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直播帶貨,都是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2020-12-19 澎湃新聞

原創 李屾淼 新周刊

2016 年5月17日,北京,央廣購物頻道主持人(左)和來訪的美國主持人(右)在節目現場展示服裝。

在歐美及日韓等地區的零售業發展史上都曾扮演重要角色的電視購物,未能在中國展現同等重要性。二十多年來,它的存在,更像在為電商直播的崛起做嫁衣。

全球第一家電視購物公司在1982年出現,不過中國人第一次真正知道這東西要等到1988年——美國營銷學者理察·漢米爾頓博士在當年舉辦的首屆中國直銷營銷研討會上,隆重介紹了這種被稱為「第三次零售革命」的先進經驗。

在場的中國同行大開眼界,但這並沒什麼用。1988年年底全國9億人,彩電擁有量不過3010萬臺,消費能力也相當有限,用電視賣貨顯得無從談起。

八九十年代,上海百貨商場的電視展櫃。/ 微博@看老照片

很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能看上電視的人口規模迅速擴大,我國也開始了最早的電視購物嘗試。1992年廣東珠江電視臺率先推出電視購物節目《美的精品TV特惠店》,內地電視購物邁出了第一步。

到了1996年,以北京電視臺BTV電視購物、帝威斯、百思得為代表的第一代電視購物機構陸續建立,在信用卡支付體系和快遞物流服務基本欠奉的情況下,仍然實現了不錯的業績。1998年,中國各省市100多個電視頻道中有500餘家電視購物公司運營,年銷售額達幾十億元,電視購物可以說嶄露頭角。

但在電視臺的默許和商家的急功近利催動下,電視購物迅速進入一個群魔亂舞的時期。嚴重的質量問題和誇大宣傳,搞壞了整個行業的名聲。2001年,一款通過電視購物銷售、號稱能矯正近視的「OK鏡」導致上萬人眼部損傷,行業聲譽跌到谷底。

不過行業不景氣也架不住世間有鬼才。後來成功操盤8848手機和小罐茶,經歷極富爭議性的營銷狂人杜國楹在1997年至2003年憑藉號稱能矯正青少年駝背的「背背佳」、記單詞更容易的學習機「好記星」這兩個爆款產品,精準擊中望子成龍的中國父母的消費痛點,在逆勢中脫穎而出。

沒被背背佳廣告統治過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這吹響了電視購物復興的號角。外國資本的進入,也進一步刺激了這一進程。2003年,韓國的現代集團、CJ集團、LG集團開始跟中國多地電視臺開展電視購物節目製作。

直到這一階段,國內仍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電視購物頻道,廣告均以購物節目的形式在綜合電視頻道播放。電視臺為了營收,玩命播廣告,巴不得播個15分鐘節目就輪一次10分鐘的廣告;內容也相當失控,全家人一起看劇的時候,經常不得不一起看半天豐胸產品。

2003年,廣電總局對電視頻道播放廣告的時長、內容等進行明確規範。但要賣的貨越來越多,用有限的廣告時段播電視購物節目根本不夠用,全天候播放的專用頻道是唯一出路。於是,2006年起,專門的購物頻道大範圍興起,湖南衛視旗下的快樂購、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旗下的央廣購物、上海東方衛視旗下的東方購物等先後出現。

在其他節目主持人都正襟危坐、一副精英範兒的年月,電視購物主持人的話術顯得更接地氣,並通過當場使用或播放演示短片等形式,讓觀眾直觀地感受產品功能。在不斷發展中,電視購物的技巧也越來越豐富,不斷誘惑觀眾拿起電話搶購。如限時贈品、產品庫存顯示和產品銷售倒計時等,限時優惠的倒計時會放出鐘錶滴答的聲響,主持人會不斷提示剩餘時間和各地迅速下降的庫存量……

飢餓營銷這招,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人稱「侯總」的侯興祖在這期間逐漸成為亞文化一般的存在。這位祖籍山東的臺灣商人一度做過陳水扁的選舉幕僚,後來在臺灣的東森購物臺做過購物節目。選舉中營銷人、電視上營銷貨的侯總,經常賣一些可疑產品,比如來歷不明的水晶鑽,以及一款聽著像勞力士和江詩丹頓合體的勞詩丹頓手錶,一邊敲著桌子一邊聲嘶力竭地喊:「只要998,破盤價998!」「全國最低價,如果你找到更低的我不收錢」「錯過了那麼恭喜你,再也找不到了」……

