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視界|看「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攝影人聚焦母親河

2020-12-11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大河源遠搖籃曲》組照9:河南靈寶黃河大禹渡至函谷關巨型大灣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更生

  9月25日,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南省文化館、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承辦的「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展在河南藝術中心文化館展廳開幕。  

  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席楊元惺,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執行主席朱憲民等攝影名家和各地領導為獲得集體組織獎的九省區文化館頒獎並剪彩。

  黃河被譽為「百川之首」,流經了我國九省(區)的遼闊疆域,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催生了輝煌的中華文化,構成了國家的重要生態屏障和農業經濟帶。

  黃河流域九省(區)的攝影人把手中的鏡頭聚焦母親河,聚焦兩岸群眾的生產生活,聚焦「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曆程,以「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己任,主動承擔起記錄這場偉大變遷的神聖使命。

  開幕式上,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席楊元惺在致辭中表示,30年前的創舉,契合了今天「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重大戰略決策。這也表明作為黃河兒女的九省區攝影家和攝影工作者,出於對母親河的愛戀之情所表達的讚美和歌頌,正是構建我們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職責所在。謳歌黃河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讚美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品格,抒發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真誠嚮往,為傳播黃河文化、堅定民族文化自信做出更大的貢獻!

  據了解,「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攝影作品展1990年經文化部批准創辦,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與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九省(區)文化館與藝術攝影學(協)會輪流承辦;經過30年的探索和實踐,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一屆,業已成為黃河流域的一個文化品牌,從九省區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據悉,本屆「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攝影作品展共展出作品290幅,展期至10月13日。  

