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元節:文明祭掃、雲寄哀思,才是最好的緬懷方式!

2021-01-07 澎湃新聞
今日中元節:文明祭掃、雲寄哀思,才是最好的緬懷方式!

2020-09-02 20:1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美麗武清 ,作者美麗武清

美麗武清

宣傳推介武清

飄動的卡片寄託遙遠的思念

潔白的玫瑰代表深切的哀悼

在武清區松鶴園小區社區共祭的展板前,居民將手寫的卡片系在樹枝上,為離去的親人獻上一朵純白的花,他們用這樣文明環保的方式表達哀思。今天是中元節,下午五點,松鶴園小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鄭茗準時來到社區祭祀的展板前,為居民準備好卡片、鮮花等物品。

鄭茗介紹道:「今年是我們小區開展共祭活動的第二年,從8月28日到9月2日,每天都有很多群眾參與其中,很多人都說非常滿意這樣文明環保的方式。在公祭點位我們有兩名工作人員服務群眾,還有兩名在小區周圍巡視,如果遇到燒紙祭祀的群眾,會進行勸導,讓文明祭祀的觀念深入群眾心中。」

在棲仙社區,工作人員懸掛文明祭祀宣傳橫幅,並發放《中元節文明祭祀倡議書》,向社區居民倡導綠色祭祀、安全祭祀。社區居委會門前豎起「追思牆」,引導居民以文明的方式懷念逝去的親人,居民紛紛在「追思牆」寫下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大家表示:要做「告別陋習,文明祭祀」的先行者,以文明祭祀方式來寄託哀思。

又是一年中元節

文明環保寄哀思

為紮實抓好「中元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和文明祭祀工作,推動《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深入落實,按照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和國家衛生區工作要求,確保「中元節」期間祭祀工作文明規範、安全有序,區民政局及早籌劃、周密組織,全面抓好文明祭祀宣傳、管控、檢查和疏導工作。

區民政局廣泛宣傳《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和《文明祭掃倡議書》,印製下發74000餘份《倡議書》、120餘條宣傳橫幅,積極倡導移風易俗、文明祭祀,為文明祭祀營造良好氛圍。

創新祭祀方式,製作了網上祭祀APP軟體,向全區群眾推廣,積極組織社區共祭活動,全區共設置46個社區共祭點位滿足群眾祭祀需求。在此基礎上,他們進一步淨化市場環境,會同市場監管局和屬地鎮街成立聯合檢查組,對殯葬用品市場進行全面檢查,嚴格查處封建迷信殯葬用品,嚴禁佔道經營銷售喪葬祭祀用品。

加強檢查督導,成立檢查督導組,在中元節期間對城區主要街道進行巡查檢查,一經發現隱患問題,及時督導整改落實,全力確保中元節祭祀工作文明安全、和諧有序。

文明祭祀,

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也是社會文明的表現,

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

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

文明祭祀,移風易俗,

為我們的文明家園貢獻力量!

