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妮日記》新增兩頁文字
新華社海牙5月15日電 荷蘭戰爭、猶太大屠殺和種族屠殺研究所15日宣布,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當年所寫《安妮日記》中兩頁無法辨讀的文字現已被「破譯」。 根據研究所發布的信息,安妮日記本的第78頁和第79頁被褐色紙張粘貼覆蓋,原頁上的字跡被重重塗抹,一直無法辨識。
-
《安妮日記》被遮頁面內容曝光 竟是——
《安妮日記》中被遮頁面 (圖片來自路透社)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英媒稱,安妮·弗蘭克的日記中有兩個單頁是被棕色黏性紙粘起來的,因此留下一個小小的謎題:這名猶太少女——她當時完全沒想到自己的日記會變得多麼出名
-
《安妮日記》薦讀
《安妮日記》薦讀《安妮日記》是我暑假的時候讀的一本書,這本書是安妮·弗蘭克在「二戰」猶太人大屠殺期間的日記。安妮·弗蘭克是猶太人大屠殺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她之所以著名,就是因為這本《安妮日記》。安妮13歲生日時收到禮物——日記本,她從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記錄下自己親歷的二戰。1942年的7月,納粹當局獵殺猶太人,沒法逃離,安妮全家只得搬進奧託公司秘密增建的房間。1944年8月,她們遭到告密被捕。被捕後,安妮飽受納粹分子慘無人道的折磨,1945年僅16歲,她感染斑疹傷寒不幸離世。
-
75年後,受害人安妮日記中的秘密,終於被破譯了!
安內莉斯·瑪麗·"安妮"·弗蘭克,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人女孩,二戰猶太人大屠殺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 1999年入選《時代雜誌》"20世紀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一顆編號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為"5535 Annefrank"。
-
奧黛麗·赫本緣何對《安妮日記》無法釋懷
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的次子盧卡·多蒂最新出版一本赫本傳記,名為《家中的奧黛麗》,講述母親鮮為人知的童年遭遇以及她對《安妮日記》的情結。赫本與《安妮日記》作者、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同年出生,後者卻沒能逃脫德國納粹暴行,16歲時死於納粹集中營。作為二戰倖存者,赫本憎恨自己比弗蘭克幸運,終身無法釋懷。童年陰影赫本1929年5月4日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1939年二戰爆發後,赫本跟隨身為荷蘭貴族後裔的母親來到荷蘭東部城市阿納姆附近的費爾普鎮。
-
完整版的《安妮日記》為何會成為西方校園的禁書
在維吉尼亞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少女細緻的身體描寫和性困惑還不是讓它被學校禁止的原因,1983年阿拉巴馬州的一所學校試圖禁止《安妮日記》出現在校園內,原因只是因為「它讀起來太令人沮喪」。1944年,安妮聽到廣播中荷蘭流亡政府想要收集並出版一些納粹集中營裡荷蘭人的故事,所以她就著手重新寫了名為《秘密小屋》的日記,這是第二種版本,但是並沒有完成,在寫到215頁時,他們全家被納粹逮捕。
-
記錄人類歷史黑暗一頁:回顧《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
但一場恐怖的災難在安妮少女時期就結束了她的生命。這場恐怖災難有名有姓:納粹主義和種族仇恨。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6月12日報導,安妮·弗蘭克就是那個擁有會笑的大眼睛的女孩,她的形象似乎被時間冰凍起來。在享譽國際的書籍《安妮日記》的封面上,她永遠笑盈盈地看著我們。
-
安妮日記讀後感:若無二戰,安妮會寫出更多作品嗎?
安妮與《安妮日記》,圖源:百度圖片序言:開卷有益因為曾入選過中學課文,所以想必很多人都對《安妮日記》以及作者安妮·弗蘭克有些印象,有些人甚至是印象深刻,比如說記譯君。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所以,記譯君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感謝梅普·吉斯記譯君覺得,時隔73年後(《安妮日記》出版於1947年),依然能夠讀到一個小女孩寫於1941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的日記,仿佛身臨其境地了解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月裡,一個德裔猶太小女孩(指安妮)和她的家人,以及他們家的「鄰居」所經歷的點點滴滴,我們是幸運的
-
研究人員破解《安妮日記》 隱藏內容重見天日
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臺媒稱,研究人員日前利用數字科技,破解了知名反納粹作品《安妮日記》中兩頁被作者安妮.弗蘭克以棕色牛皮紙黏住的內容。發現安妮想掩蓋住的日記內容是四則「葷段子」,還有她對性發育、避孕、賣淫的看法。
-
《安妮日記》作者曾與筆友通信,這些信件今日起將被展出
世界上有許多安妮,安妮·弗蘭克被人記住的原因,源於她的《安妮日記》。這本「代表了六百萬猶太人心聲的書」,被譯成 66 種語言,發行量超過 3000 萬冊,並被改編為戲劇、電影、場景劇多次上演。相比於情感外露的悲慘故事,《安妮日記》的隱痛似乎更打動人心。BBC 的迷你劇《安妮日記》。圖/豆瓣但安妮的文字並非僅僅留存在這本日記中。在藏匿之前,她曾與愛荷華州的一個女孩有過信件來往。幸運的是,這些信件被完整保存下來,其複製件將在其筆友的家鄉——美國愛荷華州東南部城市丹維爾市展出。
