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融合,多主體參與 讓業主與物業公司「雙贏」

2020-12-13 新財網

  繳費、報修、購物、家政,只需在APP上一鍵預約,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服務到家;居民和車輛進出,車牌和人臉自動識別系統控制閘門和地鎖,便捷又高效;從綠地到電梯,無處不在的「天眼」對整座小區全方位無死角的監控,保障業主安全……近年來,「智慧物業」逐步成為物管服務的新發展方向。搭建智慧物業平臺有什麼意義?新式物管服務「新」在哪裡?居民、企業和政府將在其中發揮什麼作用?本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智慧物業是未來發展方向

  「住平房,以前享受不到像樣的物業服務。很多東西老年人不會鼓搗,出了問題難解決。如今有了準物業中心,遠程預約只需幾分鐘,不管通水管還是修家電,都能上門服務。」關大爺是北京市西城區胡同平房區的居民,和幾戶人家同住一間大雜院。大家說起準物業公司提供的個性化、智能化服務,一個個都讚不絕口。

  對於「智慧物業」,家住浙江杭州的白領王鵬也有切身體會。「傳統物業的服務項目,在我們小區基本都搬到了線上,此外還有許多新項目。家電維修、裝潢維護、房屋招租、家政預約、投訴建議,一個APP就搞定了,省時省力。有了攝像頭全覆蓋和安保呼叫系統,高空墜物、祭祀燒紙、不文明養犬、在樓道裡給電動車充電等現象基本杜絕,讓居民住得安心。」王鵬說。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需要物業的配合。智慧物業平臺的普及和應用,提高了各項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北京市海澱區一位社區工作者說,物管服務智能化水平越高的小區,在進行體溫檢測、消毒殺菌、出入者識別、出行軌跡記錄等防疫工作時也越得力。

  不論是市場化運作的物業公司,還是由政府補貼、帶有公共福利性質的「準物業」,都在向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方向進行服務轉型。智慧物業加速布局,也適應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需要。

  日前,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提出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搭建智慧物業平臺,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對接各類商業服務,構建線上線下生活服務圈,滿足居民多樣化生活服務需求。北京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秀池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推動物管行業健康發展,具有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意義。

  趙秀池分析,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5G、雲計算等前沿技術的應用,智慧物業和物業服務的線上下融合是未來物業管理的發展方向,這對提高行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解決民生剛需、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著重要意義。「基於智慧物業平臺,以往單純由物業公司提供的物業服務能夠升級為社會化的聯通服務,效率將極大提高,服務體驗也將得到改善。」趙秀池說。

  線上線下融合,多主體參與

  「我們小區的物業和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合作,開發了一款智慧物業APP。安裝以後,業主出門甚至不需要帶門禁卡和鑰匙,通過手機NFC功能就可以完成進樓、開門等核驗。」上海某高端社區業主馬宏說,這款智慧物業平臺對接了電商、銀行、物流企業、公共機構等,能提供繳費付款、收發快遞、智能提醒、訪客登記等服務,多數業主已經用起來了。

  業內人士認為,物管服務升級和智慧物業的普及,有望構建起覆蓋家庭、社區、城市的多層次生活服務圈,進一步促進消費升級。這背後離不開政策、市場、疫情防控等多因素推動,以及政府、企業、居民的多主體參與。

  自1981年第一家物業管理企業在深圳成立以來,中國物業管理市場規模不斷攀升。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發布的《2019物業服務企業發展指數測評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物管行業管理面積已達到279.3億平方米,經營收入7043.63億元,物業服務企業數量12.7萬家,從業人員數量983.7萬人。不少房地產行業頭部企業將其物業板塊分拆,進行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的業務升級,試圖在主營業務市場存量相對穩定的背景下,尋求新的增量市場,為行業發展帶來新變數。