掃描二維碼

進入武清區「中元節」

網上祭祀,表達哀思

文字:龐俊彤

圖片:龐俊彤、楊村街

原標題:《今日中元節:文明祭掃、雲寄哀思,才是最好的緬懷方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文明祭祀海報丨指尖寄哀思 「雲」上傳思念
    現在正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我們倡導綠色、文明、安全、節儉的祭掃新風尚,讓清明更「清明」。文明祭祀,同心戰疫,平安清明,你我同行!文明祭祀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趕緊隨小編一起來了解↓↓↓1.安全祭祀不聚集。戰「疫」仍在進行,切勿聚集祭掃。不到殯葬服務機構集中祭掃。
  • 倡議:中元節期間 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文明祭祀
    廣大市民朋友: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到來,每年的中元節期間,焚紙錢、燒冥物、放鞭炮等方式祭奠先人、緬懷逝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然而,隨意祭祀導致城市環境汙染,消防安全隱患突出。在這慎終追遠、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時節,為深入倡導文明祭祀,樹立文明新風,確保中元節祭祀安全有序,雲陽縣文明辦向市民發出倡議。一、轉變觀念,摒棄傳統祭奠陋習。
  • 書信寄哀思 視頻雲拜祭
    來源:廣州日報廣州全市清明暫停實地祭掃 市民選擇多種形式緬懷親人疫情防控期間,全市暫停現場祭掃。市民可撰寫紀念文章緬懷先人。清明祭掃拜祭祖先是由來已久的傳統民俗,每年清明期間,廣州有近600萬人次參與現場拜祭。今年,廣州全市暫停實地祭掃及群體性活動,同時推出了多種「雲祭掃」方式。網上祭祀、居家追思、信郵哀思、工作人員集中獻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求,有的市民通過書信寄語寫下思念之語,也有家族開視頻會議進行雲拜祭。不少街坊認為,「冒險拜祭非先人所期,線上拜祭也很有儀式感。」
  • 一束鮮花寄哀思 蕪湖冬至文明祭掃蔚然成風
    緬懷故人,寄託哀思!冬至前的最後一個雙休日,我市也迎來了冬至祭掃的高峰期。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蕪湖各殯葬服務機構均制定了服務保障方案和應急預案,確保疫情防控和冬至祭掃工作平穩有序。
  • 倡議書:一束鮮花寄哀思 低碳文明清明祭
    、祭奠逝者、追思故人的傳統節日到來之際,為共度平安、綠色、生態的清明節,以健康、文明、低碳、有序的形式進行祭掃,助力藍天保衛戰,我們向全市市民朋友們發出倡議:——擯棄陳規陋習,實行文明祭掃。自覺破除焚燒香燭紙錢、燃放鞭炮煙花等陳規陋習,大力提倡文明祭奠、低碳祭掃,推廣敬獻鮮花、植樹綠化、絲帶寄哀思、家庭追思、社區公祭等現代祭掃方式,將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情感融入現代文明的表達方式。——提倡厚養薄葬,弘揚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
  • 「雲祭掃」+「代祭掃」 江蘇江陰開啟清明祭掃新模式
    每年清明,人們都會通過祭掃,表達對親人的緬懷和思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祭掃變得有些特殊。連日來,江蘇江陰市大力倡導「雲祭掃」+「代祭掃」,努力營造「移風易俗,文明祭祀,綠色清明,文化清明」的良好氛圍,過一個健康、文明、綠色、低碳的清明節。
  • 電子蠟燭代替明火 清明文明祭掃有這些好方式
    今年開始,上海將出現首個無煙墓園,上海福壽園5月1日起將試點文明祭掃新舉措。園區內將嚴禁燃放煙花爆竹和燃燒錫紙、冥幣、紙錢、紙紮等風俗用品。這一新舉措對於引導市民移風易俗的文明習慣是一次很好的嘗試,如果試行成功,將對其他公墓起到示範功能。  其實,文明祭掃還有這些好方式,一捧鮮花、一首歌曲……用更多的時間與誠意,換個方式紀念親人。
  • 氣球寄託哀思 鮮花緬懷故人
    道裏區將清明文明祭祀活動作為鞏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成果的重要措施加以落實,通過走進社區、學校等方式,一對一、點對點地宣傳文明祭掃、倡導綠色祭祀。  愛建街道組織轄區居民開展清明詩會活動,用吟詩歌賦的方式祭奠親人,並與居民籤訂了《文明祭祀承諾書》,籤約居民可獲得免費贈送的鮮花,用花束祭故人;通江街道組織開展以「倡導文明祭祀放飛白色氣球」為主題的清明祭祀活動,社區工作人員與社區居民共同放飛代表對革命先烈及已故親人思念之情的白氣球,還通過文明宣傳講座等多種文明健康的方式緬懷故人表達哀思。
  • 宜君縣人民檢察院 開展「文明祭掃護公益」檢察宣傳活動
    又是一年清明時,緬懷故人寄哀思。為營造一個文明、低碳、環保的清明祭掃氛圍,3月30日,宜君縣人民檢察院聯合宜君縣殯葬管理所、宜君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在縣城開展了「文明祭掃樹新風、攜手相伴護公益」檢察公益宣傳活動。
  • 廈門雲祭園:「雲」上寄思念 別樣方式情不變
