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7.5萬元發一篇Nature論文,所有人都能免費下載,你覺得值嗎?

2020-12-15 Ms六先生

來源科研圈

老牌頂刊《自然》(Nature)的付費牆終於被鑿開了——從明年起,《自然》及其 33 本子刊將徹底開放一批論文的免費閱讀和下載通道。但先別急著歡呼,這是有條件的:機構需要支付 7.5 萬元人民幣/篇的發表費用,才能讓自己的成果獲得暢通無阻的傳播,並獲得上述全部期刊的閱讀權限。

你覺得這個條件值嗎?點擊這裡和我們聊聊你的看法。

綜合撰稿 魏瀟

當地時間 10 月 20 日,《自然》的出版方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宣布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數字圖書館(Max Planck Digital Library, MPDL)籤訂一項為期 4 年的開放獲取(OA)出版協議:從 2021 年起為來自該機構的學者在 34 本《自然》系列期刊中提供論文的開放獲取出版選項。此外,該條款還保證,MPDL 能夠在協議期內自由閱讀和獲取上述《自然》子刊、《自然-綜述》(Nature Review)系列期刊共計 55 本精品期刊的論文和其他內容。相應地,MPDL 將以每篇論文 11200 美元(約合人民幣 7.5 萬元)的費用換取在《自然》系列期刊上 OA 發表的「入場券」,這比普通 OA 期刊 3000-6000 美元的論文發表費用高了不止一倍。

據悉,這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團與學術機構籤訂的首個針對「王牌雜誌」 的 OA 出版協議。根據相關報導,目前已有 120 家德國學術機構收到了這份協議,MPDL 是第一個籤署方。而根據過去的發表記錄,2021 年德國所有科研機構加在一起可能發表 400 篇符合該協議標準的論文,約佔《自然》年發表總量的 3.5%。如果未來施普林格·自然與其他機構都順利籤訂了協議,那麼這張昂貴的「頂刊 OA 入場券」僅在 2021 年就能為前者帶來 450 萬美元左右的收入。

難啃的硬骨頭

學術機構和學者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被更廣泛地傳播,而傳統期刊的訂閱付費牆就成了這場知識自由行動的最大阻礙。儘管目前出版商提供給學術機構的 OA 期刊數量和發表途徑正迅速增加,但各大學術出版商對於開放自家「王牌期刊」的 OA 發表通道卻十分謹慎

德國學術界與施普林格·自然之間的論文出版合作也能體現出這一點。早在 2019 年 8 月,德國 700 餘個研究機構和圖書館組成的學術聯盟 Project DEAL 就與該出版商籤訂過一筆國家級 OA 發表協議:為每篇論文支付 2750 歐元(約合 2.1 萬人民幣),換取施普林格·自然 1900 餘種混合型期刊上發表 OA 論文,並獲取上述期刊的完整閱讀權限。但該協議不包括最有名的《自然》及其系列子刊,當時有意見認為這是雙方為了兼顧彼此利益作出的讓步。

與此同時,美國加州大學系統和另一家學術出版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的談判也陷入僵局。因為雙方無法就論文出版和發表的價格達成一致,愛思唯爾切斷了這家美國著名公立大學系統對其旗下包括《細胞》和《柳葉刀》等數千種付費期刊的訪問權限,時至今日雙方談判仍然處於停擺狀態。

然而,開放科學的腳步沒有暫停。2020 年 6 月,加州大學與施普林格·自然籤訂協議,將從 2021 年開始協商在《自然》及其系列期刊實現 OA 發表的方案及費用,並推進試點發表。加州大學方面認為此次合作讓開放獲取運動向前邁了一大步,但如果屆時雙方無法就具體條款達成一致,校方將會從 2022 年起停止訂閱《自然》及其系列期刊。

