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吟系列·炎帝神農氏

2020-12-11 善業文化

「仰惟神農,植藝五穀。

斯民有生,以化以育。

慮及夭傷,復嘗草木。

民到於今,悉沾其福。」

閒居家中,讀書奉親。因疫情消息不絕,讀歷代岐黃之文,思古人之德風,遂依次整理舊文。奠以告虔,肅以應天。以祈佛日增輝,瘟疫盡散,國運遐昌,人民安康。

炎帝神農氏。

炎帝神農氏,姜姓,長於姜水,母曰任姒,有喬氏之女名登,為少典妃,遊於華陽,感神龍首而生炎帝,生而龍顏。有聖德,都陳,作五弦之琴,始教天下種穀,故號神農氏。當此之時,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箕文諫而殺之,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歸炎帝。一說傳八世五百二十歲,一說傳七十世。

鳳鳴岐山。

對於神農氏名稱的由來,《白虎通》曰:「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

神農之時,民多疾病,神農氏遂「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農氏亦「磨蜃鞭茇,察色,嘗草木而正名之。審其平毒,旌其燥害,察其畏惡,辨其臣使,釐而三之,以養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間而七十毒。」「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作方書以療民疾,而醫道立。」

傳有《神農本草經》留世,一說成書於西漢。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分上、中、下三品,文字古樸,為中醫藥理論精髓。其藥療效,至今仍為臨床用,對中醫中藥學起到奠基作用。

晁以道先生《神農贊》曰:「草木昆蟲,生彼微塵。有待於我,為天下仁。」善哉!

