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6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拍攝的這棵年齡達150-170年之久的慄子樹。(資料圖)
新華網海牙8月23日專電 《安妮日記》是二戰期間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為躲避納粹迫害,藏身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密室時寫下的日記,安妮多次寫到她透過天窗仰望一棵慄子樹憧憬自由的場景,這棵著名的慄子樹23日被一場大風吹倒,樹幹被折斷。但這棵樹早已後繼有「樹」,它的種子已經在許多校園成長為小「安妮慄子樹」。
這棵已有150多年樹齡的慄子樹位於安妮博物館後面一處私人建築的院子裡,該博物館就是當年安妮躲避德國納粹追捕的藏身之所,這棵慄子樹因此成為自由和希望的一種象徵。
由於這棵樹年齡很大並且得了病,2007年是否砍伐這棵樹引發地方政府同博物館及社會團體間的官司。最終,經過專家鑑定和法庭裁決,這棵慄子樹被認為能繼續存活5至15年,在採取加固措施後避免了被砍伐。
自此之後,荷蘭安妮基金會開始收集這棵慄子樹的種子,分別送到世界上很多地方繁殖,歐洲不少學校都有了自己的小「安妮慄子樹」。
1942年7月至1944年8月,安妮和家人為躲避德國納粹迫害,藏匿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中。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於被人告密而被德國納粹逮捕。次年,不足16歲的安妮死於納粹集中營。她在藏匿期間寫下的日記後來被出版,迄今已被翻譯成近60種語言,累計出版數百萬冊,並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和舞臺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