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開始
上海的街面上不僅逛的人多了
買的人也在增加
隨著疫情趨於平穩
上海「五五購物節」消費熱力的輻射
上海特色小店如今復甦得怎麼樣了?
喜歡在上海街頭閒逛的朋友
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些開了10年以上的特色小店
新樂路
有「20年+」歷史的夢曼特西餐廳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用戶@einiewi
長樂路上
「20年+」的瀚藝旗袍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用戶@兔小蠻蠻蠻
「13年+」的鉦藝廊店新天地店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用戶@一碗rose面
福州路上
「16年+」的Suzhou Cobblers 摩登繡鞋店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用戶@donuts2553
永嘉路上
近10年的SHARI日料店
以上這些
路邊小店你熟悉嗎?
精緻優雅抑或煙火氣繚繞的特色小店,是上海商業活力與韌性的體現,也是上海的「鄉愁」,更關乎民生與就業。城市建設改變街道模樣、商鋪房租連年漲、大型購物中心擠佔生存空間、外賣平臺搶走生意……在一輪輪衝擊下,近幾年,特色小店經歷著「生存危機」。今年的疫情又是一場「打擊」。
最近一段時間,上海許多特色小店漸漸復甦,但在繁榮景象之下,也有相當數量的小店「消失了」。
記者在最近的實地走訪中發現,去年底還開著的一些特色小店「關門了」。在市中心一條以特色小店見長的小馬路上,一家老廠房改建的綜合體物業方告訴記者:疫情之下,綜合體內一下子有三家主力店「退租」。這三家主力店中,兩家是小而美的零售店,一家是特色酒吧,且都是上海首店或旗艦店。「生意不好,店主『扛不住』,就退租了。」物業方說。
在另一條小馬路上,梧桐掩映下,短短1.6公裡長的道路兩旁分布著200多家小店,不少小店都已經恢復營業。記者去年到訪過這條路上兩家頗具特色的咖啡館,都是經營了5年、10年以上的「老店」。不過上個月記者再次到訪,兩家店已閉門謝客,還都貼出了「招租」告示。記者了解到,即便是還在經營的特色小店,恢復到疫情前狀態的目前還並不多。
小店雖小,卻是事關上海就業的大民生。「在上海零售商業中,90%以上是中小店鋪。小店不僅是滿足上海民生需求的商業形態,也解決了相當數量的就業。所以,穩住上海小店,也就穩住了相當數量的就業人群,這一點在當下應當引起足夠重視。」上海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晁鋼令說。
如何穩住小店,讓小店活下來,並促進它們復甦?在採訪中,一些店主提出建議。
最集中的建議,是希望政府舉辦的促銷活動、文化活動能更多考慮到小店的需求。有小店店主提出,此次「五五購物節」的消費優惠主要針對大商場和百貨,沿街小店得到消息比較滯後,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參與的活動。隨著商業業態不斷細分化,政府促消費的舉措在信息傳遞和業態匹配上應再多考慮一下沿街小店。如,相關部門可以多設計針對不同領域舉辦消費活動,及時告知小店店主,店主也可以自己去選擇適合參與的優惠促銷活動。
也有不少店主建議政府部門在外擺設置、業態經營、臨時用工上給予小店更多彈性管理空間。一家網紅小店店主坦言:「小店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與修復能力,政府如果能給我們足夠大的彈性管理空間,我們能夠自己想辦法生存與發展。」去年,上海出臺了支持特色小店發展的10條舉措,提出審慎包容監管,試點「外擺位」、「跨門經營」、「居改非」等政策。小店店主希望,這些相關政策能儘快從紙面落地,並加以推廣。此外,一些用工量較大的小店希望能放寬臨時用工政策,以降低用工成本。
小店集中的愚園百貨公司正在復甦 舒抒攝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晁鋼令提出,穩住小店,政府要「精準施策」。
疫情之下,特色小店受到的影響不同:
維持民生需求的小店,如社區裡的煙雜店、水果店,受到的影響相對小;
餐飲店之類,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大;
受影響最大的,則是小百貨類、服裝鞋帽類小店,整體復甦相對較晚。
不同經營者受到的影響也不同。有的經營者以小店為生,有的經營者除小店之外還有其他收入。「政府要對小店的經營情況要摸清底數,制定的相關政策,原則上要向受影響嚴重的行業、類別和經營者傾斜,切忌『大水漫灌』。」同時,晁鋼令建議,上海要重點關注與居民生活關係緊密的小店的生存狀況,滿足好民生需求;特別要重點關注特色商圈、特色街區中的小店的生存狀況,維護好上海商業的形象。
此外,記者了解到,一些處在歷史風貌區內的支馬路,在政企合作下正打算重塑與振興。位於徐匯區的東平路,沿街門面有樂器店、唱片店、瓷器店、咖啡店等特色店鋪,與桃江路、汾陽路、衡山路等共同形成具有濃厚音樂氛圍的特色街區。上音附中和商業租戶的合同於2018年12月到期,後因政策原因,上音附中被迫放棄與租戶續約並收回門面。由於該街區具有打造為音樂街區的獨特優勢,目前,徐匯區徐房集團與上音附中正計劃共同推動東平路區域打造世界級音樂文化街區。相關專家建議儘快落實與推進這一計劃,保護好獨特的街區形態和氛圍。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唐燁、舒抒
微信編輯:胡雨松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