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孩子非要變「外向」嗎?家長別幹涉,讓孩子自己走

2020-12-21 育兒family

每次在幼兒園總能看見亮亮一個人獨自玩耍,曾經我也問過小寶:是不是因為亮亮的性格比較孤僻或者脾氣比較壞,才導致了這種現象?

但是小寶的回答卻出乎我的意料,小寶說,亮亮這個人挺好的,平時大家出現什麼事情他都會去幫一把,但是他總是喜歡獨自一個人玩耍,這可能也是他的性格原因。

所以,如果我們邀請他去玩耍,他沒有同意,我們往往不會再去勉強他,反而覺得他這種獨來獨往的性格特別酷。

但是亮亮的父母卻不這樣認為,亮亮的父母不止一次的和我說過想要改變亮亮的性格,讓他變得開朗起來,甚至大大咧咧都不嫌棄,但是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性格,怎麼能說改就改呢?

家長們似乎都有一個偏見,那就是內向並非一件好事,如果孩子有點內向的傾向,就會讓孩子開朗一點。但是卻有研究指出:70%以上的成功者,大多都是內向的性格。這也說明了,內向非但不是壞事,在某些方面來說,可能還是好事。

內向的性格往往會有這些特點,千金都難換

1、思維更加縝密

大家可以發現,對於一些理科男往往是比較內向的,也不愛與人打交道,但是他們的思維往往更加縝密,對於一些數據的敏感度更強,內向的孩子往往都是這樣子的,他們做事情能夠考慮的非常全面,這是外向的人所達不到的。

很多外向的小朋友在平時過於注重別人的看法,希望能夠站在舞臺的正中央,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放棄了一些事情。

2、更懂得傾聽

總是有人都希望成為這個世界的中心,孩子也不例外,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是把自己的想法全部都拋給另一個人,卻不管另一個人是否想聽,但是這只限於外向的人,對於內向的人來講,他們往往喜歡把自己的心思全部都沉浸在自己的心裡不表達出來。

對於他人的所思所想也能夠出謀劃策,所以他們也往往能夠交到更多的朋友。

3、更加有創造力

李玫瑾表示,平時比較外向的人,往往學習成績比較差,經常三分鐘熱度但是內向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往往能夠更加沉下心來,對於一件事情善始善終,所以這也是他們的創造力比較強的原因。因為他們常常獨處,思維也往往能夠更加發散出來,創造力也比較強。

4、更讓父母省心

外向的孩子大大咧咧的,一會哭一會笑讓父母理不清頭緒,但是內向的孩子一般都比較乖,他們能夠很好的把控自己的情緒,不會讓父母操過多的心。

如果父母想要讓孩子。乖乖的去做一件事情,孩子也不會做更多的反抗,叛逆心比較弱,所以常常是父母心中的小棉襖。

面對內向的小朋友,父母可以這樣做

1、多加傾聽孩子的想法

因為孩子是內向人格,所以他們一般情況下不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如果孩子主動與父母溝通往往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

父母一定不能以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等理由拒絕,否則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孩子之後可能會變得更加內向。

2、引導孩子進行表達

雖然內向的孩子有很多的好處,但是,每一個人都不是透視眼,並不能夠通過外表的肉體直達心靈,從而到達孩子的所思所想之地,所以很多事情還是需要孩子表達出來,別人才能夠理解的更加清楚的。

平時父母要引導孩子進行表達,告訴孩子有什麼事情要及時的表達出來,不要憋在心裡,這樣反而對他不利。

3、教孩子怎樣與他人溝通

內向的孩子往往有特立獨行的性格,所以與他人交往的時間不太長,有時候並不知道應該怎麼樣才能夠與別人溝通。

其實有時候內向的孩子也是非常羨慕外向的孩子的,他們也想像外向的孩子一樣,與他人一起交流一起玩耍,但是由於他們的溝通方式錯誤,可能剛剛下定決心與他人進行溝通就碰壁了,從而打消了他們的積極性。

所以父母平時要教會他們怎麼樣去溝通,怎麼樣處理人際關係,這些都是內向孩子的弱點,父母在這方面應該多上點心。

4、不去過多阻攔孩子性格的發展

每一個性格都有他們的優缺點,無論是內向外向都是這樣子的,所以,當孩子真的是內向的性格,父母不用著急,讓他順其自然的發展就可以了,只要父母在孩子成長途中教會孩子怎麼樣溝通、怎麼樣表達就可以了。

內向的孩子不用自卑,外向的孩子也不用竊喜,他們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所以只要能夠抓住自己的優點將它挖掘,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焦點

