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個關注小助手好久的&34;問我,最近怎麼一直不說共有產權那邊的消息了。
為啥不說了——因為就沒啥可說的唄。
本來這個政策就已經發布了這麼久,最適合政策的那些人,早就上了車。
膽子小一點的,糾結個一陣也下手了,畢竟優惠力度很大。
最後還有一部分後知後覺的朋友,雖然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但人家自己覺得值,也就買了。
再猶豫的人,該買的也都買了,剩下的人大部分都不太適合或者享受不到什麼實質性福利。
小助手昨晚跟幾位城陽的朋友聊了聊,發現共有產權這一年來,還真是挺魔幻的。
2020的年剛過完,城陽共有產權宣布對私企等員工也開放了,這下算是在房市裡扔下一顆炸彈。
據說4月城陽就賣出了萬套房,這個暴增的銷量嚇壞了很多人。
不管是剛需的還是投資的,市場規律總是買漲不買跌,這下銷售們不用編什麼熱銷的瞎話了,
自己隨便拍拍售樓處的實景就行——排隊排的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僱群演也不至於這麼大手筆吧?
據統計,整個上半年城陽成交新房總面積達1442121平米,如果再把高新區算上,幾乎與西海岸持平。
結果這還不算完,6月份共有產權再一次加碼,宣布5-7類人才也能享受7:3的產權比例。
於是,城陽的&34;時代開始了。
不過很遺憾,這個時代並沒有持續多久,準確的說,只持續了40天不到。
坊間各路傳聞銀監會介入約談什麼什麼領導云云,反正傳的很玄乎。
總而言之,最終的結果是共有產權被降速了,最新的政策標明雖然共有的產權比例不變,
但在購房時,個人必須承擔21%的首付款。
小助手聽朋友說,8月份城陽的成交量大減,某盤半個月了才賣了個位套數。
流水帳寫完,聊聊為什麼共有產權會走到今天這樣大熱又大冷的局面。
第一,還是小助手開頭那段話:該買的早就買了。
說實在的,共有產權對於1-4類人才免30%房款,這是真真切切的打折。
對於剩下的朋友,5年後這筆錢還是要還回去的。
那再加上貸款,頭5年的還貸壓力有多大?
城陽一共有多少剛需的青年碩士以上學歷?4月份一個月就賣了10000套,
去年在體制內單位鐵飯碗們內部消化的時候,賣了多少已經沒法查了。
所以就算政策不降速,大概率也要遇冷了,無他,符合條件的剛需基本都消滅了。
第二,審查變嚴格了。
共有產權大熱的時候,有不少人都想趁著來撿便宜或者賺一筆。
其中就有很多無良的機構,辦假證,辦假證明,辦假文件……
最糟心的是很多售樓處或者中介,為了業績也跟這種公司合作,最後一查,全部底兒掉。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價格問題。
城陽北都漲到15000以上了,誰能心甘情願的掏錢嘛。
人家去年甚至年初買的,哪怕沒有政策優惠,也比你現在政策優惠30%還便宜。
特別是因為爆火,漲的太迅速,隔三天就能問到完全不同的報價——這麼狂熱,怎麼看都不大靠譜。
政策紅利過去了,但是開發了那麼多房子也不能就放在那了對不對,各路開發商當了半年多的大爺,又要遭罪了。
上峰自有張良計,下面也有過牆梯。
你不是不讓0首付,要求必須交足錢款嗎?沒事兒,我們自己搞0首付。
某城、某府還有某都會等幾個盤,紛紛推出了定金2萬,其餘首付也可分期支付的旗號。
據說還有某銷售副總面對記者大吐苦水&34;
小助手就奇了怪了,頭半年火成什麼樣,怎麼下半年銷售壓力還很大,真要有那麼多餘量,還是該考慮下自家的規劃戰略吧。
不過回過頭來琢磨,城陽現在畢竟處於價格高點,隨著政府降速,價格也有不小概率會回落。
現在私下搞點分期的福利,趕緊把剩下為數不多的客戶套住,總好過真等價錢跌下來要好。
最後,小助手還是要提醒想買房的朋友,所有的分期都只是緩解你的現金流壓力而已。
該還的錢,一分也少不了,還有大量利息。
如果自己就是普普通通本分的打工者,別輕信什麼&34;的鬼話。
如果你沒有渠道,也不懂得什麼高明的理財技巧,那你手裡的年化率還追不上貸款的利息呢,
無限放大自己的經濟壓力,就是在減少自己生命的品質。
買房子還是要認清自己的需求和實際情況,明確可能存在的風險,再做打算不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