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米粉、常德米粉、懷化米粉……誰才是湖南米粉的扛把子?

2020-12-14 分享小趣事兒

近期,一篇《湖南米粉,天下第一》的文章,刷爆了湖南人的朋友圈~

有人說,湖南人可以一天不吃米飯,但絕不能一天不嗦粉。

湖南人的一天是從嗦一碗粉開始的——爽滑的米粉在熱鍋裡焯熟,澆上鮮香的高湯,撒上碼子澆頭,就著地道的辣椒醬和佐料。

寬的、細的、圓的、扁的;湯的、幹拌的;麻辣的、酸辣的,紅燒的;牛肉粉、肉絲粉、魚粉……

每一種都有不同的韻味,一碗下肚,簡直銷魂。

有人說,不能用「湖南米粉」這一簡單的詞來形容或概括這碗米粉。

因為,在湖南,每一碗粉會細分到以地級市甚至以縣為區分,而不是以一省囊括,可能每一個縣每一種方言都有一種米粉。

湖南不同地方的米粉,有著不同的韻味。今天,就為大家科普一下咱大弗蘭的米粉種類,小夥伴們也來選選誰才是大家心目中的湖南第一米粉!

第一碗粉——長沙米粉

對於長沙人來說,扁粉才是靈魂,潔白如玉,柔軟順滑,吸收湯汁更易入味。

因為米粉本身沒有味道,需要吸收湯的滋味來調味,所以湯頭是一碗米粉的關鍵。

正宗的長沙米粉的湯由豬肉、豬大骨、雞骨混合熬製通宵,講究「清澈」二字,清而不淡,湯鮮而味不寡,原汁原味。

這一口湯,等同於女生最愛的口紅、男生的肥宅快樂水,是唯一能讓長沙人早起的動力。

第二碗粉——常德米粉

對於常德人來說,圓粉才是王道,Q彈有嚼勁韌性足,水煮不糊湯,幹炒不易斷。

一般就著牛肉吃,碼子多以清燉牛肉、紅燒牛肉、醬汁牛肉、麻辣牛肉、牛雜、牛腩為主。

其中津市米粉是常德米粉的重要分支,燉粉更是米粉界的戰鬥機,把粉放進去小火燒煮的牛肉缽子裡,充分吸收了牛肉與紅油的精華,吃起來很是爽快。

第三碗粉——郴州魚粉

郴州魚粉的原產地是在郴州一個叫棲鳳渡的小鎮,所以郴州人又把它叫棲鳳渡魚粉。

「走千裡路、萬裡路,捨不得棲鳳渡!」這句流傳千百年的古話說的不僅是地方好,更是誇她的棲鳳渡魚粉。

一說起棲鳳渡魚粉,只要是郴州人,應該都會下意識咂一下嘴巴,咽咽口水,於是,一股濃烈的魚香和著辛辣味便回味在你嘴裡了。

郴州魚粉最關鍵的是湯料,它由數種調料熬製而成。魚必須是鰱魚,而且應是早晨買來的活生生的鰱魚,容不得半點假,用隔夜的或放在冰箱裡的魚來做,那湯料定不會鮮。

辣而且鮮構成了魚粉的特殊風味。

第四碗粉——攸縣米粉

株洲攸縣的米粉歷史悠久,株洲攸縣米粉傳承了先人傳統制粉方法,但在生產過程了中有很大的創新,這使得株洲攸縣米粉色美的同時不乏彈性。

它不像長沙米粉在下鍋之前已經是軟的了,它在下鍋之前是乾燥的,是硬邦邦的,脆脆的。株洲的米粉只是圓的,扁的叫面。

米粉好不好吃還要看湯,株洲攸縣米粉在湯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株洲攸縣米粉一般是作湯粉吃,也有炒著吃的。湯煮得好或炒得好,都是極好吃的。

第五碗粉——邵陽米粉

江湖上有人說,吃過了邵陽的米粉,你才算真的吃過了米粉。邵陽米粉有兩大特色,粗和硬,因為它是用米碾出來的,口感獨一無二!

