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大白菜就成熟該收穫了,可沒人要啊。才兩分錢一斤,連本都掙不回來,乾脆讓它爛在田裡算了」,在「大白菜之鄉」江蘇省海安縣李堡鎮光明村,52歲的菜農許應蓮站在自家責任田裡,捧起一棵腐爛的大白菜,難過地說。
在海安縣,有1萬多戶農民正經歷像許應蓮這樣的大白菜之痛。該縣有3萬多畝大白菜嚴重滯銷。有海安老鄉託快報幫忙,「只要把菜拉走,不給錢也行。」海安農業部門呼籲,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希望城市消費者直接來到田間地頭,幫農民解決燃眉之急。
多買點海安的大白菜吧!
採訪中,農民兄弟們告訴快報記者,他們祈盼南京乃至全省的企事業單位等消費團體能踴躍購買海安的大白菜,當地農業部門願意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他們已組織各級中介機構,可隨時收購農民一家一戶的大白菜。
如果有南京的企事業單位願意購買,可與當地村幹部聯繫,他們可送貨上門。
聯繫人:光明村村支書王加明 13962749344;紅旗村村委會主任張文龍 13236099828。
菜賣不動,眼看都要爛在田裡
李堡鎮在海安東20公裡,今年大白菜種植面積高達1萬畝,其中光明、紅旗兩村種得最多,高達7000多畝。進入11月,大白菜開始成熟,往年此時,田間地頭活躍著來自各地的菜販和經紀人身影,今年卻冷冷清清,乏人問津。
紅旗村村民康四元今年種了2.2畝大白菜,由於風調雨順,獲得大豐收,一畝地有2500多棵,每棵重達四五斤。往年10月份就不斷有經紀人打來電話,商談收購的事,可今年一個電話也沒有。他主動打電話聯繫,人家開出的價格是兩分錢一斤,「按這個價,就虧大了」。他只得到處找關係,通過一個熟人,以5分一斤的價格,勉強推銷掉4000斤,忙了半天才賣了200元。不忍心種菜的老父親白白辛苦,在南京工作的女兒找人拖走300棵,送朋友送同事。可這只是杯水車薪,大部分菜仍找不到銷路。
昨天下午,康四元領記者來到責任田,一棵棵大白菜飽滿碧綠,早已成熟,由於遲遲不收穫,根部已經腐爛,用腳一踢就斷了。捧在手裡,爛葉直往下掉。「辛辛苦苦種出的菜,就這樣爛在田裡,看著怎能不難過呀?」康四元傷心地說。
張雲林去年種了5畝大白菜,由於行情好,每斤能賣6毛,總共賣了3萬多元。今年還是種了5畝,眼看要爛在田裡,卻一棵也沒賣掉。「往年菜販提前十多天來談收購,到11月中旬,基本都賣光了,今年少見,硬是賣不動。」
算帳:保本價每斤兩毛
驅車行駛在李堡鎮,四周都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成熟的大白菜。許多老農將大白菜堆在路邊三輪車上,招手向來往司機兜售。他們將大白菜裝在塑膠袋內,每袋15棵,都是剝掉外面好幾層菜葉的新鮮菜,一袋售價2.2元。每袋重量約70斤,每斤農民僅賣到3分錢。
在一大片菜地邊,並排停著幾輛手推車,幾位老農在推銷自家的大白菜。韓啟山種了一畝,韓啟連種了3畝,夏淑華種了兩畝。「實在沒有法子,眼看菜都爛掉了,請不起工人起菜,就自己起一點,能賣多少就賣多少吧。」
這幾位老農向記者算了筆細帳,大白菜成熟了,要請人工收割、裝袋、拖到大馬路上,每斤人工費要5分錢;從馬路搬到卡車上,每斤人工費要1分錢;支付經紀人的中介費每斤要2分錢。以上3項加起來就要8分錢。
目前的收購價是兩分錢一斤,農民賣掉一斤大白菜要先支付8分錢的起菜裝車費用,這樣就要倒貼6分錢。這還沒有計算生產成本,大白菜生長期約90天,每畝菜地要施兩袋化肥、4袋複合肥,至少打5遍藥水,總共需要支出約600元。
「每斤至少賣2毛錢以上才能保本,去年地頭收購價每斤6毛左右,利潤可觀,每畝毛收入7500元。像今年這樣兩分錢一斤,實在是虧大了。」菜農們感嘆。
無奈:直接把菜當肥料
光明村農民繆林種了兩畝半大白菜,他播種得早,10月下旬就成熟了,可一直沒人要。兩分錢一斤實在讓人寒心,他一氣之下,花錢僱了輛拖拉機,下田將大白菜鏟掉,軋碎,漚肥。他打算明年開春種土豆,這季大白菜算是白忙了。
許多農民打算用拖拉機推倒大白菜漚肥,急著要種棉花的,就僱100元一畝的大型機械下地,將菜打碎並深耕一遍。準備明年種土豆的,就省點錢,每畝50元僱輛拖拉機,只是將菜打碎,漚一兩個月後再種莊稼。還有一些農民實在傷透了心,乾脆將成熟的大白菜撂在地裡,不管不問了。「種菜成本太高,根本賺不了錢,不如進城打工划算。」