  目前,國內物管行業頭部企業紛紛加速智慧物業布局,推動自身服務在線上線下的融合。例如,萬科物業推出「住這兒」APP,並提出智慧社區解決方案「睿服務」體系,藉助網際網路應用系統實現對人、物、財的全面數據化管理,打造更陽光的社區和更透明的物業;碧桂園服務推出「鳳凰會平臺」,覆蓋2000多項服務項目;彩生活服務打造「彩之雲社區服務平臺」,實現維修、清潔、安全等基礎物業服務的訂單化和「B2F」(從商家到家庭)的無縫對接;綠城服務著力升級園區物業服務,建立大數據平臺並引入智能設施,建設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智慧園區服務體系。

  除了物管企業,其他主體也在積極參與。如建設銀行與全國多地住建部門和物管企業合作,構建「智慧社區」平臺,在現有智慧物業平臺基礎上融合了金融服務。政策利好也為物管服務升級提供助力。北京、深圳等多個城市都已實施或修訂了物業管理相關條例規定,鼓勵建設智慧社區,將物管行業納入社會治理體系進行監管和指導,如北京市朝陽區圍繞打造「品牌物業、法治物業、智慧物業」,將物業管理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

  讓業主與物業公司「雙贏」

  智慧物業前景美好,但實現這一目標面臨著諸多障礙。例如,物業服務一體化程度低,各類智能設備大多獨立運行,硬體互聯實現難,各類平臺在安全性、兼容性等方面存在問題;智慧物業升級改造成本高,不少老舊小區仍待改造,都需要投入資源;對於升級後的物業服務,業主、物業公司在定價、服務內容、隱私保障等方面爭議多發,且缺乏健全的調解仲裁機制。

  趙秀池指出,物管行業是伴隨著住房制度改革發展起來的,但一定程度上滯後於關聯行業的發展。「由於物業服務質量不符合業主預期、小區公共收益沒有與業主共享等原因,物業費糾紛已經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重大問題。」

  「智慧物業的升級改造應是業主和物業的雙贏。」北京市朝陽區一所小區的物業公司負責人說,長期來看,更好的物業服務可以為不動產帶來溢價,提高業主在二手房交易市場的議價能力。更加智能化的物管服務,一方面降低了物業公司的管理成本,一方面也提升了業主的服務體驗。「就拿停車位資源配置來說吧,有了智慧物業平臺,就能根據車位使用的時段、頻次分布,實現車位利用效能的最大化。」該負責人說。

  實現業主與物業公司「雙贏」固然很好,但該如何破除現有障礙?服務升級需要在硬體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該由誰來「埋單」?

  趙秀池認為,在發展智慧物業時,應當通過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發揮市場多元主體的作用,政府則要予以引導,尤其要發揮基層街道社區的作用,與物業管理公司、居民形成多元共治模式。「政府是智慧物業的倡導者和支持者,應該制定對物管服務升級的扶持政策,如稅費減免等,並對低收入居民和特殊困難群體進行必要補貼;企業是智慧物業的供給者和投資者,本著誰投資誰獲益的原則,企業可以通過智慧物業服務的供給獲取相應收益。」趙秀池說。業內專家也認為,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是一個「做大蛋糕」的過程。建設智慧物業,需要企業進行先期投入,但企業也由此拓展獲得新的商業機會,盤活業主這一客戶資源。社區團購、社區文旅、社區生活圈等新業態正破土而出,只要把握住機會,物業公司有望在轉型中實現更大的收益。

