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71期:民調看民主

2020-12-15 觀察者網

「民本思想才是民主的實實在在的體現,它遠比空洞的民主說教更為堅定有力。」

「從民調到民選,只要有可操縱性,我們就要對它打一個碩大的問號。」

「那麼,中國能否產生一個本土的、有國際影響力的民調機構?」

8月30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70集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鄭若麟先生,共同探討西方民調所反映的民主。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張維為:

西方民主模式一路走衰是不爭的事實,也有一些西方政客想要挽回西方民主頹勢。2017年,丹麥前首相拉斯姆森和幾個其他政客發起成立「民主政體聯盟」,從2018年開始,每年在丹麥首都召開哥本哈根民主峰會,今年6月又召開了一次峰會,會議主辦人拉斯姆森直言不諱地說民主國家應該團結起來對抗中國。他邀請了美國史上最差的國務卿蓬佩奧、臺灣蔡「省長」,還有「港獨」分子黃之峰等發表視頻演講,共同散布反華政治病毒,幾乎完美展示了蓬佩奧那句名言「我們說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但是隨著美國等西方主要國家抗疫潰敗,西方民主模式在西方內部也廣受置疑,在中國人心目中更是走下神壇。

中國過去一年多時間對西方民主制度的研判可以說得到了全部印證,比方說我們分析西方民主制度的基因缺陷,首先它預設人是理性的,事實上金錢的捲入、新社交媒體的捲入等等,都使理性變成一種奢侈,這次抗疫中連戴口罩都會引來這麼多的非理性爭論。

第二,權利是絕對的,這次疫情中多少西方人只講自由權利,不講義務,結果就是災難性的。

第三,程序是萬能的,只要程序正確什麼都是對的。川普就是靠著美國贏者通吃的選舉人團制度上臺的,這個制度是前工業革命時期的產物。川普的總票數低於他的競選對手,但是他贏了。

第四,資本力量是決定性的。這次抗疫的國際比較使我們最真實地感受到了資本力量是如何左右西方國家的疫情防控。資本和商業的利益總是高於人民的生命。中國人人都懂的「人命關天」和人人痛恨的「草菅人命」,在美國政治文化中居然沒有。我們曾在這個節目中調侃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19年全球衛生安全水平指數的排名,它把美國、英國、荷蘭等國分別排在前三名,把中國排在第五十一名,結果一場抗疫世界大戰襲來,西方主要國家被一仗打回原形。我也將這個排名稱為國際笑話。

再給大家簡單介紹另一個國際排名笑話,就是關注民主狀況的排名。大家知道西方主流基因歷來都喜歡用民主和專制這個範式來分析全世界,民主是好的,專制是壞的,而民主是西方界定的,主要是多黨制和一人一票。為此,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智庫EIU,從2006年開始,每年都推出一個世界民主指數,來評估一個國家的民主狀況,在2019年的排名中,中國在參與排名的167個國家中排第153位,甚至在喀麥隆、蘇丹、吉布地等非洲國家的後面。

這個民主指數在國際上飽受批評,主要的問題是黑箱操作,它的做法是列出60多個問題,請所謂的專家打分;但組織方從未公布過專家的背景、專業、國籍等,換言之這個排名的方式本身就不民主,沒有透明度可言。

新冠疫情暴發後,起初西方主流精英都堅信他們的民主制度一定可以比他們眼中的專制制度更好地應對疫情,結果卻大跌眼鏡。有意思的是,拉斯姆森創辦的「民主聯盟」下屬的「拉斯姆森全球」(Rasmussen Global)專門委託德國的一家機構「達利亞研究院」(Dalia Research)做了一項民調,不知是否感受到了《經濟學人》智庫排名的困境,這次他們採用網絡民調的方法,調查匿名進行,這大概是新冠疫情暴發後首個關於民主問題的大型民調。調查共問了53個國家的普通民眾,而非所謂的專家意見,結果與《經濟學人》EIU專家的排名大相逕庭,其中不少內容對我們思考民主問題和中西方民主比較很有啟發和幫助。