侯總憑藉獨特颱風成了那一代青少年的集體回憶,且深刻影響了中國電視購物的整體畫風,大家都變得有點飄。節目為了誇張產品功效不惜動用技術特效,主持人為了證明筆記本電腦質量過關當場猛砸,減肥、豐胸、增高產品使用前與使用後的神奇對比讓人看得心馳神往……電視購物發展勢頭強勁,當時行業第一的東方購物2009年銷售額突破28億元,銷售額年均增長65%。

「八心八箭」的侯總,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但貨不對板和售後服務的糟糕體驗依然長期困擾電視購物。CSM媒體研究在2008年4月的調查顯示,83.3%的中國人對電視購物的信賴度是「中等以下」。

監管開始加碼。2010年1月1日起,《關於加強電視購物短片廣告和居家購物節目管理的通知》正式生效,此前泛濫的藥品、性保健品、豐胸產品、減肥產品、增高器械等廣告被全面禁止。

2013年廣電總局再發通知,規範更具體:叫停「叫賣式」的誇張配音、語調、動作等行為,禁止綜合上星頻道黃金時段播出電視購物節目,不得用新聞主播或新聞報導形式做廣告,投放廣告企業註冊資金要不少於1000萬元等。

下面明裡暗裡的違規並不在少數,假扮專家的演員一會兒是醫學院士,一會兒是藏醫傳人,一個自稱劉洪斌的老太太在不同頻道來回串場賣保健品,前後扮演過幾十個不同身份。

電視購物界的百變大咖劉洪斌。

但總體而言,基本的行業準則和支付、物流等一應配套工程至此已經成型。直到2015年,內地電視購物一直保持著不錯的增長勢頭。

2016年,突然變天。商務部發布的《2016年中國電視購物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34 家電視購物企業實現銷售額 366 億元,同比下降 8%。同年,淘寶「雙十一」全天銷售額達1207億元。還沒來得及真正成熟,電視購物便已遭遇網絡購物的降維打擊。

同樣是2016年,阿里巴巴發布淘寶直播平臺。這一年4月21日,有50萬人通過淘寶直播圍觀了短視頻第一紅人papi醬的首支貼片廣告拍賣會。但當時業界普遍不看好淘寶直播,認為喊麥、跳舞偶爾走點光的秀場直播或遊戲直播才是風口,把電視購物那套搬上直播,並不能製造什麼大風浪。

後來的故事已經為人所熟知。在兩年的運作積累後,淘寶直播2018年全面爆發,一年增長300%,通過淘寶直播帶貨成交額超過5000萬元的店鋪有84家。電視購物跟電商的差距越拉越大,大到已經全無可比性。

電視購物仍不失為一個百億級的大產業。《2018年中國電視購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電視購物行業整體銷售金額為313億元——它仍然有受眾。

只是人們談及電視購物時,它似乎已經成了一種青春記憶。在歐美及日韓等地區的零售業發展史上都曾扮演重要角色的電視購物,未能在中國展現同等重要性。它的存在,好像在為電商直播的崛起做積累。

2020 年5月4日,上海,江疏影出席東方購物頻道直播活動。該圖為設計圖。(圖/ 陳和)

電商直播沒有辜負這些積累。撐起強大市場表現的,是流量更廣大的平臺、更會帶貨的主播、更嚴格的選品和售後服務、更高質量的供應鏈和冠絕全球的快遞物流服務。就底層邏輯而言,電商直播是電視購物的一次全面升級。

電視購物十大奇葩商品

背背佳

1997年上架3個月內即實現3000萬元營收,杜國楹的成名作,不少人小時候都戴過,直到今天還有賣。號稱能改變儀態、矯正駝背、促進增高,但一直受到質疑,有專家指出,長期佩戴可能導致骨骼變形損傷。

勞詩丹頓

侯總帶貨的爆款,集勞力士和江詩丹頓優點於一身,鑲嵌八星八箭南非真鑽,只要998元的神奇手錶。成功人士首選,出去談生意也好,談判也好,那個氣勢,別人先退!避!三!舍!不要問,問就是全國最低價,再猶豫就搶不到。