相關焦點

  • 國家發改委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不論是市場化運作的物業公司,還是由政府補貼、帶有公共福利性質的「準物業」,都在向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方向進行服務轉型。智慧物業加速布局,也適應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需要。  日前,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提出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搭建智慧物業平臺,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對接各類商業服務,構建線上線下生活服務圈,滿足居民多樣化生活服務需求。北京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秀池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推動物管行業健康發展,具有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意義。
  • 國家發改委印發促消費方案,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線上線下融合,多主體參與    「我們小區的物業和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合作,開發了一款智慧物業APP。安裝以後,業主出門甚至不需要帶門禁卡和鑰匙,通過手機NFC功能就可以完成進樓、開門等核驗。」這背後離不開政策、市場、疫情防控等多因素推動,以及政府、企業、居民的多主體參與。    自1981年第一家物業管理企業在深圳成立以來,中國物業管理市場規模不斷攀升。
  • 國家發改委印發促消費方案,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線上線下融合,多主體參與「我們小區的物業和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合作,開發了一款智慧物業APP。安裝以後,業主出門甚至不需要帶門禁卡和鑰匙,通過手機NFC功能就可以完成進樓、開門等核驗。」上海某高端社區業主馬宏說,這款智慧物業平臺對接了電商、銀行、物流企業、公共機構等,能提供繳費付款、收發快遞、智能提醒、訪客登記等服務,多數業主已經用起來了。業內人士認為,物管服務升級和智慧物業的普及,有望構建起覆蓋家庭、社區、城市的多層次生活服務圈,進一步促進消費升級。這背後離不開政策、市場、疫情防控等多因素推動,以及政府、企業、居民的多主體參與。
  •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物業管理行業迎新機遇本
    為加快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補齊居住社區服務短板,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生活服務需求,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日,住建部發布《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文件提到包括構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全域全量採集數據、推進物業管理智能化、融合線上線下服務等多項內容。
  • 線上線下融合,2021數博會這樣辦
    1月14日,記者從貴陽市「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活動——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7場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數博會將於今年5月26-29日在貴陽舉辦,採取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辦會模式。目前,大會各項工作正在全力謀劃推進中。
  • 線上線下融合,2021數博會這樣辦!
    1月14日,記者從貴陽市「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活動——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7場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數博會將於今年5月26-29日在貴陽舉辦,採取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辦會模式。目前,大會各項工作正在全力謀劃推進中。
  • 加快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現代流通體系,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降低企業流通成本,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開拓城鄉消費市場。市委五屆九次全會也提出,要健全現代流通體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消費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 如何打造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線上發展趨勢放緩成為了新的狀態。未來:新零售時代,線上線下融合2018年,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生產技術的革新正悄然而至,將引起一場「消費關係」的大解放,我們的購買方式、支付工具、分享渠道都在改變!隨著市場的變化,線上增速開始放緩,線下線上開始融合。線上線下不再是單一、分離,而是有效結合統一,甚至融為一體,新零售將會從中產生。當然,線上線下完全結合統一在國內還需一段時間,由於種種原因,國內真正做到新零售模式、接受新零售模式還是少數,更多的企業還在徘徊、在思索。一邊面對傳統線下零售關店潮,另一方面也要面對電子商務要集體布局線下,卡在中間很是為難。