  • 別強迫內向的孩子變外向,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擁有自己的優勢
    於是,他們就會對自己孩子內向的性格感到擔憂,害怕孩子會因為不好的性格而吃虧,就會強迫著孩子去交友變得更積極外向一些。但這種做法往往最後的結果都不盡人意,有的孩子甚至會因此而受到傷害,難道性格內向的孩子就真的有問題嗎?其實,我們作為家長別強迫內向的孩子變得外向,因為內向同樣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內向的性格同樣擁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 別逼著孩子變外向,內向的孩子未來可能更成功
    朋友每次說起小凡,都是一臉的無奈,這孩子性格這麼內向,長大了可怎麼辦啊?看到朋友如此執著於給女兒小凡「改造性格」,我忍不住多問了一句,難倒咱們周圍的成功人士都是外向型的嗎?內向的人就沒有發展空間嗎?其實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寶媽,強制不愛說話、不愛交際的娃問候自己的親友,似乎孩子多說了一句「叔叔好」,這個娃將來就能成為天才一樣。實際上孩子未來成就的高低跟性格內向還是外向關係不大,古往今來的能人既有外向健談善於交友的,也有謹慎小心、不善言辭的。決定孩子成就大小的不是性格,而是是否選對了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
  • 內向不是缺點,家長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內向的人不是不愛講話,而是更偏重於思考。作者:綿糖媽媽關於孩子內向外向的話題討論很多,不少家長都認為孩子內向不好,應該讓孩子變得更加外向活潑一些。其實性格是天生決定的,孩子無法決定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說到底內向和外向都是性格分類中的一種而已,並沒有什麼好和不好的區別。孩子的性格內向就一定不好嗎?父母先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看看內向的孩子有哪些優點再下結論。
  • 《內向心理學》:外向,其實是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孩子本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偏偏家長和老師都不約而同的有一個共識:偏愛能說會道、多才多藝、勇於表現的外向孩子。於是,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特長班佔據了孩子所有的課餘時間,因為這是好學積極的正能量樣子。因此,很多內向型的孩子不是被強迫去假裝外向,就是被貼上不合群、孤僻、怪孩子的標籤。
  • 家長跟老師反饋孩子太內向,希望能改,但是內向真的就不好嗎?
    但是每個老師都可能遇到這樣一些家長,他們的孩子很乖巧,在學校也不搗亂,學習成績也很好,但家長還是不滿意,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太內向了,所以很多家長都會問老師:「我家孩子膽小,性格內向,你平時多給他說下,讓她不要害怕。」或者說:「老師,我家孩子太內向了,一天到晚話也不多,以後出社會肯定會吃虧的。」
  • 內向的孩子一定有他們自己的柔光
    對於這位「虎爸」的「雷霆教育」,不少網友都很憤怒,覺得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心理陰影: 可是,還有網友在評論中表示支持「虎爸」,因為「孩子內向是病,得治!」 你家有「內向娃」嗎?對此,你怎麼看?你覺得孩子的內向是缺點嗎?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看到身邊或者舞臺上那些落落大方,侃侃而談的孩子,有些成年人不禁慚愧,覺得自己活得不如個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有些人比較內向,喜歡安靜和獨處,也有些人外向,性格活潑,喜歡交友和參加集體活動。
  • 孩子得了抑鬱症,家長以為是性格內向,家長如何分辨?
    家長們總是認為孩子不愛說話、不交朋友是因為性格內向。性格不是可以隨意改變的,所以家長也不是很在意,並且覺得內向也不是壞事。但孩子的一些行為可能是在提醒父母孩子正站在抑鬱症的邊緣,可在我們看來抑鬱症似乎離我們的孩子很遠,家長的警惕性不高造成了孩子離抑鬱症越來越近。家長們對抑鬱症了解嗎?
  • 兒童心理學:孩子性格內向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內向不好。 還擔心長大後步入社會無法適應,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有這樣的擔心其實不無道理,因為當下社會性格內向的人,確實不佔優勢。 但家長們必須明確的是。 孩子性格內向,部分原因是天性,一般很難改變。
  •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家長要如何正確引導?
    可兒子的表現總是讓小雙很沒有面子,孩子不但不回應的提議,還會躲到媽媽的身後去。小雙作為媽媽真是傷透了腦筋,面對這樣一個膽小內向的娃,自己應該怎麼辦呢?在人群中,內向、外向,始終一直被成人世界所誤解,以為這是性格的問題。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的。
  • 性格內向並不是缺陷,家長教育內向型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呢?最重要的是要看他獲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 從成人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閒下來的時候是邀請人出去玩,還是更願意一個人獨處,從而可以判斷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種:前者是外向,而後者是內向。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的性格是由基因決定的。