    而身在他鄉的親友,在通過紀念館創建者的審核後,也可以進入館內留言、祭拜,寄託哀思。 「廈門網上祭掃平臺『廈門雲祭園』正式開通五天,已建紀念館10388個。」昨日,「i廈門」平臺負責人李沛統計出最新數據。 紀念館如何「雲建立」?親友又如何「雲祭掃」?本報記者帶您一起了解這種文明祭祀新風尚。
  • 「網絡中國節清明」讓文明祭掃成為一種習慣,2019清明節文明祭掃10...
    市民政局殯葬事業管理處黨委書記、處長王田玉說,目前,殯葬部門正在多措並舉營造文明祭掃的氛圍,希望越來越多的市民採用更健康、更環保的方式緬懷先人,在還清明節「清潔明淨」之義的同時,做落實《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踐行者。「傳統的祭掃方式,不僅汙染環境,也容易引起火災。」
  • 春節期間應文明祭祀 不應靠祭品"奢華"寄哀思
    春節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島城三大祭掃節日,是我們祭掃墓陵、緬懷先人、寄託哀思、慎終追遠的傳統節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祭祖方式也「水漲船高」,像燃放煙花爆竹、焚燒各種紙製品的陋習屢見不鮮,而且排場越來越土豪,殊不知此舉在違反了規定造成了火災隱患的同時,也違背了祭奠已故親人的初衷。
  • 中元節:中元寄哀思,燈下念故人,願天堂的親人一切安好!
    農曆七月十五,又是一年中元節;一個「緬懷先祖,珍惜當下」的特殊傳統節日,一年年的輪迴、一代代的傳承。 這一天,我們與先祖對話,感念終生難忘的哺育之恩,重溫血溶於水的凝重情感;也勾起了我們對已逝親人的追思…… 思念之情千秋索,祈禱逝者長眠闕。
  • 清明時節,應多些文明祭掃
    (3月21日 中新網)燒紙是人們用來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一種民間信俗。隨著文化的發展,掃墓燒紙日漸式微。影響市容、汙染環境、引發火災……種種危害使燒紙成為了不得不摒棄的舊習。近些年來,很多地區都發布有禁止燒紙祭祖的通告,但是因祭掃燒紙而引發火災的事件,還是屢屢發生。
  • 廣州全市清明暫停實地祭掃 市民選擇多種形式緬懷親人
    市民可撰寫紀念文章緬懷先人。大洋網訊 清明祭掃拜祭祖先是由來已久的傳統民俗,每年清明期間,廣州有近600萬人次參與現場拜祭。今年,廣州全市暫停實地祭掃及群體性活動,同時推出了多種「雲祭掃」方式。網上祭祀、居家追思、信郵哀思、工作人員集中獻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求,有的市民通過書信寄語寫下思念之語,也有家族開視頻會議進行雲拜祭。不少街坊認為,「冒險拜祭非先人所期,線上拜祭也很有儀式感。」
  • 桐城:冬至祭掃見文明,一把花束寄哀思
    今年的冬至日,桐城民間祭祀既沒有「煙燻火燎」,也沒有「陣陣噪音和森林防火警報」,只有束束鮮(絹)花寄託對已逝親人的哀思。這得益於我市多措並舉引導群眾文明祭祀、共護生態環境。凡是攜帶爆竹、紙錢的人和車輛,一律不得上山祭掃。所攜爆竹、紙錢就地處理。今年以來,我市堅持疏堵結合,全面加強宣傳,開展常態監管,深入推進森林防火、文明祭祀、煙花爆竹禁限放等工作,社會各界積極支持文明祭祀等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文明新風深度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
  • 「鮮花換紙錢」 濱江文明祭掃已蔚然成風
    冬至是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時節,本周迎來了冬至祭掃的高峰期。濱江區自去年冬至開展「鮮花換紙錢」活動以來,居民群眾自覺用鮮花祭祀,已成為文明祭掃新風尚。 在美女山公墓入口處,設立了免費鮮花領取處,工作人員正在發放鮮花。
  • 福清網絡祭掃平臺今日開通!詳細步驟來了
    二、嚴禁上山祭掃。全市範圍內禁止人員上山祭掃,各鎮(街)、村(社區)、農場要強化管控,在上山路口設立疫情防控、防火宣傳服務站,做好祭掃人員的勸返工作。 三、倡導文明祭祀。提倡採取居家追思、網絡祭掃等方式緬懷逝者、寄託哀思。
  • 心香一瓣寄「雲端」
    清明時節,緬懷故人,遙寄哀思。今年受疫情影響, 為有效避免人員聚集,各地紛紛開展「代祭掃」、「雲祭掃」等形式多樣的清明祭掃活動。雲祭掃以網際網路為平臺,突破時間和地域限制,成為各地主推的祭掃方式。
  • 冬至祭掃迎來高峰期,墓園秩序井然,文明祭掃成風
    冬至是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時節冬至前的最後一個雙休日也迎來了冬至祭掃的高峰期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浦東各殯葬單位採取預約祭掃和落葬的方式,確保疫情防控和冬至祭掃工作平穩有序今年冬至期間,浦東新區繼續全面推行無煙祭掃,實行「延長周期、錯峰引導、高峰預約」措施,實行預約落葬以及祭掃高峰日預約祭掃,滿足市民需求。其中,12月19日至21日的祭掃高峰期,各殯葬單位實行分時段預約祭掃和落葬。19日上午9時許,小布在福壽園海港陵園看到,前來祭掃的市民陸續駕車抵達,安保人員指揮車輛有序進入停車場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