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副其實的郊區
我由位於湖北隨縣擂鼓墩的武空雷達修理所調到空軍報社時,人們還習慣稱北京西郊空軍大院。
名副其實的郊區啊,大院西門口,就是一片莊稼地,種著麥子、玉米。大院東南門口的南面,今天北京西客站北側,是一條廢棄的鐵路,種著玉米,胡亂拉著一道其實任人鑽出鑽入的鐵絲網。那時行人稀少,周邊環境也清淨。大院東邊的馬路,即京西賓館西門向南那條路——現在叫羊坊店西路,兩旁大樹參天,濃蔭蔽日,南北兩端豎著「軍事禁區,禁止通行」的牌子。
70年代末在空軍司令部四層辦公樓樓頂拍攝的舊日公主墳環島的照片
大院周邊的交通很方便的。出東南門,路過鐵路醫院(今世紀壇醫院),是21路公共汽車終點站。出大院西門,往北不遠就是公主墳大轉盤,那裡有著名的大1路公交車,還有地鐵。大1路之所以著名,是西起公主墳,東到八王墳,票價無論遠近,一律1毛錢。
■ 空軍高級領率機關
空軍大院是軍營,裡面的生活緊張、嚴肅。但空軍大院畢竟是空軍高級領率機關,因此裡面的生活相對而言也豐富多彩、生動活潑。
空軍大院的整體布局,清晰而有序。北部是辦公區,由主樓和東、西辦公樓組成。南部是生活區,由若干棟家屬樓和食堂、門診部、學校、幼兒園、浴池、服務社等組成。中部是活動區,由禮堂、大操場、球場等組成。西區、東區,是首長住處。
西區大樹參天,院落很大,住著職級最高、資歷最老的首長,如劉亞樓、吳法憲、譚家述、常乾坤、成鈞、曹裡懷等。東區相對院落小些,但也住過餘立金、王定烈等。不過,無論是西區還是東區,都不是高牆大院,戒備森嚴,而是由一堵矮矮的土牆將各家簡單隔開。
劉亞樓(左三)等部隊領導視察空軍機關大院
有一年,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們淘氣,劉亞樓的外孫女帶一幫同學爬過牆頭,到首長家偷吃蘋果,結果因上面殘留農藥而中毒,一個個上吐下瀉,被緊急送往空軍總醫院傳染科,其中就有我兒子。
在我看來,空軍大院最值得懷念的,就是獨特的大院文化及和諧的人際關係。南腔北調的軍人來自四面八方,凡調到空軍機關工作的都非尋常之輩,人人都有故事,都有特長。
我剛到機關那幾年,機關風氣正,人際關係和諧,大院氛圍是透明的。比如不興串門,西區、東區,不見車水馬龍「拜訪」「服務」的人流。路遇將軍,你行禮,他必還禮,絕不敷衍。首長面前開會,盡可暢所欲言,實話實說。首長辦公室,一般幹部自然不會隨便出入,但若有事實在要進,也絕無阻攔。
■ 大院子弟的教育問題
空軍大院有個很好的幼兒園,就是當今著名的藍天幼兒園。幹部子女只要夠年齡,至少兩歲半吧,不用費什麼勁兒,就可以入園。孩子可以日託,也可以全託。起初,幼兒園名氣並不大,後來成立藍天幼兒藝術團,由空政文工團專業人員常駐輔導,每年必有節目上央視春晚,這才聲名遠播。
除了幼兒園,還有育鴻學校,從小學到高中。但中學教育質量平平,因此學習好一點的孩子,更願意考到院外的初、高中就讀。當時還沒有劃片這一說,北大附、清華附、人大附、師院附、101等中學,都有大院子弟就讀。
空軍機關領導是很重視子女教育的,印象深的一件事是:空軍政治部辦起了兒童音樂班,每周有兩個晚上教孩子們拉手風琴。教師是誰?竟是空政文工團手風琴首席演奏員任世榮!著名手風琴演奏家,教的卻是一二年級的孩子,而且分文不取。
當年我進入空軍大院時,剛剛提幹,毛頭小夥一個,待到搬離大院,已是名退出現役、雙鬢染霜的軍休幹部了。可以說,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是在空軍大院度過的。
(選自《作家文摘》總第2248期 )
郵發代號1-190
每周二、五出版,2019年全年100期
零售價2元/份,訂閱即享優惠!
訂閱方式如下:
就近到當地郵局窗口辦理
撥打郵政訂閱熱線11185
登錄中國郵政報刊訂閱網
http://bk.11185.cn/index.do