  • 想解決孩子內向的問題,家長要用對方法
    可千萬別亂來:看到孩子內向,很多家長通常都會考慮這麼一個做法,那就是帶孩子去社交場合,強行逼迫孩子進行社交。這個做法本質上沒啥問題,但是強迫的做法就不行了。孩子內向,家長的這些舉動是錯誤的:1)當著眾人數落孩子中國很多傳統的父母,都把孩子大膽勇敢,敢和別人打招呼,看作是一個標杆。小區裡大媽大叔在一起討論的時候,也會說誰家的孩子外向,見人就會打招呼;誰家的孩子膽小害羞啊,見人就眼神躲閃。
  • 孩子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怎麼辦?家長一定要看看這4個方法
    最近有不少家長後臺私信留言,尋求改變孩子性格內向的好方法。比如有一個家長是這樣描述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三年級還不敢一個人睡覺,一定要我陪著。的確,性格內向的孩子讓人心疼。因為無法和外界形成良好的互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就很容易壓抑自己,導致心理不健康。並且,越不喜歡互動就導致互動越少,進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越來越封閉自己,甚至連最親近的爸爸媽媽都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事實上,性格內向的孩子一般是受到家庭背景的影響。
  • 親子成長|內向V.S.外向,不同個性的孩子該如何相處?
    活潑大方是外向,害羞膽怯是內向,身為父母的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的是什麼樣的性格呢?內向或是外向其實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曾有研究指出:兩歲的孩子的表現若是靦腆害羞與內向,那麼到了十八歲的時候,孩子的個性本質則依然是如此,改變的僅僅只是外在的行事作風。有些父母們認為,外向的孩子較受歡迎也比較容易成功,因此,會想盡辦法,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變得外向,卻疏忽了錯誤的方法,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
  • 安靜的力量:如何幫助內向的孩子成功?
    這是因為內向的人與外向的人有著不同的神經系統,他們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對外部刺激敏感的孩子,比如小時候容易踢打、尖叫的嬰兒,很可能長成內向的人。而對環境不太敏感,需要有很多刺激才能做出反應的孩子,往往會成為外向的人。 我們經常能看到:內向的孩子更喜歡自己安靜地畫畫、讀書,或者跟一兩個好朋友玩耍;外向的孩子則更願意加入到人頭湧動的活動中,比如一場喧鬧的生日派對。
  • 孩子內向和懦弱,與家長大聲吼叫有關,想讓孩子外向大膽可這麼做
    大吼大叫與內向膽小之間,確實存在著一定的聯繫。但是單純只有這些,並不是形成孩子性格內向、膽小的充要條件。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也還有敢跟父母吵架、敢為了保護母親或者父親,而與另一方吵架的孩子。父母不可能給孩子絕對正面的影響,所以出現一些看起來不同的、不正常的狀況,也實屬情理之中。這一點,朋友先記在心裡。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做了一些事情,帶給孩子了一些負面影響,自己就開始慌亂了。要知道慌亂也會影響孩子的。而現在,孩子被大吼大叫影響了,開始變得擔心,這未必是壞事。
  • 《內向心理學》②:不同性格的孩子,怎樣在其個性基礎上得到發展
    弄明白孩子所能承受的肢體親密接觸程度:例如依偎、在車裡互相緊靠著等情境,並且尊重他們的舒適區。洛肯博士並不建議家長,非要逼迫孩子改變。03幫助孩子找出自己的需求請注意,別對孩子的需求表達個人好惡。然而,當家長中有一方是內向性格的,就要格外注意與孩子的互動。因為內向型性格的家長,你可能會不知不覺地忽略外向型孩子的需求,那就是天生的表達欲望。這確實是一項挑戰。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 內向的孩子,未必就不好,這四個特長是他們所獨有的
    前段時間,曾經看到網友們在討論內向的孩子到底好不好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對於內向這個詞都或多或少會存在一定的偏見,覺得孩子內向就是不好,甚至經常會在孩子耳邊絮絮叨叨,讓孩子別整天像個萌油瓶一樣,一句話也沒有。
  • 內向者一定要變得外向才能適應社會嗎?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擅長通過社交來積累人脈,無法滔滔不絕地向別人推銷某種商品、某個觀點;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呼朋喚友來找樂子,覺得自己不夠自信、陽光、活潑,你大概會得出結論,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們把內向當做貶義詞,似乎只要是內向的人,或多或少都得做出點改變,努力變得外向,來適應社會。內向的人真的就有問題嗎?
  • 孩子內向不善交際家長別擔心,掌握3個交友技巧,讓孩子更自信
    萱萱從小是被爺爺奶奶帶大的,4歲才上幼兒園,老師和萱萱媽媽反映,萱萱在幼兒園總是獨來獨往,無論是上課、吃飯還是做遊戲,和別的小朋友幾乎沒有交集,擔心孩子存在心理問題,要萱萱媽媽關注一下。萱萱媽媽卻沒有在意,還回復老師說,萱萱性格內向,從小就這樣,媽媽先從自己的內心給萱萱打了個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