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再出手,10.6億拿下卡耐新能源,許家印造車是認真的

2020-12-15 億歐網

1月24日,恆大健康發布公告稱,以近10.6億的價格收購了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58%的股份,成為卡耐新能源第一大股東,將在2019年4月30日前完成交割。

文/郝秋慧 億歐專欄作者

為什麼是卡耐新能源?

卡耐新能源是一家於2010年5月成立的專注三元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技術企業,由國資委直屬機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與日本ENAX等共同創立,其核心技術來源於「鋰電池之父」小澤和典及其研發團隊,卡耐是第一批入圍國家工信部《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的企業,並參與了所有新國標起草工作,是國家動力電池和電池系統系列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可見卡耐在電池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

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股東構成

成立不到9年,憑著強大技術的基因,卡耐迅速成長為國內一線的電池生產供應商,2018年卡耐動力電池裝機量在國內排名前十,軟包動力電池入圍中國前三,並已經與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江鈴新能源、江鈴股份、蔚來汽車、長城華冠、漢騰汽車、海馬新能源、山葉發動機株式會社(日本)、五十鈴汽車(日本)等多家車企達成了深度合作。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電池安全性尤為重要,據悉,已裝機的卡耐電池並無安全事故發生,其量產的電芯能量密度最高可達250Wh/kg,280Wh/kg中高鎳電芯產品也即將裝車,300Wh/kg、350Wh/kg的高鎳NCM811、NCA電芯產品已完成研發並具備量產條件,在能量密度、循環壽命、電芯性能等核心指標上頗具實力。

公告顯示,卡耐在全球研發團隊有300多人,技術團隊1500餘人,在上海、江西、廣西、江蘇設有四大生產基地。由此可見,卡耐的技術實力、團隊背景及產業落地能力均已經成熟,那麼,為何這樣一家領域頭部企業會選擇委身恆大呢?

卡耐擴張折戟,恆大「趁虛而入」

據億歐汽車了解,卡耐成立4年後便已經開始了全面銷售,向日本大巴提供電池產品,2015年向乘用車企業全面供貨,隨著業務量的提升,對產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16年開始,卡耐開始擴大產能,啟動開發南昌和柳州基地,加大了研發投入,並將A型電芯線投入生產,接下來兩年,卡耐不斷加大投入,導致入不敷出,2017年虧損5080萬,2018年虧損達1.2億元。

隨著新能源市場的擴張,2018年我國動力電池銷量同比增長56%,市場規模已近千億,預計未來幾年動力電池銷量的年複合增長率超47%,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4000億左右,此時的卡耐需要強有力的資金支持繼續擴大版圖,於是便與著急轉型汽車產業的恆大一拍即合。

億歐汽車了解到,恆大入主卡耐後將迅速擴大公司生產規模,計劃在10年內設立多個年產能60GWh 超級工廠,為其提供充裕的產能和深厚的技術儲備,將卡耐打造成世界級動力電池龍頭企業,這與卡耐成為「成為全球動力電池核心供應商」的願景不謀而合。

也許是恆大入局汽車產業的決心打動了卡耐,也許是卡耐為這個美好的承諾動了心,不得不說,這段「姻緣」也算是天作之合。

2018年9月恆大入股廣匯集團,擁有一支強有力的汽車經銷商隊伍。1月15日,恆大成功併購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這家擁有薩博基因的企業具備了完整的電動車研發、製造、量產能力,此次恆大入主卡耐新能源,掌握動力電池核心技術,意味著恆大階段性完成了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布局。

恆大造車,轉型之路還缺什麼?

億歐曾在《恆大轉型之殤,砸錢的「新造車」是出路嗎?》一文中提到,恆大身陷房地產困局,一直在尋求機會謀求轉型,先是輕工業、快消品,再是文化產業,接連敗北讓恆大不得不選擇新的出路,於是正處於變革中的汽車產業成了一個時代機遇,可恆大接下來要借著併購的NEVS開發並推出涵蓋入門級、中高端、豪華及超豪華級別的智能電動轎車、SUV及MPV等全系列多品牌產品,真的能順遂嗎?

雖然恆大在中國資本市場和企業中揮斥方遒,但在新能源和汽車行業依然是一個初級入門者,在通過資金砸下了一塊汽車產業後,如何運作、如何經營將是最核心的問題。人才引進、產業協同、管理運營才是恆大要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既不能寄希望於一個靈魂人物,就像陸奇也救不了轉型All in AI的百度,也不像賈躍亭挖來一個個強兵悍將,卻成一盤散沙,終流散在外。恆大造車,缺的不是資金、不是決心,也不是人才,而是機遇、運營、市場和民心。

轉型是企業的一個選擇題,選擇了一條路,便只能砥礪前行,恆大這條汽車之路註定艱險,若巨人有大殺四方的氣概,不妨期待下恆大汽車的誕生吧!