令人咋舌的論文發表費用

現行 OA 出版模式下,出版商主要通過作者支付的文章處理費(APC)盈利。對於普通 OA 期刊來說,2000-3000 美元/篇的文章處理費就能帶來令人滿意的收入。但以「CNS」 為代表的「高標準、高要求」頂刊出版方認為,對投稿論文的嚴格篩選和審查會導致出版成本的增加——只有靠收取更高的論文處理費才能維持這些王牌期刊的運轉(以及自身的利益)。

這一理念也在此次 MPDL 的協議上得到了充分體現。用 7.5 萬元一篇論文的價格換取頂刊內容的免費開放,是個令人咋舌的交換條件。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對此解釋說,《自然》及其子刊的論文發表率只有 8%,期刊編輯有 60% 的時間都在審核和處理那些不會被發表的論文,此外《自然》還需要資金來支撐自己的新聞採編和其他內容製作,這種高成本的投入直接導致了協議中高昂的論文 OA 發表費用。

MPDL 方面的負責人 Ralf Schimmer 承認這筆費用價格「前所未有的高」,但他認為這不是問題,因為機構實際上並不會在這類精品期刊中發表過多的文章,而且目前學術機構花在普通 OA 期刊上的預算遠比這筆《自然》及其子刊上的 OA 費用要高

但也有一批開放獲取支持者對此次的頂刊 OA 訂單持批評態度。來自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的兩名學術傳播研究者認為,這種「花費巨額費用在老牌頂刊上出版論文的行為根本不能改善學術出版系統的可及性和公平性,這只能告訴大家你只要有錢就能在著名期刊上發文章」。

已經與施普林格·自然達成了 《自然》OA 合作意向的加州大學方面也對此發表了看法:MPDL 協議邁出了好的一步,但仍需更多進步。學術出版業需要改變挑選和發表最有影響力的論文的方式。

目前,開放獲取計劃 Plan S 在歐洲多國研究資助機構和大型私人基金會的多方支持下,確立了 2021 年起受資助的論文都必須立即免費公開的條件,這一時間期限成為了促使學術出版方推行新合作模式的動力。儘管 OA 發表+付費訂閱仍然是很多國家級出版合同的主流,但學術期刊從付費訂閱到開放獲取的轉型步伐正在加快。

花 7.5 萬元發一篇能讓所有人都能免費讀的Nature論文,你覺得值嗎?