甩肉機

這不是廚房用品,這就是個會抖的機器,你站上面你也抖,你抖了你的肉就抖,肉在運動,脂肪就能燃燒了。聽上去是不是很有道理?但消費者現身說法:肉是抖不掉的,只會讓你肌肉關節損傷。

菜刀

遊戲《水果忍者》的靈感來自一則賣菜刀的電視購物廣告,主持人將菜和水果拋到空中,揮刀劈開,以此證明其鋒利程度。電視購物上出現過很多雜牌菜刀,有的鑲鑽石,有的號稱能切鋼絲——有人買回家後發現切肉都切不利索。

考重點

這不是教輔資料,而是口腔噴劑。學不進去?背過就忘?往嘴裡輕輕一噴,口腔黏膜吸收,補充大腦記憶因子,修復疲勞腦細胞,喚醒大腦休眠區參與記憶,讓孩子記得快、記得多,考得好。

強力筆記本電腦

原價3999元的筆記本電腦賣799元,前10分鐘訂購送299元大禮包,搭載詭異的WindowsCE系統,隨時隨地免費上網,MSN和QQ一應俱全,5000部電影免費看,百款遊戲隨便玩。關鍵是扛造,用錘子錘、泡水統統沒事。

量子麗

這個跟狗項圈有點像的玩意,內含鈦鍺磁,效果神奇,抗疲勞,清勞損。戴上10分鐘,頸椎馬上直挺;戴上8小時,減輕勞損、酸痛;戴上15天,告別肩周炎、頸椎病,肩膀自由活動。

金坷拉

在美國、在英國、在法國……我們都用金坷拉。雖然電視裡的老外不知為何都說中國話,但大家都知道肥料摻了金坷拉,一袋能頂兩袋撒,小麥畝產一千八。

塑形內衣

倪虹潔老師單憑婷美這個作品就成了一代青少年的性啟蒙對象。但婷美還不是最神奇的塑形內衣,有的產品號稱竹炭紅外定位,穿上就能燃燒脂肪,一穿就瘦、越穿越瘦,水桶腰不見了,小蠻腰出來了。

波麗寶

豐胸產品的代表,2002年前後曾在17個衛視滾動播出,創下單日營收240萬元的紀錄。功能顧名思義,號稱10天即能使胸部再度發育,同時使腰腹部游離脂肪聚集在胸部。「老公看我的眼神從此不一樣了,感情甜蜜如初。」

(輯/李神喵)

