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帶貨問題頻發,從電視購物20年興衰史來看直播帶貨能走多遠?

2020-12-22 呆頭鵝白天睡不醒

據黑貓投訴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針對直播帶貨的投訴比例正逐漸上升,和「主播」有關投訴量多達3300餘條,問題包括涉及「虛假宣傳」「假貨」「退換貨」「三無產品」等等。

2020年疫情期間,李佳琦,薇婭等人的直播間成了當代明星的觀察室,僅2月5日-3月2日,李佳琦直播間總銷售額達9.57億元,最高同時在線達5829萬人次。不上班的這些天,越來越多人投身直播,夢想著成為下一個李佳琦。

傲慢的楊冪、幽默的金靖、謙遜的高曉松、進擊的朱亞文...人們不由得對比道:走進直播間裡的明星們,誰贏了?明星們湧入直播間,也在直播間裡頻頻翻車。羅永浩520鮮花變爛花,李佳琦直播間的陽澄湖大閘蟹被指出並非出自陽澄湖,薇婭直播間搶到的KFC六一套餐券卻被告知無法消費,「球球」直播間花280元買到的匡威去專櫃驗證是假的,13萬的愛馬仕主播說是全新,收到貨後才發現有褶皺,相當於花十多萬元買了個二手包。

不過好在網絡時代能夠迅速七天無理由,那些買到520爛玫瑰的消費者,得到了兩倍賠償 ;在李佳琦直播間買到「毒盒」的人,在原有售後基礎上再補償200元。

就在這兩天逛淘寶的時候我發現,很多直播間都是618來了,直播大賣場裡,主播們正在用力的叫賣:「親們,寶寶們,拍7號連結,7號連結,錯過這次購物優惠,就只能等雙十一了!」他們操著不算標準的普通話,在鏡頭前做著換裝遊戲。鏡頭之外,另一位輪換主播喊道:哇真的太好看了!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多年前的電視購物。如今風口的電商直播,多多少少有著電視購物的影子,而在電視購物興衰史裡,也隱藏著電商直播的啟示錄。

1992年初,有一個叫《電視商場》的欄目在北京電視臺1套開播,旨在為北京市民解決「什麼樣的產品值得買」的問題。節目時長20來分鐘,依次介紹4-5種商品,品類從吃喝玩樂到衣食住行,緊緊貼近百姓生活。

主持不單單要介紹商品,還要跑商場專櫃、走產品廠家,如今探店網紅博主的模式就是延續當年的電視購物,告訴你時下最流行的購物資訊。《電視商場》開播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遠遠不止是財富上的,還有口碑的成功。在非常鼎盛時期,《電視商場》收視率可以與《北京新聞》相媲美,在90年代,一年大概能盈利1-2千萬元。

那曾是中國電視購物的黃金時期,它們為剛剛富裕起來的國人提供了一個消費升級指南。

橡果國際,一個風聲鶴唳的名字。它開創了背背佳、好記星、氧立得等營銷神話,也同樣創造了一代人被「不要998,只要98,趕緊帶走它」支配的童年陰影。直銷模式不同於前期傳統電視購物模式,它採用轟炸式、見縫插針式的連續播映,用強勢音量為你洗腦。

歇斯底裡式表演嚎叫式帶貨不是李佳琦始創,998 的創始人侯總如果生活在現在這個網絡時代,八心八箭和勞斯丹頓照樣能成為爆款單品。「破盤價998!八心八箭烤地瓜!2克拉水晶鑽!勞斯丹頓手錶!」情緒激動、聲嘶力竭、表情誇張的侯總,一邊做著為低價而揮淚的動作,一邊演技突然拍桌子,痛心疾首道:「不要說了!不要說了!」演技碾壓金馬獎影帝。

主持人也是一門技術活,電視購物主持也被稱為購物專家。購物專家不僅要深諳廣告學、營銷學、消費心理學,更要精通表演學。電視購物用了近20年,從冉冉升起的大眾之星,到人人唾棄的社會毒瘤,中間是信任的消亡。2008年,橡果國際淨利潤虧損1.75億元,股票也跌破發行價。為了挽救苟延殘喘的電視購物,廣電系牽頭,由34家省級衛視的專屬購物臺籤訂了行業自律公約,約定絕不賣假冒偽劣產品。

雖然現在的電視購物也在在積極轉型,但在信息透明、效率第一、老年人都用拼多多的今天,它註定積重難返。2019年,我是大美人,好易購,家有淘好貨等購物平臺加入了直播大軍,但直播數據慘澹,播放量只有渺渺數千人。