正宗的邵陽米粉直徑在1/8-3/16mm之間,因為米粉太粗太硬,所以臊子是關鍵,臊子也代表著湯頭的味道。

而且各家的滷水配方不傳外姓的秘籍,那個味道你是不可能在自家廚房裡複製的。

邵陽米粉的臊子標配是豆腐、木耳,最受大家喜愛的是大片牛肉,最有名氣的邵陽米粉店是回民食堂。

第六碗粉——衡陽魚粉

衡陽魚粉發源於一個叫三塘的小鎮,所以衡陽人又把它叫做三塘魚粉。

衡陽魚粉不同於郴州魚粉,更講究食材的本味,衡量一碗衡陽魚粉做得好不好,主要在於師傅能否掌握好魚湯的製作,魚湯是魚粉的靈魂所在。

魚湯顏色乳白如玉,配上翠綠的蔥花,少許鮮豔的紅椒段,簡直就是一件熱盆景。

品一口魚湯,其湯汁濃稠,鮮美無比,喝在口中有時會有一種粘質感,這是魚骨頭中的膠原蛋白,一般來說,吃衡陽魚粉一定會把魚湯喝光光的。

第七碗粉——懷化米粉

懷化的粉,最主要講究湯汁以及米粉的軟硬程度,其次,講究配料。

一般用骨頭熬湯就已經很入味了,如果放上半邊滷蛋,一小段切成片的秘制香腸,撒點香菜,以及之前就已經切丁過油的豆腐乾子,再加一點特有的風味獨特的油潑椒末,那味道可想而知。

也有網友說,懷化的粉,好吃在芷江洪江懷化片區,沅陵的豬腳粉也是一絕,筋道十足的米粉,配上一份豬腳哨子精心入味,那樣樸素紮實的一碗,光看著就已讓人心滿意足了。

對了,還有懷化的鴨子粉。重點是它的蓋碼,有鴨頭、鴨塊、鴨腸、鴨腿、鴨翅、鴨脖子、鴨掌等等,顧客可以各取所需來點做米粉蓋碼。

鴨肉不硬滲湯了不綿,鴨骨頭都是酥的,羊骨湯打底,哨子一絕,滿分。

第八碗粉——湘潭米粉

和其他米粉比起來,湘潭米粉顯得有些默默無聞,屬於小家碧玉型,是不會刻意去尋找但吃了卻讓人常常懷念的美味。

湘潭米粉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粉皮薄,但是水煮不糊湯,幹炒不易斷,而且非常容易入味。

有人說湘潭米粉在湘潭人心中的地位是這樣的:

沒人陪吃飯就吃米粉;

沒胃口又必須吃飯就吃米粉;

不知道吃什麼了就吃米粉;

天熱了可以吃米粉;

天冷了就更想吃米粉;

早餐喜歡唆碗粉解決,

晚餐吃米粉也是一件幸福事兒。

最後,你覺得湖南哪地兒的米粉最好吃?!

