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北方人,平時吃得最多的就是麵食了,尤其是各種麵條,寬的,細的,素的、葷的等等。麵條在北方各個城市,都有不同的吃法和叫法,陝西的biangbiang面,岐山臊子麵,四川擔擔麵,北京的炸醬麵、山西刀削麵、河南羊肉燴麵、蘭州拉麵等等,各地對麵食中的麵條有著不同的吃法,這也代表著各地不同的特色。
記得自己上學的時候,每次回家媽媽都喜歡給我做煮一碗手擀麵吃,出遠門的時候總是要包一頓餃子,吃了才讓出門。剛開始不明白,直到長大了才知道,出門的餃子回家的面。這不單單是北方的習俗,更是母親對子女的愛。麵條寓意長長久久,順順利利,每個人對自己最喜歡的麵條都有著不同的理解。吃過的最好吃的麵條不代表是製作最精細的、配料最精選的,最好吃的麵條裡面包含的是一種情懷、一種感情、一種愛。
要說最好吃的麵條,還是小時候媽媽做的手擀麵。媽媽是個很心靈手巧的人,做的手擀麵在當地十裡八鄉都是有名的,只要是媽媽做手擀麵的那天,總有隔壁的小孩端著空碗,就站在我家廚房門口等待,媽媽也總是笑眯眯的把煮好的麵條分給他們。仿佛大家吃得高興,就是對她最大的讚美了。
為什麼媽媽做的手擀麵會比其他人做的好吃?今天小編想為大家揭曉媽媽牌手擀麵,為了讓麵條吃起來更有筋道更爽滑,媽媽在白面裡加了雞蛋和鹽,和面的時候,需要一點一點的慢慢加水,免得加水太多面和的太軟且不勁道。面要揉的稍微硬一些,以免擀的時候,因為面太軟提不起來,太軟有時還會上下層沾在一起,所以揉面需要比平時做饅頭包餃子的面都硬一點兒。
面揉好以後,要蓋上蓋子或保鮮膜醒一會兒,不能面一揉出來就開始擀,那樣麵條沒有筋容易斷。醒大概20分鐘之後,拿出來再揉一會,這時候會感覺到麵團表面很光滑,說明面醒得很到位。把光滑的麵團揉圓,用手掌按壓成一個厚的大圓片,拿起擀麵杖開始擀,擀麵條的時候,為了防止黏連,要一邊擀一邊在麵皮上撒乾麵粉(也可用澱粉或玉米面粉代替)。
麵條擀成薄薄的大圓片之後,再在面片上撒上玉米面,玉米面粉可以多撒些,因為玉米面吸水性強,麵條不容易黏連在一起。然後把這張又大又圓的薄餅均勻摺疊起來,再用菜刀去切成細長條。如此這般做出來的麵條,提溜起來長長的。手擀麵因為是用手工加工製作,所以吃起來會很有勁道,吃在嘴裡感覺滑滑的很有質感。
如果一次吃不了,可以分好分量,裝進保鮮袋放進冰箱裡冷凍,等到下次吃的時候,直接下鍋裡,和新鮮的麵條口感相差無幾。即使是冷凍過的,也比機器壓的麵條好吃多了。
烹飪小技巧:1、這個面必須是硬面,要不然無法擀薄,這樣的面才會筋道。2、為了麵條筋道甚至有彈性,我通常會在裡面加樣東西,是雞蛋和鹽。雞蛋和鹽都會讓麵條更筋道爽滑,但鹽不宜加太多,只需加一點點即可,鹽加得太多,麵條會鹹,而且加了鹽的麵條擀麵時特別難擀開。面很容易向回縮。3、和面的時候講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也就是說面和好了,你的手上,盆上都是不會粘到面。4、為了使面更光滑勁道,和好的面必須醒上一段時間,這樣面也比較容易擀開來。
馬上快到中秋了,又想起媽媽親手做的手擀麵,恨不得現在就回老家吃個夠。其實早在前幾年,為了減輕媽媽的辛苦,還專門買了一臺自動壓面機給媽媽,但媽媽還是始終對自己做的手擀麵引以為傲,小編也認為媽媽做的手擀麵是天下最好吃的麵條,因為他是媽媽牌生產製作而成!今年的中秋團圓宴,相信又能吃上媽媽牌手擀麵了,想想就高興。
最好吃的不一定是最昂貴的,最好吃的其實就是你認為最珍貴的!如果大家有關於面或者說麵食一類的問題,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互相學習!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