神農本草經。

相關焦點

  • 神農是炎帝?斧燧氏表示不服:神農就靠人多,否則我才是正牌炎帝
    太史公在《史記》中開篇即言:「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 全世界太陽神大搜羅:中國太陽神炎帝神農氏
    ,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 看看你的「姓氏」是黃帝軒轅氏~還是炎帝神農氏
    1炎帝學生時代大家都學過「神農嘗百草」吧!沒錯,大名鼎鼎的神農就是炎帝。傳說炎帝神農氏是上古時代三皇五帝中的一位賢聖的帝,是中華民族的化身。炎帝 神農氏①炎帝出身來歷傳說炎帝神農氏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牛首人身」是少典之子,炎帝之妻聽訞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 第4集 炎帝神農氏
    神農氏姜姓,名石年,又稱赤帝或烈山氏,以火德王,故又稱作炎帝,是上古時代三皇之一。其父名少典,其母名安登,據說:一日,安登遊華陽,受神龍感應,於姜水河畔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好學勤問,為人和善,他一生為百姓做了許多善事。
  • 略述炎帝神農的歷史功績及炎帝神農文化特徵
    從炎帝神農族代代相襲神農之號可以看出,炎帝神農氏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個時代的標誌。①《世紀·帝系篇》云:"神農,代號也。是知,古人已經知道,神農是時代的標誌。其歷史功德傳說是整個氏族世代創造的總結。主要包括:"烈山而焚之"    炎帝神農氏把"火"的使用由生活能源變成了生產能源。發明人工取火是伏羲的一大貢獻。
  • 炎帝神農的傳說
    他用木製作耒、耜,教民農業生產, 又曾嘗百草,發現藥材,教人治病, 從而使人類步入了健康生存發展的軌跡, 這位地皇炎帝神農氏,用他的一生促進了人類文明發展。
  • 炎帝神農政權:神農、臨魁、姜承、姜明、姜宜、姜來、姜克、榆罔
    炎帝神農氏的先祖與炎帝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於少典氏,他們早期共同居住在姜水,因比皆以姜為姓。公元前4766年,崛起於洛水流域(今陝西省及河南省)的炎帝神農氏以討伐叛亂為由,率領中原各部落聯合西徵,擊敗了魁隗氏族,迫使炎帝魁隗氏政權第六任帝共工讓出帝位。
  • 中國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中的「神農氏」是什麼?
    說起中醫藥就不得不提起作為開山鼻祖之一的《神農本草經》。 神農氏大家都熟悉,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這個「炎」字就是指炎帝神農氏。根據周代史官記錄的家譜《世本·帝系篇》記載炎帝即神農氏,炎帝身號,神農代號。漢代的《淮南子》也說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號為神農,南方火德之帝。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炎帝神農氏長於姜水,始教天下耕種五穀而食之,以省殺生之弊。」
  •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女媧、神農炎帝,華夏三皇究竟有誰?
    三字經認為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中間沒有女媧。《反經·君德》:伏羲、女媧、神農,稱三皇也。(這是比較普遍的一種說法,出現在多部古籍中)還有一些古籍將有巢氏(巢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稱為三皇。另有觀點認為三皇分為上三皇和下三皇上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下三皇為:(巢皇、燧皇)伏羲、女媧、神農、(黃帝)上三皇天皇氏
  • 炎帝神農 重農興商 嘗百草
    中華民族自稱炎黃子孫,黃帝是軒轅氏,炎帝就是神農氏。《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陝西寶雞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
  •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落幕 共徵集作品5286件
    中新網長沙12月19日電 (付敬懿)以「崇敬中華始祖,弘揚炎帝文化」為主題的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19日舉行頒獎典禮,大賽歷時近六個月,面向全球華人共徵集到LOGO類、IP形象傳播設計類、產品設計類文化創意作品5286件,最終評選出金獎、銀獎、
  • 神農炎帝,紡織技術推動者
    這一切都印證了炎帝時代制麻為布的史實。一些神農炎帝的畫像以穿樹葉衣的形象出現,這顯然是不妥的,炎帝創造發明治麻為布,製作衣裳是時代的一大進步。他既是紡織技術的推動者,也是分享時代文明的受益者。高平是炎帝故裡,麻紡、絲織文化也延續至今。
  • 糧食系統公祭炎帝神農氏
    10月17日上午,在金秋的豔陽下,「雜交水稻之父」、省政協副主席袁隆平為湖南省糧食系統公祭農耕始祖炎帝神農氏典禮儀式點燃聖火,來自全省各市州糧食系統的代表和炎陵群眾千餘人,共同參加和見證了這個盛典。   炎帝始制耒耜,發明五穀,教民耕種,是農耕文化的開創者和為民謀福祉的中華始祖。
  • 中國權威專家:炎帝神農氏是「茶祖」
    日前在湖南炎陵縣舉行的公祭大典活動中,中國權威茶文化專家經研究、考證給出了答案:「茶祖」就是炎帝神農氏。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程啟坤表示,炎帝神農氏是華夏民族舉世公認的人文始祖。炎帝神農氏為了讓廣大老百姓能夠安全飲食,嚴防因飲食不當引發疾病,親自嘗百草,辨別百草的可食用性,並在這一過程中發現了茶及茶的藥用功效。
  • 「炎帝故裡」山西晉城面向全球華人徵集歌頌炎帝詩詞
    這裡是炎帝神農最早開闢農耕文明的重點地區,也是中華文明發祥的核心區域之一,素有「炎帝故裡」之稱。 資料圖 李強 攝中新網太原11月18日電(楊傑英) 「炎帝故裡」山西晉城面向全球華人徵集歌頌炎帝詩詞。記者18日從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會獲得上述消息。
  • 蚩尤本是最後一任炎帝,為何司馬遷不承認他?
    否定炎帝神農氏為一人的原因主要是來自《史記》的兩處記載:一處是《五帝本紀》,裡面沒有明確說炎帝和神農氏為一人,而是分別稱炎帝和神農氏。另一處是《封禪書》,裡面明確地說:「神農氏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看起來神農氏和炎帝是兩個人。這樣,關鍵問題是怎麼看待《史記》的記載了。
  • 古詩詞《伊耆氏臘辭》賞析:神農氏點亮的明燈,百草過後皆歸土兮
    但是對神農嘗百草的本意,卻有許多專家理解錯了,以至於以訛傳訛。百草,乃是草藥,神農為尋求解決百姓之疾苦,以身試草,求得良方,使病軀康復。這種說法,尚不全面,神農嘗百草,治病救人只是其中一層含義。神農乃是炎帝,冠以農,前面賦予神,其首先是尋邊千山萬水,解決一個「食」字!
  •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啟動 面向全球華人徵集作品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啟動(圖片來源:湖南省臺辦)中國臺灣網6月16日訊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新聞發布會16日上午在長沙市舉行本次大賽以「崇敬中華始祖 弘揚炎帝文化」為主題,面向全球華人徵集LOGO類、IP形象傳播設計類、產品設計類三大類別的作品。據主辦方介紹,參賽作品要求圍繞炎帝神農文化的精神內核和外延內容進行創作,強調創意作品的落地性和可轉化。
  • 農業之神炎帝神農氏,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
    --中國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即神農氏,又稱炎帝。傳說炎帝神農,人身牛首,三歲知稼穡,長成後,身高八尺七寸,龍顏大唇。--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因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也因發明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炎帝神農在位120年,曾建都山東曲阜,傳七代世襲神農之號,共計380年。
  •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長沙舉行
    三湘都市報12月19日訊(記者 吳岱霞 )19日上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株洲市人民政府主辦,湖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承辦的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在湖南長沙舉行。本次大賽以「崇敬中華始祖 弘揚炎帝文化」為主題,面向全球開展文化創意作品徵集,旨在增進全球華人同祖同宗的民族認同,推動炎帝神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大賽自2020年6月正式啟動以來,共收到參賽作品5286件,其中臺灣同胞參賽作品1358件,佔比25.69%,賽事規模和影響力達到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