  《黃河桃花汛》高建設 攝

  《大山深處的籃球夢》郭濤 攝

  《馬背柔情》 張興智 攝

  《冬日黃河》尚建周 攝

  《俯瞰打麥場》肖社會 攝

  《黃河兒女》 曹成嶺 攝  

  《黃河岸邊寧夏紅》

  《日出黃河口》楊霞 攝

  《天眼》張曉龍 攝  

  《霞映江源》石徑 攝

  《壺口春曲》 蘭華 攝

  第一書記結合自己的攝影特長,免費為村民拍攝證件照和全家福

相關焦點

  • 美圖|第十二屆「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獲獎攝影作品展開展
    1990年,「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攝影作品展經文化和旅遊部批准創辦,成為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與內蒙古、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九省區文化館和藝術攝影學會承辦的大型攝影展覽,迄今成功舉辦了十一屆,已成為黃河流域的一個文化品牌。
  • "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獲獎攝影作品開展_旅遊中國_中國網_中國...
    中國網12月9日訊 11月30日,第十二屆「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獲獎攝影作品展在內蒙古自治區文化館開展,展出的72幅獲獎作品,延續了往屆展覽宗旨——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九省區的攝影人把手中的鏡頭聚焦於身邊的母親河,用影像的方式表現中華兒女對黃河流域壯麗山川的熱愛,對兩岸風土民俗的鐘情,對經濟建設飛速發展的讚美,體現出黃河文化的宏大厚重和源遠流長,表達出黃河流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諧共生的崇高生活理念,為促進黃河流域文化的傳承、傳播和交流,繁榮新時代文化藝術創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 【網上展廳】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 藝術展三等獎...
    【網上展廳】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 藝術展三等獎作品賞析 2020-10-14 1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省文化館榮獲「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
    9月25日,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南省文化館、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承辦的「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展在河南藝術中心文化館展廳開幕
  • 「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獲獎作品韓城...
    「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展是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與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九省(區)文化館與藝術攝影學(協)會輪流承辦的大型攝影展覽,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一屆。
  • 「大河上下」黃河流域陶瓷展開幕
    中國是陶瓷的故鄉,而中國陶器起源於黃河流域,從裴李崗文化到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都有精美的彩陶、紅陶、黑陶器等,秦漢釉陶到唐宋三彩,陶器在中國源遠流長;從商代晚期的原始青瓷、漢魏青瓷到隋唐白瓷、宋元名瓷,歷代都有著名的陶瓷窯口,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陶瓷文化。
  • 「大河上下——2020沿黃九省(區)文旅高峰論壇」在濟南召開 沿黃九...
    搭建平臺,共商構建發展共同體「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大河滔滔,哺育了中華兒女,孕育了中華文明。隨著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提出,以黃河為紐帶聚力謀劃,將資源優勢轉化為落地項目成為了沿黃省(區)的共同課題。
  • 致敬黃河|大河上下
    在黃河5464公裡的奔流中,我們看到黃河源頭的滿天星辰,也看到黃河入海口噴薄的日出;聽過黃河岸邊的敕勒歌,也一同唱起黃土地的信天遊;翻過紅旗漫捲的六盤山,也走過沙漠邊的無定河;我們看大河蜿蜒,也看大河奔騰,看大河上下是中國之中的氣壯山河。從巴顏喀拉山的涓涓細流到「百川之首」「四瀆之宗」,泉水從遠古洪荒的時候就汩汩地流動,衝破了寂寞和原始的禁錮,造就了一瀉萬裡的江河奔流。
  • 「大河上下——黃河流域陶瓷展」在河南鄭州開幕
    為了用陶瓷講述黃河故事,用陶瓷展現黃河文化的雄渾強勁、源遠流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大河上下——黃河流域陶瓷展」,於8月25日在大象陶瓷博物館開幕。
  • 同飲黃河水,網媒深融合!沿黃河九省(區)和膠東經濟圈網媒聯盟在青...
    沿黃河九省(區)和膠東經濟圈網媒聯盟在青成立 2020-08-17 14: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河一路向東流經我國九省(區)波瀾壯闊,沿途風景迷人
    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著厚重華夏文明的她,自青藏高原發源地而下,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省(區),從山東東營注入渤海。
  • 「大河上下——2020沿黃九省(區)文旅高峰論壇」在濟召開,沿黃九省...
    9月18日上午,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山東省國欣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沿黃九省(區)文旅企業聯合主辦的「大河上下——2020沿黃九省(區)文旅高峰論壇」在濟南召開。作為首屆中國國際文旅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本次論壇以共建共商共享為理念,搭建沿黃九省(區)合作共享的文化展示、旅遊宣傳、產業合作、對話交流、投融資平臺。
  • 中國有條大河,流域面積大過長江,水量是黃河7倍,卻鮮有人知
    眾所周知,我國境內最大的兩條淡水河無疑是長江與黃河了,幾千年來,這兩條大河一直靜靜流淌在華夏大地上,哺育了無數中華兒女,乃是中國當之無愧的母親河。
  • 寧夏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紀實①:萬裡寫入...
    談起念茲在茲的母親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治理工程,統籌推進兩岸堤防、河道控導、灘區治理,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著眼於全國生態建設大局,著眼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局,總書記的殷切期望為建設美麗新寧夏注入了強大動力。
  • 打造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泉水叮咚」融入「黃河大合唱」
    大河浩蕩,波濤洶湧。母親河奔騰萬裡流至濟南,自西向東流經9個區縣,綿延180餘公裡,佔山東黃河河道總長近三分之一。 對這個逐水而生、枕水而居的泉水之城而言,黃河一直有著特殊的意義。或許正是因為河床下切暫歇懸河之憂、堅實大壩無懼洪水之擾,黃河才真正成為了濟南人心中可親的母親河。河與路向北跨越打造城中河穿黃隧道內工人精準拼裝管片。穿城而過的母親河,深度介入了濟南人的生活,也深深地影響著濟南城的發展格局。
  • 大型交響音樂會《黃河入海》精彩上演
    李群指出,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要求,文化和旅遊部聯合沿黃流域九省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黃河流域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展播活動。  《黃河入海》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黃河流域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展播活動的首次演出。
  • 潮起大河滿眼春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國家發展聚焦黃河!人民幸福聚焦黃河!水利行動聚焦黃河!
  • 「大河上下,生生不息」——沿黃九省區非遺項目弘揚黃河文化
    作為黃河兩岸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羊皮筏子承載了幾十代人勞動、生活和交通運輸的歷史使命。「它的特點是只能順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張德寶告訴記者,羊皮筏子以羊皮為囊,經充氣、扎縛,以木架捆綁而成,最大的是有600個皮胎的載貨筏,最小的是有13個皮胎的載人筏。
  • 汾河,山西第一大河、三晉母親河,但你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裡嗎?
    汾河是山西省第一大河,綿延716千米,流經忻州、太原、晉中、呂梁、臨汾、運城等6市27縣(市、區),哺育著山西1/4的人口,被譽為三晉母親河;因《人說山西好風光》《汾河流水譁啦啦》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備受全國人民關注。
  • 「第二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暨世界旅遊聯盟·黃河對話」將於9月18日...
    記者從9月7日舉行的「第二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暨世界旅遊聯盟·黃河對話」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以「河·和·合」為主題的「大河論壇」將於9月18日—21日在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雲丘山景區舉辦。本次論壇的主題圍繞大河文明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