相關焦點

  • 《自然》雜誌籤署首個開放獲取協議,一篇論文7萬5,所有人都能免費下載
    出版商估計,如果籤約都能完成,每年將涵蓋發表 400 篇論文,約佔《自然》雜誌及其姊妹期刊發表論文總數的 3.5%。籤約OA協議費用令人咋舌根據協議,一些機構最終可能會支付比訂閱費用更多的費用。根據為期四年協議的條款,籤約的機構將一次性支付 34 種期刊文章的免費閱讀和開放獲取,以及另外 21 種《自然綜述》的文章。發表每篇 OA 論文的平均成本約為 11200 美元(約合 7.5 萬人民幣)。這遠遠高於其他精選期刊收取的每篇論文 OA 費用(其價格在 6000 美元以下)。
  • 《自然》雜誌籤署首個開放獲取協議,一篇論文7萬5,所有人都能免費...
    出版商估計,如果籤約都能完成,每年將涵蓋發表 400 篇論文,約佔《自然》雜誌及其姊妹期刊發表論文總數的 3.5%。籤約OA協議費用令人咋舌根據協議,一些機構最終可能會支付比訂閱費用更多的費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協議包括了出版商在協議期間推出的新刊物。
  • Nature文章明年起可免費下載,不過前提是作者得交7.4萬元
    從明年開始在Nature上發表的論文,有些不用付費就可以下載了。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宣布,自2021年起,論文作者在向Nature及其32種旗下期刊投稿時,可以選擇以OA (開放獲取)形式發表。通過這種形式發表的論文向全社會開放,無論用戶所在機構是否支付了訂閱費,一律可以免費下載。
  • 《自然》雜誌籤署首個開放獲取協議,所有人都能免費下載
    出版商估計,如果籤約都能完成,每年將涵蓋發表 400 篇論文,約佔《自然》雜誌及其姊妹期刊發表論文總數的 3.5%。根據為期四年協議的條款,籤約的機構將一次性支付 34 種期刊文章的免費閱讀和開放獲取,以及另外 21 種《自然綜述》的文章。發表每篇 OA 論文的平均成本約為 11200 美元(約合 7.5 萬人民幣)。這遠遠高於其他精選期刊收取的每篇論文 OA 費用(其價格在 6000 美元以下)。
  • 985大學發《nature》有多難?發一篇相當於一個河南省高考狀元
    而他研究後寫出來的論文,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發表在了《science》、《nature》這樣的頂級期刊上,而且還不止一篇,一個人發的比我們的985大學一年發的還多。華中農業大學是老牌211大學,科研實力也是相當的不錯,可在前幾年才發出了本校歷史上的第一篇《nature》。
  • 免費下載論文,文獻網站推薦,合規合法!
    推薦7個免費文獻網站,第1個可以免費下載知網文獻,而且正規合法!每個網站都會把下載步驟講解得清清楚楚,省下大家自我摸索的時間。來試試Sci-Hub吧~這是一個來自俄羅斯的學術網站,你可以稱它為學術界的羅賓漢,專門「劫富濟貧」,因為所有的論文均可免費下載!它有一句感人的Slogan:Remove all barries(障礙)in the way of science。
  • 《環球科學》網站上線「nature專區」,可免費閱讀nature完整論文
    在「nature專區」可查看每期《自然》學術論文的中文摘要,點擊每篇摘要後附帶的連結,網頁會自動跳轉至《自然》論文的全文頁面,供用戶閱讀論文。2014年底,自然出版集團宣布,該集團旗下《自然》等49種學術期刊將通過全球特約媒體免費分享論文,以促進科學家與公眾的交流。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科學與公眾交流平臺,《科學美國人》全球14個國際版本,同時成為nature首批特約媒體,獲得授權在官網免費向公眾分享自然出版集團下屬49種期刊的完整論文。
  • 玩個遊戲我能就發Nature了?
    2010年《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預測蛋白質結構的論文,5萬7千名玩家貢獻了分析結果。玩家們群策群力,在解析蛋白質如何摺疊的表現上,超過了程序算法[2]。2011年,Foldit玩家更是幫了大忙,他們幫助解讀了一種逆轉錄病毒蛋白酶(M-PMV)的結構。
  • 中國知網怎麼免費下載論文
    最近很多學生忙著寫畢業論文了,參考文獻就需要很多,相信中國知網是我們大部分童鞋寫論文時必備的參考網站,但是知網上的論文文獻並不是免費的,如果不在學校的話不知道如何免費下載,於是做了這個匯總,方便廣大童鞋們。
  • 給大家推薦3個免費下載知網論文的網站