基於這項民調,不久前達利亞研究院網站上公布了所謂的「民主認知指數」 (Democracy Perception Index),報告提出了一個概念——「認知中的民主赤字 」(perceived democratic deficit),簡稱「民主赤字」。它了問兩個問題,一是「對你來說民主重不重要?」假設一百個人回答都是民主很重要。另一個問題是「你認為你的國家是民主國家嗎?」假設100個人中只有80%的人說是,那麼這個民主國家的赤字就是100%減掉80%,即20%。

幾乎所有國家中超過50%的民眾都認為民主非常重要,相較而言日本是最低的,只有60%的人認為民主重要。如果日本算西方民主國家的話,那麼它在西方民主國家中是墊底的,而且只有46%的日本人認為日本是一個民主國家,所以日本的民主赤字是14%(60%減46%)。美國的情況也很有意思,有73%的人認為民主是重要的,但只有49%的人認為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民主赤字是24%(73%減49%)。中國人的答覆最出彩,高達84%的人認為民主重要,同時高達73%的人認為中國是一個民主國家,民主赤字是11%(84%減73%),明顯低於美國和日本。

還有一個大問題是「你認為自己國家是否是民主國家」。在53個被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排名第6,美國排名第38。只有49%的美國人認為美國是民主國家,日本排在第40位,只有46%的民眾認為日本是民主國家,排在最後的是委內瑞拉、伊朗、匈牙利等。

剛才提到《經濟學人》雜誌民主排名,第一是挪威,也就是說這個雜誌的所謂專家排名,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是挪威。但在達利亞研究院的調查中,只有71%的挪威人認為自己國家是民主國家,而在中國是73%,也就是說中國人認為中國是民主國家的比例,高於挪威人認為自己國家是民主國家的比例。

