商業有魂、品牌有名」的海派文化特色商業街區。在衡復風貌區中,衡山路、復興中(西)路兩條主幹道的周圍散落了很多精緻的小馬路,正是這些尺度宜人、風情別致的小馬路,滋養了一大批規劃有序且富有海派特色的小店,並與衡復風貌區「武康路—復興西路歷史文化街區」「汾陽路—復興中路音樂文化街區」「嶽陽路—建國西路慢生活街區」三大特色街區交相輝映,逐步打造兼具商業服務與生活氣息的特色街區。徐匯區商務委副主任姜舟說,徐匯區始終關注、保護好這些街邊的小店,我們充分發揮市場資源的配置,以和諧民生為原則,扶持文化品牌,「像文藝青年愛去的漢源書店,我們用政府資源扶持書店,將在陝西南路開出新的書店。」
據了解,自2016年至2018年,3年來《漫步衡復》始終關注衡復風貌區內的小店業態。從一份地圖,逐漸成為一本厚厚的筆記指南。每年一個主題,以一個在地居民的視角,為初次來訪的遊客、試圖深入了解衡復地區的人們提供參考,從人文、藝術、美食、休閒等方面帶動一整片社區的活化。該系列指南經過實地考察、走訪顧客和網絡調研,囊括區域內的集合店、演出場所、創意園區、公園、餐飲酒店、街市等多種業態,以直觀又富趣味的方式呈現給公眾。
2016年,「HENGFULIVING FLNEUR衡復漫步」第一冊是一張「嘗鮮」地圖。以衡山坊為核心出發點,北起長樂路,南至肇嘉浜路。在此,宜居示範區、生態商務區、文化特色區、生活休閒區四類風格各異的街區並存,當花園洋房、裡弄文化遇見都市潮流、新興商戶,共同蓬勃生長造就獨具特色的社區文化。地圖羅列了衡山路及周邊的特色小店和文化場館,貼心規劃三條定製漫遊路線:綠色騎行線、美食路線、人文路線,小巧的折頁可隨身攜帶,是美麗梧桐風貌區的慢行好伴侶。
2017年,《漫步衡復》第二冊《我的家在衡山路邊上》面世。嚴選近百家不容錯過的去處,集結10位在地時尚達人,共同描述理想社區的模樣,給每位使用筆記本的人深入了解小店的機會,可以跟隨著精心策劃的逛遊線路慢慢探尋。
圖說:《漫步衡復》第三冊。袁瑋 攝
2018年,魅力衡復持續加碼,《漫步衡復》系列第三冊《我的家在建國西路邊上》策劃完成。在前兩冊的基礎上深挖小馬路的小店業態,各種個性化小店琳琅滿目、躍然紙上。這一冊更加關注小店業主的理念和態度,將特色小店的店主、店員的採訪收錄其中,配合大幅精美彩頁,給風貌區的小店做了免費的推廣和宣傳,同時也更凸顯出小馬路與小店鋪共同營造的衡復風貌區「慢生活」氛圍。
今年,衡復風貌區將啟動《漫步衡復》第四冊的策劃,並開展衡復「和美小店」徵集評選活動,致力於與社會大眾一起發現、關注風貌區內的「和美小店」,分享喜歡的小店,說出它的與眾不同,寫下與它的點滴緣分。正如《漫步衡復》第三冊所說:「是時候把『閒逛』視為一種生活的藝術,希望能把每一個人轉化為城市的『漫遊者』,開啟對城市再觀察、再感受、再探索。」通過徵集評選活動脫穎而出的「和美小店」會出現在《漫步衡復》第四冊當中,小店讓馬路更有人情味,讓街區更有溫度,讓城市更有生活感。
圖說:麵食界的時尚「混血兒」青一怒鬥麵館。袁瑋 攝
今天,衡復風貌區的幾家特色小店還分享了他們的體驗。永康路的Big Bagel老闆王小王說,在上海開店2年,主打麵包貝果和咖啡,儘管做得蠻艱難,「因為哪怕小小的酵母放多少,發酵多長時間都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摸索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但是因為很多消費者慢慢變成了朋友,儘管常常會糾結,但還是堅持了下來。讓她特別感動的是小店周邊居民濃濃的人情味和煙火氣,「住在小店附近的老阿姨和外國客人有時會帶來家常菜和我們一起分享。這就是小店的魅力,成為店主和周邊居民情感的紐帶。」開在嘉善路上的青一怒鬥.面匠是個多元業態疊加的小店,被稱為「麵食界的時尚『混血兒』」,中午一碗牛肉麵的主要食材都是從青海空運來,晚上供應中式小菜、各種酒,老闆之一的袁婧文說,「一家麵館環境可以做得很小資,周邊都是居民,我們的價格還是很親民的。」老字號喬家柵經過了110的歷史將擦亮金子招牌再出發,這家在永嘉路上開了82年的老店可以買到手作的木桶蒸出的八寶飯、松糕,負責人沈妍說,店裡的招牌產品不僅吸引了周邊居民,還有很多鐵桿粉絲會從很遠趕來,就為這一口「媽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