✎作者 | 李屾淼

原標題:電視購物是前浪,電商直播是後浪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原標題:《今天的直播帶貨,都是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分析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的區別
    電視購物和直播電商,兩者的本質都是視頻+買貨,利用情感進行營銷。但是載體、場景、價格的不同,讓直播帶貨更受人們的歡迎。一、電視購物&直播帶貨的第一印象採訪了一下身邊同事、朋友對電視購物和直播帶貨的直觀印象,得到了很多信息,形成一個關鍵詞集合
  • 為什麼「直播帶貨」越來越像「電視購物」?
    新華社每日電訊日前就直播帶貨刊發調查報導,總結直播帶貨變成「帶坑」的種種亂象:高達70%的退貨率,飆升的網購投訴,大V、明星直播帶貨頻頻「翻車」。看罷報導,有網友說:直播帶貨越來越像電視購物。有沒有一語驚醒夢中人的味道?
  • 直播帶貨的江湖裡,為何沒有當初電視購物的主持人?
    現在直播帶貨的火爆程度,已經不用多說了,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對直播帶貨的態度,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一種觀點認為,直播帶貨就是網絡版的電視購物,帶貨主播在電視購物主持人面前,就是弟弟。如果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電視和看直播感覺都差不多,都是有個人充滿激情的介紹產品,然後還限時打折。
  • 頻頻翻車,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兩者形式上都是帶貨,都是有個主持人在屏幕一側介紹商品,呼籲消費者現場下單,只不過口號從「只要999!」換成了「買它!」但直播帶貨本身就是一個寬泛的詞。同一件事一種形式做不好,換一種形式、渠道可能就非常好。比如,都是擺攤賣冰激凌,去小學門口和老年活動中心,效果肯定不一樣。電視購物雖然被大家看不起,其實也沒有原罪。其本質是一種零售形式。
  • 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電視購物雖然被大家看不起,其實也沒有原罪。其本質是一種零售形式。錯就錯在被玩壞了,口碑玩爛了,充斥了大量的虛假宣傳,曾經一段時間賣假藥的、賣保健品的、治性病的泛濫成災。經過一番整治,現在電視購物好點了,最起碼可以直視。
  • 電視購物、直播帶貨,本質上都是抓住人們的這個心理,賣出商品!
    據夢潔股份公布,薇婭今年3場直播僅為夢潔股份帶貨812萬元,夢潔股份支付的費用為213萬元,實際收入不足600萬元。而2019年3場直播實際收入也不到400萬元。直播帶貨,是指通過一些網際網路平臺,使用直播技術進行近距離商品展示、諮詢答覆、導購的新型服務方式,或由店鋪自己開設直播間,或由職業主播集合進行推介。
  • 瘋狂的直播賣貨與20年前的電視購物有何區別?
    到「再不下單就沒啦」,20多年前火爆的電視購物與今天動輒數千萬人圍觀的直播賣貨有什麼不同?直播賣貨到底有什麼神奇的魔力,能讓李佳琦做到直播5小時引發3000萬人圍觀、39款商品幾乎秒光? 不過,在網紅帶貨火爆的背後,人們也在擔心:在電視購物「涼涼」的今天,屢屢被曝現場「翻車」的直播賣貨會不會重蹈覆轍?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帶貨,為什麼一個輸了一個贏了?
    人們相信眼睛不會騙人,主持人在直播間裡演示的效果令人信服;同時,在電視購物中,每檔節目只介紹一個產品,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線下購物在「比較選擇」過程中產生的猶豫情緒。那是電視直播購物的黃金年代,全國各省份幾乎都有自己的電視購物頻道。
  • 直播帶貨=電視購物?哪些人在追著主播買買買
    直播帶貨=手機版電視購物?到底誰在追著主播買買買如果你被流放到孤島,只能帶三件東西,你會帶什麼?昔日的答案可能是「火、書、工具刀」,而現在「手機、wifi、充電寶」可能會引起更多共鳴。在主播的「OMG買它」、以及「三二一倒計時」中剁手下單,儼然成為一種新潮的購物方式。但直播帶貨在令人瘋狂的同時,也引來不少質疑。面對鏡頭、花式推銷、折扣下單,這樣玩的直播帶貨,難道不是手機版的「電視購物」?以往電視購物讓中老年朋友瘋狂,現在追著主播買買買的人,又是誰?
  • 你不相信電視購物 憑什麼要為直播帶貨買單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不相信電視購物,憑什麼要為直播買單?直播帶貨,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電視購物?直播帶貨:跟電視購物一樣都是「洗腦式」銷售雖然打著網際網路旗號,最近幾年火速走紅,但電商平臺的直播帶貨其實並不能算新鮮事物。
  • 直播帶貨「墜落」?14部門聯合整治 萬億市場別掉進電視購物老坑