相關焦點

  • 今晚22:00《這就是中國》和張維為一起從民調看民生
    今晚22:00,東方衛視電視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即將播出第七十一期,本期節目的主題是「民調看民生」。主講人張維為教授將攜手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研究員鄭若麟先生,通過分析西方所謂的「民調」,揭批西方披著民主外衣的各種「汙名化」。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72期:反擊西方偏見
    「我親眼目睹法國從媒體到政界是如何懷著嚴重偏見來看待中國的。法國媒體和政界對中國的偏見沒有例外,全都來自兩個原因,一個是顯性的,一個是隱性的。」 9月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72集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鄭若麟先生,共同探討如何反擊西方的偏見和傲慢。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52期:中國人的政道智慧
    世界是很複雜的,政治是很複雜的,我們要看這個世界,就得用複雜的眼光來看它,要還原它。 4月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52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清華大學蘇世民學院王紹光教授,共同探討東西方的「國家治理能力」。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7期:來自西方的反思
    7月2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7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共同探討西方社會對疫情、國家治理能力的反思。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78集:美國「憲政危機」
    美國大選前的11月2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78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副院長範永鵬教授一起對美國的「憲政危機」進行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張維為: 9月30日晚上,川普和拜登舉行了總統大選的第一場辯論。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9期:變局中的中國策
    8月7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9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資深政治學者寒竹先生,共同探討如何用「中國就是一個世界」的概念解讀中國。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張維為: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用中國標準看外部世界,很難樂觀起來。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5集:五年規劃的力量
    12月21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5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及研究員唐毅南博士對中國「五年規劃」的傳統進行了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張維為: 一部中國五年規劃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新中國的成長和發展史。
  • 國慶65周年|張維為:中國超越,是經濟更是制度和思想
    觀察者網:自由問題也恰是中國常常受到攻擊的方面。  張維為:自由也一樣啊,就看你如何界定。我總是說中國要防止被西方話語忽悠,這個忽悠就是總搞一個抽象的概念。比方說言論自由,什麼是言論自由?我們的大v也很有意思,天天說美國好,就是不願意移民美國,即使移民了,也是假移民,大部分時間還是呆在中國,他們應該真移民,永遠呆在美國才好。觀察者網:中國另一個經常被攻擊的地方,就是說中國沒有民主。張維為:到目前為止,西方的民主話語在世界上暫時還處於主導地位。但是這種話語其實也是個紙老虎,為什麼?因為西方民主確實陷入了嚴重的困境。
  • 《這就是中國》張維為:全球抗疫中的中國擔當
    《這就是中國》張維為:全球抗疫中的中國擔當 時政新聞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49期:全球抗疫中的中國擔當
    3月1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49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吳凡共同探討全球化時代各國該如何通力合作。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今晚22:00《這就是中國》和張維為一起反擊西方偏見
    近些年,西方媒體針對中國的奇談怪論比比皆是。而在疫情以來,這樣的偏見越來越深。今晚22:00,東方衛視電視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即將播出第七十二期,本期節目的主題是「反擊西方偏見」。今晚22:00《這就是中國》和張維為一起反擊西方偏見「這次交鋒中,我給川普政府的定性是『不成熟』,給蓬佩奧的定性是『意識形態狂』,給川普本人的定性是『獨裁者』,這些判斷是實事求是的,它能夠引起海內外多數人的共鳴,同時也是基於我自己長期研究西方民主制度的發展規律,做出整體的判斷。」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46期:中國抗疫的世界意義
    2月24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46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蔡雨陽,共同討論中外模式在應對突發疫情中的一些做法,以及各個國家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方面的情況。為響應防疫號召, 本期節目為現場無觀眾錄製。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三集張維為精彩對答:如何看待中國的貧富...
    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除演講外,還會回答現場觀眾即興提出的問題,一問一答中,產生了大量的思想火花。 《這就是中國》每周一21:30在東方衛視播出,在1月21日的節目中,張維為教授以中國道路對新社會階層、協商民主系統、貧富差距、精準扶貧等時下熱議話題作出了解讀。觀察者網現整理出部分精彩對答,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8期:談談中國新基建
    「中國的崛起是『集四次工業革命為一體』的崛起,新基建很可能要改變世界未來格局。」 「5G改變的不僅僅是通信,它將改變整個社會的運行模式、管理模式。」 8月2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8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國內知名通信業專家項立剛老師,共同探討中國新基建建設。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1集: 「中國崩潰論」的崩潰
    11月23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1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研究員鄭若麟先生一起對「中國崩潰論」的出現與失敗進行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張維為: 大家知道,過去這幾十年西方對我們國家圍攻得非常厲害,甚至反覆地預測中國將崩潰。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0期:捍衛和平的力量
    6月8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0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共同探討人民軍隊及其偉大精神。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新年伊始,美國用無人機在第三國暗殺了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美伊關係劍拔弩張,美國領導人甚至揚言,如果伊朗要報復的話,美國準備打擊更多的伊朗目標,包括伊朗的文化遺蹟,引發世界輿論譁然。美國的暗殺之舉實際上是違反了國際法,連一位英國記者也看不下去,他問白宮發言人,暗殺政治對手是否就是美國的一種外交方式?
  • 洞見|張維為:我的初步結論是「中國民本模式」已經勝出
    中國人的答覆最出彩,高達84%的人認為民主重要,同時高達73%的人認為中國是一個民主國家,民主赤字是11%(84%減73%),明顯低於美國和日本。該調查的其中一個問題是「你認為自己國家是否是民主國家?」在53個被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排名第6,美國排名第38,日本排在第40位。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0集:接軌與不接軌
    11月1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0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研究員鄭若麟先生一起對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與世界接軌」這個概念進行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張維為: 2014年的時候,我在上海社科聯做過一個講座。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1集:美國抗疫失敗的背後
    這個國家已經變了,變得我不認識了,我覺得可能要對中國、對美國,重新評估。」6月15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61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共同剖析美國抗疫失敗的種種因素。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 聽張維為教授講《這就是中國》
    在網上,有一段視頻,是張維為教授在復旦大學2017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一段演講,主題是叫「中國人,你要自信」,點擊量已經過億。今晚,一檔由張維為作為主講人的全新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將在東方衛視迎來首播。他將在節目中採用「演講+真人秀」的模式,講述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