-
百歲二戰"俠女"去世 曾庇護《安妮日記》作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幫助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一家躲避納粹追殺、保存安妮日記的「俠女」米普·吉斯11日因病去世,享年100歲。吉斯1909年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11歲前往荷蘭定居。1933年,吉斯開始在安妮父親奧託·弗蘭克的貿易公司中任職。
-
《安妮日記》的作者:安妮·弗蘭克
奧託·弗蘭克決定他的家人也應該離開,1934年,他們搬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安妮只有四歲,不久安妮交了新朋友,會說荷蘭語,而且要去一個新的國家上學,安妮和她的家人再次感到安全,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德國已經接管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他們也會入侵荷蘭嗎?奧託考慮過再次搬家,但決定留下來。
-
推薦書目-《安妮日記》
同樣是蝸居,看看安妮小朋友是如何度過的,歡迎閱讀《安妮日記》。《安妮日記》是德國德籍作者安妮·弗蘭克十三歲到十五歲時寫的日記,是她藏身密室時的蝸居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
-
男孩版《安妮日記》重現
講述二戰歷史 一部《安妮日記》,讓眾多讀者通過13歲少女安妮的視線,目睹了納粹恐怖下猶太人在荷蘭的惶恐生活。如今,一部由一名同齡男孩記下的日記,則向人們講述了納粹鐵蹄下,生活在捷克布拉格的猶太人的悲慘命運。與《安妮日記》巧合的是,這本男孩版《安妮日記》,同樣是在作者遇害多年後,由其家人出版的。
-
《安妮日記》漫畫版出版
近日,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安妮日記:漫畫版》,作者是安妮弗蘭克,插畫師大衛波隆斯基,譯者高翔。《安妮日記:漫畫版》用漫畫形式再現了二戰期間,十六歲少女安妮的生活、情感記載。日記中記錄了她在成長過程中與母親發生衝突的困惑、對戰爭的看法、對女性社會地位的見解、對愛情的憧憬和對人性的探索等。戰爭結束,安妮的父親決定完成女兒的夙願,將日記出版問世。《安妮日記》出版後,暢銷不衰,此書被收入聯合國《世界記憶名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稱「從中獲得很多鼓勵」,《安妮日記》被列為中小學語文新課標必讀名著。
-
你可能不知道的《安妮日記》
1947年,一本天真爛漫的青少女日記出版問世,它首次發行時的書名為《密室: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的日記》,即為後來的《安妮日記》。十三歲的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在日記中描寫了自己經歷的特殊處境:每天東躲西藏只為了逃過納粹的魔掌,尋求一線生機。
-
「經典」閱讀的另一種方式——《安妮日記:漫畫版》
「經典」閱讀的另一種方式——《安妮日記:漫畫版》一位永遠停留在15歲的少女,曾在她的成長之際,留下了一本《安妮日記》。在所有密室的躲藏者中,唯有安妮的父親奧託從戰爭中倖存下來,他在俄軍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後重獲自由。安妮曾在日記裡寫道:「我終於意識到,我必須繼續學業以避免無知,在生活中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因為這就是我想要的!我知道我能寫,但我是否真的有天賦還有待觀察。當我寫東西的時候我能夠擺脫自己所有顧慮,我的悲哀消失了,我的靈魂重生了!
-
《安妮日記》:每個女孩都該有的勇氣
當我讀到《安妮日記》的時候,冥冥之中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安妮是在寫自己的經歷,也在記錄自己的成長,更是給很多孩子在成長中的種種煩惱解惑。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遇見荊棘,我們也會遇見狂風暴雨,但唯有自己有一顆堅定的心,相信明天在向我們招手,你的內心一定會是燦爛無比。
-
猶太女孩安妮15歲病死集中營 堅持寫日記(圖)
這本紅色格子封面的日記本如今被幾百萬讀者視為那段黑暗歷史的象徵。安妮在日記中詳細記錄了1942—1944年間被迫藏匿的幽暗歲月。細讀安妮的文字,會覺得她很早熟,觀察細膩,眼光敏銳,而且頗有獨到的見解。1944年3月,藏匿起來的人們偷聽到荷蘭流亡到英國的政府官員在廣播中號召大家保存戰爭中的私人文件。安妮立刻想到她的日記,並著手將其中的內容改成小說。
-
《安妮日記》作者同班同學紀念安妮90歲冥誕
2019年6月12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安妮故居,現年89歲的阿爾貝特·戈梅斯·德梅斯基塔(右)和90歲的傑奎琳·范馬爾森與幾名學生一起紀念安妮90歲冥誕。(新華社/歐新)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歐颯)《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的兩名同班同學12日來到安妮故居,與阿姆斯特丹國際學校的幾名學生一起紀念安妮90歲冥誕。安妮故居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梅爾韋德廣場37-2號。現年89歲的阿爾貝特·戈梅斯·德梅斯基塔和90歲的傑奎琳·范馬爾森1942年6月12日陪伴安妮在這座公寓度過13歲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