相關焦點

  • 併購卡耐新能源 許家印汽車全產業鏈版圖已成
    短短半年內,恆大頻頻引爆新能源汽車領域。繼入股廣匯、併購NEVS後,1月24日,恆大健康(HK.0708)宣布以10.6億入股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持股58%成為第一大股東。這標誌著,恆大正式進軍動力電池領域,完成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版圖。
  • 恆大收購卡耐新能源 許家印的新能源夢穩步向前
    驅動中國2019年7月29日消息 自恆大與FF「分手」後,許家印許老闆的造車夢並沒有止步。恆大通過不斷收購新能源車企、專利,甚至與國際車廠成立合資子公司,與地方達成生產合作。今年1月15日恆大健康發布公告稱,以9.3億美元成功收購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的51%股權並獲得多數董事席位。這個瑞典NEVS就是國能汽車,與已經消失的薩博品牌汽車 有很深的淵源。他的產品NEVS 93看起來更像是薩博93的電動化改裝。不管怎麼樣恆大總算是獲得了能夠量產新能源車的技術平臺。
  • 許家印10天砸70億造車 剛剛拿下動力電池新龍頭
    來源:中國基金報許家印是鐵了心要造車的。10天前(1月15日)剛花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億元)買全球性電動汽車公司NEVS51%股權,今天,又公告以10.6億元入主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持股58%成第一大股東。
  • 許家印鐵了心自己造車:10.6億收購汽車電池企業上海卡耐
    許家印鐵了心自己造車:10.6億收購汽車電池企業上海卡耐 澎湃新聞記者 李曉青 2019-01-24 17:17 來源
  • 恆大健康10.6億收購卡耐新能源58.07%股權
    1月24日消息,恆大健康(00708)發布公告,以10.6億入股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持股58.07%成為第一大股東。目前,卡耐新能源擁有超過300人的全球研發專家團隊,技術團隊超過1500人,在上海、江西、廣西、江蘇已擁有四大生產基地,預計2019年產能將達到6GWh,2020年達10GWh。相比於特斯拉所使用的18650和21700的圓柱電池,卡耐新能源所生產的軟包電池在安全性和耐久性方面都更勝一籌。
  • 許家印終於對新能源下手了!入駐頂尖車企卡耐新能源,成最大股東
    有很多知名的富商都看中了新能源這片市場,紛紛在這個領域做投資。近期許家印投資了10.6億元購買了卡耐新能源的部分股份,成為最大的股東,這就意味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布局又有了新的變化。許家印終於對新能源下手了!入駐頂尖車企卡耐新能源,成最大股東。
  • 恆大高科技轉型棋局「再落一子」 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浮出水面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28日電 繼入股廣匯,併購NEVS後,恆大造車再下一城。1月24日,恆大健康(0708.HK)宣布以10.6億入股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成第一大股東。至此,恆大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全產業鏈的新能源造車勢力,有望形成產業協同效應,佔領行業高地。
  • 恆大10.6億入主卡耐新能源 獲動力電池研發製造能力
    繼恆大在上周宣布入主瑞典電動汽車企業NEVS後不到十天,就又有了新的動作。1月24日,恆大健康(0708.HK)發布公告,以10.6億入股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持股58%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目前,卡耐新能源已成為上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江鈴集團等多家主流車企的電池供應商,2018年其動力電池產量及裝機量均排名行業前十,軟包動力電池穩居行業前三。卡耐新能源的三元軟包動力電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環次數等關鍵指標上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目前其研發的NCA電芯產品也已完成研發,具備量產條件。
  • 科陸電子「忍痛」退出上海卡耐 恆大新能源完成「交接棒」
    1月24日,科陸電子(002121,SZ)披露公告稱,擬將持有的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上海卡耐)58.07%股權以6.48億元(扣除了未實繳出資款4.12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恆大新能源動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恆大新能源),後者最終的控股股東為恆大健康。
  • 10億元入主卡耐新能源 恆大造車添「動力」
    來源:上海證券報1月24日,恆大健康在盤後發布公告稱,以10.6億元人民幣收購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58%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這是恆大繼稍早前先後入股全球最大汽車經銷商廣匯、併購瑞典電動汽車企業NEVS後的又一大動作。
  • 恆大併購卡耐新能源 行業多家車企尋覓動力電池盟友