相關焦點

  • 米粉賽道越來越火,為什麼湖南米粉卻始終默默無聞?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市縣的米粉慢慢打上當地食味的烙印,便成了今天種類繁多、特色各異的湖南米粉,比如長沙米粉、常德米粉、郴州魚粉、永州滷粉、懷化鴨子粉、湘西酸湯粉等。
  • 到這裡來,嗦遍湖南各地特色米粉 常德燉粉、郴州魚粉、湘西米粉...
    金鷹報·新湖南社區頻道見習記者 李禎媛 艾鵬飛 「清晨一碗粉,神仙坐得穩」,或許你吃過很多地方的米粉,但你肯定沒見過湖南的這一條街。 10月1日,吃貨們翹首以盼的「湖南米粉街」開始試運營。這條特色街位於芙蓉區韭菜園街道八一橋社區轄區內,南接五一大道,北鄰八一路,交通便利、人流量巨大。
  • 曾憑一碗米粉就火到日本,湖南人怎麼這麼會嗦粉
    說到最高調的米粉江湖,湖南說第二,怕是沒有城市稱第一吧。常常「窩裡鬥」的湖南米粉,總是誰也不服誰。愛粉的人走進湖南,就被各種驚喜迷花了眼。光是種類,就分有長沙米粉、常德米粉 、衡陽魚粉、永州滷粉等八大門派,每一派都有自己的獨門秘籍,也都有自己認為最好吃的底氣。
  • 七圓滴還是七扁滴……湖南米粉,你最愛哪裡的?
    在湖南省外,只有一種說法——湖南米粉,但殊不知,湖南米粉有很多種,每個地方的米粉都不一樣,大家要是以為吃粉永遠都是長沙米粉和常德米粉,那就圖樣圖森破了!長株潭地區的人更喜歡帶清湯和不那麼辣的扁粉;常德人以更勁道的圓粉為傲;衡陽人推崇當地的魚粉;邵陽人則離不開泛著紅油如烏龍麵一般的粗粉;懷化人更喜好粗粉和鴨肉的碰撞;湘西米粉講究碼子的酸辣;郴州人除了熱愛紅湯的魚粉,小腸粉、殺豬粉等都是他們的心頭好……在湖南,只要在米粉前冠以地域,就是一種迥然不同的米粉文化。 敢為人先的湖南人,唯獨在米粉上是「冥頑不化」的。
  • 湖南人的一天從一碗粉開始!湖南14個市州特色米粉
    常德牛肉粉、衡陽米粉、邵陽粗粉、長沙米粉…湖南米粉,你最愛哪裡的?扁粉以長沙為代表圓粉是常德的最有名湯、炒、拌不同做法帶來不同滋味- 2 -湖南哪裡的米粉最好吃?只要涉及到吃湖南人向來是寸步不讓的如果我說邵陽的米粉最好吃長沙、常德、衡陽…一定一大片人會不服管他呢讓你吃得最開心的
  • 湖南米粉的做法及配方
    湖南米粉的做法及配方第一部分:泡米粉冷水泡一晚上,第二天等水燒開之後煮兩分鐘即可。(因為米粉本身沒有鹽,完全靠湯底入味)最後,把第一部分中,煮好的米粉放入湯底,把炒好的牛肉放到米粉上,拌一拌就可以吃啦!
  • 一碗常德米粉的自我修養
    11月底,一位常德人在美團外賣上點出309碗米粉,被人調侃為「粉王」。在米粉這個問題上,常德人的熱愛是不打折扣的。常德歷史上曾是湖南文化先進之地,常德人的自信也體現在他們對粉的堅持上。常德人吃粉,講究程序,制粉非常嚴格,要經過重重錘鍊;煮粉時還要三熟三漂,多一次少一次都不行;顏值上也不能將就。不將就,是常德米粉的固執,也是常德人的性格。
  • 小小一碗濃縮湖湘風味,五月走進湖南米粉的江湖世界!
    桂林米粉家喻戶曉,柳州螺螄粉臭得出位,雲南米線也以過橋、小鍋虜獲人心,但只有湖南人才知道,湖南米粉低調卻自成一派。 在湖南米粉江湖,每個地域都有自己的米粉招牌,對於精英吃貨來說最好吃的永遠是藏在犄角旮旯裡的老舊店鋪。 這裡呢,小編建議你坐普通火車環線湖南去領略湖南米粉的萬般美好,坐在車上看風景,下車悠悠哉哉地逛吃逛吃,再愜意不過。
  • 長沙最正宗的常德米粉,招牌菜是128元的燉粉火鍋,真的吃不起了