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電商帶貨直播能夠走多遠?答案或許在1992年的《電視商場》裡,「永遠站在消費者的立場。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分析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的區別
    電視購物和直播電商,兩者的本質都是視頻+買貨,利用情感進行營銷。但是載體、場景、價格的不同,讓直播帶貨更受人們的歡迎。2016年淘寶直播上線,定位「消費類直播」。2019天貓雙11成交額2684億,刷歷史新高,淘寶直播成交近200億,讓超過50%的商家都通過直播獲得新的增長。2020年3月15日,央視315調查,直播帶貨亂像:有網紅和電商聯手騙粉絲。網紅購物新模式——帶貨,就算你不刻意去關注,李佳琦、羅永浩直播賣貨等關鍵詞也已經被動接收了。
  • 商場頻啟「直播」帶貨 救場之策能走多遠
    商場頻啟「直播」帶貨 救場之策能走多遠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實體商場客流銳減,也促使商場尋求多途徑布局線上,尤其是「線上直播」,成為各大商家試水的重要方式。然而,未經培訓的導購,真能有效「帶貨」嗎?物美購物中心事業部總經理李存孝介紹,商場設置了直播間,專供品牌導購日常在線上帶貨使用,還購置了直播專業設備,每天進行4場品牌直播。下單的顧客可以享受無接觸配送。轉化率沒那麼簡單商場希望通過直播平臺提高轉化率。
  • 直播帶貨的江湖裡,為何沒有當初電視購物的主持人?
    現在直播帶貨的火爆程度,已經不用多說了,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對直播帶貨的態度,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一種觀點認為,直播帶貨就是網絡版的電視購物,帶貨主播在電視購物主持人面前,就是弟弟。如果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電視和看直播感覺都差不多,都是有個人充滿激情的介紹產品,然後還限時打折。
  • 網紅也有「馬太效應」 直播帶貨能走多遠?
    根據尼爾森線上購物報告,47%的消費者在線上購物之前會先到實體店查看商品,直觀「查看商品」的需求還是存在的。而且 70%的消費者會受到社交媒體的影響, 從而改變線上購物的決定。結合「查看商品」的需求以及網紅在社交媒體的影響力,網紅直播帶貨在 2016 年起步,2018 年實現高速發展。
  • 丁少將:直播帶貨「新瓶」別裝電視購物「舊酒」
    原標題:丁少將:直播帶貨「新瓶」別裝電視購物「舊酒」[釘科技述評]疫情之下,直播帶貨爆紅。無論是淘寶、京東、蘇寧這樣的電商平臺,還是快手、抖音這樣的內容平臺,都加入了直播帶貨的浪潮中。聯想、格力等大量的實體企業也順勢而為,生怕錯過了直播帶貨這個營銷新風口。直播帶貨的核心是高效率的流量轉化,最大限度縮減渠道層級。
  • 網紅直播帶貨能走多遠?十個關鍵問題,以及我們的答案
    最後,我們回歸網紅直播帶貨的演變進程,對行業進行了展望並給出相應的投資建議。 網紅直播帶貨不僅保障強互動性和實時反饋性,而且提效。與電視購物完全不同的在於,借力於網紅極強的形象化能力,網紅直播帶貨解決了直觀體驗的信息差和購物娛樂屬性尚未被完全線上化的問題,是從搜索到體驗的跨越。除了帶貨以外,網紅直播帶貨本質上是直播,用戶的首要需求是消磨時間,那麼必須得足夠有趣。
  • 頻頻翻車,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11月20日,中消協點名汪涵、李佳琦、李雪琴,揭露其在「雙11」的直播帶貨中存在造假或者售後難等問題。直播帶貨,會不會淪落成為下一個「電視購物」?1換了馬甲?直播帶貨真的就是換了個馬甲的電視購物嗎?也可以這麼理解。
  • 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紛紛進軍直播帶貨,網紅羅永浩改行做直播帶貨,演藝圈一幹明星紛紛加入直播帶貨大軍——直播帶貨成為網際網路的熱門話題。火歸火,直播帶貨的爭議也很大,概念炒作、數據造假、服務跟不上等質疑聲此起彼伏。11月20日,中消協點名汪涵、李佳琦、李雪琴,揭露其在「雙11」的直播帶貨中存在造假或者售後難等問題。
  • 新形勢下的直播電商:直播帶貨被管控,直播電商的機遇將會如何轉變
    針對當前汪涵、李雪琴、李佳琦、辛巴等大主播頻頻翻車事件,國家果斷出手,先是中消協率先發布了一則《「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列舉了明星直播圈粉惹,刷單售假頻「翻車」的案例。 變化的直播帶貨,不變的供需平衡: 直播帶貨獲得各大平臺的重視,成為今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的主要戰場。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帶貨,為什麼一個輸了一個贏了?