  • 竇桂梅談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直面挑戰,關注完整人的成長
    清華附小建立了網際網路學校,搭建了線上資源庫,研發了配套的自主學習菜單,配合學生個體成長關鍵事件記錄的APP,以及能出具個性化成長報告的基於過程數據的分析系統。 二是直播課堂的探索。疫情來臨時,清華附小承擔了面向全國小學生的《同上一堂課》任務,一共直播816節課,全員參與備課500多人,7000人次學生參與錄製,堅持近4個月。
  • 海寧皮革城線上線下融合再升級
    海寧相關機構、各大服裝企業、電商從業者爭相參與,共同探索海寧服裝產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之路,醞釀已久的「數位化海寧」戰略正蓄勢待發。與此同時,海寧中國皮革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戰略正式發布。這是皮革城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起點,也是皮革城線上線下發展的新動力。
  • 嚴馮敏:線上線下融合 以規範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第二,治理突出問題,應堅持線上線下治理相結合。一是法律的要求,電子商務法經歷「五年四審三公開」,該法總則將線上線下一致確立為立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其中一條規定國家平等對待線上線下商務服務,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不得採取歧視性政策措施,不得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市場競爭。
  • OMO成主流 線上線下如何融合?
    疫情期間,線下教學停課,強大的線上能力成為教培機構贏得流量、維持正常運營的重要支撐。經歷了一輪生死考驗後,如今,線下教學秩序逐步恢復,不少學生選擇重新回歸線下。如何更好地進行線上線下融合正被更多教育企業作為發展戰略重點傾斜。對教育企業而言,OMO轉型是不是唯一出路?OMO之路又該如何走?
  • 宗慶後談電商:線上線下融合是未來發展趨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婕「線上與線下相融合將成為電商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是能夠降低成本,二是維護原來的供應體系,三是收益更穩定,與企業的合作也更加持久。」第二,未來電商將進一步融合線上與線下渠道。近年來,各大電商平臺開始意識到線下渠道的不可替代性,紛紛加入線下布局。作為實體製造業的代表,娃哈哈也在將渠道從線下向線上延展,搭建「快銷網」數位化平臺,把娃哈哈自己飲料的線下訂單轉化為實時、精準的數字流,實現全供應鏈數位化,推動聯銷體的升級發展。
  • 趨勢篇|疫情過後,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趨勢
    因為疫情原因,大家足不出戶,這導致線下客流量持續下滑,而消費者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線上平臺。迫於生存的壓力,許多母嬰門店紛紛開始轉型,通過線上小程序、社群等途徑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將線下變成體驗+服務型門店。 誠然,當前消費場景發生變化,也推動了宅文化、懶人經濟的盛行。
  • 線上線下融合或成新趨勢
    孫崇標也表示,疫情期間,許多學生線上學習效果不明顯,很多家長都想在暑期補一補,因此學科培訓機構暑期獲得了大額補血。不過,孫崇標也坦陳,在停課100多天後,橋登堡旗下多家校區陸續線下複課。但截至目前,招生情況仍未恢復正常,並且面臨著不少實際困難。
  • 線上和線下融合是大勢所趨,但有一難關!
    自「新零售」概念橫空出世,引發社會各個層面、特別是零售業的極大關注和參與,一方面線上巨頭在頻頻收購布局線下,一方面線上實體也在積極擁抱線上,形式似乎一片大好。比如,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是由網際網路方面主導呢?還是由傳統企業主導呢?路遙說,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滿泥濘。線上和線下的融合何嘗不是。.在所有的問題當中,最難解決的還是人的問題。
  • 上海中小學生開學:線上線下教育融合
    中福會供圖上海中小學生開學:線上線下教育融合 避免舌尖上的浪費 無人機加入護校中新網上海9月1日電 (記者 陳靜)防控疫情、力行節約不浪費以及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成為上海中小學生開啟新學期的「關鍵詞」。1日,上海150餘萬中小學生迎來新學期。
  • 水滴保險將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打造線下經紀人團隊
    楊光:傳統大型保險公司線下資源充沛,有補足線上渠道的需求,對於我們在線上做到一定程度之後,也存在「補短板」的需求。可能外部看來有點奇怪,但只是不同主體發展階段不一樣,不是說非要逆勢而為。事實上,水滴保險平臺在春節假期前開始籌劃發展線下保險經紀業務,但由於線下業務籌劃耗費時間較長,節後受到疫情影響,線下業務的開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到最近才正式啟動北京的線下經紀人招募。
  • 房產行業的線上+線下模式融合將成為必然
    阿里還將與易居達成戰略合作,一起發布不動產交易協作機制(ETC),基於數位化、智能化新產品構建一個多方參與的新平臺,推動整個行業進行數位化升級。更為具體的是,未來天貓會幫助房地產企業開網店,用3D購技術、直播以及金融服務能力打通線上看房、購房的全鏈路。
  • 碧桂園的直播邏輯:線上線下融合的力量在房產領域爆發
    由於觀眾來自五湖四海,往往只會選擇心儀的城市或就近的城市定居/開業,多業態、多地點的房源給予觀眾更大的選擇空間,客觀有利交易的達成。直播的另一項核心吸引力,在於讓參與粉絲獲得真正的實惠。碧桂園也深諳直播活動的規律,此次直播賣房將推出多種福利方案,包括派發海量5.5元抵5.5萬元的購房券和百萬元紅包、超級錦鯉大禮,部分特惠房源、車位、商鋪享受超低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