    全中國人都知道湖南米粉好吃,但是長沙人卻知道邵陽米粉、常德米粉都比長沙米粉好吃,許多來長沙旅遊的人到處找正宗的長沙米粉,長沙當地人每天早上卻愛來一碗除了長沙米粉外的其他米粉。在五一大道上有一家津市劉聾子粉館據說是長沙最正宗的常德米粉,這家店開了很多分店,五一店是最大的一家店,把一家粉店做大做強,每天都生意火爆大排長龍。他們家的營業時間是早上六點半到晚上十點,隨時來都可以吃一碗熱辣辣的常德米粉。
  • 常德米粉也叫米纜,起源於江西
    原創: 傅啟芳 來源:常德掌故原題:常德米粉探源常德米粉是湖南省聞名遐邇的風味小吃。很早以前,常德就有了生產米粉的店坊,生產的米粉又細又長。長期以來,常德人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食用米粉;外地來的客人,也以能品嘗常德米粉為一大樂事。常德米粉之所以倍受青睞,一者米粉潔白,圓而細長,形如龍鬚,象徵吉祥。逢年過節,吃食米粉,以示往後歲月,一家人有如米粉一樣團團圓圓;過日子,有如米粉一樣細水流長。
  • 證據面前,你說湖南米粉是圓的還是扁的?
    但湖南米粉肯定有圓的和扁的的區別。據我所知,長株潭以外,還真的大都是圓粉。如果一地一票,我扁粉派危矣!然而湖南米粉是圓的麼?你們卻錯了,不信看完以下內容,您還堅持的話,好吧,那就是圓的吧。所以,米粉是在長沙發明的。真的。鐵證如山!1974年長沙阿彌嶺漢墓出土米粉作坊文物,把這一時間精確到2200年前,再次證明了長沙米粉是迄今為止世界最早的米粉形態,是世界米粉的起源之一,長沙米粉可謂傳統湘菜技法具體而微的活化石。你再找找更早的文物實證試試。
  • 「米粉大擂臺」今日開鑼,137款米粉小吃受追捧
    「米粉大擂臺」現場新湖南·大湘菜報(記者 陳瀟)長沙甘長順炒碼粉、株洲醴陵炒粉、常德津市劉聾子燉粉、張家界慈利富硒米粉、婁底向東街紅湯牛肉粉、郴州棲鳳渡魚粉、懷化鴨肉粉、永州滷粉……今天上午,由湖南省委辦公廳接待服務中心主辦,湖南省餐協、紅網、大湘菜報協辦的「湖南米粉大擂臺」活動在省委九所賓館正式登場,湖南十四個市州米粉齊齊上陣,嗦粉現場熱鬧非凡,137款米粉、小吃引消費者尋味追捧。
  • 一碗地道的湖南米粉是怎麼做出來的?湘妹子自製牛肉粉以慰思鄉情
    湖南人愛吃米粉,但我們不叫吃粉,叫嗦粉。湖南各地,不管是省會長沙,還是常德、益陽、邵陽、懷化、湘潭等地,隨處可見的就是大大小小的米粉店。米粉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圓的,和雲南的米線還有桂林的米粉比較相似,但是比前兩者更細一些;還有一種是扁的,類似於廣州地區的沙河粉,但是比它的質地又更為厚實一些。湖南菜類繁多,別說各地小吃的種類五花八門,就連罈子裡的醃菜都多的讓人眼花繚亂。至於每日用一碗米粉開啟這一天的湖南人,對米粉的菜碼,也俗稱臊子,更是盡心盡力絲毫不敢馬虎的。
  • 一碗粉點燃煙火氣——寫在「湖南米粉大擂臺」活動落幕之際
    4月14日至24日,九所賓館,「湖南米粉大擂臺」持續火熱11天。一碗米粉,粉湯碼料,撩翻食客味蕾。邵陽寶隆和米粉、衡陽彭海軍魚粉、長沙甘長順炒碼粉、株洲醴陵炒粉、常德津市劉聾子燉粉、張家界慈利富硒米粉、嶽陽洞庭銀魚皮蛋粉、懷化鴨肉粉、益陽劉三米粉……全省14市州特色米粉小吃悉數登場。
  • 中國米粉滲透力排行:高德地圖說廣西米粉比湖南米粉更受歡迎?
