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買房,選擇毛坯房還是精裝房,這幾乎是大部分買房人都曾思考過的一個問題。
有些人選擇買毛坯房。他們認為,空鼓、滲水、水泥鋼筋強度、陰陽角、水電預埋這些涉及到房屋質量的問題,請個驗房師就一清二楚。再加上裝修時,用材用料、施工現場自己都可以監督,再不濟請個懂行的多幫忙看看,總比開發商直接精裝修交付,糊裡糊塗的要好得多。其次,自己精裝肯定比開發商精裝修要划算。
有些人則喜歡精裝房。怕麻煩是最大的顧慮,尤其是年輕朋友,想到裝修就是件頭皮發麻的事。跑裝修公司貨比三家,圖紙反覆設計與溝通這只是「前菜」,如果選擇是「半包」,後期的施工才是來回跑斷腿,花錢如流水,也不見得省錢了,還浪費自己大量的時間精力。如果選擇「全包」,那不如直接買精裝房算了。
可越想遠離麻煩,有時候麻煩自己還找上門。現如今,精裝交付後的降配、簡配、質量不達標等現象越來越多。省去自己裝修的時間,又浪費在了交房維權上。
正因如此,南京近日出臺裝修新規,不具備科技系統的商品住宅,全裝修標準不低於1500元/平米。同時又規定,具備科技系統的商品住宅,全裝修標準不高於2000元/平米。超出2000元部分也按2000元計算。同時建立商品住宅裝修價格評估機構庫,形成價格評估機制,並隨機抽取裝修價格評估機構進行第三方評估。
但並非每座城市都有南京這樣的規定。那麼,究竟買精裝房好,還是選擇毛坯房呢?
現在很多精裝修樓盤,裝修標準動輒2000元一平米起步,3000-5000元一平的精裝標準也不少見。同時,大多數樓盤都會準備一張「精裝標準清單」,裡面詳細列明陶瓷衛浴、廚房五金、地板塗料等品牌,咋一看十分奢華。但一般又額外有這樣幾句話:「或不低於同等品牌」、「品牌定製款」,並在宣傳頁不醒目的位置註明:「本單頁僅為要約邀請,實際以合同文本為準」。
這其中,需要注意4點。
1、不顯示具體規格、型號,只體現品牌,讓降配、簡配成為合理合法。
2、「品牌定製款」這種說法,不是不存在,少數大型開發商確實有,但中小開發商一般沒有能力去做企業集中採購,也缺乏集團化採購平臺。其次,無論大中小開發商,都可以要求出示集中採購書面文件。
3、「要約邀請」,不是合同的一部分,也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必須要將廣告內容寫入合同才有效。
4、開發商精裝修的報價都是以建築面積為考量的,因此包含公攤在內。所以公共部位的裝修標準,在購房時也應詢問清楚。
最後,小聲說一句。大多數情況下,精裝標準是低於實際標準的。具體少多少,詳見留言區。
不標準做法
標準做法
很多買房人是看了樣板房後心動不已,然後才買房的。但樣板房的貓膩也很多,首先看清楚所哪些地方是「交付標準」,哪些地方是「非交付標準」。非交付標準的樣板房,沒有多大意義,同時要問清楚交付的標準,包括保溫隔熱防水標準、施工工藝標準、毛坯用材用料標準、精裝修水電、衛浴暖通、地磚地板等具體品牌與型號,並查看合同中有無此類條款。
其次,部分樣板房存在尺寸非標、砸牆非標等現象,拿著帶尺寸的戶型圖實際去估算,並詳細詢問「偷面積」做法是否合法,「砸牆」費用誰承擔等。
再次,樣板房記得拍照。目前只有少量城市規定樣板房需保留至交房後三個月。
很多人興高採烈去收房,結果發現問題一大堆。可收房的相關手續已經辦了,第一年物業費已經交了,再發現問題時,開發商拖延現象就不算少見了。
記住一定要先驗收,驗收沒有問題之後再收房、付款。當然,房屋多少都會存在一些問題,只要沒有漏水、滲水、損壞、降配簡配、質量不達標等違反合同交付標準的情況,小毛病讓開發商修補一樣就行。
如果非要先辦手續再交房,那就需要留神了,建議錄音或視頻拍下來,這是不合法的。
目前精裝房已經較為普及,但事實上裝修質量乏善可陳。國內目前精裝修做得較好的房企不多,一隻手就能數過來。大部分品牌房企和地方知名房企都只能屬於第二梯隊,中小開發商只能是第三梯隊。
可以不客氣的說,除了一隻手數得過來的那幾個房企,其他精裝房都需要謹慎,需要保留法律認可的證據與合同。
因此,買了精裝房不代表萬事大吉,相反近些年的交付矛盾主要集中在精裝房身上。能買毛坯的儘量選擇毛坯,能自己裝修的儘量自己裝。想省事就找一家口碑不錯的裝修公司,再單獨請個監理,即便多花一些錢,費用應該也比動輒2000起步的精裝標準要低。
有些人買房是為了孩子以後成家,有些人則是為了長期持有,還有人則自己簡裝出租。
這些自己不住的房子,原則上買儘量買毛坯。原因有幾點,裝修這件事就像買車,買完就貶值,無論你是重金裝修還是簡裝。
因此,以後給孩子住的,不著急裝,不僅貶值,後期可能還過時。投資買房更不要裝,裝了就貶值。
很多年輕人不是不懂精裝修的弊端,但自己實在沒有時間精力,就想快點有個窩可以住進去。這種情況,建議選擇購買簡裝也就是普通的成品房,精裝標準大概在1000元左右。然後交付後,添置一些家電家具就可以入住。不要花太高的代價在裝修上,除非這套房想住一輩子,但幾乎不可能。
關注我,你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