光明村種植大戶繆開明種了100畝大白菜,每年這個時候都是他最忙的時候,來自全國各地的運菜卡車蜂擁而至,運菜拖菜,今年卻門庭冷落,滿地的菜無人問津。上星期,他多方聯繫,總算將10畝地收上來的大白菜賣到杭州的批發市場,每斤價格4分錢,每畝地虧損800元。可剩下的一望無際的大白菜咋辦呢?「這幾天又下跌了,每斤只賣兩分錢,沒辦法,只有僱拖拉機鏟掉漚肥了。」繆開明欲哭無淚。
往年一天能來20輛卡車 今年怪了 一天就發一小車
往年這個時候,曉兵蔬菜收購部都熱鬧非凡,平均每天有20多輛卡車來裝運大白菜,都是裝20噸的大卡車,銷往南京、上海、浙江、蘇南等地,遠的甚至銷往黑龍江、廈門、廣州。11月初開始,收購部電話就成了購菜熱線,招聘40多個工人還忙不過來。今年怪了,平均每天只能發出一車菜,還是只裝四五噸的小型貨車。「我幹這行十多年了,生意從未像今年這樣慘澹。」
收購部經理張曉兵算了筆細帳,今年農民不賺錢,經紀人也賺錢有限。前天,附近一位農民從他這兒僱車,滿滿裝了一卡車,共1.5萬斤,才賣了250元,每斤不到兩分錢。
在光明村菜地邊,記者看到一輛大卡車正在裝菜,旁邊堆著小山似的大白菜,都裝在白塑膠袋裡,每個袋裡有15棵。貨主顧宗廣說,這是他剛從農民手裡收購的,一袋70斤,收購價2.2元,劃到3分錢一斤。民工起菜裝車每斤要五六分錢,這樣,裝上車成本是每斤8分錢。這一卡車能裝1.6萬斤,準備運到無錫曹安,那兒每斤能賣到一毛5分錢。
8分錢一斤進,1毛5一斤出,每斤按說能獲利7分錢。顧宗廣苦笑,中間成本太大。從海安到無錫,走高速190公裡,走普通公路160公裡,來回油錢要450元,走高速免費,但過江陰大橋要交50元。此外還有水分蒸發失秤因素,一車跑下來能賺個三四百元就算很好了。「今年我拖第3車時,碰巧無錫批發市場沒人要,等了一天也沒賣掉,大白菜放幾天就要爛,最後全扔到垃圾堆了。」
三大原因導致大白菜滯銷
大白菜滯銷,有關人士分析,主要有3方面因素。
一是種植面積擴大,量增自然價跌。李堡鎮光明村擁有海安最大的大白菜種植基地,村幹部周國銀介紹,全村共有1600多戶農民,20多年來,家家種植大白菜,去年該村共種了3000畝,由於價格高,農民種植積極性大增,今年擴大到5000畝。產量大增,卻在市場中遇冷。
此外,去年行情好與向韓國出口量增加有關,在韓國泡菜危機等傳言的推動下,大白菜的價格一度達到歷史高位。這一波極端行情讓很多菜農嘗到了甜頭,於是今年菜農紛紛擴種,沒想到擴種卻直接導致菜價的暴跌
二是海安七八月連續陰雨,露天播種期推遲,與大棚菜時間衝突,致使集中上市,加劇滯銷跌價。種植大戶繆開明以每年1000元價格轉租300畝農田,今年種了100畝大白菜。他介紹,今年七八月份,海安連續陰雨,許多蔬菜被淹,大白菜只得推遲播種,與大棚菜播種期重疊,致使上市期都集中到11月上旬。一般來說,露天種植的大白菜要提前20天到1個月左右上市。
三是生長期風調雨順,山東等全國大白菜主產地大豐收,導致菜價降幅超出人們的預期。
海安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感嘆,目前地頭價兩毛一斤都賣不掉,可大城市裡仍掛出一元一斤的高價,中間差價太大。流通環節利潤偏高的問題需要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賣菜難的問題。他希望城裡人多到海安來,多吃大白菜,幫農民渡過難關。
南京
農貿市場大白菜價格普降 銷量暫無明顯變化
昨天,記者探訪了豆菜橋、羊皮巷和科巷等多個農貿市場等。發現大白菜價格差別較大,最貴的要1元錢一斤,最便宜的只要0.25元。另外,在南京瑞金路金潤發超市和水佐崗蘇果社區店,大白菜的價格也各不相同。貴的要8角8分,便宜的6角8分。總體來看,南京大白菜價格降價明顯。
昨天上午,記者在豆菜橋農貿市場發現,大白菜的要價都是8角,如果幾十斤購買,6角就能成交。商販們稱,這裡的白菜大多是本地白菜,與去年同期相比已經便宜了,商販大多稱,主要是因為今年是暖冬。如果天氣驟冷,出現降雪,應該還會漲價。目前銷量和往年差不多。
在羊皮巷市場,大白菜的價格略高,要價都在1元。但如果砍價,8角也能成交。這裡的商販稱,去年這個時候,白菜價格要1.5元/斤,今年便宜多了。銷量和往年比沒有很大變化。
在科巷菜場,大白菜的價格明顯偏低。最貴的一斤才7角,便宜的5角一斤,如果批發,2角5分就能買一斤。「我家是東北白菜,是從江寧東山批發市場批的,進價2毛5,賣7毛。」蔡師傅說,今年的白菜價格便宜了很多,去年賣1元。說到降價,張大姐說:「沒人買才降價,農民也很苦,便宜了,更不好賣了。」
昨天下午,記者在瑞金路金潤發超市看到,大白菜的價格為6角8分一斤,水佐崗蘇果社區店裡大白菜的價格為8角8分,都比去年有所下降。但導購員稱,降價並未讓大白菜銷量出現明顯變化。(趙守誠 王運 張楚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