    有著嗦粉界四大天王之稱的廣西米粉、湖南米粉、貴州米粉、江西米粉,誰才是天下第一粉?這個話題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定論。就我個人而言,肯定支持江西米粉,因為我是吃著江西米粉長大的,好吃不貴才是硬道理。當然,米粉到底哪家強,我說了不算,不妨聽聽高德地圖的高見,有數據有真相。近日,高德地圖幹了一件有趣的事兒!
  • 中國到底哪裡的米粉最好吃?吃了這4種米粉,才明白其他是浮雲
    中國到底哪裡的米粉最好吃?吃了這4種米粉,才明白其他是浮雲一提及北方人大家就會聯想到麵食,而南方人則更愛大米極其相關的食物,比如米製品——米粉。江西是全國米粉銷量最大的省份之一,保守統計僅南昌人一天就要吃掉100噸鮮溼米粉,而整個江西省每日鮮米粉銷量在1000噸到1200噸之間,所以江西人自然覺得自己的粉才是第一。但是湖南人一天要嗦三頓粉,貴州人覺得自己的米粉天下第一好吃,桂林人為桂林米粉的家喻戶曉而驕傲……所以第一粉花落誰家?新疆米粉在新疆炒米粉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那是快餐中女人們的最愛。
  • 4種湖南「特色」米粉,郴州魚粉上榜,最後一種是湖南的「名片」
    說到湖南,很多人會想到的除了美麗的風景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湖南的美食也是值得去一試的。湖南美食有很多,臭豆腐、糖油粑粑、東安雞等都是獨具風味的美食,除了這些,湖南的米粉也是一絕,如果來到湖南不吃一碗米粉,那將會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 瀟湘五味③:鄉愁是一碗溫熱的湖南米粉|品讀·圖文音頻版
    對湖南人來說,他鄉和家鄉的距離就是一碗米粉。遊子歸湘,第一時間去熟悉的粉店嗦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才覺「韻味、熨帖」,漂泊的胃才算是著了地。 米粉是南北方文化碰撞的產物,自產生時便與遷徙、異鄉等有隱秘關聯。據傳秦始皇時期,南徵的士兵吃不慣白米飯,想念家鄉的麵條,戰鬥力也因此受影響。夥夫便模仿製面過程,將大米舂成米粉,蒸後搓成條,這便是米粉的最初形態了。
  • 怎麼做都好吃的炎陵米粉,我想開家店,就叫炎陵米粉!
    米粉 米粉也因地區的不同,分很多種,其外形和味道也有所區別。從地區上在湖南地區,比較有名的有長沙米粉、常德米粉、邵陽米粉等。小編很喜歡吃米粉,吃了這麼多米粉,還是老家「炎陵米粉」真的好吃。每次回老家,都要拉幾十斤來城裡,做早餐/晚餐吃。主要是材料好,是用純粗大米做的,不用怎麼做都好吃,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下,怎麼做炎陵米粉吧!
  • 由大米變成粉條,湖南米粉有什麼厲害之處?這美食文化真了不起
    在湖南,關於米粉的最早傳聞是郴州棲鳳渡魚粉,跟三國時期的龐統有關,但史料中並沒有確切的時間記載,源頭就不好追究了。米粉出現之後,經過了很多的演化,被湖南人調擺出了各種花樣。湖南飲食文化差異的形成,與獨特的地理與人文環境有關。湖南南有南嶽衡山,九嶷、武陵諸山遙相呼應,北有一碧萬頃的洞庭湖,湘、資、沅、澧四水匯於洞庭。湖南古稱「卑溼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