    文/每日資本論直播帶貨的投訴佔比近6成。直播帶貨這隻「風口上的豬」會掉下來嗎?反正越來越像「電視購物」了。市場監管總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12315平臺共接收直播相關投訴舉報2.19萬件,同比增長479.60%,其中,關於直播帶貨的投訴佔比近六成。直播相關投訴舉報數量排名前五的企業均為頭部電商平臺和短視頻平臺,佔直播總訴求量的11.81%。受疫情影響,直播帶貨作為新潮的購物方式反而行情火爆。
  • 丁少將:直播帶貨「新瓶」別裝電視購物「舊酒」
    原標題:丁少將:直播帶貨「新瓶」別裝電視購物「舊酒」[釘科技述評]疫情之下,直播帶貨爆紅。無論是淘寶、京東、蘇寧這樣的電商平臺,還是快手、抖音這樣的內容平臺,都加入了直播帶貨的浪潮中。聯想、格力等大量的實體企業也順勢而為,生怕錯過了直播帶貨這個營銷新風口。直播帶貨的核心是高效率的流量轉化,最大限度縮減渠道層級。
  • 李佳琦的直播帶貨,和十年前的電視購物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回答一定是「電商直播」,這兩年,直播帶貨成了網絡消費的新風口。根據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 400 萬場,全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疫情導致的線下經濟低迷也催化了線上電商的增長,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大牌新人」闖入到直播行業,羅永浩、董明珠、李彥宏,甚至央視都參與到了帶貨的大潮中,並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 電商帶貨問題頻發,從電視購物20年興衰史來看直播帶貨能走多遠?
    據黑貓投訴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針對直播帶貨的投訴比例正逐漸上升,和「主播」有關投訴量多達3300餘條,問題包括涉及「虛假宣傳」「假貨」「退換貨」「三無產品」等等。不過好在網絡時代能夠迅速七天無理由,那些買到520爛玫瑰的消費者,得到了兩倍賠償 ;在李佳琦直播間買到「毒盒」的人,在原有售後基礎上再補償200元。就在這兩天逛淘寶的時候我發現,很多直播間都是618來了,直播大賣場裡,主播們正在用力的叫賣:「親們,寶寶們,拍7號連結,7號連結,錯過這次購物優惠,就只能等雙十一了!」
  • 直播帶貨終於走上了電視購物的老路!
    劉濤、汪涵、陳赫、董明珠……上周末,大量名人集中直播帶貨,一時間,眼花繚亂。利用直播平臺,以視頻直播的方式,與消費者直接交流,直播帶貨的隊伍裡,除了網紅主播,正湧入越來越多的娛樂明星、企業家、農民甚至地方官。  零食、家電、汽車、房產,網友們受到的直播「轟炸」越來越五花八門,他們關注直播越多,就越容易眼花繚亂。
  • 看電視購物長大的一代人,如何迷上了網紅直播帶貨?
    時光輪轉,看電視購物長大的一代人,如今迷上了網紅直播帶貨。本期反向流行由董牧孜、餘雅琴與嘉賓阿莫聊了聊直播帶貨與網紅經濟的神奇迭代。這就像當年很多電視購物臺都會說,「我們特別幫您拿到了廠家優惠價,底價是XXX……」餘雅琴:我是小時候看電視購物節目長大的那一代人。這樣一種營銷方式會給我一種「假貨」的錯覺,所以我從來不看直播買東西。它只是平臺變了,但話術本質在我看來沒有本質變化。李佳琦賣鍋也翻車了。阿莫:其實我覺得,在直播上買貨的人和當年在電視購物上買貨的人,是有重合度的。只是電視購物越來越沒落了。
  • 直播帶貨火爆的疑惑:既然喜歡看直播,那看電視購物又為何要換臺
    2020年,要問哪個行業最火爆,那電商直播無疑是箇中翹楚。 一場直播下來,動輒數千萬的銷售額,無數人的狂歡。還催生了像李佳琦、薇婭等火爆全網的帶貨網紅,令無數人羨慕眼紅。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帶貨,仿佛看到了消費的輪迴
    從圖片和文字,從媒體到短片來現場直播商品,"風口"一個接一個。最近各大平臺的直播更是火上加火,主播大甩賣來刷新人們的價值觀。直播、直播行業、網際網路直播、直播行業、手機直播、網絡直播、主持人直播、移動直播、獎勵、直播平臺看直播就像十年前的一個突然的夢,看著屏幕上的小人,用他的節奏興奮,仿佛撞到了雞血,十年前電視購物難道不是這種感覺嗎?現在的現場送貨比電視購物實在不值一提。
  • 電視購物主持人:有人曾月入20萬,如今轉戰直播難餬口
    曾幾何時,電視購物也如今日的直播帶貨,風靡螢屏。但轉眼間,電視購物日薄西山。「直播帶貨玩的都是15年前電視購物剩下的」,這是電視購物主播們的不滿,也是一種蹉跎慨嘆。今天,我們找到3位電視購物頻道的從業者,請他們談談電視購物與直播的故事。
  • 電視購物不行了:有主播曾月入20萬 ,如今轉戰直播難餬口
    「曾幾何時,電視購物也如今日的直播帶貨,風靡螢屏。但轉眼間,電視購物日薄西山。「直播帶貨玩的都是15年前電視購物剩下的」,這是電視購物主播們的不滿,也是一種蹉跎慨嘆。今天,我們找到3位電視購物頻道的從業者,請他們談談電視購物與直播的故事。「現在直播帶貨玩的是15年前電視購物玩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