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住戶晚上太吵,樓下鄰居睡不著覺:半夜2點鐘還在屋裡拖凳子
本期情感調解的主題是神經衰弱的老人
老母親和兒子住在一起,兒子平時白天要上班,只有晚上才回家,老母親早上出去買個菜,就不怎麼出門了,老母親的年紀也不小了,身體也不是很好,這段時間,樓上住戶夜裡製造出來的噪聲,更是讓老母親神經衰弱了。
因為樓上晚上發出的響動實在太大,老房子又不隔音,對聲音敏感的老母親晚上幾乎睡不著,為了解決睡眠的問題,老母親求助了社區,甚至報了警,希望樓上住戶晚上儘量少發出聲音,可社區的工作人員頻繁去樓上住戶家說了幾次後,樓上的住戶也煩了,乾脆不讓社區的工作人員進門了。
樓上住戶晚上太吵,樓下鄰居睡不著覺:半夜2點鐘還在屋裡拖凳子。雖然讓社區的工作人員以及警察去樓上住戶家說過減少噪音這件事,但是樓上的住戶依舊每晚會發出令老母親難以入睡的聲音,無奈之下,老母親只好請來了調解員,希望再和樓上鄰居溝通下。
情感調解
一見到調解員,老母親就抱怨說:「樓上的住戶總是往地板上扔東西,聲音很吵,前天他們的小孩子在家裡反覆跑了7趟,我數過的,從這跑到那,又從那跑到這,大人也在家裡蹦跳,還跑步。」
「我一個人吵不過他們(樓上住戶),我就去社區裡講,社區的工作人員去樓上鄰居家調解了好幾次,到最後鄰居煩了,就拒絕社區的工作人員去調解。」
站在一邊的派出所民警也表示:「老太太報警也報了好幾次了,說樓上住戶的聲音響,影響到了她的睡眠。」
和老母親了解了一些情況後,老母親帶著調解員和社區的工作人員回了家,她對調解員說,「我早上看到樓上住戶的保姆帶著小孩出去散步了,應該過一會兒就回來了。」
在等待的過程中,社區的工作人員對調解員說:「樓上住戶的家裡我們也去過了,他們家的客廳、房間、過道都鋪著爬行墊。」
調解員等了一會兒後,樓上住戶的保姆帶著小孩回來了,見到調解員,她說,「東家還沒回來,這兩天東家上的晚班,晚上很晚才會回來」。
保姆說:「小孩才21個月,連兩歲都不到,在家裡蹦跳,家裡不讓她蹦,但小孩子知道什麼?我們也知道樓下的老太太睡眠不好,但是家裡已經都鋪了墊子。」
由於東家沒有回來,保姆不能做主讓調解員進屋,於是調解員又跟著老母親回到了她的房子,老母親拿出一個日曆本,上面都記錄這樓上住戶發出噪音的時間,比如多少點跑步,多少點敲榔頭等等。
老母親說:「樓上住戶每天晚上都要敲榔頭,走路也不跟我們正常人走路一樣,發出的噠嗒噠聲音很響的,有時半夜2點鐘還會拖凳子。」
為了了解樓上每天發出的動靜是否像老母親敘述得這麼嚴重,調解員撥打了兒子的電話,兒子表示:「樓上每天也不知道在敲什麼東西?一次兩次正常的,但三天兩頭地敲,就讓人受不了了,我睡覺睡得比較死,而且我頭頂的房間是小孩子的房子,所以他們稍微會注意下,聲音是放得比較輕的。」
正在和兒子通話時,樓上突然傳來了有什麼東西被絆倒,還有什麼東西在地上滾動的聲音,聲音十分清晰。
調解員對兒子說:「你可不可以跟你母親換個房間,因為你母親對聲音可能比你對聲音更敏感,我們也去跟樓上再說說,讓他們也注意一些。」
兒子表示沒問題,掛斷電話後,老母親也接受了調解員的建議,於是,調解員又撥打了樓上住戶的電話,住戶表示:「你們可以去我們家看看,我們都鋪了墊子,大家都是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我們也不是故意把聲音弄得很響,以後也會注意的。」
調解到最後,調解員帶著老母親去樓上住戶的家裡看了一眼,也讓老母親放心,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先讓老母親跟兒子換個房間住,看會不會好一點,如果老母親的睡眠質量還是不能得到緩解,再尋找其他方法。
情感點評
你們沒看到視頻,可能沒聽到調解時樓上傳出的聲響,我個人覺得還是挺響的,這種聲音即便是大白天,我要是突然聽到了,都會嚇一跳,何況是老年人晚上睡覺時頻繁聽到這種聲音,肯定會影響睡眠質量的。
樓上住戶在社區工作人員來調解後,也採取了相應措施,買了爬行墊,在地面上鋪了一層,但是這是老房子,預製板,隔音效果真的很差,樓上稍有響動,樓下就能聽得一清二楚。
樓上住戶的女主人又經常上晚班,晚上很晚回家,再去洗漱一番,鞋子踩在地面上的嗒嗒聲肯定不會小,所以我還是很體諒老奶奶的心情的。
我們家夏天裝空調的時候,有水滴答滴答落在二樓,剛好有個老奶奶住在那邊的房間,晚上被這種水聲吵得睡不著,來我家裡說了一回,第二天我們就去買了管子,可以讓水沿著管子流下去,這樣就不會影響到樓下鄰居了。
白天忙碌了一天,夜裡是人安眠的時候,也是神經放鬆的時候,誰都不希望睡覺的時候有噪聲打擾,可能樓上的住戶不覺得聲音有多大,但是夜裡太安靜了,任何小聲音都會被放大數倍。
總而言之,還是互相體諒吧,畢竟都是鄰居,處理好關係,大家遇見了也不覺得尷尬。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找作者刪除)
——本文完
——關注我,溫暖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