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研圈
老牌頂刊《自然》(Nature)的付費牆終於被鑿開了——從明年起,《自然》及其 33 本子刊將徹底開放一批論文的免費閱讀和下載通道。但先別急著歡呼,這是有條件的:機構需要支付 7.5 萬元人民幣/篇的發表費用,才能讓自己的成果獲得暢通無阻的傳播,並獲得上述全部期刊的閱讀權限。
你覺得這個條件值嗎?點擊這裡和我們聊聊你的看法。
綜合撰稿 魏瀟
當地時間 10 月 20 日,《自然》的出版方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宣布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數字圖書館(Max Planck Digital Library, MPDL)籤訂一項為期 4 年的開放獲取(OA)出版協議:從 2021 年起為來自該機構的學者在 34 本《自然》系列期刊中提供論文的開放獲取出版選項。此外,該條款還保證,MPDL 能夠在協議期內自由閱讀和獲取上述《自然》子刊、《自然-綜述》(Nature Review)系列期刊共計 55 本精品期刊的論文和其他內容。相應地,MPDL 將以每篇論文 11200 美元(約合人民幣 7.5 萬元)的費用換取在《自然》系列期刊上 OA 發表的「入場券」,這比普通 OA 期刊 3000-6000 美元的論文發表費用高了不止一倍。
據悉,這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團與學術機構籤訂的首個針對「王牌雜誌」 的 OA 出版協議。根據相關報導,目前已有 120 家德國學術機構收到了這份協議,MPDL 是第一個籤署方。而根據過去的發表記錄,2021 年德國所有科研機構加在一起可能發表 400 篇符合該協議標準的論文,約佔《自然》年發表總量的 3.5%。如果未來施普林格·自然與其他機構都順利籤訂了協議,那麼這張昂貴的「頂刊 OA 入場券」僅在 2021 年就能為前者帶來 450 萬美元左右的收入。
難啃的硬骨頭
學術機構和學者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被更廣泛地傳播,而傳統期刊的訂閱付費牆就成了這場知識自由行動的最大阻礙。儘管目前出版商提供給學術機構的 OA 期刊數量和發表途徑正迅速增加,但各大學術出版商對於開放自家「王牌期刊」的 OA 發表通道卻十分謹慎。
德國學術界與施普林格·自然之間的論文出版合作也能體現出這一點。早在 2019 年 8 月,德國 700 餘個研究機構和圖書館組成的學術聯盟 Project DEAL 就與該出版商籤訂過一筆國家級 OA 發表協議:為每篇論文支付 2750 歐元(約合 2.1 萬人民幣),換取施普林格·自然 1900 餘種混合型期刊上發表 OA 論文,並獲取上述期刊的完整閱讀權限。但該協議不包括最有名的《自然》及其系列子刊,當時有意見認為這是雙方為了兼顧彼此利益作出的讓步。
與此同時,美國加州大學系統和另一家學術出版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的談判也陷入僵局。因為雙方無法就論文出版和發表的價格達成一致,愛思唯爾切斷了這家美國著名公立大學系統對其旗下包括《細胞》和《柳葉刀》等數千種付費期刊的訪問權限,時至今日雙方談判仍然處於停擺狀態。
然而,開放科學的腳步沒有暫停。2020 年 6 月,加州大學與施普林格·自然籤訂協議,將從 2021 年開始協商在《自然》及其系列期刊實現 OA 發表的方案及費用,並推進試點發表。加州大學方面認為此次合作讓開放獲取運動向前邁了一大步,但如果屆時雙方無法就具體條款達成一致,校方將會從 2022 年起停止訂閱《自然》及其系列期刊。
令人咋舌的論文發表費用
現行 OA 出版模式下,出版商主要通過作者支付的文章處理費(APC)盈利。對於普通 OA 期刊來說,2000-3000 美元/篇的文章處理費就能帶來令人滿意的收入。但以「CNS」 為代表的「高標準、高要求」頂刊出版方認為,對投稿論文的嚴格篩選和審查會導致出版成本的增加——只有靠收取更高的論文處理費才能維持這些王牌期刊的運轉(以及自身的利益)。
這一理念也在此次 MPDL 的協議上得到了充分體現。用 7.5 萬元一篇論文的價格換取頂刊內容的免費開放,是個令人咋舌的交換條件。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對此解釋說,《自然》及其子刊的論文發表率只有 8%,期刊編輯有 60% 的時間都在審核和處理那些不會被發表的論文,此外《自然》還需要資金來支撐自己的新聞採編和其他內容製作,這種高成本的投入直接導致了協議中高昂的論文 OA 發表費用。
MPDL 方面的負責人 Ralf Schimmer 承認這筆費用價格「前所未有的高」,但他認為這不是問題,因為機構實際上並不會在這類精品期刊中發表過多的文章,而且目前學術機構花在普通 OA 期刊上的預算遠比這筆《自然》及其子刊上的 OA 費用要高。
但也有一批開放獲取支持者對此次的頂刊 OA 訂單持批評態度。來自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的兩名學術傳播研究者認為,這種「花費巨額費用在老牌頂刊上出版論文的行為根本不能改善學術出版系統的可及性和公平性,這只能告訴大家你只要有錢就能在著名期刊上發文章」。
已經與施普林格·自然達成了 《自然》OA 合作意向的加州大學方面也對此發表了看法:MPDL 協議邁出了好的一步,但仍需更多進步。學術出版業需要改變挑選和發表最有影響力的論文的方式。
目前,開放獲取計劃 Plan S 在歐洲多國研究資助機構和大型私人基金會的多方支持下,確立了 2021 年起受資助的論文都必須立即免費公開的條件,這一時間期限成為了促使學術出版方推行新合作模式的動力。儘管 OA 發表+付費訂閱仍然是很多國家級出版合同的主流,但學術期刊從付費訂閱到開放獲取的轉型步伐正在加快。
花 7.5 萬元發一篇能讓所有人都能免費讀的Nature論文,你覺得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