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擅長通過社交來積累人脈,無法滔滔不絕地向別人推銷某種商品、某個觀點;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呼朋喚友來找樂子,覺得自己不夠自信、陽光、活潑,你大概會得出結論,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們把內向當做貶義詞,似乎只要是內向的人,或多或少都得做出點改變,努力變得外向,來適應社會。內向的人真的就有問題嗎?
如果一個人說話少、朋友少、獨處時間多的話,很容易就會被貼上「不合群」、「性格差」、「情商低」等標籤。在熱播網綜《妻子的浪漫旅行》中,付辛博的妻子,演員穎兒,就是這樣一個很難快速適應群體的人。
大家一起聊天的時候,穎兒躲在一邊沉默;一個人默默搬行李,也不好意思主動開口讓人幫忙。居家,內向,安靜,搶不到鏡頭,偶爾冒個泡,大多數時間都縮在自己的殼子裡。
在一期節目裡,穎兒解釋說,她不表現自己,是擔心說錯話,很緊張。
但這也沒能逃開被網友群嘲的結果:穎兒真是太內向、太不合群了!這就是情商低啊,被其他幾個人孤立了,真是一點存在感都沒有啊。
穎兒的內向性格,讓她在社交場合裡更偏向於傾聽,而不是急著打成一片。但是現在的社會,很少會允許一個人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於是,那些內向、害羞的人,總能聽到這樣的話:內向的性格必須改掉,不然以後沒法融入社會。多交朋友多條路,你封閉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會吃虧的!
有人會用朋友的數量,來評價做人的質量。在生活上,親戚長輩覺得你膽子小、嘴巴不夠甜;在工作上,領導同事覺得你不懂人情世故,無法適應職場。這種對內向者的偏見,會引來精神上的壓力。當所有人都跟你說,你應該學著變得外向,你也產生動搖了。
內向在這個社會裡,好像變成了一種性格缺陷:不合群、不合作、不好意思交朋友,越來越多人放棄了探索自己的優勢,轉而追捧「外向者」的特質。但其實,內向的你,也許並沒有問題。
漫畫家藤本弘,就是一個內向的人。因為不愛交朋友,他在學校經常被欺負,但他沒有逼著自己去融入群體,反而把所有時間都花在讀書和創作上。對外界來說,一個人在職場上不能順利跟人溝通,會被大家劃分為「失敗者」、「玻璃心」,甚至影響職業前途。但是藤本弘並不在意這些,更沒有逼著自己成為社交達人。他只是一如既往,默默地看著家裡的近萬冊藏書,後來和搭檔合用了「藤子·不二雄」的筆名開始畫畫。
他最出名的作品,是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童年的《哆啦A夢》。
相對而言,內向的人更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容易因為外界的信息而動搖自己的選擇。又比如梁朝偉,提起他,大家想到的都是他那雙憂鬱的眼神,和沉默寡言的性格。剛出道時,好幾個導演也曾擔心過,這麼內向的演員,該怎麼適應劇組啊?然而,當聚光燈打到他的身上,梁朝偉的狀態馬上就不一樣了。他可以完全投入到戲份中,演什麼像什麼。
還有周星馳,現實生活中的他不苟言笑,也不太懂得和他人交流。但是只要面對電影鏡頭,他總能把小人物的角色洞察得十分通透,最終成為一代諧星。內向的性格,是他在社交上的劣勢,卻是他熒幕事業上的極大優勢。
實際上,心理學家榮格首次提出內向和外向人格,也只是強調他們「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不同。外傾型的人自信開朗,重社交,熱愛探索外部世界;內傾型的人則是重內在,喜歡安靜思考,顯得沉默寡言。由此可見,內向的人可能只是不喜歡、不擅長主動與人交流想法罷了。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專注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上,從內心世界獲得強有力的愉悅。
紀錄片《零零後》花10年時間跟蹤調查了10位孩子的成長經歷,其中一個3歲孩子「一一」,就是典型的內向者。
她喜歡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吃飯,從來不跟其他小朋友玩。老師勸過好幾次,讓她去多交朋友,她都搖搖頭拒絕了。問她為什麼不願意,只有3歲的她認真想了想,奶聲奶氣地說道:
內向的一一可以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來不害怕和其他人交流。她不交朋友,僅僅是因為對他們的話題不感興趣。十年後的她,成為了自推型的人,不需要別人催促,都會安排好自己的學習生活。
正如長大後的一一所說,能內向能外向才是最好的。其實,那些內向的人,完全有能力做到更好。比如說,主動去理解別人,主動溝通,硬著頭皮也要上。羅永浩在一次演講中就說過。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與人溝通是一種需要鍛鍊的能力,單純把社交上的失敗歸結到了「性格內向」身上。但只要你跨過了這道坎兒,你會發現和人社交沒有那麼難。因為你本來就有能力,只是還沒習慣。
而且,你大可不必盲目羨慕那些外向的人。找出你最熱愛的東西,它也能激發你的另一面。說相聲的郭德綱,看上去就是一個很外向的人。但他在《魯豫有約》中提到,自己在臺下是很安靜、很內向的,甚至去陌生一點的朋友吃飯都不願意。
簡單來說,就像郭德綱、周星馳、梁朝偉一樣,他們找準了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知道在哪些場合能激發自己的表達欲。於是,也就在社交和獨處之間找到了平衡點。這些,其他內向的人同樣可以做到。
一個人可以主動選擇不交朋友,選擇獨處,享受安靜的空間。但如果因為「明明很想溝通卻不敢溝通」,錯過很多美好的事情,不是太遺憾了嗎?所以,那些內向的朋友們,給自己一點勇氣,從自己的小世界裡走出來,把你柔軟的一面也展示給其他人看,讓別人有機會了解你更多一點。這樣,你們才能從內心世界獲得能量的同時,更好地迎接世界的擁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