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大風吹倒《安妮日記》中描述的慄子樹
2007年11月16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拍攝的這棵年齡達150-170年之久的慄子樹。(資料圖)新華網海牙8月23日專電 《安妮日記》是二戰期間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為躲避納粹迫害,藏身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密室時寫下的日記,安妮多次寫到她透過天窗仰望一棵慄子樹憧憬自由的場景,這棵著名的慄子樹23日被一場大風吹倒,樹幹被折斷。但這棵樹早已後繼有「樹」,它的種子已經在許多校園成長為小「安妮慄子樹」。
-
德媒:激勵反思《安妮日記》作者荷蘭故居重開
(路透社)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德媒稱,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打動了全世界,如今她位於荷蘭的故居重新布置開放。據德國之聲網站11月25日報導,阿姆斯特丹王子運河大街263號就是安妮曾經寫這些日記的地點。
-
荷蘭:「安妮慄樹」暫逃刀斧之災(圖)
11月19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樹木專家用繩索將一棵慄樹連在房屋上,以防止這棵生病的樹倒下。二戰時,德籍猶太小女孩安妮·弗蘭克曾經在這座房屋內藏身,並在日記中充滿感情地描述過這棵慄樹。1945年,安妮因傷寒死於集中營,其日記1947出版後成為世界上閱讀量最廣泛的書籍之一。新華社/法新 荷蘭阿姆斯特丹一家法庭20日裁定,暫時保留「安妮慄樹」,使這棵因《安妮日記》而聞名的百年老樹暫時躲過刀斧之災。 法官J·貝德說,雖然這棵樹大部分已因真菌感染而腐爛,有倒塌危險,但市政部門仍應設法挽救、而不是砍伐這棵頗具歷史意義的大樹。
-
猶太女孩安妮15歲病死集中營 堅持寫日記(圖)
猶太女孩安妮15歲病死集中營 堅持寫日記(圖) 安妮用13歲生日禮物「日記本」記錄下了從1942年到1944年間她的生活與情感,這本「日記」已經成為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圖書之一。而當年她在阿姆斯特丹藏身的那所房子,按照當年的樣子重新布置,被稱為「安妮之家」,吸引了大量愛好和平的遊客。
-
《安妮日記》出現版權之爭
然而,由安妮的父親奧託·弗蘭克創建的安妮·弗蘭克基金會最近表示,《安妮日記》的70年版權期限到2016年還沒有期滿,因為《安妮日記》實際上有幾個版本,其70年版權期限應該從安妮的父親奧託·弗蘭克去世時的1980年開始算起。 一場《安妮日記》的版權之爭由此引發。 安妮是德國猶太人奧託·弗蘭克的小女兒。
-
《安妮日記》作者同班同學紀念安妮90歲冥誕
2019年6月12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安妮故居,現年89歲的阿爾貝特·戈梅斯·德梅斯基塔(右)和90歲的傑奎琳·范馬爾森與幾名學生一起紀念安妮90歲冥誕。(新華社/歐新)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歐颯)《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的兩名同班同學12日來到安妮故居,與阿姆斯特丹國際學校的幾名學生一起紀念安妮90歲冥誕。安妮故居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梅爾韋德廣場37-2號。現年89歲的阿爾貝特·戈梅斯·德梅斯基塔和90歲的傑奎琳·范馬爾森1942年6月12日陪伴安妮在這座公寓度過13歲生日。
-
荷蘭攻略,玩轉阿姆斯特丹周邊
在阿姆斯特丹,相比汽車人們更喜歡自行車,在路邊有租~也可以坐船船,有100-400的,差別在於船的大小和航程長短。去阿姆斯特丹一定要去的就是梵谷博物館了,最好從官網提前訂票,否則到現場可能需要排隊,可惜裡面不讓拍照,不過可以一飽眼福也很幸福了,特別震撼,藝術真的是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
-
奧黛麗·赫本緣何對《安妮日記》無法釋懷
赫本與《安妮日記》作者、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同年出生,後者卻沒能逃脫德國納粹暴行,16歲時死於納粹集中營。作為二戰倖存者,赫本憎恨自己比弗蘭克幸運,終身無法釋懷。童年陰影赫本1929年5月4日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1939年二戰爆發後,赫本跟隨身為荷蘭貴族後裔的母親來到荷蘭東部城市阿納姆附近的費爾普鎮。
-
靜謐的生長與偉大的沉寂——《安妮日記》
