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丁少將:直播帶貨「新瓶」別裝電視購物「舊酒」
[釘科技述評]疫情之下,直播帶貨爆紅。無論是淘寶、京東、蘇寧這樣的電商平臺,還是快手、抖音這樣的內容平臺,都加入了直播帶貨的浪潮中。聯想、格力等大量的實體企業也順勢而為,生怕錯過了直播帶貨這個營銷新風口。
直播帶貨的核心是高效率的流量轉化,最大限度縮減渠道層級。對於品牌企業來說,可以實現零售模式的多元拓展,尤其是在線下渠道受阻和收縮的情況下,網紅直播帶貨能相對低成本起到品牌宣傳和銷量拉動的雙重作用;對於電商平臺而言,在高性價比產品和流量網紅的雙重帶動下,可以在短期內推高交易額,擴大平臺的影響力和用戶規模。
產經觀察家丁少將認為,直播帶貨成功的關鍵還是「人貨場」,所以長久來看,電商平臺因為具備更好的「人貨場」資源,還是具備更大的發展優勢。快手、抖音等非電商平臺還是會以內容娛樂內容為主,以帶貨為目的的電商業務不會成為主流內容形式,否則就破壞了整個內容生態,造成產品定位的偏離,這是得不償失的。總體來看,直播帶貨會成為眾多流量平臺的一項標配業務,但傳統電商巨頭因為具備「人貨場」資源,會有更強的競爭力。
從形式來看,直播帶貨和存在多年的電視購物有著相似之處。但由於帶貨的平臺不同,帶貨人的特質不同,直播帶貨與電視購物還是有著很多差異化之處。
丁少將提醒相關平臺和品牌企業,直播帶貨雖火,但切忌走了電視購物的老路。電視購物之所以被廣為詬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產品本身存在問題。
低價是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的共同特徵。其實,低價本身並沒有問題,因為網紅的作用是引流,低價則可以實現更好的轉化。但問題是,如果將低價和低質等同起來,為了實現更大程度的流量轉化,而不顧產品品質進行低價拉單,則很容易犯電視直播之前犯的錯。
例如,「半價優惠」這樣的宣傳和做法,在一些重要的大促節點可以嘗試,但如果成為企業直播帶貨的常態,那麼這樣的企業是難以為繼的,唯一的生存策略就是犧牲產品品質,從而走上飲鴆止渴的不歸路。
產經觀察家丁少將認為,直播帶貨只是一種創新的營銷形式,不是什麼挽狂瀾於既倒的靈丹妙藥。對於企業來說,關鍵的還是做好產品本身,需明確是創新的產品滿足用戶需求,而不是直播這個形式。因此對於品牌企業來說,不能在戰略制定和戰術執行上本末倒置。(本文為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註明「來源:釘科技網」)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