    這幾天,雖然因為疫情不能返校,待在家中快兩個多月,人都快瘋了,既要忙著寫論文,又要準備簡歷四處投遞,每周四還有網課,現代分離技術和化學反應工程,該籤到還得籤到,該上交的作業也一份少不了,公眾號的推文也一直沒怎麼更新,希望大家諒解。
  • 一篇Nature/Science獎百萬成為歷史!5高校教師談論文與獎勵「脫鉤」
    作者 | 劉如楠 曾經發一篇CNS(指3個頂級期刊Cell 、Nature和Science)論文獎勵高達100萬元,如今終於成為歷史!
  • 知網可以免費下論文了?蹭國難熱點實屬不該!
    截至1月29日晚10點,#知網免費開放#的話題閱讀量1億,10.9萬網友參與了討論。知網免費了?真的假的?在家也能搞科研了?如果沒記錯的話,上一次的微博熱搜還是「年收入近10億,卻拿閱讀卡當作者稿酬的中國知網」。疫情國難當頭,知網,真的變好了嗎?
  • 著名期刊《Nature》宣布開放獲取(OA),版面費7萬多!值不值?
    Nature出版集團近期宣布:從明年開始,研究者可以付費在Nature及其幾十種子刊上發表論文(圖1)。首批試點僅向德國境內研究機構開放,中國對此計劃很感興趣。按照Nature的定價,一篇文章收費折合人民幣7萬多,是其它刊物費用的2~4倍。
  • 那些花幾萬發C刊的人,果然是為了評職稱!
    那些花幾萬元發論文的大學老師,果然是為了評職稱。2018年8月27日,湖南省桃江縣人民法院發布的《XX行賄案一審判決書》的證人證言部分第一次披露了12位花3-5萬元在《求索》上發論文的大學老師們:編號(10)證人曹某
  • 中文文獻和外文文獻免費下載,寫論文的你必備
    寫論文查文獻,是碩博研究生和科研人員的常態,但是在論文網站上下載論文文獻一般都是付費下載,而且價格還不便宜。寫一篇論文需要參考很多文獻,有時下載後不符合自己的要求,還得重新下載其它文獻,這樣綜合下來會白花掉很多錢,這也是大家吐槽論文付費的原因。可能大家也在網上搜過免費下載論文的網站,但是那些免費論文網站中的文獻數量過少或者論文質量差,參考價值不高,很難滿足自己的需求。
  • 大學學渣怎麼能寫出一篇符合要求的畢業論文?
    文獻綜述的意義,一方面在於證明你是在基於已經被承認的科研成果做嚴肅的科學研究,而不是像那些民科一樣,在漫天胡想瞎掰。  而且你能看到什麼水平的文獻,在老師眼裡也能體現你對這個問題的認知程度深淺。  5、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  理論依據就是撰寫論文可能會用到的理論資源 。
  • 一篇文章7.4萬,Nature33種期刊開放獲取新政引爭議,社區斥其「寄生...
    該協議允許參與機構的作者在 Nature 及其 33 種系列期刊上免費發表開放獲取(OA)文章,參與機構還可以獲得對 Nature 系列期刊的閱讀權限,包括 Nature Review 系列期刊和所有即將推出的 Nature 品牌刊。
  • 全球top10醫學院《nature》重磅論文被撤稿,涉及多名華人科學家
    重磅論文被撤稿近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對2014年發表題為《miR-34a blocks osteoporosis and bone metastasis by inhibiting osteoclastogenesis
  • SciHub效應:最新研究指出,能在SciHub上下載的論文,更易高被引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嗑鹽的你,用過Sci-hub嗎?作為一個能免費看論文的學術搜尋引擎,Sci-hub是科研人員的秘寶,同時,卻也是學術出版商眼中的大毒瘤。研究人員認為,Sci-hub作為一個聞名全球的項目,對於學術體系中的所有人都影響深遠。因為它能繞過大多數學術出版商的付費牆,實際上增強了論文的潛在影響力。他們希望通過數據證明,Sci-hub的下載量與論文未來的引用量是正相關的。
  • 閃退亂碼下載貴?只要寫論文就「不得不用」的知網,我忍你很久了
    開學了,論文寫完了嗎?沒有寫完也沒關係,因為導師馬上就來關心你:「婉婷啊,論文提交了嗎?」「不按時交,是畢不了業的哦。」「三月查重,四月盲審,六月答辯,你們是逃不了的。」一不小心修了個雙學位,那就是以上的雙倍,學生們只能寒假暑假每天都在「炮製」論文。讀研三年、讀博三四五六七年,不僅要完成課程論文、學期論文,碩士研究生還要完成一篇三萬五千字以上的學位論文,博士研究生要完成一篇八萬字左右的學位論文。「只要寫論文,必會上知網」,這幾乎已成為所有大學生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