所以,阿姆斯特丹沿著運河邊上的老房子,屋頂上都會有一個突出的大鉤子——吊貨用的。小姑娘的故居也是這樣的,進入進了狹小的門,邁上陡峭的樓梯,在會議室的角落裡,轉動那著名的書櫃,你就可以鑽進書櫃後面那個充滿鐵色冷清狹小的空間。小姑娘的名字叫做安妮·弗蘭克,世界名著《安妮日記》的作者。
-
記錄人類歷史黑暗一頁:回顧《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
《安妮日記》一書封面(資料圖片)報導稱,安妮的願望是成為一名作家,她在1944年5月11日的日記中提到了這一點:「戰爭結束後,我想出版一本名為《隱秘的家》的書。」她的願望後來實現了,但卻是以最殘酷的方式。
-
《安妮日記》在日遭毀 安倍晉三拜訪"安妮之家"
日本圖書館《安妮日記》被大量撕毀遭撕毀的圖書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於周末參觀拜訪了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安妮•弗蘭克之家」(Anne Frank House),此舉被外界疑為日本政府對之前國內圖書館藏大量《安妮日記》被撕毀行為的回應
-
研究人員破解《安妮日記》 隱藏內容重見天日
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臺媒稱,研究人員日前利用數字科技,破解了知名反納粹作品《安妮日記》中兩頁被作者安妮.弗蘭克以棕色牛皮紙黏住的內容。發現安妮想掩蓋住的日記內容是四則「葷段子」,還有她對性發育、避孕、賣淫的看法。
-
《安妮日記》的作者:安妮·弗蘭克
奧託·弗蘭克決定他的家人也應該離開,1934年,他們搬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安妮只有四歲,不久安妮交了新朋友,會說荷蘭語,而且要去一個新的國家上學,安妮和她的家人再次感到安全,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德國已經接管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他們也會入侵荷蘭嗎?奧託考慮過再次搬家,但決定留下來。
-
《安妮日記》新增兩頁文字
新華社海牙5月15日電 荷蘭戰爭、猶太大屠殺和種族屠殺研究所15日宣布,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當年所寫《安妮日記》中兩頁無法辨讀的文字現已被「破譯」。 根據研究所發布的信息,安妮日記本的第78頁和第79頁被褐色紙張粘貼覆蓋,原頁上的字跡被重重塗抹,一直無法辨識。
-
男孩版《安妮日記》重現
講述二戰歷史 一部《安妮日記》,讓眾多讀者通過13歲少女安妮的視線,目睹了納粹恐怖下猶太人在荷蘭的惶恐生活。如今,一部由一名同齡男孩記下的日記,則向人們講述了納粹鐵蹄下,生活在捷克布拉格的猶太人的悲慘命運。與《安妮日記》巧合的是,這本男孩版《安妮日記》,同樣是在作者遇害多年後,由其家人出版的。
-
美國開始辯論《安妮日記》涉嫌色情 歐洲震驚
【環球時報記者 青木】加拿大小天王賈斯汀·比伯前不久參觀荷蘭阿姆斯特丹安妮·弗蘭克故居時,希望《安妮日記》作者是自己粉絲,被歐洲人炮轟。現在,美國又開始辯論《安妮日記》是否是色情書籍,讓歐洲人頗為震驚。
-
安妮日記,黑暗時代的一段真實生命記錄
安妮的名字多年後傳遍全世界,因為她留下一本藏於閣樓的日記,記錄了黑暗時代一段真實而豐盈的生命。《時代》雜誌在1999年將她列入「本世紀最重要的人」,理由是「書中的激情使所有人把安妮的地位上升到高於大屠殺、猶太教、少女時期,甚至是善良,更成為了現世代深具代表性的人物——個人道德思想受到各式各樣機械式的破壞影響,堅持要求得到生存的權利,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希冀。」
-
猶太女孩安妮15歲病死集中營 每天堅持寫日記
1942年6月12日,在被德國佔領下的荷蘭阿姆斯特丹生活的猶太人女孩安妮·弗蘭克開始寫她的日記。那天是安妮的13歲生日,她開始有著寫日記的習慣,即是她與母親伊迪絲、父親奧託、姐姐瑪格特及其餘四人躲進父親在阿姆斯特丹的辦公室的一個密室。
-
誰出賣了二戰寫日記的安妮?退休FBI探員著手調查 有望2019年揭秘
如果讀過《安妮日記》的人,對於安妮·弗蘭克一家長達兩年的躲藏故事應該並不陌生。但是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長達兩年多的隱居生活被打斷,蓋世太保在一次突襲中發現了這個秘密藏身之處,隨後將安妮一家和另外幾名藏在活動書櫃後方的人全部逮捕。究竟是誰向蓋世太保告密出賣了他們?
-
荷蘭日記:這就是阿姆斯特丹
荷蘭日記:這就是阿姆斯特丹在烏特勒支的民宿吃完豐盛的早餐之後,便起身前往下一個景點-羊角村。羊角村是我相當期待的景點之一,因為如此,即使它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星期日甚至沒有公車可從steenwijk前往,我們還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