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紅線,揭開房地產企業的神秘面紗
最近,好多東西都在漲價,牛奶漲價、雞蛋漲價、豬肉也漲價。但是,房價開始下降了,並且下降的幅度還真不小,堅挺的房價怎麼突然軟了呢?有報導稱,石家莊部分項目已經開始打7折賣房,房價基本上跌回了2017年初的水平,也就是石家莊的房價基本上回到了本輪房價上漲之初的水平。
另有消息說,9月6日晚十點恆大連夜召開營銷大會,並宣布要啟動全國樓盤7折促銷計劃。早在2月份疫情期間,恆大曾搞了一個網上全民賣房活動,那時最高的也就是75折賣房,並且還是部分樓盤,但是,當時搞了一個多月,房價就逐步恢復到原來的價位了,這個活動也就不了了之。
降價賣房是恆大屢試不爽的一個營銷手段,去年3月,恆大曾宣布所有在售,住宅、公寓和寫字樓全部9折優惠,商鋪8折優惠;去年8月份,恆大宣布旗下500多個樓盤全面降價促銷,新盤9折,尾盤低至8折。
但是,也有一個現象,就是恆大每次降價,顯得都挺孤單,也就是說沒有帶動其他公司跟上來,或者說,沒有帶動行業掀起一波降價潮。我們記得,早年萬科的降價,總是能在業界掀起不小的風波,萬科一句「活下去」都能成為樓市降價的理由。難道,恆大比萬科的影響小?還是說,恆大的降價幅度還不夠大?
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恆大的降價搞得太多了,幾乎不斷的降價活動,就讓人感到這成了一種營銷手段。自然也就不會讓其他的公司,跟著降價了。你降價之後的房價比別人還高,人家怎麼能跟你跑?
但是,這次恆大房價降到7折,好像是來真的了,比疫情期間的價格還要低,也說明,這次應該是動了心的。或許這也是樓市的一個信號、從上半年的銷售業績看,恆大僅次於碧桂,排名第二。因此恆大的這次降價,如果放在當前背景下,其實更像是房地產行業現狀的折射。
前些天,有關部門召開房地產企業座談,明確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即業界俗稱的「三道紅線」。這「三條紅線」包括: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三條紅線」意味著融資緊箍咒突然收緊,這對於此前通過「高槓桿」實現快速發展的房企而言,壓力不不言而喻。
2019年的統計顯示,50家房企中,一大半的房企資產負債率超過80%,其中,融創中國、碧桂園、萬科、恆大等部分龍頭房企的資產負債率較高,值得關注。在資產負債率的排行榜中,建業地產的資產負債率攀高,截至2019年末,資產負債率達到91.25%,成為50家房企中資產負債率最高的。2019年,建業地產的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元,銷售額同比大增近四成,但是,伴隨著規模的快速擴張,高負債成為建業地產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另有消息稱,2020年上半年,綠地控股營收同比增加4.17%,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0.77%,此外,該公司淨負債率高達180.3%,債務壓力較大,統計數據或許有不同,排名或許無虞,但業績已然走低是不爭的實事。
另據統計,恆大的不少債務指標「超標」: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一年內到期短期有息債務比值不到0.5,即意味著恆大可自由調配的資金不到有息債務的一半。因此恆大或考慮到監管紅線的問題,降價促銷加速回款,可以一定程度降低負債率。恆大已經表示,下半年將繼續以最大決心和力度降低負債:一方面,加大銷售和銷售回款,今年內部銷售目標是8000億元;另一方面,嚴格控制土地儲備規模,力爭平均每年減少30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每年負增長,可以節約一定資金。
由於一季度疫情影響,年度銷售目標難以達成,為了彌補銷售缺口、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以價換量成了當下大小房企的最優選項。數據顯示,2020年1-6月份,超過90%的房企沒能完成半年度銷售目標,其中包括萬科、龍湖、碧桂園、融
有業內人士分析,預計未來幾個月,房企會加緊促銷賣房回籠資金,以使企業經營面保持平穩。對中小房企或沒列入監控和試點的企業也將產生間接的威懾作用。另外,融資新規也是對融資激進型房企的警示,通過對房企有息債務規模進行精細化管控,間接引導土地市場逐步回歸。降價潮,或許就要來了,內循環,也需要房地產去庫存,不過這次是降價去庫存。【本文由「馬躍成」發布2020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