    本報記者 梁鍶明 童海華 廣州報導日前,恆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0708.HK,以下簡稱「恆大」)發布公告,其以9.3億美元成功收購NEVS的51%股權。僅在10天後的1月24日晚間,恆大公告稱,以10.6億元入主動力電池企業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耐新能源」),持股58%成第一大股東。
  • 恆大造車放大招 將以10.6億元收購上海卡耐新能源58%股權
    1月24日,恆大健康(0708.HK)公告,以10.6億入主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持股58%成第一大股東。得益於出色的產品性能,卡耐新能源已成為上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江鈴集團等多家主流車企的電池供應商,2018年其動力電池產量及裝機量排名行業前十,軟包動力電池穩居行業前三。
  • 拼圖躍進,恆大造車「買買買」模式能否走通?
    文|吳昊前幾天,恆大健康宣布斥資3.79億美元,收購瑞典電動車公司NEVS 17.6%股權,完成此次收購後,NEVS 將成為恆大健康全資子公司。所以恆大一定是選擇未來非常大規模的產業,比如旅遊和新能源汽車」。2019年3月中國恆大業績發布會上,許家印談及了進軍新能源汽車初衷。除了市場規模之外,恆大跨界造車也踩在了一個時代的風口上。
  • 有色金屬:恆大收購卡耐新能源 薦2股
    投資要點:事件:近期,恆大健康發布公告,以10.6億元收購科陸電子(002121)持有的卡耐新能源58.07%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卡耐新能源為三元軟包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5月,是從事三元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股東包括恆大健康、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浙江萬豐奧威(002085)汽輪股份有限公司和蘇州正力蔚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產能預計2019年底達到6GWh,2020年底達到10GWh。
  • 許家印沒有退路,或醞釀一個「新恆大」?
    不同以往,恆大這一槍,首先是目標高遠,氣勢逼人。 9月6日晚,恆大召開營銷大會,恆大集團掌門人許家印在現場正式下達今年9月和10月的營銷「軍令」:每個月銷售目標1000億元,「金九銀十」要賣2000億元。 單月銷售過千億是什麼概念?媒體直言,「歷史上從未有房企實現過單月銷售千億」。
  • 細數恆大造車「三部曲」:從宣布造車到國能93量產下線
    「國能93車型如期量產下線,意味著恆大造車步入全新階段,」業內人士認為,恆大未來將更有底氣和信心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當然這也得益於許家印步步為營的戰略布局及恆大高效的執行力。據權威組織推算,截至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1750萬輛,市場空間巨大。許家印對此亦有深刻的認識,他表示,歐洲許多國家已出臺明確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整個行業早已不是原來的探索與摸索階段,堅信「未來5-10年新能源汽車是幾萬億的規模,在全世界是幾十萬億的大產業」。
  • 再辨恆大造車真假
    樓盤標價2.3萬,以近期恆大常推的75折,算下來要1.7萬一平左右。恆大當初拿下時的樓面地價,不到1萬元。健康管理收益 23.64億元,而新能源汽車產業收益 2.84億元。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剛過一成,九成都是健康管理業務,卻掛上了汽車公司的名頭。 這一舉措相當有代表性,恆大近期一系列動作,都是為了證明,他們的造車是認真的,而且業務進展順利。
  • 許家印圓夢? 恆大首款電動車將於未來3個月內投產
    3 月 20 日,據證券日報報導,恆大首款電動汽車將於接下來的 3 個月內全面投產。自 2019 年初開始,恆大持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力。近日,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更是宣布了恆大造車時間表——在恆大國能新能源汽車戰略合作夥伴峰會上,許家印宣布恆大旗下首款純電動汽車將於 6 月份全面投產,會面向全球發售。
  • 技術源於「鋰電池之父」 恆大收購卡耐新能源打造動力電池獨角獸
    「左手廣匯,右手NEVS,現在又加入了卡耐新能源!」1月24日,恆大健康(0708.HK)發布公告,以10.6億入股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續航情況、安全性和技術成熟度是消費者考慮是否拋棄傳統燃油車,選擇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因素。而恆大先後獲得來自瑞典薩博的世界級電動車研發技術和卡耐新能源的頂級動力電池核心技術,就等於為恆大的新能源汽車上了『雙重保險』,這是其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的有力砝碼。」上述業內人士續指。
  • 恆大最強造車版圖亮相入主卡耐新能源打造動力電池新巨頭
    恆大的汽車版圖持續擴張,繼此前入主全球最大汽車經銷商廣匯、併購瑞典電動汽車企業NEVS後,此次劍指被稱為新能源汽車「心臟」的動力電池。1月24日,恆大健康(0708.HK)公告,以10.6億入主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持股58%成第一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