    但自2015年後,整個電視購物大市場便進入了負增長狀態——一方面,隨著智慧型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電視的功能被更為方便的手機、電腦端視頻網站APP所取代,使用頻率逐漸降低;另一方面,觀看電視的人群相對老齡化,購買能力不強。相比於網紅帶貨、直播帶貨等互動性、在場感更強的直播購物模式,電視購物因媒介的更替和自身的限制難以贏得年輕一代的青睞。
  • 今天的直播帶貨,都是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但在電視臺的默許和商家的急功近利催動下,電視購物迅速進入一個群魔亂舞的時期。嚴重的質量問題和誇大宣傳,搞壞了整個行業的名聲。2001年,一款通過電視購物銷售、號稱能矯正近視的「OK鏡」導致上萬人眼部損傷,行業聲譽跌到谷底。不過行業不景氣也架不住世間有鬼才。
  • 直播帶貨比傳統電商強在哪?帶你了解直播帶貨的優點和紅利
    直播帶貨的話題從今年4月份開始話題熱搜不斷,更在雙十一雙十二這樣的購物節達到了高潮,直播帶貨相比於傳統電商優勢在哪呢?現在入局還來得及麼?紅利期還有多久呢?今天就個人的一些觀察和思考,鬥膽給大家分析一下直播帶貨。
  • 直播帶貨終於走上了電視購物的老路!
    劉濤、汪涵、陳赫、董明珠……上周末,大量名人集中直播帶貨,一時間,眼花繚亂。利用直播平臺,以視頻直播的方式,與消費者直接交流,直播帶貨的隊伍裡,除了網紅主播,正湧入越來越多的娛樂明星、企業家、農民甚至地方官。  零食、家電、汽車、房產,網友們受到的直播「轟炸」越來越五花八門,他們關注直播越多,就越容易眼花繚亂。
  • 瘋狂的直播賣貨與20年前的電視購物有何區別?
    到「再不下單就沒啦」,20多年前火爆的電視購物與今天動輒數千萬人圍觀的直播賣貨有什麼不同?直播賣貨到底有什麼神奇的魔力,能讓李佳琦做到直播5小時引發3000萬人圍觀、39款商品幾乎秒光? 不過,在網紅帶貨火爆的背後,人們也在擔心:在電視購物「涼涼」的今天,屢屢被曝現場「翻車」的直播賣貨會不會重蹈覆轍?
  • 你不相信電視購物 憑什麼要為直播帶貨買單
    從數據來看,不少網民確實中了直播的「毒」。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4.33億,較2018年底增長3646萬,佔網民整體的50.7%。同時,看直播的網民們戰鬥力不俗,尤其體現在電商平臺的直播帶貨上。
  • 李佳琦的直播帶貨,和十年前的電視購物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回答一定是「電商直播」,這兩年,直播帶貨成了網絡消費的新風口。根據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 400 萬場,全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疫情導致的線下經濟低迷也催化了線上電商的增長,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大牌新人」闖入到直播行業,羅永浩、董明珠、李彥宏,甚至央視都參與到了帶貨的大潮中,並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 電視購物、直播帶貨,本質上都是抓住人們的這個心理,賣出商品!
    2020年一季度,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在一個全民直播的年代,帶貨變現成了網紅們的最高追求,然而5月份,剛剛牽手「直播一姐」薇婭,上演七連板的夢潔股份,近日因股價跌停登上熱搜,各方面出面澄清,到這時,大家才知道天文數字的銷售額是沒有的,巨額的代理費是少不了的,所謂的物美價廉就是一個願望!
  • 為什麼「直播帶貨」越來越像「電視購物」?
    新華社每日電訊日前就直播帶貨刊發調查報導,總結直播帶貨變成「帶坑」的種種亂象:高達70%的退貨率,飆升的網購投訴,大V、明星直播帶貨頻頻「翻車」。看罷報導,有網友說:直播帶貨越來越像電視購物。有沒有一語驚醒夢中人的味道?
  • 購物中心「雲上逛」 直播帶貨「挺走量」
    今年4月,哈市做小程序開發業務的龍採科技集團,其電商類小程序開發數量環比增長超過40%,其中生鮮類佔到80%以上。傳統實體商家越來越傾向於用「去線上」的方式來解決消費者無法到店這個實際問題。「自創品牌在淘寶開店也有5年了,這還是第一次做直播。」董維告訴記者,維豆為本土原創品牌服裝設計和生產商,而非「經銷商」,開淘寶店鋪主要是展示,銷售由下遊企業來做。受疫情影響,品牌今年一二季度訂單較往年大幅減少,董維不得不「親自上陣」,靠直播帶貨「走點量」。
  • 當「辛巴」成為一種現象,直播帶貨還能走多遠?
    幾經周折,辛巴不僅償還了債務,還發現了直播帶貨的商機。從日本回國的辛巴,借錢幾百萬做起了日本進口貿易,建立資源粉絲群,一段時間後,成為日本在中國最有信譽的一家企業之一。在傳統生意中摸爬滾打的辛巴,深諳營銷之道及流量的重要性。因此,早在2016年,就進軍快手,積累三四線城市的青年粉絲。而隨著快手電商的崛起,辛巴也有如坐上了直升機,快速走向了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