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粽子,有人用涼水,有人用熱水,教你正確做法,口感軟糯不夾生
又是一年端午佳節,說到端午節,那不得不說的就是粽子。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美食了,延續至今,依然深受人們的喜愛,口味和品種也發展得越來越豐富。可以這麼說,過端午不吃顆粽子,那這節算是白過了。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如何煮粽子,很多時候煮出來的粽子總是有硬心,不軟糯不好吃。別看煮粽子好像很簡單,裡面的技巧和學問也是很多的。比如粽子是涼水下鍋煮還是開水下鍋煮的問題,就有很多人做錯。今天就教大家粽子的正確煮法,保證煮出來的粽子軟糯不夾生,一起來看一下吧。
1、煮粽子涼水下鍋還是開水下鍋?
煮粽子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涼水下鍋煮,讓粽子隨著水溫的升高溫度慢慢升高,這樣受熱更加均勻,從而會使煮出來的粽葉成熟度一直,沒有硬心哦。而且涼水煮的話粽葉的香味也能慢慢滲透到糯米裡,煮出來的粽子會格外香。相反的,如果用開水煮,粽子一下子受熱,容易導致外面熟、內裡夾生的情況,口感不好。
2、煮多久?
粽子冷水下鍋之後先開大火將水燒開,然後轉中火繼續熬煮2-3個小時左右粽子就差不多熟了,具體的時間要根據自己包的粽子的大小來決定。感覺粽子熟的差不多了,這時候我們可以取一個粽子撈出來看一下,用手指按壓一下,如果感覺軟而有黏性,就證明熟了,否則的話需要繼續放回鍋裡煮。不要等到出鍋之後再回鍋,因為一次沒煮熟的話,冷後再煮就要花更長的時間。
3、水量
煮粽子,水量也非常的重要,煮粽子需要足量的水,必須沒過粽子。而且要保證粽子在煮的過程中也始終浸於水中,我們可以在粽子上壓上一個重物,防止粽子煮的時候飄起來。因為如果粽子漂起來,那露在水外面的粽子就容易煮不熟。
4、浸泡
粽子煮熟之後不要立即出鍋,關火,將粽子留在鍋裡燜1個小時再出鍋,這樣粽子會更入味,口感也會更好。
掌握以上4個要點,大家就都能煮出軟糯好吃,沒有硬心的粽子了,大家都學會了嗎?學會了就趕快把粽子煮起來享受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