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歐陽林 楊志)走進汨羅市神鼎山鎮雙楓村大屋組,一條嶄新的柏油路鋪展開來。道路兩旁,是向天而立筆直的路燈。放眼望去,巍峨的玉池山餘脈下,一座新修的水塘俯臥,靜靜默視大屋組發生的變化。
今年7月起,神鼎山鎮鄉賢黃輝個人出資200多萬元支持家鄉建設,家鄉的面貌煥然一新。要致富,先修路。修路是改善村級條件的「頭等大事」。然而,為什麼還在山腳下把荒田改成水塘?記者有點納悶。
原來,大屋組的農田都是成片成片的,大多都處在山腳下。下大雨時,山上的泥沙直衝進農田,農田覆蓋著厚厚一層泥沙,導致農田有時甚至顆粒無收,村民叫苦不迭。為了改善這一現狀,黃輝請教水利專家,並跟組長商討治理方案,最終在山腳下新砌了一口佔地17畝、水面10畝的水塘,盡最大可能保障村民水旱無憂。
"有了這口水塘,山水衝刷下來的泥沙有了緩衝之處,旱澇都有了保障。」 談及黃輝為家鄉所作的貢獻,組長黃勝賢不勝感激,「他還把下面的路拓寬了,包括路燈,都是他一個人建的。"
黃輝還是個熱心人,他會想方設法幫助村裡老人,68歲的彭克祥就是其中之一。彭克祥和老伴還算勤奮,但膝下無子女,無人照顧,也沒有生活來源,黃輝聽說後,為老人家就近安排照管水塘的工作。彭克祥笑呵呵地說:"今年已經發了4000多元的工資了,現在生活費不用愁咯。"
去年8月,神鼎山鎮商會成立,黃輝擔任會長。一年多來,他帶領商會組織了多次助學活動,並多次獎勵成績優異的學子。聽說沙溪中學課桌椅非常陳舊,還是上世紀90年代採購的,黃輝組織商會立馬行動,一次性為沙溪中學捐贈課桌椅300餘套。今年疫情期間,黃輝還組織商會支持家鄉的疫情防控,築牢聯防聯控防線。
黃輝說:"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主要想為老百姓做點事。同時,通過政協委員的渠道,將老百姓的民生問題和所思所盼提供給政府,作為執政的參考,將來政策的出臺,就有可能更有利於農村經濟的發展。"
作者:歐陽林 楊志
責編:柳勤進
來源:汨羅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